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青史照山河 > 第217章 惊蛰防害促分蘖,古卷传智保苗旺

惊蛰的第一声春雷刚过,田垄上的麦苗已冒出新的分蘖 —— 青嫩的侧芽从主秆基部钻出来,像给苗秆 “添了帮手”。细雨过后的田垄透着润气,却也藏着虫害的隐患,列国的农夫踩着松软的土块往 “共防田” 赶:秦国的汉子扛着竹制分蘖计数板,板身刻着 “麦六蘖为旺、豆三蘖为足” 的褐痕,板边嵌着小铜片,能轻划苗秆记数量;楚国的农妇挎着麻编分层防虫药囊,囊里装着艾蒿与薄荷的干叶,外层缝着可调节的布带,能绑在苗秆不同高度;鲁国的田夫推着木柄浅耕促蘖锄,锄齿仅一寸深,齿间留着半寸间距,专松苗根周围的土;小石头也攥着迷你分蘖记录牌,牌上刻着 “主秆、侧蘖、总数” 三栏,每记一垄就画个小竖线。

老桑树下的 “华夏” 剑鞘上,“壮苗纹” 旁新长出的 “促蘖纹” 已显雏形。公孙矩展开赵氏家族传下的《防害促蘖录》,竹简上赵珩亲笔批注:“惊蛰苗事,一防地蚕食根,二促侧蘖发秆,二者失一,终难高产。” 他用指尖轻叩竹简上 “药、松、测” 三字:“赵珩当年在蜀汉管苗,就靠‘药防害、松促蘖’,咱今年加了计数板和分层药囊,比他那时更知苗性,管护更周全。”

王二愣子蹲在麦垄旁,把分蘖计数板贴在苗秆上,数着侧芽:“一、二、三…… 才四蘖!离旺苗还差两蘖!” 话刚落,就见他捏起一只白胖的地蚕,“还藏着地蚕!得赶紧除!” 说话间孟春提着陶壶走来,壶里飘出艾蒿的清香 —— 按她祖母传的古法,用艾蒿煮水浇苗根,既能驱地蚕,还能促分蘖;刘婶已把防虫药囊摆开,正往布带上系小铃铛:“风一吹铃铛响,还能惊走飞虫!” 小石头蹲在旁边,正把 “主秆一、侧蘖四” 刻在记录牌上,还嘟着嘴:“这垄苗得加油!”

一、防害促蘖工具的巧调试

整理工具的场面比雨后的田垄还热闹,列国的器具往田埂上一摆,分蘖计数板、分层防虫药囊、浅耕促蘖锄排成排,修板痕的 “沙沙” 声、缝药囊的 “嗡嗡” 声、磨锄齿的 “霍霍” 声缠成团,转眼间就收拾得称手。

“这计数板得按作物调刻度,” 秦国的老竹匠正给板补褐痕,手指捏着麦秆比对,“麦秆要六蘖才旺,刻度刻密些(每蘖一道);豆秆三蘖就够,刻度刻疏些(两蘖一道);菜苗不分蘖,板身改做小尺,量苗高就行。” 他给板边的铜片磨了磨,“划苗秆时轻些,别伤着芽。” 王二愣子学着数豆苗,正好数出三蘖,褐痕对齐 “足” 字:“这板准得很,数蘖不用再返工!”

楚国的刘婶正给药囊调布带长度,把短的接长:“麦秆高,药囊绑在半尺处;豆秆矮,绑在三寸处,太高驱不了地蚕,太低会沾泥。” 她打开一只药囊,往里面加了把晒干的薄荷:“艾蒿驱地蚕,薄荷驱飞虫,两样混着更管用。” 孟春凑过来闻:“比单用艾蒿香多了!”

鲁国的王大叔正给促蘖锄磨齿尖,把齿尖磨得略圆:“齿太尖会扎伤苗根,太钝松不动土;一寸深正好,能松表土,还不碰主根。” 他用锄松了棵麦苗周围的土,土块 “簌簌” 碎开,露出白嫩的分蘖芽:“这锄松得匀,分蘖芽能长得快!”

