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青史照山河 > 第68章 秦渠冬修遇刁吏,魏陇护器破苛政

寒鸦落在泾阳渠堤的夯土桩上,张伯的夯锤刚扬起,就被一阵马蹄声惊得停在半空。三辆马车碾过冻土,车帘掀开时,县府吏员郑伍的锦袍边角扫过堆在路边的青铜夯具:“奉李县丞令,这批官造夯锤调去修北坡驰道,渠堤先用木夯凑活!”

“不行!” 徭吏周甲扑过去按住车辕,冻裂的手掌在青铜锤上留下红印,“这是卫客卿特批的冬修官料!去年用木夯修的渠段溃了半里,张伯家三亩田全淹了!”

蹲在旁补鞋的张伯猛地站起,草鞋在冻土上打滑:“郑吏,俺们天不亮就上工,就等这青铜锤夯牢渠堤!驰道是官家脸面,渠堤是俺们活路啊!”

话音未落,青骊马踏雪而来。赵承翻身下马时,正见郑伍的随从抡起木夯要砸青铜锤,他腰间的《徭律》竹简 “啪” 地拍在车辕上:“郑伍,睡虎地秦简明载‘冬修渠堤优先配官器’,你私调官料,想抗律吗?”

一、主线:赵承验器追官料,郑伍补过筑渠心

郑伍的脸瞬间涨红,却梗着脖子踢开脚边的木夯:“驰道要迎接河东使臣,耽误了谁担责?渠堤晚修几日死不了人!” 他身后的随从趁机把青铜锤往马车上搬,张伯扑过去抱住锤柄,指节因用力泛白:“这锤上刻着‘泾阳冬渠’,是俺们的救命锤!”

赵承先拽过马车旁的料册木牍 ——“青铜夯锤三十具” 的字迹被划掉,旁添 “调驰道工程”,却无县丞手令;再蹲下身摸渠堤:未夯完的工段土块一捏就碎,比去年溃堤处的土质还松散。“郑伍,你无令私调官器,按《商君法》当罚粟三十石,即刻追回已运走的二十具夯锤,再领三十名役夫补修溃堤隐患段!”

“我凭啥听你?” 郑伍突然掀翻廪粟袋,金黄的粟米混着雪粒滚了一地,“李县丞是我表兄!你一个游学出身的客卿,也敢管县府的事?”

张伯突然跪在雪地里,抓起一把混着粟米的泥土举到郑伍面前:“郑吏你看!这是俺家被淹的田土!去年渠溃后,俺娘饿了三天,靠挖野菜才活下来!这青铜锤要是被调走,开春俺们就得卖儿卖女!” 雪粒落在张伯花白的头发上,他的肩膀抖得像风中的枯草。

赵承一把拉起张伯,转身将青铜夯锤塞进周甲手里:“教他看夯土密度!” 周甲立刻取来铁制密度仪,往已夯段一砸 —— 凹陷仅半指;再砸未夯段 —— 凹陷深达两指。“郑伍你看,木夯夯的渠堤经不住春汛!去年溃堤冲毁百亩田,县府赔了五百石粟,这笔账你算过吗?”

郑伍的喉结动了动,视线扫过张伯冻裂的手背,突然踹了随从一脚:“把锤卸下来!驰道那边我去说!” 他抢过周甲手里的密度仪,往土里狠狠一砸,“娘的,要是真溃堤,我表兄也保不住我!”

赵承趁机让人在渠堤立起 “官器护渠碑”,刻着 “青铜夯锤专用于渠,私调者罚粟三十石”,又教役夫们辨认官器印记:“刻着‘内史监造’的都是官料,谁要私调,直接拿这碑砸他马车!” 他在料册上批注:“泾阳冬修,官器为农本,苛吏私调如夺民命,罚之更需教之。”

二、支线?孟姬:魏陇护器斗猾吏,古法修具济农时

同日午后,魏国曲沃的农器坊飘起木屑。孟姬正帮王婆磨耒耜刃,县府小吏宋九带着人闯进来,手里的锁链 “哗啦” 缠上墙角的铁犁:“这批农器全是废铁,按李相爷令,熔了铸兵器!”

“你敢!” 孟姬抄起磨石挡在铁犁前,耒耜刃在阳光下闪着寒光,“《法经?农律》规定‘冬闲需留足农器’!这二十张铁犁开春要耕三百亩田,熔了农人用啥?”

