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重生之我俩是专业的搅屎棍 > 第99章 御前风波 据理力争

流言的毒雾像京城初春的寒雨,黏腻地裹着街巷里的每一寸空气,连茶馆屋檐下的灯笼都染着几分晦暗。可没人料到,这场从市井蔓延开的诋毁,竟会在短短三日后,化作一把淬了毒的利刃,直刺权力中枢——金銮殿上,一场关乎生死荣辱的风暴,正悄然酝酿。

天还未亮透,宫门外的石狮子就被晨雾裹得朦胧,持戟的禁军站得笔直,甲胄上凝着的霜花在初露的晨光里泛着冷光。各部官员踩着金砖铺就的御道往里走,袖口的绣纹、腰间的玉带都透着肃穆,唯有三皇子一党的人,眉眼间藏着不易察觉的得意——他们昨夜得了消息,今日要给谢景宸致命一击,让这个屡次坏他们好事的“眼中钉”,彻底翻不了身。

金銮殿内,鎏金铜炉里燃着西域进贡的檀香,烟气袅袅升腾,缠绕着殿内林立的朱红立柱,柱上雕刻的龙纹在光影里忽明忽暗,将御座上皇帝的面容衬得愈发幽深难辨。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手里的玉笏垂在身侧,连呼吸都放得极轻。当户部尚书奏完漕运调度、吏部侍郎报完官员考核,殿内短暂的沉静里,一道身影突然从文官列中踏出,打破了这份肃穆。

此人是御史大夫张嵩,身着深绯色官袍,头戴獬豸冠,袍子下摆绣着的“监察御史”纹样在晨光里格外醒目。他素来以“耿直敢言”闻名朝野,可只有少数人知道,他早已暗中投靠三皇子,昨夜还得了三皇子密令——今日务必将谢景宸的“罪证”坐实,最好能牵连谢家满门。

张嵩站定后,没有立刻开口,反而先对着御座深深一揖,腰弯得几乎贴到地面,动作慢得刻意,像是在酝酿情绪。待他直起身时,突然拔高声音,手里的玉笏重重顿在金砖地面上,发出“咚”的一声脆响,惊得殿内众人都是一凛,连御座上皇帝手边的茶盏都晃了晃。

“陛下,臣有本奏!”张嵩的声音洪亮如钟,穿透了殿内的沉静,目光先扫过御座之下、位列武将之首的谢老将军——谢景宸的父亲,见对方脸色微沉,指节捏着玉笏微微发白,才转向龙椅,继续朗声道,“臣弹劾前镇北军骁骑尉谢景宸!昔日其于北境巡边之时,刚愎自用,公然违抗主将调度,致使一部骑兵孤军深入蛮族腹地,险遭伏击!”

他说到“险遭伏击”时,特意停顿了一下,眼神扫过殿内众人,像是要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这份“惊险”,随即又加重语气:“虽侥幸未全军覆没,却已军纪涣散、贻误战机,折损了三十余名将士!其行径置麾下性命于不顾,与通敌叛国何异!”

话音未落,张嵩突然从袖中掏出一封泛黄的信笺,高举过头顶,信纸边缘的磨损看起来格外陈旧,像是珍藏了许久:“臣有当年镇北军副将李默的‘密信’为证!副将在信中言,谢景宸当年不听劝阻,执意带部深入,若非副将拼死驰援,那数百骑兵早已成蛮族刀下亡魂!此等罔顾军法之人,今日还敢与朝廷钦犯勾结,聚拢江湖匪类,在京城搅弄是非,意图不轨,实乃国朝大患!”

他将信笺递向内侍,声音里添了几分急切:“恳请陛下下旨,革去谢景宸所有功名,将其锁拿归案,从严惩处,以正国法!若再放任,恐会动摇军心,让蛮族耻笑我大胤无人!”

“哗——!”

