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他们答不上来,宗且示又说:“**在8月18日、8月31日、9月15日、10月1日,先后四次,接见了红卫兵。
大约每半个月,就要接见一次。
我估计,他老人家,可能在10月16日和11月1号,还要接见红卫兵。
今天已经是10月15日,明天的接见,我们是赶不上了。
如果不抓紧,11月1日的接见,我们也赶不上。”
众人听了,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均忧心忡忡。
边好想了一下,说道:“不错。
就算我们运气好,都能及时乘上车。
回铜川需要一天,到西安需要一天,到北京需要两天,军训还需要三天。
这样,一共需要七天时间。
现在,串联的人,越来越多。
在延安、铜川、西安三地等火车,就算各需要两天时间。
一共还需要,增加六天时间。
剩下两天,作为机动时间,留给火车晚点。
这样算来,时间的确非常紧张了。”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
郭以刚沉吟片刻,吩咐说:“其他人,先回延安中学吃饭。
且示和我,马上去接待站了解一下情况。
争取,一下就能领到回程车票。”
说完,他拿了大家的串联证明和学生证,带着宗且示走了。
不一会儿,两人到了接待站。
没想到,他们非常顺利,解放军战士很快就给两人作了登记。
同时,给他们安排了第二天回铜川的车次。
等两人,再回到延安中学,众人已经买好了晚饭。
吃完了饭,众人上了补习课,就各自休息去了。
第二天,上午六点半,早饭过后,众人乘坐军车,返回了铜川火车站。
刚下车,宗且示打眼望去,只见站前广场上,人山人海。
人群明显,比来的时多了许多。
郭以刚和宗且示,忙去接待站,询问去西安的火车。
刚到那儿,就得知,19日之前的票,全部发完了。
两人听了,心里拔凉拔凉的,非常担心,赶不上最近一次接见的时间。
最后,他们商量决定,先不考虑那么多,领了火车票、交通票、住宿证和像章。
接着,考虑到送客票,不分进站时间,又去买了一张,留给郭以刚用。
然后,回到广场,与其他人汇合。
宗且示想着,还要等三天时间,才能出发去西安,心里焦急万分。
他心里有事,在原地待不住。
于是,便和范思欢等人,四处转着散心。
顺便看看,有没有早走的机会。
几个人来到火车站侧面的围栏前,见车站里面,与火车站平行的,有一条小路。
顺着小路,往西看去,见有几列客车,正停在不远处。
宗且示一边看,一边想:“这几辆客车,也许就是今天去西安的。
不如,我们顺着围栏前的这条路,往前走一下。
也许,能找到入口,走到车站里的小路上。
再沿着小路,去看看那几列客车。”
想到这儿,他立即招呼众人,返回了广场。
与郭以刚、边好商量后,众人做出了决定。
大家一起,带着行李去找进口。
他们想,如果能找到,又能挤上客车,就省得,还要回来接人、取行李。
如果找不到,就在车站里,找个地方休息。
于是,众人立即行动,往火车站西面,慢慢地走了过去。
刚走了几里路,就发现,在两栋房子之间,果然有个缺口。
从缺口处,不但能看到那条小路,还能看见铁轨。
宗且示见了,非常高兴,与郭以刚一起,领着大家,穿过房子,从缺口处,钻进了护栏。
接着,众人顺着小路,沿着铁轨,往那几列客车走去。
很快,铁轨由并排的两条,变成了并排的几十条。
再走一会儿,就来到了绿皮客车跟前。
宗且示快步走过去,发现车厢里,居然有几个学生。
他马上走过去,敲了敲车窗玻璃,又指了指车门。
天下学生是一家,车厢里的学生见了他们,马上过来开了车门。
众人上车一问,原来这些学生,都是回北京的。
他们也是,找到了护栏缺口,顺着小路找过来的。
而且,这辆列车,今晚就出发,终点是北京!
众人听了,见法不责众,大喜过望。
千恩万谢之后,赶紧找了座位,坐了下来。
很快,车厢里又陆续钻进来很多学生。
大家兴奋地交流着一路的见闻,交换着所需的信息。
其中,有两个信息,让宗且示等人,更是兴奋不已。
第一,这辆车,是红卫兵专列。
不分坐票和站票。
谁先占了,座位归谁。
第二,北京取消了四天的逗留期限。
外地来的学生,已经不需要,赴京代表证明了。
郭以刚、边好、侯迎军、郑果四人听了,彻底放下了心!
天黑不久,果真开来一个火车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