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青娘的商业智慧 > 第45章 新春染坊启新程,恶商末路定

正月初三的青石村,年味还浓得化不开。家家户户的门框上贴着鲜红的春联,院子里散落着鞭炮碎屑,偶尔传来孩童的嬉笑声,与染坊里陶缸沸腾的声响交织在一起,成了新年里最鲜活的烟火气。青娘穿着一身新做的茜草红布袄,正站在染坊的天井里,看着工人们将染好的浅青布挂上晾晒架。布面在初春的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像刚抽芽的柳叶,清新又亮眼。

“青娘掌柜,这批次的浅青布颜色真匀!”王大捧着一匹布走过来,脸上满是赞叹。他是联盟里资历最老的染工,跟着青娘学了三年,如今已是染坊的管事,负责把控染布质量。“昨天送样到府城,张掌柜特意让人回信,说知府衙门的师爷要订二十匹,用来做春衫。”

青娘接过布,指尖拂过细腻的布面,触感柔软顺滑,染料渗透得均匀彻底,没有一丝色差。她满意地点点头:“这多亏了咱们新改良的染料配方,在野艾汁里加了少量黄芩叶,不仅颜色更鲜亮,还更耐洗。以后咱们就按这个配方来,保证每一批布的质量都一样好。”

正说着,陈砚提着一个食盒走进来,里面装着刚热好的年糕和甜汤。他把食盒放在石桌上,笑着说:“大家忙了一早上,先歇会儿吃点东西。刚从村里路过,看到张阿婆在给草木基地的幼苗盖干草,说怕夜里降温冻着苗。”

青娘心里一暖。自从上个月雪灾过后,村民们对草木基地的感情更深了,不用招呼,每天都有人主动去地里查看幼苗长势,有的浇水,有的除草,把基地当成了自家的田地。她拿起一块年糕递给王大:“你也别一直盯着染布,让学徒们多练练手,咱们以后要开分号,得培养更多能独当一面的染工。”

王大接过年糕,连连点头:“我知道,最近正带着两个学徒练蓝草染,他们学得快,再过两个月就能独立操作了。”

吃过早饭,青娘和陈砚一起去了村北头的草木基地。远远地,就看到一群人围在坡顶,其中还有几个穿着官服的人,像是县里来的公差。青娘心里一紧,快步走了过去,却见张县丞正站在坡上,手里拿着一株蓝草幼苗,脸上满是笑意。

“青娘姑娘,恭喜恭喜啊!”张县丞看到青娘,热情地迎了上来,“你们这草木基地办得好啊!朝廷刚下了‘乡村实业奖’,你们联盟是咱们县第一个获奖的,奖励五十两银子和一块‘为民兴产’的匾额,下个月就送到村里来。”

青娘又惊又喜,连忙拱手道谢:“多谢县丞大人!这都是乡亲们一起努力的结果,也是朝廷对咱们草木染手艺的认可。”

张县丞点点头,指着基地里整齐的温室和排水沟:“你们这防灾措施做得很到位,既解决了村民就业,又带动了地方产业,值得推广。以后县里要是有农业扶持政策,一定优先考虑你们。”他又叮嘱了几句注意幼苗保暖的话,才带着公差离开。

看着张县丞远去的背影,村民们都围了过来,脸上满是激动。王伯拄着拐杖,声音都有些颤抖:“青娘丫头,咱们这是得到朝廷认可了!以后再也不怕有人欺负咱们了!”

青娘笑着说:“是啊,咱们靠手艺吃饭,凭诚信做事,朝廷自然会支持咱们。以后咱们还要把草木染做得更大,让更多人知道青石村的手艺,让更多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可这份喜悦没持续多久,就被一个坏消息打破了。正月初十的傍晚,老周匆匆跑进染坊,脸色苍白,气喘吁吁地说:“青娘掌柜,不好了!刘老板……刘老板带着人去府城的‘青石锦绣染坊’闹事了!”

青娘手里的搅拌棒“哐当”一声掉在染缸里,染料溅了她一身,她却浑然不觉:“刘老板?他又想干什么?”

老周咽了口唾沫,急忙说:“我刚从府城回来,路过染坊时看到的。刘老板带着十几个打手,堵在染坊门口,说咱们的草木染布有毒,还把刚送过来的白布都扔在了地上,吓得学徒们都不敢出门。张掌柜想跟他理论,还被他推搡了一把。”

陈砚脸色一沉,握紧了拳头:“这个刘老板,真是死性不改!上次抢荒坡不成,这次又去府城闹事,咱们绝不能饶了他!”

青娘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她知道,现在不能慌,府城的染坊刚开起来,要是被刘老板这么一闹,不仅会影响生意,还会坏了“青石草木染”的名声。她立刻对老周说:“你赶紧去召集联盟的染工,带上咱们的染布样品和李郎中的无毒证明,跟我去府城。陈大哥,你去村里找里正,让他帮忙联系县里的公差,咱们这次一定要让刘老板付出代价!”