这番话如同热油泼进冷水,满殿瞬间哗然。武将列中,几位曾与谢老将军并肩作战的老将面露惊色,交头接耳间满是难以置信——谢景宸在北境的战绩他们早有耳闻,当年蛮族被打退的消息传回京城时,陛下还曾下旨嘉奖,怎么如今成了“通敌”?文官列里,中立派官员眉头紧锁,手里的玉笏无意识地轻敲着手心,显然在权衡利弊;而三皇子一系的党羽,则像嗅到血腥味的狼,立刻跟上“围攻”。

户部侍郎率先出列,他穿着宝蓝色官袍,肚子挺得滚圆,声音里带着刻意的义愤:“张御史所言极是!谢景宸目无军纪,当年在北境就敢违抗主将,如今更是胆大包天,与‘妖女’殷若璃厮混,此等不忠不义之辈,若不严惩,恐难服众!”

兵部尚书紧随其后,他是武将出身,说话带着军旅的粗犷,手指重重敲了敲腰间的佩剑:“臣附议!军法如山,岂容此等宵小之辈败坏!当年镇北军多少将士血染沙场,才换得北境安宁,谢景宸倒好,凭一己之私毁了军纪,若不重罚,日后谁还会遵从军令!”

更令人意外的是京兆尹,他素来以“谨慎”着称,此刻却也出列,眼神故意瞥了眼殿外,仿佛怕人偷听,声音压得低却足够清晰:“陛下,臣近日还查到,谢景宸与那殷若璃往来密切,曾深夜出入其小院,两人关着门直至天明!此等私相授受之举,已违纲常伦理,若不严惩,恐坏朝野风气,让百姓笑话我等为官者纵容此等行径!”

礼部主事更是捧着一卷儒家典籍,摇头晃脑地附和,声音里满是痛心疾首:“《礼记》有云‘臣无贰心,士无二节’,谢景宸既违军法,又乱纲常,实乃‘不忠不义’之辈!臣请陛下下旨,剥夺谢家世袭爵位,将谢景宸流放边疆,以儆效尤,让天下人知纲纪不可违!”

一道道指控如同重锤,砸在谢家头上。谢老将军脸色瞬间铁青,握着玉笏的手指因用力而泛白,指节处甚至隐隐透着血色。他出身武将世家,一辈子最看重的就是“军纪”与“名声”,此刻儿子被冠上“通敌”“乱纲常”的罪名,无异于当众打他的脸,还要掀了谢家的根基。可他深知朝堂规矩——身为当事人之父,此时若贸然辩解,只会落得“徇私护短”的口实,反而会让皇帝疑心。他只能强压着胸口的怒火,紧抿着嘴唇,目光死死盯着地面,连呼吸都带着沉重的压抑。

御座上的皇帝,手指一直轻轻敲击着龙椅扶手,节奏均匀,像是在思索,又像是在观察。当听到“剥夺谢家世袭爵位”时,他敲击扶手的手指突然顿了一下,目光扫过谢老将军紧绷的背影,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谢家世代戍守北境,谢老将军更是当年跟着他打天下的老臣,若真剥夺爵位,恐会寒了武将的心。可他没有表露分毫,只是端起旁边的茶杯,却没喝,只是用杯盖轻轻撇着浮沫,动作缓慢,让殿内的气氛愈发凝滞。

“谢卿,此事你可知晓?”良久,皇帝终于开口,声音平淡无波,却带着帝王特有的威严,一字一句落在谢老将军心上。

谢老将军深吸一口气,刚要出列请罪,殿外却突然传来一个清越沉稳的声音,如同劈开寒雾的阳光,瞬间打破了这凝滞的气氛:“陛下,草民殷若璃,愿为此事作证,并呈上相关证据!”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金銮殿厚重的朱漆大门被太监缓缓推开,一道纤细却挺直的身影,正站在门内的晨光里。来人未着绫罗华服,仅穿一身月白色素雅衣裙,裙摆上还沾着些许晨露与尘土,显然是仓促赶路而来。她的头发只用一根素银簪固定,鬓边垂着几缕碎发,面容虽带几分赶路的倦色,眼神却清澈如溪、坚定如石,宛如风雪中傲然独立的寒梅,正是近日被流言包裹的殷若璃!