宋九嗤笑一声,一脚踩碎地上的木耒:“秦军都快打到边境了,还管什么耕田?再说这些犁刃都钝了,留着也是占地方!” 他的随从已经架起柴火,要往铁犁上浇火油。

王婆扑过去抱住铁犁腿,眼泪砸在犁铧上:“宋吏,这犁是俺家借三石粟买的!去年秋收就靠它,熔了俺们开春只能用手挖田!” 她掀起衣襟,露出里面磨破的麻布 —— 那是常年扶犁磨的。

孟姬突然想起外婆传的 “淬火复刃术”,转身舀起灶膛里的草木灰,和着井水调成糊状:“这些犁刃能修!” 她抓过一把钝犁刃,往草木灰糊里一浸,再架到火上烤 —— 青烟冒起时,犁刃渐渐泛出青黑色。

“装神弄鬼!” 宋九刚要踢翻灰盆,孟姬已抄起淬火后的犁刃,往木头上一砍 —— 木屑飞溅,切口齐整。“你看,这样复刃后比新犁还耐用!《考工记》载‘草木灰淬铁,坚而利’,你连这都不懂,也配管农器?”

围观众人突然起哄,几个年轻农人冲上去抢宋九手里的锁链。宋九见状不妙,突然喊:“我也是奉命行事!熔器的文书还在县府!” 孟姬立刻揪住他:“现在就去县府对质!要是没有李相爷手令,你这就是私毁农器!”

到了县府,农官见了淬火后的犁刃,当场斥责宋九:“糊涂!农器是根本,兵器可缓铸,你竟要熔犁铸剑?” 他命宋九赔偿王婆的木耒,再给农器坊添二十斤木炭供淬火用。

王婆摸着修好的铁犁,突然给孟姬磕了个头:“你救了俺们全家的活路啊!” 孟姬赶紧扶起她,把淬火方子写在桑皮纸上:“这法子传给大家,以后犁刃钝了,自己就能修。” 夕阳透过坊门,照在一张张泛着青光的犁刃上,像撒了一地希望。

三、支线?淳于越:咸阳论政定农器,新法双保固民生

暮色中的咸阳议堂,烛火映着两份奏报。卫鞅的手指划过秦渠官器被调的记录,眉头拧成疙瘩:“苛吏私调农器,比洪水更害民!去年因农器不足,关中减产两成,这个教训还不够吗?”

淳于越捧着《孟子》,慢悠悠地摇着羽扇:“卫客卿,魏地熔犁铸剑的事更可怕。《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农器就是农时的根,根没了,变法再严也没用。”

“那你说咋办?” 卫鞅把奏报拍在案上,“驰道要修,兵器要铸,农器也不能少,民力官料就这么多!”

赵承推门而入,怀里揣着孟姬托人捎来的淬火方子和渠堤密度仪:“卫客卿,淳于先生,臣有‘农器双保法’:其一,官器分‘渠用’‘农用’‘军用’三类,刻专属印记,私调者徙边;其二,推广孟姬的淬火术,让农人能自修农器,减少官器依赖;其三,按农户田亩发‘农器补贴’,买新犁者免半亩税。”

卫鞅拿起淬火方子,又看了看密度仪上的刻度,突然笑了:“这法子好!既保住官器专用,又教农人自救。再加一条:私毁农器者,罚为农奴,终身修渠!”

淳于越起身作揖:“善!《管子》云‘仓廪实而知礼节’,农器利则仓廪实,仓廪实则变法行。之前只重律法,忘了农人最需要的是能干活的家伙什啊。”

赵承把双保法条文刻在竹简上,旁添一行小字:“农器者,农人之手足;官器者,变法之根基。手足健则根基稳,根基稳则国可安。” 烛火跳动,照得竹简上的字迹忽明忽暗,像映着千万张握着犁刃的手。

四、冬夜星火照农心,器利渠坚盼年丰

深夜的泾阳渠堤,火把连成一条长龙。郑伍光着膀子抡着青铜夯锤,汗水混着雪水往下淌:“张伯,你看这夯得咋样?密度仪砸下去才陷半指!” 张伯笑着递过陶碗:“郑吏,这碗热粟粥你喝,算俺们谢你把锤送回来。”

渠边的工棚里,周甲正教役夫们认官器印记:“记住,刻‘渠’字的是修渠的,刻‘农’字的是耕田的,谁都不能换!” 角落里,几个农人借着篝火,用孟姬的方子淬火,火星溅在他们冻红的脸上,映出满满的笑意。

咸阳的灯火下,卫鞅在新律竹简上盖下官印,淳于越正给淬火方子加注:“草木灰需用三年艾草,井水要晨露时取,这样淬的犁刃最耐用。” 赵承望着窗外的雪,仿佛看见开春时,千万张铁犁插进新翻的泥土,渠水顺着夯实的堤岸流进田垄,流成一片金色的海洋。

他回到案前,在《变法实录》上写道:“秦昭襄王二十三年冬,泾阳护渠锤,曲沃传淬火,咸阳定双保。农器利,渠堤坚,农人笑,则变法真义显矣。” 笔尖划过竹简,留下深深的刻痕,像要把这份暖意,刻进岁月的骨血里。

窗外的雪还在下,却盖不住工棚里的笑语,盖不住农器坊的叮当声,更盖不住寒夜里,那颗为农人跳动的、滚烫的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