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1800年之龙腾四海 > 第153章 天津外海

1800年之龙腾四海 第153章 天津外海

作者:云霞漫山河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1-01 04:08:19

1919年3月初的天津外海,铅云低垂,海风湿冷,将浪头拍打得愈发汹涌。 牛野站在一艘停泊于大沽口外几里的“大西洋二号”战舰上,眯眼望向雨幕中的海岸线。

那里,天津卫的海防要塞正沉默地矗立着,像一位披甲的老卒,坚守着满清京畿门户的最后尊严。

透过雨帘,牛野隐约辨认出大沽口两岸的轮廓。南岸与北岸,两座圆型炮台如双阙对峙,那是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清廷紧急敕建的防御工事。炮台以青砖为表,内衬木料,白灰灌浆,虽不如后世砖石结构那般厚重,却在当时被视作“海门锁钥”。每座炮台不过一丈五尺高(约4.5米),宽九尺(约2.7米),进深六尺(约1.8米),内里安置着几门千斤级的铁铸火炮,炮口黑洞洞地指向海面,仿佛随时准备喷吐怒火。

更远处,海河入海口处,几座土垒与木寨零星分布,那是早年防备倭寇时留下的旧迹。此时雨势渐猛,土垒的夯土被冲刷得松软,几处寨门的旗帜蔫蔫地垂着,透着一股潦草的疲态。

牛野知道,天津自古便是“九河下梢”“海陆咽喉”。自金朝定都燕京(北京)后,大沽口便成了拱卫京师的门户。明朝嘉靖年间为防倭寇始设海防,至嘉庆朝,清廷虽仍以“天朝上国”自居,却也不得不正视西洋舰船的威胁,满清其实已经有一些西方战舰的资料。

于是,1816年,嘉庆帝下旨于大沽口正式筑炮台,两年后,又增修土炮台十二座、土垒十三座,勉强凑成一套“海防体系”。

可这体系究竟有多牢靠?

牛野望着雨中模糊的炮台,心中存疑。那些火炮多是前明遗物或仿制西洋的旧式铸铁炮,射程不过数里,装填缓慢;炮台墙体虽用白灰加固,却经不起西洋“船坚炮利”的轰击——更何况,此时的大沽口守军,多是轮流戍边的绿营兵,训练松懈,器械陈旧,甚至不少炮位上都没有全覆式炮位,大约大炮上还会落着鸟雀的粪便。

雨越下越大,海面上浪涛翻涌,几艘挂着商队旗号的商船正瑟缩在港湾内避风,总之满清的北方海港一路看来皆是满目萧条和广州十三行比起来,简直无比凄凉。

“这海防……终究是给‘天朝上国’撑面子的摆设罢了。”牛野低语。大沽口的炮台固然能震慑些许海盗,却挡不住工业革命后列强的坚船利炮。此刻的天津,看似有“威、镇、海、门”诸炮台拱卫,实则不过是靠着“天朝”的虚名与侥幸,在风雨中勉强支撑。

雨幕深处,大沽口的轮廓渐渐模糊,像极了这个时代清朝海防的缩影——看似坚固,实则脆弱;看似警觉,实则麻木。 而牛野知道,如果马祖军不出来,这里不出三十年,这里将成为西洋舰队肆虐的战场,那些雨中的炮台,终将在隆隆炮声中,见证“天朝上国”幻梦的破碎。

姚大人也身披油布雨衣,头戴斗笠,站在牛野身边遥望那雨雾蒙蒙里的满清炮台。

他转身问牛野,“今日是否炮轰大沽口?”

牛野摇摇头,轻声说道:“明日派人先劝降,看看回应吧?”

姚大人苦笑,“这是徒劳,他们妻儿老小皆在大清治下,如何能不战而降?”

“再说这守军,我早年跟广州府水军来过这里。”姚耀祖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继续道,“大沽口驻着绿营兵,名义上是‘精锐’,实则大多是轮戍的懒散之辈。平日里,炮台上的兵丁不过百余人,轮流值守,剩下的不是蹲在营房里赌钱,就是偷偷跑去找窑姐儿。”

他指了指远处的土垒:“那些土垒和木寨,说是防备海盗,可连个像样的巡逻队都没有。雨下大了,土垒塌了一半,也没人管修。要是真来了战列船,这些玩意儿能顶什么用?”

姚耀祖压低声音:“更可笑的是,这里跟广州府水军那边一个吊样,朝廷虽然嘴上喊着‘海防要紧’,可实际上呢?兵部的饷银层层克扣,到了守军手里,连买火药的钱都不够。炮台上的火药常年受潮,引信潮湿,点都点不着!”

他叹了口气:“我们广州府水师还能查走私,死活能弄些银两,这破地方屁也没有。还有那些守将,多是八旗子弟或世袭的武官,平时只会骑马遛鸟、听戏听曲儿,真让他们指挥打仗?哼,能不瞎指挥就不错了!”

