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青娘的商业智慧 > 第54章 农桑展扬名府城,草木染结连理枝

仲夏的府城被热浪裹着,却挡不住城南博览园里的热闹——一年一度的“农桑技艺展”如期开幕,朱红的园门挂着烫金匾额,门口两盏大红灯笼随风摇曳,入园的人摩肩接踵,手里都攥着展会手册,目光在各个展位的指引牌上打转。

青石村染坊的展位在博览园东侧,背靠一片小竹林,格外清爽。展位前挂着一幅丈许长的布幔,是青娘特意让人染的“七彩拼色布”——从深靛蓝到浅艾绿,从艳茜红到嫩黄檗,再到柔紫茉莉色,七种颜色像彩虹般过渡,边角还绣着缠枝莲纹样,刚挂出来就引来了一群人围观。布幔下的长桌上,整齐摆放着各色草木染样品:叠得方方正正的蓝布帕子、绣着鸳鸯的红布肚兜、裁成半尺见方的黄檗染布样卡,甚至还有用染布边角料拼成的小荷包,供人免费取用。

青娘穿着一身自己染的青布衣裙,领口和袖口用浅绿丝线绣了细小的艾叶草纹,显得素雅又精神。她正拿着一匹紫茉莉染布,给围上来的人讲解:“各位乡亲,这布是用后山的紫茉莉花瓣煮的染料,得选刚绽放的花瓣,连带着花萼一起下锅,用文火煮两个时辰,煮出的水是淡紫色,染出来的布就像暮春的紫藤花,软和还不褪色。您摸摸,这布面多细腻,做件小衫穿,风一吹都带着花香。”

人群里有个穿月白襦裙的姑娘,伸手轻轻抚过布面,眼睛亮了:“掌柜的,这布多少钱一尺?我想给我娘做件夏衣,她总说市面上的布糙,穿着不舒服。”

“姑娘要是诚心要,一尺给你二十文就成。”青娘笑着说,“要是不着急,还能帮你绣上几朵小菊花,添五文工钱就够。”姑娘立刻点头应下,当场付了定金,还拉着同行的姐妹一起选布。

正忙着,一阵沉稳的脚步声传来,人群自动让开一条道——来的是府城通判王大人,一身藏青官服,身后跟着两个随从。王大人径直走到展位前,目光先落在那幅七彩布幔上,又俯身拿起一匹刺绣草木染布,指尖轻轻拂过绣得活灵活现的玉兰花,问道:“这布上的染色和刺绣,都是手工做的?”

青娘连忙拱手行礼:“回王大人,都是咱们青石村的乡亲手工做的。染色用的是山里的草木,没有半点化学颜料;刺绣是村里的妇人闲时绣的,一针一线都透着心意。就像这匹布,光是染布就要三天,刺绣又要五天,慢是慢了点,但每一匹都不一样。”

王大人点点头,又拿起一块蓝布样卡,对着光看了看:“我听说你们用蓝草染色,还要用野艾灰固色?这法子倒是古法,现在很少有人会了。”

“大人说得是。”青娘解释道,“野艾要选端午前后采的,晒透了烧成灰,用细纱布滤三遍,去除杂质,再和染好的布一起煮一刻钟,这样布就不会掉色。去年有个客商买了咱们的蓝布做马褂,穿了大半年,洗了十几次,颜色还是鲜亮的。”

站在一旁的张掌柜连忙补充:“王大人,青娘掌柜可是个实在人!她们染坊的布,我每个月都要进两百匹,从来没出过质量问题。周边州县的布商现在都抢着跟她们合作,就盼着能拿到好货。”

王大人闻言,脸上露出赞许的神色:“如今市面上的机织布越来越多,手工好手艺反倒少见了。你们的草木染,既守着古法,又能创新出这么多颜色,还带动村里人种草木、学手艺,这才是农桑技艺该有的样子。”他转头对随从说,“这次展会的‘最佳创新技艺奖’,就颁给青石村染坊,再赏五十两银子,鼓励她们把这门手艺传下去。”

青娘又惊又喜,连忙再次行礼:“多谢王大人!我们一定好好做,不辜负大人的看重!”