“昨儿个做药囊时还吵了两句,” 李掌柜提着藤篮过来,里面装着热乎的菜饼,“楚国的媳妇想把药囊做大点,说药效久;秦国的小伙想做小点,讲轻便。最后各让一步,麦垄用大囊、豆垄用小囊,连养蚕的老户都夸这法子懂虫性!”

绣娘抱着布包袱走来,里面是新做的护具:“手套缝了薄棉,防药粉沾手;鞋套编了草,踩泥不滑。” 她给每人递了套,王二愣子接过手套就戴上,攥着计数板笑:“这下数蘖不怕沾泥了!”

二、协作管护的热乎劲

管护一开始,列国农夫就自发分了工。秦国的汉子在前头 “数蘖记苗”,王二愣子用计数板数分蘖,张大哥把不足额的苗垄做上红记号;楚国的农妇跟在后头 “防害”,刘婶绑药囊,孟春浇艾蒿水,每垄都浇到根;鲁国的田夫在最后 “浅耕促蘖”,王大叔用促蘖锄松土,阿柴跟着把松起的土块捏碎,免得压着芽。

“今儿这管护,比壮苗时还细!” 王二愣子数蘖的手没停,嗓门盖过风声,“秦国的板数得清,楚国的药防得严,鲁国的锄松得好,三样齐活,苗准能长旺!”

公孙矩握着竹简沿田垄巡查,见张大哥把记号画得太浅,就帮着描深;见孟春浇水量太多,就提醒 “根湿就行,别涝着芽”;见王大叔松土时碰着分蘖芽,就教他 “绕着主秆转着松”。他还在竹简空白处补记:“今岁惊蛰,数蘖用竹板,防害用艾薄药囊,促蘖浅耕一寸,蘖无缺、虫无存、土无板”,笔尖沾着点泥水,倒把管护的细意写得明明白白。

小石头跟在孟春身后学浇艾蒿水,他握着小陶勺,对着苗根轻轻浇:“孟春姐,这样浇地蚕就跑了吧?” 孟春笑着点头:“还能让分蘖芽长得快,过两天就能数出六蘖啦!” 小黄狗也跟着忙活,叼着药囊的布带往苗秆旁送,虽常送错地方,却惹得大伙直乐。

才干了两个时辰,数完的苗垄标了半亩,药囊绑了三百多只,浅耕的土透着润气。路过的邻村老农凑过来瞧:“你们这绑药囊还带铃铛,比单喷药管用多啦!” 隔壁的老太太坐在田埂上择菜:“这么细的管护,今年收成准差不了!”

管护到 “共防田” 的中心垄时,田里更热闹了。秦国的农夫数着达标的蘖数,楚国的农妇记着绑囊的只数,鲁国的田夫算着松土的垄数。风一吹,药囊上的铃铛 “叮铃” 响,惊得飞虫绕着田垄飞,连布谷鸟都落在老桑树上,像是也在看这热闹的管护场面。

三、虫害集中与分蘖不均的互助忙

管护到一半,刘婶突然喊:“北头的麦垄地蚕扎堆了!” 众人跑过去看,苗根周围爬着十多只地蚕,有的已啃出小缺口,“再不管苗根会被啃断!”

公孙矩赶紧翻开《防害促蘖录》:“赵珩说过‘地蚕扎堆,宜灌药、埋药饵、浅翻土’。” 他立刻分了工:“秦国的汉子帮着浅翻苗根土,把地蚕翻出来;楚国的农妇调浓艾蒿水,灌进根旁;鲁国的田夫埋麦麸药饵,引地蚕出来吃。”

王二愣子拿着小铲轻翻土,地蚕一露出来就被张大哥捏走;孟春把艾蒿水调浓两倍,灌进根旁的小坑;王大叔把麦麸混着药粉撒在垄间,“这药饵地蚕最爱吃,吃了就活不了!” 小石头也帮忙,把翻出来的地蚕放进陶碗:“俺捡了五只啦!”

