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科幻电影不好拍?我直接上真家伙 > 第123章 威胁

11 月 19 日上午 8 点,距离钱伟在图尔伯德市外发现死亡陷阱仅过去4小时,一则未经任何官方渠道发布的视频,正以病毒式传播的速度席卷全球网络。推特的算法推荐机制将其标记为 “高热度突发事件”,脸书的 “紧急通知” 弹窗推送给了所有关注巴国、夏国动态的用户,telegram 上的极端主义群组更是将其作为 “行动模板” 疯狂转发。短短半小时内,# 马吉得旅挟持夏国人质# 的话题不仅冲上全球热搜榜第三,相关讨论量突破 5000 万条,播放量更是以每分钟 100 万次的速度飙升,最终定格在 2.3 亿次,将这场人质危机彻底推向全球舆论的风口浪尖。

视频的拍摄手法粗糙却极具视觉冲击力,明显是用一台廉价运动相机录制,画面边缘还带着轻微的晃动。镜头从昏暗房间的顶部缓缓下移,最先映入眼帘的是斑驳脱落的土坯墙,墙面上布满弹孔与裂痕,几块松动的泥土正顺着裂缝缓缓掉落;地面散落着碎石、枯草与几片破旧的麻布,唯一的光源来自角落一台缠着电线的老旧台灯,昏黄的光线如同薄雾般弥漫在空气中,勉强照亮房间中央的 35 个人影。

这些被称为 “人质” 的人,穿着统一的白色长袍,布料粗糙得如同麻袋,摩擦时能听到 “沙沙” 的声响。黑色头套紧紧包裹着他们的头部,只在眼鼻处留下三个小孔,透过小孔能看到他们紧绷的面部肌肉,以及眼底深处难以掩饰的恐惧。他们的双手被粗麻绳反绑在身后,绳结处还缠着几圈铁丝,深褐色的勒痕透过单薄的衣料清晰可见;脚踝同样被绳索牢牢捆住,几人因长时间保持盘腿坐姿,腿部肌肉不时抽搐,却没人敢发出一丝声响,只有偶尔压抑的呼吸声透过麦克风传出,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

在 35 名人质身后,6 名身着同款白袍的武装分子呈 “一字型” 排开,脸上戴着遮住大半张脸的黑色面罩,只露出一双双冰冷的眼睛,如同狩猎的野兽般死死盯着人质。他们每人手持一把崭新的 AK-12 步枪,枪身的黑色金属光泽在灯光下泛着冷光,枪口呈 45 度角精准指向人质的后背,手指始终扣在扳机护圈上,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仿佛下一秒就会扣动扳机,终结眼前的生命。

视频播放到 23 秒时,一个沙哑的男声突然响起,带着浓重的俾路支口音,经过电子变声处理后,声音变得尖锐而诡异,如同指甲划过金属板:“全世界都听着!11 月 16 日晚,苏基克那里水电站的袭击行动,是我们马吉得旅干的!” 话音刚落,镜头突然向前推进,聚焦在最左侧的一名人质身上。一名武装分子上前一步,用 AK 步枪的枪托狠狠抵住那人的后脑,迫使他抬头,头套下的眼睛因恐惧而放大,瞳孔剧烈收缩,连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这些人,是我们从夏国的工地上抓来的俘虏。” 男声再次响起,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炫耀,“现在,我们向夏国政府提出三个条件,给你们 3 天时间考虑。” 他刻意停顿了两秒,像是在享受这种掌控他人命运的感觉,随后一字一句地抛出威胁:“第一,3 天内,夏国必须全面停止所有夏巴经济走廊项目的施工,撤回所有在巴国境内的工程技术人员,不得留下任何设备与物资;第二,立即终止与巴国政府的所有军购合同,包括‘枭龙’战斗机、mbt-2000 主战坦克等装备的交易,已交付的装备必须全部召回;第三,停止帮助巴国组建反恐部队,销毁所有已提供的反恐装备,包括装甲车、无人机与通讯设备。”

“记住,只有 3 天。” 男声的语气变得愈发凶狠,“如果 3 天后,我们看不到夏国政府的诚意,这些人质,将在全球网友的注视下,一个个被处决!我们马吉得旅说到做到,从不反悔!”

话音落下的瞬间,镜头突然切换到一名武装分子的特写。他缓缓举起一把银色匕首,刀刃在灯光下划出一道寒光,随后猛地刺向旁边的一块木板。“嗤啦” 一声,匕首瞬间穿透木板,木屑飞溅,几缕木刺甚至弹到了镜头上。视频画面在此刻戛然而止,只留下一片漆黑,以及最后一声令人毛骨悚然的冷笑,如同毒蛇吐信般,萦绕在每一个观众的耳边。

