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1800年之龙腾四海 > 第152章 连锁反应

1800年之龙腾四海 第152章 连锁反应

作者:云霞漫山河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11-01 04:08:19

当陈阿生踏上前去广州府的舰船时,四条最新完成的冬潮级也破开海浪,朝着澳洲铁矿港,印度加尔各答,北美北极城和非洲开普敦航行去。

在陈阿生走下东澳岛时,12月初的澳洲正式盛夏,李海潮穿着短袖,拿起陈阿生的信件仔细阅读:“

海潮如晤:

展信安。

久未通函,甚念。然今日有要事相商,不得不以笔墨相告。

兄当知,我辈心怀华夏,志在复兴。今观天下,亚洲之地,中华国与大清,绝不可并存;华人正统,亦不容二分! 大清腐朽,列强环伺,内政昏聩,民生凋敝,何堪为华人之代表?我等既承天命,自当有所决断!

我已决意征伐大清,重振华夏天威! 东澳岛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乃用兵之良地。今我军已在此厉兵秣马,整饬战备,不日便将挥师东进,直指中原!

兄台素来明达,当知此乃千秋伟业。若愿共襄盛举,请速来东澳岛一叙,共商大计。若仍有疑虑,亦望直言,然大义当前,不容踟蹰!

盼复。

弟 陈阿生 手启

1818年 11月 21 日 于坤甸港启程时”

窗外隐隐能听到钢铁厂的蒸汽锤轰鸣声和港口船只的汽笛声,玻璃窗外太阳火热炙烤大地,李海潮却走到窗前,一把拉开窗户,让滚滚热浪迎面而来。

他遥望北方,那里应该是华夏大地的方向。

如果说,广福源号上面谁更想吞掉大清,那李海潮和陈阿生绝对排名第一和第二!

李海潮执掌澳洲,按照土地统计和分析,以及澳洲工业的发展,澳洲还可以移民七千万人口。

同样陈阿生的加里曼丹岛,爪哇岛和菲律宾群岛上的华人太少,不到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他也急需大清的人口来补足缺口。

现在,陈阿生动了,那他李海潮就要动用一切条件来支持陈阿生的行动。

他动用将要交付的冬潮级战舰,沿着东路和西路海岸,向所有澳洲城市下达了增兵令,一十八座沿海城市,按照人口比例召集十万澳洲军队参与此次于大清的战争。

只用了三日,李海潮安排好一切命令,他提笔给陈阿生写了一封回信:

“阿生亲启:

东澳岛上,旌旗已动;铁矿城中,战鼓初擂。今日我于澳洲铁矿城召集诸将,共议北伐大计,现已决断,即刻发兵!

第一路先锋,由东望城市长李珠江统领! 此人久经沙场,深谙兵略,今授其一万东望城精锐陆军,并澳洲守备舰队主力,先行北上,目标直指台南城!台南乃大清东南门户,一旦克之,便为我东海战场之基石。而后夺取海南岛,驱逐大清势力全部退出南洋!继而挥师东进,直取舟山群岛,扼守长江出海口之要冲!

第二路主力,以澳洲舰队为核心! 待台南、海南、舟山三地连成一线,舰队便长驱直入,直逼长江口!届时,战舰沿江而上,炮火遮天,陆军登陆策应,拦腰斩断大清南方半壁! 江南富庶之地,粮饷兵源尽在我手,大清不战自乱!

此战,非但为灭大清,更为正华夏之统,立中华之威! 兄台在东澳岛攻伐广州府,调度粮草军械,李珠江率军前驱,必当一战定乾坤!

待我军攻占长江口,即刻飞书相报,再议下一步进兵中原之策!

李海潮 亲笔

于澳洲铁矿城军事会议后

十二月初六。”

陈阿生其实是想按住广东,广西和福建,徐徐图之!

可李海潮却要一刀将满清拦腰斩断,一举拿下半壁江山!

第三个接到信的是李海。

他看完陈阿生的信件以后,久久不语。

然后,他问林老,“若你是嘉庆帝该当如何?”

林老想了想,说道:“命令两湖地区精兵南下,命令北洋和福建水师南下,剿灭第三舰队东澳岛集群。”

然后,李海再问:“那怎么才能不让他们南下?”

林老想了想,“除非有人剑指中原!”

李海点了点头,“那我们就剑指中原!”

李海将满清地图徐徐展开,指着山东半岛说道:“此地良港繁多”

然后又指了指济南,“若攻占此地,则向北可以支取京城,向西可以攻取中原,是满清必救之地!”

他转身下令:“命令第二舰队一半的战舰随我们出发,于东营登陆,兵进济南府。”

然后,他转身对身后的文官说道:“写信告诉陈阿生,我们来了!”

