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听了他的喊声,也有同感:“我们千辛万苦,历时十几天,好不容易,从南京赶到了北京,就是为了见**一面。
如果就这样离开,不要说对亲朋好友无法交待。
就是对自己,也无法交待啊!”
于是,他们派蒙不迟和宗且示,去找接待站领导商量。
想请领导同意,允许他们在这里,再住一段时间,大家非常想见到**。
没想到,两人到了接待站办公室,发现里面,已经聚集了很多人。
谈到最后,接待站领导让大家先回去等消息,答应一定把大家的诉求,及时上报给党中央、**。
第二天,接待站的工作人员过来,说明了昨天,有许多人,没能受到**接见的原因。
他说:“昨天,**在七个多小时的接见活动中,先后九次,走向**城楼的东西两侧。
他老人家,向接受检阅的红卫兵挥手、鼓掌,付出了极大的精力。
**已经70多岁了,站立的时间太长,也很劳累。
有的时候,需要进休息室,休息一下。
在这段时间里,没有见到**的红卫兵,就不肯离开**广场。
致使当天,有近三分之一、几十万的红卫兵,未能受到接见。”
同时,他还安慰众人,说道:“周总理已经连夜召集有关部门,在一起开会。
他们正在研究新办法。
你们可以,继续食宿在这里。
相信你们,一定能够见到**。”
众人听了,都非常高兴。
一周以后,接待站工作人员又过来通知,让大家做好准备,接受**的检阅。
这一晚,众人兴奋地一夜没睡,早早地,就来到了出发地点。
接待站门口,整齐地排列着一辆辆崭新的军用卡车。
每辆车都配有,两名司机和两名解放军战士。
红卫兵每40个人,乘坐一辆车。
由一名战士,在车厢前排,担任班长。
另一名战士,在最后一排,担任副班长。
两人共同,负责管理和维持,车上的纪律。
等众人上了车,汽车每6辆为一排,沿着规定路线,向**广场进发。
中午11点左右,郭以刚等人乘坐的汽车,缓缓地驶过了**广场。
**在**城楼上,不断地向群众挥手致意。
众人不停地高呼“**万岁”,很多人,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汽车驶过**城楼,立即开始加速。
很快,就驶出了长安街,在大半个北京城绕行。
街道两旁,站满了北京市民。
他们不断的询问:“你们见到**了吗?”
听说众人见到了**,很多市民都羡慕不已。
他们说:“你们真幸福啊!
我们在北京,已经住了大半辈子,也没有看到过**啊!”
回到驻地,众人才知道。
为了这次接见,周总理决定并经**批准,命令北京军区从郑州、石家庄、内蒙古等部队中,调集了6000辆卡车。
给每辆车,配备了两名司机,歇人不歇车,昼夜兼程地赶到北京。
执行运送红卫兵,去**广场,接受**检阅的任务。
11月11日,众人心满意足地来到北京火车站,乘坐火车,到了旅大。
他们又一次,看到了浩瀚的大海,与此同时,还看到了威武的军舰。
不过,因为天气太冷,没有人下海游泳。
众人只在海边,拣了一些漂亮的贝壳。
他们在海边待了四天,决定南下上海。
于是,去接待站,领了船票,乘海轮去了烟台。
船行到一半,赶上了大风大浪。
众人透过舷窗,见自己乘坐的轮船,艰难地穿行在波峰浪谷之间。
很快,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就大口呕吐起来。
等吐得毫无力气了,风浪才渐渐平息下来。
不久,轮船平安地抵达了烟台。
在烟台休息了一天,众人又出发,去了青岛、徐州、蚌埠,最后到达了合肥。
11月13日,众人正准备离开合肥。
广播里就传来,党中央发出的,停止免费乘车串联的通知。
通知规定:不想徒步串联的学生,可以凭着学生证,免费领取返程车票。
吴关雅和冯念琴听了,想着自己的身体状况,决定不去徒步串联。
冯念恩见妹妹态度坚决,担心她们两个女生回南京,路上不安全。
便拉了邱念国、范思欢一起,陪她们回了南京。
其余八个人,与上海的学生,互换了车票,继续南下。
不久,就顺利地到达了上海。
他们逛了外滩、南京路、“**一大”会址等地。
一天以后,打算继续采取换票的办法,去瑞金和井冈山。
不料,他们准备登车的时候,被检票员听出了南京口音。
于是,就无法再乘火车,接着南下了。
这时,众人的心,已经玩野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