消息像长了翅膀,很快传遍了整个博览园。原本围着其他展位的人,都涌到青石村的展位前,有的抢着看样品,有的当场下单,还有的拉着青娘问能不能学染布。陈砚和两个学徒忙得脚不沾地——陈砚负责记录订单,笔尖在纸上飞快地写着,订单簿很快就写满了两页;学徒们则忙着给客人递样卡、包布样,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却连擦汗的空都没有。

有个从清河县来的布商,一口气订了一百匹蓝布、五十匹黄檗染布,还拉着青娘的手说:“掌柜的,我回去就把店里的机织布都撤了,专门卖你们的草木染布!你可得保证给我供货,要是货不够,我店里的老主顾该跟我急了!”

青娘笑着应下:“您放心,我们育苗基地刚扩大了规模,草木供应充足,每月给您留两百匹都没问题。要是您想让店里的伙计学辨真伪,我还能派染工去给他们培训,分文不取。”布商听了,更是高兴,当场就交了一半定金。

农桑技艺展整整持续了三天,青石村染坊的展位前天天爆满。闭展时一算,不仅拿到了“最佳创新技艺奖”和五十两赏银,还签订了七份长期供货协议,订单总额超过五百两银子,更有三十多人登记想学习草木染技术。青娘看着沉甸甸的订单簿,心里满是感慨——一年前她还在为染料短缺发愁,如今却能把青石村的草木染带到府城的大舞台上,这一路的辛苦,值了。

展会结束当晚,张掌柜在府城最大的酒楼“悦宾楼”设宴,为青娘和陈砚庆功。酒楼的雅间里摆着一桌丰盛的酒菜,水晶肘子、清蒸鲈鱼、炒时蔬,还有一壶上好的女儿红。张掌柜举起酒杯,笑着说:“今天这杯酒,一是贺你们在农桑展上大获成功,二是有件私事想跟你们提——青娘,陈砚,你们俩一起打理染坊和育苗基地,配合得比亲兄弟还默契,我看不如趁这个好时机,把婚事定下来,也让我们这些老朋友沾沾喜气!”

这话一出,雅间里顿时安静下来。青娘的脸颊瞬间红透,像染透了的茜草布,她下意识地攥紧了手里的酒杯,眼神偷偷瞟向陈砚。陈砚也有些不好意思,耳尖都红了,却放下酒杯,认真地看着青娘,语气带着几分紧张,又格外坚定:“青娘,从去年在山上帮你采野艾,看到你为了救稻子跟村民们一起挖水渠,我就知道,你是我想一起过日子的人。以后我想跟你一起守着染坊,一起把草木染做得更好,一起照顾村里的乡亲们,你愿意嫁给我吗?”

青娘看着陈砚真诚的眼睛,里面映着自己的影子,心里像被温水浸过,又暖又软。她用力点点头,声音带着一丝哽咽:“我愿意。”

雅间里立刻爆发出欢呼声,张掌柜笑得眼睛都眯了,连忙让人添酒:“太好了!这杯酒我先干为敬,祝你们新婚快乐,早生贵子!”其他人也纷纷举杯,一时间,酒杯碰撞的声音、祝福的话语,填满了整个雅间。

回到青石村后,青娘和陈砚的婚事很快就传遍了全村。村民们比自己家办喜事还高兴,纷纷跑来帮忙——李大叔带着几个年轻小伙,把青娘住的旧屋重新翻修了一遍,屋顶换了新瓦,墙面刷了白灰;张阿婆和村里的妇人一起,给青娘缝制嫁衣,用的是最好的茜草染布,领口、袖口和裙摆都绣满了凤凰牡丹纹样;老周则忙着拟定婚礼流程,还提议在婚礼当天举办一场“草木染成果展”,把染坊这些年的产品都展示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喜悦。

青娘和陈砚都觉得这个提议好。婚礼前几天,村民们把染坊的院子和村里的晒谷场都布置了起来——晒谷场上挂满了各色草木染布,从丈许长的布幔到小巧的手帕,五颜六色的布在风里飘着,像一片彩色的云;染坊的院子里搭起了戏台,戏台的幕布用的是七彩拼色布,台两边挂着红绸灯笼,灯笼上贴着“喜”字,格外喜庆。

