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凉使者的铩羽而归,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虽未掀起滔天巨浪,却在黑石城军民心中敲响了最清晰的警钟。连劝降的使者都派来了,大战无疑已迫在眉睫。然而,与上一次面对阿古拉时的紧张惶恐不同,这一次,黑石城上下弥漫着的,是一种更加沉静、更加坚定的备战氛围。
这种氛围,源于数月来实实在在的发展与积累,源于对城主凌风决策的信赖,更源于一种“家园不容侵犯”的共识。凌风深知,民心士气是守城战中比城墙更为重要的屏障。他并未一味强调战争的残酷,而是将备战的必要性与保卫家园、守护来之不易安定生活的具体成果紧密联系起来。
城主府颁布了一系列战时动员令,条理清晰,赏罚分明。青壮编入辅助守城队,负责运输、救护、工程加固,其家眷可优先获得分配新收获的粮食;工匠日夜赶工,按件计酬,待遇从优;即使是老弱妇孺,也组织起来,负责缝制军衣、制作干粮、照料伤员,各有分工。整个城池如同一台精密咬合的机器,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知道自己为何而战。
凌风更是每日巡视城防、匠坊、粮仓,甚至深入到百姓临时聚居的区域,与军民交谈,了解困难,解决问题。他没有空泛的鼓舞,只有实际的行动:看到守军铠甲有破损,立即下令优先更换;发现某段城墙修补进度慢,亲自调配人手物资;听说有百姓家中存粮不足,责令老拐从官仓中拨付应急。这种务实高效的作风,极大地安定了人心,凝聚了力量。
这一日,凌风巡视到城南一片新开辟的居民区,这里安置了不少后期迁入的流民。几个孩童正在空地上玩耍,看到凌风过来,并不害怕,反而好奇地围上来。一个胆大的孩子仰头问:“城主大人,北凉人真的要打过来吗?我们能打赢吗?”
凌风蹲下身,摸了摸孩子的头,指着不远处正在加固房屋的工匠和更远处巍峨的城墙,语气平和却坚定:“你看,我们的城墙是不是比以前更厚更高了?我们的叔叔伯伯们是不是比以前更加强壮有本事了?我们仓库里的粮食是不是堆得满满的?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心,守住我们的家,北凉人就进不来。你们要好好吃饭,快快长大,将来也能一起保卫我们的黑石城。”
孩童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眼中却少了恐惧,多了几分光亮。周围的百姓听到这番话,脸上也露出了踏实的神情。这种潜移默化的信心传递,比任何激昂的演说都更有力量。
然而,在这片同仇敌忾的主流之下,并非完全没有暗流。云州方面,尽管凌风反将一军,暂时稳住了韩文远,但高万山的残余势力并未完全清除,一些与高万山利益攸关的胥吏、商人,对黑石城的敌意和嫉妒并未消失。北凉使者来访的消息传到云州,难免又引起了一些猜测和非议。甚至有流言在云州境内悄悄散播,说黑石城“拥兵自重”、“与北凉暗通款曲”,试图抹黑凌风,为日后可能的干预制造舆论。
这一日,老拐收到安插在云州城暗线的密报,提到了这些流言,并称郡守府中有个别官员对此似乎将信将疑。
“风哥儿,看来还是有人不死心,想给我们泼脏水!”老拐忧心忡忡地汇报。
凌风冷哼一声:“跳梁小丑,不足为虑。韩文远不是高万山,他首要的是稳定。这些流言,伤不了黑石城的根本。不过,也不能任由其蔓延。”
他略一思索,吩咐道:“两件事。第一,让我们在云州的人,设法在士林和商贾中散播消息,重点强调黑石城屡挫北凉、保境安民之功,以及此次断然拒绝北凉招揽的忠义。要将黑石城塑造成北疆屏障、忠勇楷模。第二,以我的名义,给韩郡守再写一封信,除了例行汇报防务,可‘不经意’间提及近日边境抓获几名北凉细作,其供词似有挑拨云州与黑石城关系之嫌,请郡守大人明察秋毫。”
老拐心领神会:“明白!第一招是抢占大义名分,第二招是再次敲打韩文远,让他管好手下的人!老汉这就去办!”
就在凌风应对外部暗流的同时,砺锋谷中的“砺锋”军,也完成了新一轮的强化训练和装备更新。凌风秘密检阅后,对这支完全由他掌控的力量更加有信心。他指示暗影指挥官,开始制定多套针对不同情况的出击预案,包括夜间突袭敌营、截断粮道、甚至对敌方重要将领进行“斩首”行动等极端战术。这支暗刃,将成为决定战局走向的关键变量。
黑石城内外,明面上军民一心,积极备战;暗地里,情报斗争、舆论攻防也在同步进行。凌风如同一个高明的棋手,既要统筹全局,稳定内部,又要应对外部的明枪暗箭。所有的准备,所有的谋划,都指向一个即将到来的爆发点。山雨欲来风满楼,黑石城这艘航船,在凌风的掌舵下,正驶向未知的惊涛骇浪。
第341章 雷动于九天:兀术大军动,黑石战鼓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