两人下达今日外海休整的命令,回到船舱热了一壶米酒暖暖身子,然后这两人极其无耻的严令,肖万里不得喝酒,暂时接替他们两个指挥舰队。

牛野其实没怎么关注过满清,他问姚耀祖,“到底啥叫绿营?这绿营和八旗到底啥关系?”

姚耀祖抱着一个暖手炭炉,抿了一口酒,放下酒碗,慢悠悠地说道:“牛野,你没在满清军中混过。其实这满清的天下,靠的就是两支军队——八旗和绿营。可别看他们都是打仗的,骨子里却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先说八旗。”姚耀祖往后靠,翘起二郎腿,语气里带着几分不屑,“这八旗兵,那可是满人的老本。当年老罕王努尔哈赤起兵,就是靠着这八旗铁骑,硬是把明朝打得屁滚尿流。八旗兵全是满人、蒙古人和汉军旗人,从小骑马射箭,打仗是他们的饭碗。”

“八旗兵待遇高得吓人。”这贪财的货首先就说银子,他掰着手指头数,“每人每月四两银子,一石五斗米,家里还能分地。打仗时,冲锋在前,抢来的金银财宝,那都是优先分给八旗的。就连他们的家属,朝廷都养着,不用种地,不用做工,就靠朝廷的饷银过日子。”

“可如今呢?”姚耀祖冷笑一声,“广州府里的那帮八旗子弟,打小锦衣玉食,骑马遛鸟的本事高绝,骑马射箭的本事早她娘丢光了。现在你再去广州府看看,那些八旗兵,站没站相,坐没坐相,打仗?拉出去能跑得比兔子还快!可朝廷还是得养着他们,为啥?因为这是‘国之根本’,是满人的脸面!”

“再说说绿营。”姚耀祖抿了口酒,语气更低沉了些,“绿营是汉人的军队,最开始全是明朝投降过来的兵,还有后来招募的汉人。朝廷为了防止汉人造反,故意把他们分成‘绿营’,用绿色旗帜区别于八旗的黄色。”

“绿营兵待遇差得要命。”他撇撇嘴,“每月饷银不到二两,能真的领到手一两就不错了,米也只有一石,还不够家里人填饱肚子的。装备更是破烂,刀剑钝得砍不动柴,火枪经常打不响。以前打仗时,八旗兵在前面冲,绿营兵就得在后面摇旗,戏称“绿摇旗”。现在,绿摇旗还是绿摇旗,八旗也在摇旗,打个毛线战!这天下要是乱了,这群货全他娘没一个能打的,肯定一个跑的比一个快!”

“绿营兵地位极低。”姚耀祖叹了口气,“八旗兵瞧不起他们,觉得他们是‘二等兵’。朝廷也防着他们,怕绿营兵造反,所以绿营兵不能驻扎在京城附近,只能分散在全国各地,镇压老百姓的造反。”

“这两支军队,表面上是朝廷的左右手,实际上呢?”姚耀祖冷笑,“八旗兵看不起绿营兵,觉得他们是‘粗鄙的汉人’;绿营兵恨透了八旗兵,觉得他们只会享福,打仗全靠我们卖命。”

“现在打仗的时候,八旗兵和绿营兵一起出征,可八旗兵总是抢功劳,修营寨,扛包的全是绿营兵,全她娘是干脏活累活。”他举例道,“比如打准噶尔的时候,八旗兵冲在前面,绿营兵负责运粮草、挖战壕。等仗打完了,朝廷论功行赏,八旗兵封官进爵,绿营兵顶多赏点银子,还得被八旗兵嘲笑。”

“更可笑的是,现在八旗兵同样腐朽成这样,打仗根本指望不上,可朝廷还是得靠他们撑场面。”姚耀祖摇头,“绿营兵虽然有些汉人将领能打,可朝廷却防着他们,不敢重用。结果呢?军官越能打,士兵越没银子,军队越打越废,打仗全靠运气!”

“现在的大清军队,八旗兵是老爷,绿营兵是苦力,就她娘没一个真的士兵,大家都在混日子。”姚耀祖灌了最后一口酒,总结道,“八旗兵吃空饷、混日子,绿营兵拿低饷、干重活。打仗的时候,我打赌八旗兵跑得比谁都快,八旗都跑了,后面的绿营打个毛线,大家比赛跑吧。这样的军队,能打什么仗?”

牛野听得沉默,半晌才叹了口气:“难怪这大清的天下,看着风光,实际上……”

姚耀祖摆摆手:“这八旗和绿营,就是朝廷的两条腿,可现在一条腿瘸了,另一条腿烂了。这天下,能撑到现在,也是烧了高香了,有一日就过一日吧!”