婚礼定在八月初八,这天天气格外好,湛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阳光洒在地上,暖洋洋的。一大早,陈砚就穿着一身新做的蓝布长袍,胸前戴着一朵红绸花,骑着一匹白马,带着迎亲的队伍去青娘的住处接亲。青娘穿着茜草染的红嫁衣,头上盖着红盖头,手里攥着一块蓝布帕子,由伴娘搀扶着,慢慢走出屋门,坐上了花轿。

花轿一路敲锣打鼓,从村里的小路走到染坊。路边的乡亲们都站在门口,有的撒着花生、红枣,有的喊着“新婚快乐”,还有的给迎亲队伍递喜糖。孩子们跟在花轿后面跑着,手里拿着小风车,笑声传遍了整个村子。

到了染坊,陈砚小心翼翼地把青娘从花轿里扶出来,两人一起走进院子。婚礼仪式在院子里举行,司仪是村里的老支书,他高声喊道:“一拜天地!”青娘和陈砚对着天空和大地深深鞠躬,感谢天地赐予的草木和阳光,让他们能靠手艺谋生;“二拜高堂!”两人对着老支书和老周鞠躬,感谢他们一直以来的照顾和支持;“夫妻对拜!”两人相视一笑,深深鞠躬,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仪式结束后,婚宴正式开始。染坊的伙房准备了二十多桌饭菜,有炖猪肉、炒鸡蛋、炸丸子、清蒸鱼,还有用草木染布包裹的糯米糕——糯米糕用的是黄檗染的布包裹,打开布,里面的糯米糕还带着淡淡的木香,好吃又好看。乡亲们和前来道贺的客人围坐在桌前,一边吃着饭,一边聊着天,不时有人去晒谷场看草木染成果展,嘴里还不停称赞:“青娘和陈砚真是般配,不仅人好,手艺也好,以后的日子肯定能像这草木染布一样红火!”

席间,邻县农业园的赵老园主特意赶来,送来一份特别的礼物——一盆培育好的“双色茜草”。赵老园主笑着说:“青娘,陈砚,这是我特意培育的新品种,叶子是绿色的,根却是一半红一半粉,用它染布,能染出渐变的红粉色,送给你们做新婚礼物。希望你们的日子像这茜草一样,多姿多彩,也希望你们的草木染能染出更多好看的颜色,传得更远!”

青娘和陈砚连忙接过花盆,小心地放在旁边的桌子上。青娘看着花盆里嫩绿的茜草苗,眼里满是感动:“谢谢您,赵老园主。我们一定会好好培育这双色茜草,等它长成了,就用它染布,到时候第一个给您送过去。”

婚礼过后,青娘和陈砚并没有停下忙碌的脚步。他们一起去育苗基地查看双色茜草的生长情况,一起去府城的布庄打理生意,一起完善《草木染工艺手册》。有时候,两人会坐在染坊的院子里,看着晾晒的草木染布,聊着未来的计划——他们想把育苗基地再扩大一些,培育更多新品种的草木;想在周边州县多开几家布庄,让更多人能买到青石村的草木染布;还想开办一个草木染培训班,免费教村里的年轻人和周边的乡亲们学手艺,让这门古老的技艺能一直传下去。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染坊的院子里,把青娘和陈砚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两人并肩站在院子里,看着远处的育苗基地和村庄,相视而笑。青娘靠在陈砚的肩上,轻声说:“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一起面对,好不好?”

陈砚握紧青娘的手,温柔地说:“好。只要我们在一起,和乡亲们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要让青石村的草木染,传遍天下。”

远处的育苗基地里,双色茜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嫩绿的叶子在夕阳下泛着光。青娘知道,她的新生活,就像这刚种下的茜草,会在这片土地上扎根、发芽,慢慢长成一片茂盛的风景,而青石村的草木染,也会随着风,飘向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知道,在这偏远的小村里,有一群人,用双手和匠心,染出了最动人的颜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