这货的本意是要从战略上牵制满清,要让满清的大军动荡不得!

第三个收到信的是北美洲的北极城,他们只比开普敦早一天收到信件,赵大听说满清迫害南洋贸易公司,那是陈老豆负责经营起来的老家底,有一半第三舰队的家属在其中工作,气的七窍生烟。

他看陈阿生已经坐镇东澳岛准备对广州府动手,于是恶狠狠的说道:“满清敢动我等老家,那满清的老家我们也要动一动!告诉陈阿生,第三舰队美洲分舰队将要兵发山海关,先截断满清于东北之联系,然后攻伐东北,灭满清老家!”

赵大的本意是你打我老家,那我就打你老家,双方必须对等!

最后一个收到信的是牛野他们,一群人本来正在金库里点黄金,结果陈阿生的一封信把从黄金的迷梦里拉回了现实!

牛野问其他三人,“你们怎么想?”

姚大人靠在椅背上,手里拿着一个苹果,边啃边说:“满清就她娘是条死鱼!其实想怎么打就怎么打,问题是怎么打赚钱!”

郑一娘看着地图,说道:“瓷器,丝绸和茶叶都产于南方,当然是占据整个南方最赚钱!”,她的想法和李海潮的相似,只是李海潮更看重南方的大量人口。

肖万里却反问,“难道不是国库最有钱吗?”

此时,姚大人拿着苹果不动了,郑一娘抬头吃惊的看着肖万里。

牛野的眉毛挑了挑,这货要干北京?!

姚大人跳起来,问道:“你他娘,肖万里,你狗胆包天,居然要搞北京城?”

肖万里挑了挑眉毛,“你不是说,怎么打赚钱吗?”

牛野再次想了想,他想到了老豆的信,他知道占据南部沿海是最稳妥的办法,但满清一定会不断反扑,反而死的人会极多!

那不如。。。用三年抽了满清的龙脉,让他们快速消失?

郑一娘此时的话语响起:“若是打下北京城,那满清与我们之间再无回旋的余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姚大人没说话,继续啃他的大苹果,可眼睛死死的看着北京城,似乎在琢磨着什么。

牛野问肖万里,“若你是满清皇帝,北京城被攻击,你会去哪里?”

肖万里想了想,指出两个地点,“要么去东北,要么去西安!”

但是他补充道,“应该是西安府!”

郑一娘挑眉问道:“为何?”

肖万里说道:“若是返回东北,那就代表他们失去正统,要逃回关外做蛮夷!而前去西安府,则代表他们依然是华夏正统,依然控制着龙脉之地。”

姚大人终于放下苹果,他摇头说道:“我们最多打下京城,不可能兵进西安,这一路补给线太长,满清可以处处设伏,我们兵力不够!”

牛野思考片刻,说道:“如果满清的军队和老百姓也能为我们所用呢?”

三人齐齐看向他,眼睛里全是疑问。

牛野拿起笔,写下了两个字,“分田!”

中国历史上,新朝建立初期往往因战乱导致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统治者为恢复生产、稳定统治,通常会采取措施重新分配土地。例如,西汉初年,刘邦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将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实行“什五税一”的低税率,使农民获得土地并恢复生产,推动了“文景之治”的出现。东汉初年,刘秀在统一后,通过“度田”政策清查土地,试图抑制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但因豪强抵制未能彻底执行,不过仍通过分配无主土地给农民,缓解了土地集中问题。北魏孝文帝时期,推行“均田制”,将国家掌握的无主荒地按人口分配给农民(男丁40亩、妇人20亩),同时规定奴婢、耕牛也可受田,这一制度使农民获得土地,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唐朝初期,延续均田制,规定成年男子授田80亩(口分田)和20亩(永业田),进一步巩固了农业生产。明朝初年,朱元璋推行“屯田制”与“均田制”结合,将无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同时组织农民屯垦荒地,使大量流民获得土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清朝初期,通过“圈地令”将大量土地分配给满洲贵族,但也通过“更名田”将明朝藩王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使部分农民获得土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

均田制是中国古代新朝为抑制土地兼并、恢复农业生产而推行的重要土地制度,但仅在特定时期有效,未能彻底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北魏孝文帝的均田制是历史上最典型的均田制度,规定土地国有,农民按人口获得土地,死后归还国家,同时限制土地买卖,这一制度使北方经济得到恢复,但也因豪强地主通过占有奴婢、耕牛获得大量土地,未能彻底抑制土地兼并。唐朝的均田制在初期有效,但随着人口增长、土地兼并加剧,到天宝年间(8世纪中期)已无田可授,均田制逐渐解体。王莽新朝的“王田制”试图废除土地私有制,将全国土地收归国有,按人口分配,但因触动了豪强地主的根本利益,遭到强烈抵制,最终失败。明朝的“均田制”因土地兼并严重,未能有效执行,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流民,最终引发了李自成起义。清朝的“更名田”虽将藩王土地分配给农民,但未能改变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仍在继续,导致社会矛盾加剧。

姚大人将吃完一半的苹果,再咬了一口,含糊说道:“牛野,除非你大开杀戒,否则中原地区那里还像以前那样,有大量无主的荒地?”