她的出现,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殿内官员纷纷侧目,有人惊讶地张大了嘴——一个草民竟敢直闯戒备森严的金銮殿,简直是前所未闻;有人则带着鄙夷,嘴角撇出不屑的弧度,显然是信了“殷若璃是妖女”的流言,觉得她是来“蛊惑圣听”;还有中立派官员,眼中闪过好奇,想看看这个能让三皇子一党如此忌惮的女子,究竟有何本事。

三皇子站在文官列首,原本带着得意的脸上瞬间闪过一丝惊愕,随即化为阴鸷——他没料到殷若璃竟敢来金銮殿,更没料到她会说“有证据”。他下意识地攥紧了拳头,指甲掐进掌心,却强装镇定,目光死死盯着殷若璃,像是要将她看穿。他身后不远处的白若薇,虽低着头,秀眉却紧紧蹙起,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袖口的刺绣,心底那股不祥的预感愈发强烈——她太了解殷若璃了,这个女子从不做没把握的事,既然敢来,定然是有备而来。

殷若璃刚要迈步踏入殿内,守门的禁军统领突然上前一步,拦住了她的去路。这统领是三皇子的亲信,昨夜还得了三皇子的吩咐,若殷若璃出现,务必阻拦。他双手按在腰间的佩刀上,眼神冰冷:“此乃朝堂重地,一介草民也敢擅闯?来人,拿下!”

两名禁军立刻上前,伸手就要抓殷若璃的胳膊。殿内的谢老将军脸色一变,刚要开口,却见殷若璃不慌不忙地后退一步,从怀中掏出一枚小小的青铜令牌——令牌正面刻着一个遒劲的“谢”字,背面是镇北军的军徽,正是谢景宸之前给她的、可在禁军系统内通融的令牌。她将令牌举到统领面前,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我持谢侍卫的信物,且有要事向陛下呈证,关乎北境将士的清白与三皇子府的流言真相。你若拦我,耽误了陛下查案,这个责任你担得起吗?”

统领的脸色瞬间变了——他认得这枚令牌,是当年谢老将军执掌镇北军时特制的,在禁军内地位极高。他犹豫了一下,目光下意识地看向三皇子,却见三皇子眼神闪烁,没敢给他明确的指示。就在这时,殿内传来皇帝的声音,依旧平淡却带着威严:“让她进来。”

统领不敢再拦,只能侧身让开,脸色难看地退到一旁。殷若璃对着殿内微微躬身,随即昂首步入,裙摆扫过门槛时,她故意顿了一下,目光扫过殿外的晨光,像是在给自己打气,又像是在告诉所有人——她来了,带着真相来了。

她从容不迫地行至御前,对着御座盈盈拜倒,动作标准而恭敬,裙摆铺在金砖上,像一朵绽放的白梅。她的声音清晰地传遍大殿,没有丝毫颤抖:“陛下明鉴!谢侍卫当日在北境所为,绝非违抗军令,而是识破了蛮族‘诱敌深入’的奸计,临机决断,才保全了麾下数百将士的性命!所谓‘孤军深入’,实为他与副将约定好的‘将计就计’,是迂回破敌的奇兵!”

说罢,殷若璃从怀中取出一个深蓝色的布包,布包边角绣着细小的梅花纹样,是她亲手缝制的,用来装重要物件。她小心翼翼地打开布包,里面是一卷略显陈旧却保存完好的羊皮图卷,以及一叠泛黄的纸笺。她双手高举,将东西递向殿前内侍,声音里添了几分恳切:“这羊皮图上,蛮族各部的营帐标记、伏兵隐藏地点、粮草囤积处皆清晰可见,陛下可对比当年镇北军的战报,便知谢侍卫当年是如何绕到蛮族后方,烧毁其粮草,逼退蛮族大军的——这与张御史所奏‘贻误战机’的情形,截然相反!”

内侍接过图卷,呈给皇帝。皇帝展开图卷,手指轻轻拂过上面的墨线,目光落在一处密密麻麻的墨点上,眉头微蹙。殷若璃见状,立刻补充道:“陛下请看,此处是蛮族的主力营帐,谢侍卫当年‘孤军深入’,实则是绕到此处,用火油引燃了蛮族的粮草!这一点,图上的焦痕还能辨认——草民昨日特意请了工部的老工匠看过,这焦痕是‘火油引燃’的痕迹,与镇北军当年的军需记录完全吻合,工匠也愿来殿上作证!”

