沙暴在黎明前渐渐平息,留下一个被黄沙重新塑造的世界。据点外围,弹痕与爆炸的痕迹在初升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目,无声诉说着昨夜激战的惨烈。敌人撤退得干净利落,除了几处无法抹去的战斗痕迹和几枚无法追踪来源的弹壳,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的线索,仿佛他们从未出现过。
临时据点内,气氛却比战时更加凝重。战斗的肾上腺素消退后,留下的是对未知的深深不安和失联同伴的沉重担忧。
灰隼带着队员仔细清理战场,加固防御,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通过加密频道向基地简要汇报了遭遇战情况,重点强调了异常信号源发起的诡异数据攻击以及敌人的非常规撤退。秦卫国的回复简短而严厉:最高警戒,等待进一步指令,优先确保梁熠及科研团队安全。
主控室内,通宵未眠的梁熠双眼布满血丝,但精神却处于一种奇异的亢奋状态。他面前的多个屏幕上,同时显示着几组关键数据:一是昨夜截获的、异常信号源发起的攻击数据流的深度分析报告(由Gaia远程协助完成);二是据点自身传感器在攻击发生前后记录的、所有电磁和引力波动频谱的细微变化;三是赵磐和苏茜连夜整理的、关于“鹰巢”观测站最后传回的地质和信号数据的关联分析。
陈骏瘫坐在服务器旁的椅子上,几乎虚脱。昨夜他顶住了数据洪流的冲击,保住了核心服务器和通信链路,但精神消耗巨大。赵磐博士拿着打印出的波形图,手指在上面反复比划,眉头紧锁。苏茜则不断切换着频谱分析界面,试图找到更多隐藏的模式。
“结论很明确,”梁熠的声音因疲惫而沙哑,但语气异常坚定,“昨夜的数据攻击,不是随机的网络入侵。它带有强烈的目的性。Gaia的分析显示,攻击数据包的核心结构,是在不断尝试匹配一种……极其古老且非标准的量子通信协议握手信号。”
“古老?量子通信?”赵磐抬起头,眼中充满困惑,“这怎么可能?”
“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量子通信,”梁熠调出一张复杂的示意图,“更像是一种……基于某种未知物理原理的、预设好的‘呼叫-应答’机制。攻击流像是在疯狂地寻找一个能理解并回应这种‘握手’协议的‘接收器’。”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而我们据点这台与‘天河’节点直连的服务器,因为处理‘鹰巢’传来的异常信号,可能无意中模拟了部分协议特征,从而被‘锁定’为应答目标。”
苏茜倒吸一口凉气:“你的意思是,那个信号源……它在主动‘呼叫’?它在寻找什么?或者说,它在寻找谁?”
“这就是关键。”梁熠指向另一块屏幕,上面是“鹰巢”最后传回的、显示信号源从山体裂隙“渗透”出来的数据,“陈教授他们肯定发现了更惊人的东西,才执意要靠近。而敌人的袭击,时间点太过巧合。我怀疑,他们的目标不仅仅是牵制我们,更可能是想……‘接管’或者‘干扰’信号源与外界可能建立的连接。”
灰隼不知何时已回到主控室,听到了他们的讨论,沉声道:“也就是说,‘鹰巢’可能发现了某个……具有主动信号发射能力的东西,而另一股势力不想让我们,或者说让国家,与之接触?”
“这是最合理的解释。”梁熠点头,“陈教授他们现在生死未卜,信号源的情况也不明。我们不能在这里干等。”
“但基地的命令是待命。”灰隼提醒道,语气中透着军人的严谨。
“等待会错过一切。”梁熠的目光锐利起来,“我们需要主动出击。不是武装突击,而是信息侦察。既然信号源能主动呼叫,我们能不能……尝试‘应答’?”
这个提议让所有人都愣住了。主动去接触一个刚刚攻击过他们、性质未知的神秘信号源?这风险太大了!
“如何应答?用什么协议?如果引来更强烈的攻击,或者……更无法预料的后果怎么办?”赵磐博士忧心忡忡。
“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梁熠走到主控台前,调出了他与Gaia协作开发的、用于“天工计划”的元认知引导探索框架的简化版,“这个框架的核心之一,就是生成具有高度新颖性的‘假设’并进行快速验证。我们可以将其微调,不是用来生成科学假设,而是用来生成……‘对话种子’。”
他快速解释道:“我们不直接使用攻击流中的未知协议,而是以其为蓝本,让Gaia生成大量结构相似但内容经过我们加密和控制的‘模拟应答信号’,以极低的功率、定向朝信号源最后出现的坐标区域发射。就像往深海里投入无数个不同频率的声纳,看哪个能引起回声。同时,我们全程监控所有频段,捕捉任何异常反馈。”
这是一个极其大胆且充满想象力的计划,将高级AI的生成能力与对未知的探索结合了起来。它绕开了对未知协议的直接破译,转而用一种“试探性对话”的方式去窥探对方的反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