郑一娘也说道:“这天下土地十分,豪强和地主占了七分,满清的这些豪强和大地主早已把能用的土地都收进了家财,我们无地可分! ”

牛野继续写到:“以武力强分土地,按人头重新分配!”

姚大人,郑一娘不说话了,只是眉头紧锁。

肖万里直白的说道:“满清的大地主,文官和武将,天生就是一体!没有钱的家庭根本培养不出读书人和习武之人,一旦你这么做,各地的抵抗会极其凶狠,我们一定杀个人头滚滚!而且你杀的一定是所有读书人的父母,他们大多数都出身地主家庭,是和天下读书人为敌啊!”

牛野的眉头也紧锁,分个地,就她娘这么难吗?一定要逼我杀人?

姚耀祖想了想,然后拿起牛野放下的炭笔,在旁边写了两个字,“换地!”

牛野看向姚大人,“什么意思?”,他没明白,如何换地?

姚大人把苹果一扔,结果没落进垃圾桶,被另外三个人怒目而视,灰溜溜去捡起,再扔进垃圾桶里。

站起来,背着手说道:“美洲,澳洲,菲律宾,加里曼丹,爪哇岛,非洲,人烟稀少,而且我们还需要更多移民,让这些大地主过来开荒!一亩换两亩,我们仁至义尽!”

郑一娘疑惑的问道,“若是有家族有一万亩土地,那我们不是要给出两万亩?”

姚大人嘿嘿笑,“在非洲沿着河给他们画一个一万亩土地很难吗?”

肖万里飞速计算,“五里乘五里的范围就差不多有一万亩!”

牛野明白了,他站直身体说道:“承诺给他们一个庄园对吗?”

姚耀祖点头,“是的!但是必须是荒地,要他们自己开垦!”

郑一娘继续说道:“这是生地,产出要少于熟地,他们怎么可能愿意?”

牛野的脸上满是寒意,“若是不愿意,那他们就没有什么用了!”

姚大人嘿嘿笑,“我还有一个方法能让他们开垦荒地一样能有熟地的收成,要不要听一下?”

牛野三人转头看向姚耀祖,想看看这货到底有什么想法。

姚耀祖抬头问他们,“若你们都是穷人,家里没啥土地,每天都为了一口吃的四处奔波。现在有人说,我给你十亩地,你只要出三年土地里的四成收益给国家,作为赎买费用。而三年后,这块土地就是你的,正常交税即可,你们愿不愿意?”

肖万里想了想,“至少这十亩地里一半的收益是我的,等于多出五亩土地的收益,而且三年后,这十亩地都是我的,我肯定愿意!”

牛野和郑一娘的眼睛亮了,牛野看向姚大人,“可以用银行来支付每年支付银钱!满清这边的农民将粮食交付银行,其他地区直接给出银钱给到开荒的家庭,这样就能保证三年开荒期,他们的土地等于收获了熟地的产出?”

姚大人点头,笑着说:“银钱多的还能买蒸汽抽水机,甚至拖拉机,汽车,可以用更少的人管理更大的土地,他们还能多赚钱!同时,银行有手续费,虽然不多但聚沙成塔,另外刚刚过去的地主家庭手里有余钱,可雇佣的人手又不足,他们受过教育,能操作机器,那农业设备必然大卖。最最重要的是,穷人拿了我们分的土地,要是我们打不赢,他们的土地就是虚妄,所以必须支持我们打下去,必须打赢!”

牛野感慨道:“这样可以即解决人口,又可以开垦大量土地,还能刺激农业设备销售,更巩固了华人人口,也能少流血!”

可肖万里说道:“万一碰到荒年,赎买土地的农户交不出这么多粮食,该怎么办?”

牛野直接将炭笔拿过来写下“贷款”二字,说道:“低息贷款,让他们分十年偿还!总不会十年都是荒年!”

这下所有人都站直了身体,这件事可行,虽然有很多地主不一定会同意,但在死亡,没收土地和海外成倍的土地承诺面前,大多数都应该会选择移民!