皇帝的手指在焦痕处停顿了一下,没说话,又拿起那叠纸笺——正是谢景宸昔日麾下士卒的联名证词。殷若璃继续说道:“这些证词,是谢侍卫昔日麾下的五十余名士卒,在得知他蒙冤后,连夜联名写下的。草民上月去北境探望亲友时,偶遇了其中几位士卒,他们得知谢侍卫被污蔑,当即表示愿意作证,每一张纸笺上,都按满了鲜红的指印,皆是他们的亲笔证明!”

她指着最上面一张纸笺上的一个模糊指印,声音愈发清晰:“陛下请看这个指印——这是当年的骑兵队长李虎的指印。李队长在那次战役中,为了掩护谢侍卫烧毁粮草,丢了三根手指,所以指印少了一截。草民已将李队长接到京城,他此刻就在殿外候命,陛下若有疑虑,可传他上殿对质,他愿以性命担保谢侍卫的清白!”

这番话,字字铿锵,掷地有声。殿内瞬间安静下来,连之前附和弹劾的官员,都下意识地闭了嘴。一些原本持中立态度的官员,忍不住微微颔首——殷若璃的辩驳有理有据,连“焦痕”“残缺指印”这样的细节都能说清,绝非空口白话。谢老将军紧绷的身体也放松了些,看向殷若璃的目光里,多了几分感激。

三皇子见状,心知不妙——若让皇帝采信了这些证据,自己精心策划的弹劾就会彻底落空,甚至可能引火烧身。他再也忍不住,忘了朝堂礼仪,往前跨了一步,大声说:“父皇!此女巧舌如簧,最善蛊惑人心!这些所谓的证据,焉知不是她与谢景宸串通伪造的?那羊皮图卷或许是仿制的,指印也能作假!她与谢景宸关系匪浅,其言岂可尽信!”

“殿下!”殷若璃立刻抬头反驳,目光如炬,直逼三皇子,没有丝毫畏惧,“证据真伪,陛下只需传召当年与谢侍卫同袍的将士,或是核对镇北军的旧档,便可一清二楚!工部的老工匠、殿外的李队长,皆是人证,陛下可随时询问!倒是殿下,为何对澄清事实如此急于阻拦?”

她话锋一转,声音里添了几分锐利,目光扫过三皇子身后的白若薇,意有所指:“莫非……是怕此事追查下去,某些与三皇子府相关的真相,也会被一并查出来?比如近日京城流传的,三皇子府强占百姓良田、纵奴行凶,还有私运禁物的流言——草民手中,也有几位苦主的证词,若陛下愿意,草民也可呈上来,让陛下一并查清!”

这番话如同一根刺,精准地扎在了三皇子心上。他脸色瞬间涨得通红,手指着殷若璃,却半天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你……你血口喷人!本王何时强占良田、私运禁物了?你这是污蔑皇室,罪该万死!”

“殿下何必动怒?”殷若璃微微垂眸,语气带着一丝嘲讽,“草民只是说‘若陛下愿意,可一并查清’,殿下若心中无愧,又何必如此激动?难道……真被草民说中了?”

“够了。”

皇帝终于开口,声音平淡无波,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瞬间打断了两人的争执。他放下手中的证据,目光缓缓扫过殿下众人,最后落在谢老将军身上,语气里没有喜怒:“谢景宸之事,既有同袍证词、物证佐证,又有人证在外候命,所谓‘违令’‘贻误军机’之罪,查无实据,即日起,不再追究。”

一句话,如同惊雷,炸响在殿内。谢老将军紧绷的身体瞬间放松,对着御座深深一揖,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臣,谢陛下明鉴!” 三皇子一党则脸色骤变,张嵩张了张嘴,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皇帝冷冷的眼神扫过,那眼神里的威严让他心头一凛,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然而,皇帝话锋一转,目光落在仍跪在地上的殷若璃身上,语气里多了几分审视:“然,殷氏,你身负三皇子府所奏的‘诬告’案情,此前虽未定罪,却也属待查之人,今日擅闯金銮殿,已是逾矩;谢景宸身为前军职人员,结交江湖人士,行事张扬,亦非臣子应守之道。”

他顿了顿,手指再次敲击起龙椅扶手,节奏比之前快了几分:“你二人,皆需谨言慎行,静待有司查清所有原委,不可再滋生事端。若敢再搅弄是非,无论身份高低,皆按律处置。”

这番话,看似各打五十大板,既没完全肯定殷

看似各打五十大板,既没完全肯定殷若璃,也没严惩三皇子一党,却像一把精准的尺子,划清了“暂时休战”的界限。殿内官员心里都清楚——三皇子想借“军务罪”扳倒谢家的图谋,已然破产;而殷若璃敢闯金銮殿呈证,不仅为谢景宸洗冤,更让自己“妖女”的流言不攻自破,这一局,是她赢了。

“退朝!”