姚耀祖最后抬头,看着牛野说道:“打归打,莫要多杀人了。这班人其实也就是混吃等死的一班穷鬼和一群混混,占了天津把他们打包带着家小全送去海外吧,有地就饿不死这群混球!人活着,其实都他娘的不容易!”

牛野点点头,也抿了一口米酒。

窗外雨下的又大了些,肖万里在外面骂骂咧咧,看来有怨气啊!

郑一娘推门进来,脱掉斗笠,拿出一封信递给牛野,“美洲舰队送来的,他们在攻打山海关!”

牛野展开信慢慢的读着,姚大人翘着二郎腿,笑着唱起了小曲,

“老将军哪——!

东城门破!东城门破!

敌军撞开千斤闸,云梯架满城墙垛!

守卒刀断弓折,死的死,降的降……

您快想个主意啊”

郑一娘拿过这货的酒碗,一饮而尽!

姚耀祖的戏曲唱不下去,他急忙坐直身体,提醒道:“那个,一娘啊!那是我的碗啊!”

郑一娘给了姚耀祖一个大白眼!

牛野将信件递给二人,轻声说道:“看来肖万里说中了,满清这一次回不了关外了,只有去西安府这一条路可选了!”

郑一娘笑道,“满清说我们是海匪,若是满清打不过海匪,那海匪就只能一路慢慢推过去了!”

牛野看着正在给自己倒酒的姚耀祖,“你的劝降文书写好了吗?”

姚耀祖抬头,疑惑的问道:“这事情归我管吗?”

牛野反问,“难道归我管吗?”

姚耀祖叹息道:“唉!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啊!”

牛野一脚踹过去,姚耀祖闪开,郑一娘再次拿过碗一口干了,姚耀祖大叫。

牛野推开窗让雨和风进来,再次遥看大沽口炮台。

大沽口炮台位于天津城东约45公里。这一距离是近代以来大沽口作为“津门之屏”的地理基础,也是清廷防御京畿的重要屏障。

北京城与大沽口炮台的距离约为180-200公里(直线距离约170公里,传统步兵行军路线需绕行海河及陆地道路,实际距离略长)。这一距离决定了大沽口炮台作为“京畿海门”的战略价值,一旦失守,敌军可沿京津走廊快速推进至北京。

正常情况,现在步兵行军速度约为每天30-40公里(步兵携带武器、辎重,每日行军里程受地形、天气影响较大,平原地区约30公里,复杂地形约20-25公里)。

马祖军的马匹比较多,若以每天35公里的平均速度计算。

从大沽口炮台到天津城,需要1.3天(约31小时);

从大沽口炮台到北京城需要5.1天(约123小时)。

这一次,他不准备搞什么偷袭,搞什么奇兵,他就一路慢慢平推,他就堵在北京门口,逼着嘉庆帝出逃!

他倒要看看满清的皇帝有没有大明皇帝的气节,愿意与城同亡!

若是满清没有这点气节,他就要,写一份报纸让天下人都知道满清连明朝末代皇帝都比不上!

如果,他们不逃,那他就真的会把满清连根拔起。

他不想评说满清如何,但他知道靠满清绝对搞不好这个国家,该换一群人来治理这个国家,换的不仅仅是王朝,还是文化基础,是所有人脑子里的东西!

比如,姚大人已经算过了。把天津军队的武器,战船,军饷,一锅端了!顺便把八旗军官的财产盘点一下,这打仗绝对赚钱!

姚大人简直就是天降财神,这货甚至把战俘后面三年的开荒产出都计算好了,三年开荒,他还要抽百分之二十!三年以后,那些土地才算是这群战俘的!

这货算盘打的是啪啪响,嘉庆年间天津府守军以八旗驻防为核心,绿营兵为辅助,大沽口炮台为前沿,总兵力约5000-6000人(含八旗、绿营及大沽营),主要承担京畿拱卫与海疆防御任务。

就算五千人,算上他们的家人,那至少有两万人朝上!

姚耀祖是这么说的:“你想啊,这都是为了他们好,谁开的地多,三年以后不都是他们的?咱就算一个人管三亩地,两万人就是六万亩,荒地亩产就算少一点三百斤,那我们也能搞六十斤,那就是石粮食,1800吨啊!死活也能卖个两白银,三年咱能搞出两白银。有钱不赚,王八蛋!全部弄回非洲,我想好了,在旁边再建两个海港城市,就建在两个新的金矿附近!”

牛野问,“为啥不全部迁往开普敦?”

姚大人白了一眼牛野,“你是不是傻啊?三年后,我们把这两个小城卖给陈阿生他们,立马一百万两白银进账,有钱不赚,王八蛋!。”

牛野反问,“那就沿着非洲有矿的海岸建她娘六个小城,只要人口过万就行,多多益善!”

姚大人吃惊的看着牛野,三百万两?孺子可教也!

这两个货,后来做了什么,连陈阿生都要破口大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