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科幻电影不好拍?我直接上真家伙 > 第3章 产品测试

晨光透过深城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厂房天窗,洒在银白色的机械外骨骼试验机上,金属外壳泛着冷冽的光泽。陈宇站在生产线旁,看着最后一个零部件被机械臂精准安装到位,心脏不由自主地加速跳动。三天前,他还在和谢清媛讨论测试方案,如今第一台原型机已然成型,像一头蓄势待发的钢铁猛兽,静静等待着检验。

“陈总,设备自检已完成,各项参数均符合设计标准,随时可以启动测试程序。”

科技公司的研发总监李工拿着平板快步走来,语气里难掩激动。他从事机械工程研究十余年,从未见过如此精妙的外骨骼结构,尤其是那巴掌大的固态电池,仅从外观就能看出其技术的突破性。

陈宇点头,目光扫过站在人群中的张磊。这位安保队队长身着黑色作战服,身姿挺拔如松,脸上带着军人特有的沉稳。张磊曾是大夏国特种部队的特战连长,参与过边境反恐、抗震救灾等多次重大任务,退役后担任过大型军工企业的安保负责人,不仅具备极强的实战能力,更有着出色的全局统筹意识。毕竟此次测试不仅要检验设备性能,更要为后续产品优化提供实战视角的建议。

“张队,准备好了吗?”陈宇走上前问道。

张磊抬手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洪亮:“报告陈总,已准备就绪!”他走到试验机旁,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将手臂、腿部与外骨骼的连接件精准对接。当系统启动的瞬间,外骨骼眼部的指示灯亮起柔和的蓝色光芒,贴合身体的液压装置轻轻发力,将张磊的身形衬托得愈发挺拔。

“第一项,负载测试。”谢清媛拿着测试方案,站在一旁的监控屏前指挥,“目标:依次背负 300kg、500kg、1000kg负重,完成 50米折返跑,记录外骨骼的动力输出稳定性与响应延迟。”

工作人员迅速将三个装满铅块的标准负重包搬到指定位置。张磊先是弯腰背起 300kg负重包,在外骨骼的支撑下,他的动作丝毫没有滞涩感,仿佛背负的只是一件轻便外套。随着谢清媛一声令下,张磊迈开脚步,步伐稳健地完成了 50米折返,监控屏上的数据显示:动力输出波动值仅 2.3%,响应延迟 0.05秒,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紧接着,500kg、1000kg负重测试依次进行。当 1000kg的负重压在外骨骼上时,金属关节处微微发出低沉的嗡鸣,却始终保持着稳定的姿态。张磊完成折返跑后,摘下头盔,额头不见丝毫汗珠:“陈总,设备动力输出均匀,腰部支撑系统能有效分散负重压力,长时间负载也不会对人体造成额外负担。”

陈宇心中暗喜,这一结果已经超出了系统给出的基础参数预期。他看向谢清媛,后者会意,立刻宣布:“第二项,极限续航测试。测试内容:张队穿戴外骨骼,以每小时 5公里的速度持续行走,同时间歇性进行负重搬运、攀爬等动作,直至电池电量耗尽,记录实际续航时间。”

测试场地早已开辟出一条环形跑道,沿途设置了模拟仓库货架、攀爬架等障碍。张磊穿戴外骨骼踏上跑道,蓝色指示灯闪烁,开始按既定速度行进。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从清晨到正午,外骨骼的动力始终充沛。当夕阳西下时,监控屏上的电池电量终于降至 1%,此时计时器显示的续航时间已达到 14小时 23分钟,远超设计标准的 12小时,这意味着在实际救援场景中,外骨骼足以支撑工作人员完成一整天的高强度作业。

“第三项,抗击打测试。”随着谢清媛的指令,工作人员推来一台特制的冲击测试设备。考虑到实际应用中可能面临的碰撞、坠落等意外,测试将模拟石块撞击、金属摩擦等场景,通过压力传感器记录外骨骼的抗冲击能力。

当模拟 50kg重的石块以每秒 3米的速度撞击外骨骼胸部装甲时,金属外壳仅出现轻微凹痕,内部的缓冲装置瞬间启动,将冲击力化解。随后的金属摩擦测试中,外骨骼的关节处经过高强度摩擦后,依然保持着灵活的活动度,涂层没有出现脱落现象。张磊在测试结束后反馈:“受到冲击时,身体几乎感受不到震动,缓冲系统的保护效果远超预期。”

第四项测试是抗电磁干扰,这也是陈宇最为关注的项目之一。在地震、雷雨等复杂环境中,强电磁信号极有可能导致设备失控,而系统提供的抗干扰技术,将是外骨骼在极端场景下正常工作的关键。

测试场地被布置成电磁屏蔽室,工作人员启动干扰设备,模拟从民用信号到工业级强电磁的不同干扰强度。当干扰信号达到普通设备失控阈值的 3倍时,外骨骼的指示灯依旧稳定闪烁,各项操作指令均能精准执行。张磊尝试着完成抓取、伸展等动作,全程没有出现任何延迟或卡顿:“即使在强电磁环境下,AI辅助系统也能保持清晰的指令反馈,完全不用担心失控问题。”

最后一项是 AI智能识别测试。测试场景模拟地震废墟环境,地面散落着模拟石块、钢筋的障碍物,远处放置着几个模拟被困人员的人体模型。张磊穿戴外骨骼进入测试区域后,启动 AI识别模块,外骨骼眼部的摄像头开始快速扫描周围环境。

不到 10秒,监控屏上就清晰标注出所有障碍物的位置和危险等级,同时锁定了 3个人体模型的具体坐标。“左侧 15米处发现模拟被困人员,生命体征模拟信号正常,周围无即时危险;右侧 8米处有钢筋障碍物,建议优先清理。” AI语音助手的提示清晰传来,张磊根据指引,轻松避开障碍物,精准找到所有“被困人员”,整个过程耗时不到 2分钟。

当所有测试结束时,夜幕已笼罩整个产业园。监控室里,研发团队围着测试数据欢呼雀跃,每一项指标都远超行业现有水平,甚至打破了多项国际纪录。谢清媛整理好测试报告,走到陈宇身边:“陈总,测试结果超出预期,我们完全可以凭借这套技术,在救援、工业等领域打开市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