随着内侍尖细的嗓音划破大殿,官员们纷纷躬身行礼,有序退出。殷若璃深深叩首,额头触碰到微凉的金砖,声音清晰:“草民,谢陛下明察!” 她缓缓起身,裙摆扫过地面时,特意避开了三皇子一党的方向,目光平静地掠过那些或铁青、或不甘的脸,没有丝毫炫耀,却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从容。

走出金銮殿的那一刻,晨光正好。金色的阳光透过高大的殿门洒在她身上,拉出一道长长的、坚定的影子,将殿内的压抑与晦暗彻底隔绝在外。刚走下三层白玉台阶,一道熟悉的身影就快步迎了上来——是谢景宸。

他显然是得知了殿内的动静,从侍卫值守的偏殿匆匆赶来,深蓝色的侍卫袍上还沾着尘土,腰间的佩剑没来得及系紧,垂在身侧晃悠。他的头发有些凌乱,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打湿,贴在皮肤上,脸上满是掩饰不住的焦急。看到殷若璃安然走出,他紧绷的眉头瞬间舒展,快步上前,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你……没事吧?有没有人为难你?”

殷若璃抬头看向他,眼底的坚定褪去些许,露出一丝掩饰不住的疲惫,却弯着嘴角摇了摇头:“我没事,谢侍卫,你也没事了。” 她顿了顿,从怀中掏出那枚青铜令牌,递还给谢景宸,“多亏了你的令牌,不然我连殿门都进不来。”

谢景宸接过令牌,指尖不经意间触碰到她的手,两人都愣了一下,随即迅速收回。他将令牌揣进怀里,咳嗽了一声,刻意转移话题:“李虎他们……都在宫门外等着,刚才我已经让人去通知他们,说事情解决了,让他们先回客栈等着。” 他口中的“李虎”,正是当年与他同袍的骑兵队长,也是今日殿外候命的人证。

殷若璃点头,刚要说话,身后突然传来一道阴冷的声音,打断了两人的对话:“殷姑娘倒是好本事,竟敢在金銮殿上颠倒黑白,真当父皇不会追究你擅闯之罪吗?”

两人回头,只见三皇子带着几名亲信官员,正站在台阶顶端,居高临下地看着他们。他的脸色依旧难看,眼底的阴鸷几乎要溢出来,手指紧紧攥着腰间的玉带,指节发白。白若薇跟在他身后,低着头,看不清表情,只有垂在身侧的手,悄悄攥成了拳头。

殷若璃上前一步,挡在谢景宸身前,目光直视三皇子,语气平静却带着锋芒:“殿下说我颠倒黑白,可有证据?陛下已查过羊皮图与证词,皆为真实,李队长也在殿外候命,殿下若不信,大可再请陛下传召核对。倒是殿下,今日在殿上急于阻拦我呈证,又让禁军拦我入殿,不知是怕什么?”

“你放肆!”三皇子被噎得说不出话,怒喝一声,伸手就要去推殷若璃。谢景宸立刻上前一步,拦住他的手,眼神冰冷:“殿下,朝堂之外,不可对女子动手,失了皇子体面。”

三皇子用力甩开他的手,怒视着两人:“你们别得意!今日之事,不算完!父皇虽没追究谢景宸的罪,却也说了,让你们‘谨言慎行’,若是日后让本王抓住你们的把柄,定要让你们付出代价!” 他说罢,又恶狠狠地瞪了殷若璃一眼,“尤其是你,别以为有几分口舌之利就能为所欲为,本王会让你知道,跟三皇子府作对,是什么下场!”

