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青史照山河 > 第38章 渭水春灌均水权,儒法共治解田争

清明的渭水泛着粼粼波光,泾阳县的春灌分水闸却围满了人。按《商君法?田律》“春灌需‘先公渠后私田,先贫户后望族’,分水需用‘铜制量水器’计量,违者‘赀一盾’”,可负责分水的小吏公孙述却私自调整闸门,将八成水量引向了贵族赵括的私田 —— 赵括的百亩麦田已浇得透湿,而张伯等三十户贫农的田垄还裂着细缝,土块一捏就碎。

“再等两日秧苗就干死了!” 张伯捧着半瓢浑浊的渠水急得直跺脚。公孙述披着绣边褐衣,手里把玩着量水器冷笑:“赵大夫捐了十石粟修渠,多分水天经地义!你们这些穷户,懂什么叫‘功赏相当’?”

这话刚落,赵承骑着青骊马赶到,马背上的竹简还沾着晨露 —— 那是商鞅亲批的《春灌分水册》,朱笔写着 “量水器每刻对应一亩田,望族最多占三成水”。他没直接斥责公孙述,先让水工用量水器实测:赵括私田的进水口,水位已超 “三成” 刻线两指;而公渠下游,水位仅及半刻。

“《田律》载‘分水不公者,削职徙边三月’,你可知罪?” 赵承展开册籍,上面明记赵括 “自愿捐粟,不享分水特权”。公孙述脸色发白,慌忙跪地:“是小人一时糊涂!这就调闸门!”

赵括闻讯赶来时,闸门已重新校准。他看着田垄里的积水,非但没发怒,反而让家奴扛来两袋粟种:“春灌是为了全年收成,我怎能占百姓的水?这些种粟给贫户补苗,也算我的赔罪。” 张伯等人又惊又喜,里正捧着粟种哽咽:“赵大夫真是体恤农人!”

一、支线?孟姬:魏陇疏渠遇石阻,官民合力破难题

同日清晨,魏国曲沃县的灌渠工地上,孟姬正和农人们清理渠底的碎石。按李悝 “尽地力之教”,“春灌前官府需派水工助农疏渠”,可水工郑五却蹲在田埂上抽着草烟,见渠中横亘着半人高的巨石,只摆手:“这石头太硬,要疏渠得缴‘凿石费’,每户五枚铜贝!”

阿大攥着锄头气得发抖:“去年疏渠就缴过钱,今年咋又要缴?” 孟姬按住他的胳膊,转身对郑五说:“《农律》写着‘疏渠属官役,不取民财’,你若实在缺人手,我们可以一起凿石,何必收钱?”

这话提醒了众人,张伯喊来十几个壮丁,轮流用铁钎凿石;孟姬则带着妇人捡拾碎石,还教大家 “碎石垫田法”—— 把小块石头铺在田垄边防涝。郑五看着热火朝天的场面,脸涨得通红,默默加入了凿石的队伍。

正午时分,巨石终于被劈开。渠水奔涌着流入麦田,孟姬蹲在田边,看着秧苗吸饱水后舒展的叶片,笑着系上了魏地春灌的习俗信物 —— 用桑树枝编的 “渠神符”:“这符不是求神,是记着咱们自己动手的力气!” 众人都笑了,郑五挠着头道歉:“是我想岔了,以后疏渠我第一个来!”

二、支线?淳于越:咸阳论水权,儒法相济定新规

暮色中的咸阳议堂,烛火照亮了两卷策论。卫鞅的《分水严法策》主张 “派官吏专管分水,违规者重罚”,淳于越却摇着《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若官吏徇私,再严的律法也没用。不如设‘民监’—— 每个灌区选两名老农参与分水,与官吏同掌量水器,双方签字才算合规。”

“老农不懂律法,误了农时谁担责?” 卫鞅皱起眉头。赵承这时推门而入,将渭水分水、魏陇疏渠的事细细说来:“公孙述徇私是因缺乏监督,孟姬众人合力疏渠是因民心齐。可定‘双监分水制’:望族分水需‘民监、吏监、水工’三方在场,贫户疏渠遇难题,官府派水工指导,不额外收费。”

卫鞅盯着《春灌分水册》上的批注沉默片刻,终于点头:“再加一条 —— 望族捐粟可记功,但不得换分水权;官吏与民监勾结,加倍罚粟充公。” 淳于越起身作揖:“此法兼顾‘法之严’与‘民之信’,方能让春灌公平。”

三、春灌见民心,变法重平衡

深夜的县寺,赵承在《变法实录》上写下:“春灌之争,不在水少,在分配不公。贵族若能守规,官吏若能尽职,农人自会齐心。” 他想起赵括捐粟补苗的举动,又想起孟姬编 “渠神符” 时的笑容,笔尖顿了顿,再加一句:“变法不是要分贵贱,是要让贵贱都守规矩;不是要斗强弱,是要让强弱都得安稳。”

窗外的渭水还在流淌,渠边的守夜人点起了火把。赵承将量水器的铜制刻度摩挲片刻 —— 那刻度记着律法,也记着民心。春灌的水要均分,变法的初心也要均分,这样才能让每一寸田都喝饱水,每一户人都盼来收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