牛野下令:“肖万里你给陈阿生写信,就说第二舰队会登陆天津府,兵进京城!告诉他,老子要杀穿满清,斩草除根!”

然后,他对郑一娘说道:“召集两千华人民兵,同时组建一千人的炮兵部队。随军出征天津府,让枪炮厂派出三百工匠,去铁矿港买制造枪炮的设备,我要在天津就地组建兵工厂!另外加大从乌拉圭和阿根廷的马匹购买数量,老子要每人一匹战马,不会骑,总会牵吧,让战马可以托运大量单兵给养,可以长距离作战,让陆军的行动快起来。”

最后,牛野安排任务,“我和郑一娘统兵作战,姚耀祖你负责就地分田和阻止地主移民,肖万里你负责兵工厂组建和新兵训练。”

他猛地一巴掌拍在满清的地图上,大声说道:“从天津开始,我们去掀了满清的根基!”

陈阿生原本只是想砍了满清伸过来的一条手,只是想着把广州府的一切收入囊中;

李海潮想的是,既然陈阿生要收了广州府,那不如向上拱一拱把长江以南拿进手里?

李海想的是,满清一定会征召大军南下征讨陈阿生,那不如在山东半岛扎一根钉子,牢牢钉死满清的援军,以守待攻,以逸待劳!

赵大想的是,你她娘的抄了我老家,那我也要抄了你的老家,双方公平交往,礼尚往来!

而。。。牛野这伙人想的是,既然你们已经开始搞起来了,那就搞到底,一把梭哈,把满清整个掀翻得了。要是留着满清这个祸害,那南北之间的战争会源源不断,不知道还要死多少人,那不如一棍子捅到底,从天津府开始他们准备直接捅去西安府,看你还能往哪里跑?有本事跑去新疆,老子正好捅去新疆!

而且,这群人不但要进攻北京城,还要沿着这条路开始进行大规模移民运动和土地改革,而且这一次移民的对象不再是穷苦农民,而是大地主阶级和文化阶层,虽然是用刺刀半逼迫的移民,那她娘也是大移民!

一月初,牛野他们乘船出发,第二舰队首先去坤甸港接受最新的冬潮级和复仇者级战舰,浩浩荡荡的向着华夏的渤海而去。

而此时,广州府之内已经战火燎原,从加里曼丹出发的部队,一队队登上广州港,开赴战场,攻城掠地。

澳洲军队已经占领台南,一队前往海南,另一队直杀舟山群岛,李珠江此时正带着赵大虎向着舟山而去。

赵大的舰队也已经出发,他们带着三十艘战舰和六十艘运输舰浩浩荡荡的跨过太平洋,向着对马海峡航行,准备进攻山海关,封死满清贵族回东北的道路,然后在关外攻城掠地。

1819年,清朝嘉庆二十四年,大清帝国依然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在紫禁城的金銮殿上,嘉庆皇帝端坐龙椅,接受各国使节的朝贡,耳边回荡着\"万国来朝\"的颂词。朝廷上下,从皇帝到大臣,都坚信大清是\"天朝上国,无敌于宇宙\",是世界的中心,是文明的最巅峰,而四夷不过是蛮荒之地,仰赖天朝恩赐才能得享太平。

在清朝统治者眼中,大清是\"天命所归\"的正统王朝,拥有\"自古以来\"的天下。乾隆皇帝晚年曾骄傲地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种盲目自信在嘉庆年间依然根深蒂固。朝廷认为,中国是唯一文明开化的国度,而西方不过是\"奇技淫巧\"的蛮夷,他们的科技(如蒸汽机、望远镜)不过是雕虫小技,不值一提。

清朝自诩\"无敌\",却早已在不知不觉中落后于世界。工业革命如火如荼,蒸汽机推动着纺织业、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而大清依然依赖手工织布、牛拉马车。欧洲列强已经开始全球扩张,而清朝却闭关锁国,只允许广州一口通商,对外界的变化几乎一无所知。

朝廷认为,长城是天然的屏障,海禁是安全的保障,只要禁止百姓与洋人接触,就能永保太平。然而,他们没有意识到,真正的威胁并非来自蛮夷的刀剑,而是来自科技的差距和制度的僵化。

然而,清朝的\"无敌\"只是自我催眠的幻觉。

1819年的清朝,看似强盛,实则外强中干。朝廷**,官员贪污成风,军队腐朽,武器落后,百姓困苦。而中华国的马祖军即将到来,届时,清朝的\"天朝上国\"迷梦将被彻底击碎。

但此刻的清朝,依然沉浸在\"无敌于宇宙\"的幻觉中,直到炮声震碎紫禁城的宁静,他们才会惊醒:原来,天朝上国,不过是一场自欺欺人的幻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