白若薇这时才抬起头,目光落在殷若璃身上,声音压得很低,却足够清晰:“殷姑娘,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你今日赢了一局,不代表能赢一辈子。” 她的眼神里没有怒意,只有一种深不见底的算计,像是在提醒,又像是在威胁。

殷若璃看着她,突然笑了笑,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白姑娘说得对,凡事留一线。可三皇子府当初对王小二的侄儿赶尽杀绝,对那些被强占良田的百姓不闻不问时,怎么没想过‘留一线’?今日我只是为谢侍卫洗冤,为百姓说句真话,若这也算‘为所欲为’,那我倒要看看,这京城的天,是不是真的只许殿下横行。”

这番话戳中了三皇子的痛处,他气得脸色发青,却又找不到反驳的理由——王小二告状的事,如今在京城闹得沸沸扬扬,他若是再纠缠,只会让人觉得他“恼羞成怒”。最终,他只能冷哼一声,甩袖离去:“我们走!” 白若薇深深看了殷若璃一眼,也跟着转身离开,裙摆扫过台阶时,不小心掉落了一枚小小的银簪,她却没察觉。

殷若璃看着他们的背影,收起笑容,眼神沉了下来。谢景宸走到她身边,轻声说:“别跟他们一般见识,他们现在只是气不过,不敢真的对我们怎么样。”

“我知道。”殷若璃点头,目光落在地上那枚银簪上,弯腰捡起——银簪的簪头是一朵精致的白梅,正是上次白若薇在赏花宴上戴过的那支。她摩挲着簪头的纹路,若有所思:“他们不会善罢甘休的,这次弹劾失败,下次肯定会用更阴的手段。我们得尽快找到三皇子府私运禁物的证据,只有把他们的罪证彻底摆出来,才能永绝后患。”

谢景宸接过银簪,看了一眼,眉头微蹙:“这是白若薇的东西,她一向谨慎,怎么会掉在这里?” 他顿了顿,突然反应过来,“你是说……她是故意掉的?”

“有可能。”殷若璃点头,将银簪揣进怀里,“不管是故意还是无意,这簪子或许能派上用场。我们先去客栈见李虎他们,跟他们说清楚情况,再商量下一步的计划。”

两人并肩走下台阶,朝着宫门外走去。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将影子拉得很长,叠在一起,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并肩作战”的默契。宫门外,李虎带着几名昔日的同袍正等着,看到他们出来,立刻迎了上来。李虎身材高大,脸上留着一道长长的刀疤,是当年在北境打仗时留下的,此刻却笑得憨厚:“谢侍卫,殷姑娘,听说事情解决了?”

“嗯,多亏了你们愿意来作证。”谢景宸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里满是感激,“辛苦你们了,一路从北境赶来。”

“谢侍卫说的哪里话!”李虎摆了摆手,语气激动,“当年若不是你,我们早就成了蛮族的刀下鬼,如今你蒙冤,我们怎么能坐视不管?别说来京城作证,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们也愿意!” 其他几名士卒也纷纷点头,眼神里满是真诚。

殷若璃看着他们,心里一阵温暖,笑着说:“大家一路劳累,我们先去客栈休息,晚上我做几个小菜,算是给大家接风洗尘。”

众人笑着应下,簇拥着两人朝着客栈的方向走去。街上的百姓看到他们,纷纷停下脚步,议论纷纷——有人认出了殷若璃,小声说“这就是敢闯金銮殿的殷姑娘”;有人则对着谢景宸拱手,嘴里说着“谢侍卫清白了就好”。那些曾经的质疑与诋毁,此刻都变成了善意的目光,殷若璃看着这一切,突然觉得,今日在金銮殿上的紧张与疲惫,都值了。

而此刻的三皇子府内,却是一片压抑。三皇子将书房里的瓷器摔得粉碎,碎片散落一地,茶水浸湿了地毯,留下深色的痕迹。他站在满地狼藉中,脸色铁青,对着跪在地上的张嵩怒吼:“废物!都是废物!我让你去弹劾谢景宸,你却让殷若璃那个贱人钻了空子,还让她在父皇面前出了风头!你说,你该怎么赔罪!”