视频的传播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瞬间在全球舆论场激起千层浪。推特上,# 马吉得旅威胁夏国# 的话题下,每秒钟就有上千条新评论刷新。来自英国的网友 “托马斯” 发布的评论获得了 12.6 万点赞:“天呐,马吉得旅居然能突破巴国一个营的防线?这太不可思议了!巴**队到底在干什么?他们的防御系统难道只是摆设吗?” 这条评论下方,数百名网友纷纷附和,有人质疑巴国的国防能力,认为其 “连基本的边境安全都无法保障”;有人担忧夏巴经济走廊的未来,直言 “这样的安全环境,没有企业敢继续投资”;还有人联想到近期美联邦对夏国的制裁,猜测 “马吉得旅背后是否有外部势力支持”。

在极端主义圈子里,视频的传播则引发了一场 “狂欢”。阿塔的一个分支账号在 telegram 上发布长文,将马吉得旅的行为美化成 “对殖民压迫的反抗”:“夏国与巴国政府的合作,本质上是对俾路支人民资源的掠夺。马吉得旅的行动,是为了守护家园,夏国应正视俾路支人民的诉求,否则将面临更严重的后果。” 索马里青年党、尼日利亚博科圣地等恐怖组织也纷纷转发视频,用 “英雄”“战士” 等词汇为马吉得旅站台,甚至有组织在评论区留言,声称 “愿意提供便携式防空导弹与地雷,支持马吉得旅的行动”,极端主义情绪如同黑色瘟疫般在网络上蔓延。

更多理性的网友则将目光聚焦在人质的安危上。夏国留学生 “林晓” 在推特上发起的 #拯救夏国同胞# 话题,短短一小时内就吸引了 30 万网友参与,她发布的长文中附带了被掳走工人的部分信息:“他们中有人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有人是为了给家人治病外出务工的父亲,他们只是普通的劳动者,不该成为政治冲突的牺牲品。” 不少外国网友也加入声援行列,来自加拿大的网友 “艾米丽” 制作了 “人质安全祈祷” 的图片,配文 “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愿所有人质平安回家”;德国的网友 “马克” 则整理了马吉得旅自 2018 年以来制造的 17 起恐怖袭击事件,用数据揭露其 “反人类” 的本质,呼吁国际社会共同谴责。

舆论场上的声音呈现出鲜明的对立:支持夏国强硬回应的人认为 “向恐怖分子妥协只会换来更多威胁”,担忧妥协的人则强调 “35 条生命不能用政治利益衡量”;分析外部势力介入的人拿出美联邦近期对巴国的援助数据,质疑 “cIA 是否在背后提供支持”,而怀疑视频真实性的人则指出 “人质始终戴着头套,无法确认身份,可能是马吉得旅伪造的假象”。

夏国国内,尽管官方尚未发布正式声明,但消息已通过社交平台快速渗透到各个层面。微博上,# 夏国工人在巴国被绑架# 的话题阅读量突破 8 亿次,讨论量超过 200 万条。网友们的情绪从愤怒到担忧,再到对救援行动的期待:“必须强硬回击!不能让恐怖分子觉得我们好欺负!”“希望国家能尽快派出救援力量,一定要把同胞救回来!” 部分被掳走工人的家属也通过媒体发声,一位来自湖南的母亲哽咽着说:“我的儿子才 24 岁,刚去巴国工作半年,求求你们,一定要救救他。” 这些朴素的诉求,让整个国家都笼罩在对人质安全的担忧中。

与此同时,在图尔伯德郊外无名村落的一处房屋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李猛坐在地上,平板电脑屏幕上反复播放着那段威胁视频,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大腿,眼神锐利如鹰,紧紧盯着画面中每一个细节,武装分子的站姿、步枪的型号、房间的结构,试图从中找到哪怕一丝线索。当看到武装分子用枪托抵住人质后脑的画面时,他的眉头皱得更紧,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这群混蛋!居然用平民当筹码!” 站在一旁的赵凯再也忍不住,拳头重重砸在旁边的弹药箱上,发出 “砰” 的巨响,“李队,我们不能再等了!就算还没找到真正的关押点,也得先对那个陷阱发起进攻,至少能打乱他们的节奏!”

“冲动解决不了问题。目前外网有的声音在施压,要求我们接受马吉得旅的条件;有的声音质疑我们的救援能力;只有少部分的声音支持强硬回应。更麻烦的是,美联邦的几家主流媒体已经开始炒作‘夏国海外项目安全隐患’,试图抹黑夏巴经济走廊。马吉得旅这时候发布视频,很可能是想利用舆论压力,逼我们在没准备好的情况下贸然行动。”

李猛深吸一口气,按下平板电脑的暂停键,屏幕停留在武装分子举着匕首的画面。他抬起头,目光扫过所有队员,“我知道大家都很急,但越是紧急,越要冷静。”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如同定海神针,“钱伟那边已经扩大了扫描范围,重点排查图尔伯德市的政府办公楼与废弃工厂,预计今天中午就能有结果。在这之前,我们要对所有的武器装备再做一次检查,保证能第一时间投入战斗。”

视频的威胁如同悬在头顶的利剑,不仅考验着夏国的应对智慧,更将星辰安保的救援行动推向了更紧迫的境地,他们必须尽快找到人质,打破陷阱,否则,35 条生命将可能永远消失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