刚除完地蚕,王二愣子又发现东头的豆苗分蘖不均:“有的三蘖,有的才一蘖!” 公孙矩指着竹简上 “分蘖不均补磷肥” 的批注:“给少蘖的苗补点过磷酸钙,能促侧芽长。” 刘婶赶紧回家取来磷肥,孟春调成稀溶液,往少蘖苗根旁浇:“过两天就能长出新蘖!”

忙活了小半个时辰,地蚕除净了,少蘖苗也补了肥。王二愣子数着刚补肥的豆苗:“这棵已冒新芽,再过三天准够三蘖!” 张婶提着绿豆汤过来:“忙活半天,喝口解解渴!” 小石头捧着汤碗,还不忘数自己的记录牌:“今儿记了二十垄,有八垄达标啦!”

四、细化管理的巧法子

除完害、促完蘖,列国的人又忙着细化管理。鲁国的王大叔查分蘖芽存活率:“十棵活了九棵,存活率够高!” 他在活芽旁插小竹片:“这芽得重点看,三天后再查一次。”

楚国的刘婶查药囊效果,翻开苗叶看:“没再看见地蚕,飞虫也少了,药囊管用!” 她给松动的药囊重新绑紧,“风大,得绑牢些。”

秦国的张大哥帮着记数据,把每垄的蘖数、药囊数、松土情况刻在竹片上:“明年就知道多少药、多少肥够用,像给苗‘写档案’。”

公孙矩把细化计划写在竹简上:“三日查蘖芽、七日查药效、十日再浅耕一次”,还把赵珩的竹简和今年的记录并排放:“老法子加新工具,管护更周全。” 阿柴在旁边给促蘖锄上油:“锄上了油,下次用着顺。”

“俺家的小铲坏了,能借你家的用用不?” 南头的赵婶过来问。王二愣子赶紧递过小铲:“拿去用,翻土时轻点,别伤芽!” 教书先生拄着拐杖走来:“赵氏古籍的法子,配上你们的新工具,真是把农耕的理摸透了!”

五、防害促蘖小聚的热闹情

管护完,杂院摆起 “旺蘖宴”。王二愣子杀了鸡,刘婶炒了野菜,孟春蒸了菜饼,李掌柜带来了腌菜,满满一桌子。

“咱这宴叫‘旺蘖宴’,” 王二愣子举着碗,“虫除了,蘖促了,苗准能长旺,今年收成错不了!”

公孙矩也举着碗,手里攥着《防害促蘖录》:“今年按老法子加新工具,管护得比往年细,再过十天,分蘖准能达标,夏天抽穗也多!”

李掌柜把菜饼分给大伙:“尝尝这饼,用去年的麦磨的面,香得很!等分蘖够了,咱还一起防倒伏、促拔节!”

小石头举着小碗:“明年俺要学绑药囊、数分蘖,还要记竹简,把法子传给俺娃!”

笑声、说话声飘出杂院,连老桑树上的麻雀都落下来,叽叽喳喳的,像是也在贺管护顺。

六、岁月里的盼旺情

惊蛰后的第十天,田垄上的麦苗已长出六蘖,豆苗也够了三蘖,药囊上的铃铛还在 “叮铃” 响。列国的人扛着工具往家走,阳光照在苗叶上,闪着绿油油的光。

“再过十天咱就来查拔节,” 王二愣子走在最前头,“让苗秆长得粗,抽穗多!”

公孙矩摸着老桑树下的 “华夏” 剑,剑鞘上的 “促蘖纹” 已清晰可见。他把记满管护的竹简收进怀里,看着小石头蹦蹦跳跳的样子,笑着想:明年这孩子准能独当一面了。

后来,这防害促蘖的法子成了全县的榜样,每年惊蛰,邻村的人都来学数分蘖、绑药囊。有个史官路过,在《春秋会要》续卷里写道:“农耕之旺,在‘防害’在‘促蘖’。药以驱虫,松以促芽,测以知数,方得苗盛。此乃赵氏古籍传下的真意,亦是百姓岁岁丰的根基。”

风过田垄,麦苗的分蘖轻轻晃,像是在诉说着农耕的智慧。那柄 “华夏” 剑依旧靠在老桑树上,剑鞘上的纹路越来越密,每一道都藏着岁月的盼,每一道都刻着丰收的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