张嵩趴在地上,浑身发抖,声音带着哭腔:“殿下息怒!臣也没想到殷若璃会有那么多证据,还请来了李虎作证……臣罪该万死,还请殿下再给臣一次机会!”

白若薇站在一旁,看着满地狼藉,脸上没有丝毫表情,只是等三皇子骂够了,才缓缓开口:“殿下,现在发脾气没用。殷若璃既然能找到羊皮图和李虎,说明她早就有准备,我们之前还是太小看她了。”

三皇子转过身,看向她,语气里带着不耐烦:“那你说,现在该怎么办?父皇已经说了,让我们‘谨言慎行’,若是再动手,只会让他疑心!”

“殿下别急。”白若薇走到他身边,递上一杯茶,声音压得很低,“殷若璃虽然赢了一局,却也留下了把柄——她擅闯金銮殿,父皇虽没追究,却也记在了心里。我们只需等,等她和谢景宸露出破绽。” 她顿了顿,眼神里闪过一丝算计,“我已经让人去查李虎他们的底细了,他们都是北境的粗人,只要稍微用点手段,就能让他们说出不该说的话。到时候,我们再把‘谢景宸勾结旧部、意图谋反’的罪名扣上去,看他们还怎么翻身!”

三皇子眼睛一亮,接过茶杯,喝了一口,语气里的怒意消散了些:“还是你有办法!那李虎他们……你打算怎么处理?”

“很简单。”白若薇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们在京城无依无靠,我让人假装成‘仰慕谢侍卫’的百姓,给他们送些钱财和酒肉,再在酒里加些东西,让他们说出‘谢侍卫当年在北境有威望,若是起兵,我们都愿意跟着’之类的话,再录下来,呈给父皇。到时候,就算谢景宸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

三皇子拍了拍手,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好!就按你说的办!一定要尽快,别给他们反应的时间!”

“殿下放心,我已经安排好了。”白若薇点头,目光看向窗外,心里却在盘算着——她掉在宫门外的那枚银簪,若是殷若璃捡了去,定会以为是她的疏忽,说不定会放松警惕。到时候,她再趁虚而入,定能一举扳倒殷若璃和谢景宸。

夜色渐深,京城的街道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客栈里还亮着灯。殷若璃、谢景宸和李虎等人围坐在桌前,桌上摆着几碟小菜和一壶酒。李虎喝了一口酒,放下酒杯,语气坚定:“谢侍卫,殷姑娘,若是三皇子府再敢找你们麻烦,我们几个绝对不会坐视不管!大不了我们再去金銮殿,跟他们对峙!”

“对!我们不怕他们!”其他几名士卒也纷纷附和,眼神里满是决心。

殷若璃看着他们,心里暖暖的,举起酒杯:“多谢大家的心意。不过,接下来的事,我们得小心行事。三皇子府肯定会报复,我们不能再像今日这样冲动,得一步步来,找到他们的罪证,才能彻底扳倒他们。”

谢景宸也举起酒杯,与众人碰了一下:“殷姑娘说得对,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到三皇子府私运禁物的证据。之前王小二说,他看到三皇子府的管事夜里运箱子出城,我们可以从这里入手,查清楚那些箱子里装的是什么,运到了哪里。”

众人纷纷点头,开始讨论具体的计划——有人提议去城外的码头查探,有人说可以找之前被三皇子府欺压过的百姓打听消息,还有人自告奋勇,说愿意乔装成苦力,混入三皇子府的货仓。气氛热烈而坚定,没有丝毫畏惧,仿佛眼前的困难,都只是“成功前的考验”。

殷若璃看着眼前的景象,举起酒杯,喝了一口酒,心里突然有了底气——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身边有谢景宸的支持,有李虎这样的义士相助,还有无数期待真相的百姓。就算三皇子府再阴险,就算前路再艰难,她也有信心,能把真相揭开,还京城一个朗朗乾坤。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桌上,照亮了每个人坚定的脸庞。这场始于流言的风波,早已不是“个人的冤屈”,而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金銮殿上的较量只是开始,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但殷若璃知道,只要他们团结一心,就没有跨不过的坎,没有打不赢的仗。

夜风吹过客栈的窗户,带来一丝凉意,却吹不散桌上的暖意与决心。属于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而这一次,他们终将迎来属于正义的黎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