当天夜里,青娘带着二十多个染工,骑着快马赶往府城。一路上,她心里翻江倒海,想起刘老板之前做的种种恶行——断原料、抢固色剂、造谣中伤、强抢荒坡,每一次都想把联盟逼上绝路。这次,她绝不会再让刘老板得逞。

天刚蒙蒙亮,青娘一行人就赶到了府城的“青石锦绣染坊”。远远地,就看到刘老板带着打手堵在门口,地上散落着白布,几个学徒躲在门后,吓得瑟瑟发抖。张掌柜站在台阶上,脸色涨红,正和刘老板争论着什么。

“刘老板,你别太过分!”张掌柜气得浑身发抖,“咱们都是开门做生意的,你凭什么说人家的布有毒?你有证据吗?”

刘老板冷笑一声,一脚踩在白布上:“证据?我说是有毒就是有毒!你要是不信,就让人把这布煮了,看看会不会出问题!”他转头看到青娘,脸色变得更加嚣张,“哟,这不是青娘掌柜吗?怎么,从村里来救场了?我告诉你,今天你要是不把染坊关了,我就天天来闹,让你做不成生意!”

青娘走上前,眼神凌厉地盯着刘老板:“刘老板,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讲。咱们的草木染布都是用纯天然草木制成的,有李郎中开具的无毒证明,还有知府夫人的订单为证,你说有毒,拿出证据来!”

刘老板被青娘的气势震慑住了,一时语塞,随即又强装镇定:“我……我不需要证据!我说是有毒就是有毒!”

“既然你拿不出证据,那就是造谣!”青娘提高声音,吸引了周围的路人,“大家都来评评理!这位刘老板,因为自己的染坊生意不好,就来诬陷咱们的草木染布有毒,还打砸咱们的货物,这是什么道理?”

路人纷纷围了过来,指着刘老板议论纷纷。有的说:“我上个月买过青石村的草木染布,又软又耐洗,根本没什么问题。”有的说:“这个刘老板我知道,他的染坊用的是‘洋染料’,之前还被官府查过,现在又来诬陷别人,真是太过分了!”

刘老板见状,恼羞成怒,挥手让打手们上前:“给我打!把他们的染坊砸了!”

就在这时,一阵马蹄声传来,十几个公差骑着马赶来,为首的正是县尉。他看到眼前的景象,大喝一声:“住手!光天化日之下,竟敢聚众闹事,还想打砸民宅,眼里还有王法吗?”

刘老板看到公差,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双腿一软,差点跪在地上。他结结巴巴地说:“县尉大人,我……我是来讨个说法的,他们的布有毒……”

“胡说八道!”县尉打断他的话,拿出一张纸,“李郎中已经把检验报告送到县衙了,证明青石村的草木染布无毒无害。你之前多次造谣中伤,强抢他人土地,现在又聚众闹事,打砸染坊,证据确凿,跟我回县衙受审!”

公差们立刻上前,将刘老板和他的打手们铐了起来。刘老板挣扎着,嘴里还在喊:“我姐夫是税吏!你们不能抓我!”

县尉冷笑一声:“你姐夫已经因为贪污被革职查办了,你以为还能靠他撑腰吗?带走!”

看着刘老板被押走的背影,周围的路人都拍手叫好。张掌柜松了口气,拉着青娘的手说:“青娘姑娘,多亏了你及时赶来,不然这染坊就被他砸了。”

青娘摇摇头:“这是咱们大家的染坊,我不能让它被坏人破坏。以后咱们还要多加小心,不过我相信,只要咱们坚守诚信,把手艺做好,就不怕有人再找麻烦。”

处理完府城的事,青娘一行人回到了青石村。村民们听说刘老板被抓了,都跑到染坊来庆祝,有的送来了自家做的点心,有的拿来了刚酿好的米酒,院子里热闹得像过年一样。

张阿婆拉着青娘的手,笑得合不拢嘴:“青丫头,真是太好了!这个刘老板终于受到惩罚了,以后咱们再也不用怕他了!”

青娘笑着说:“是啊,以后咱们就能安心地种草木、染布了。等下个月朝廷的匾额送来了,咱们再办一场热闹的庆典,让大家都高兴高兴。”

接下来的日子,联盟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府城的“青石锦绣染坊”每月能染五百匹布,不仅供应“锦绣阁”,还接到了周边州府的订单;青石村的草木基地扩大到了五十亩,种满了野艾、蓝草、茜草和黄芩,每月能产出三千斤染料,足够供应两座染坊;染布学堂也培养出了三十多个合格的染工,有的留在本村染坊,有的去了府城分号,还有的被其他染坊聘走,成了抢手的手艺师傅。

三月初,朝廷的“为民兴产”匾额送到了村里。青娘和陈砚带着村民们,在染坊门口举行了隆重的挂牌仪式。匾额是用上好的楠木做的,上面刻着四个烫金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张县丞亲自来为匾额揭幕,还带来了五十两奖金。他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对青娘说:“青娘姑娘,你真是咱们县的骄傲!以后要继续努力,把草木染手艺发扬光大,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青娘郑重地点点头:“请县尉大人放心,我一定会的。我要让‘青石草木染’的名声传遍天下,让更多人知道,咱们老百姓靠手艺也能闯出一片天。”

挂牌仪式结束后,青娘站在匾额下,看着眼前的乡亲们——张阿婆在给孩子们分发糖果,王伯在和染工们讨论草木长势,陈砚在给学徒们讲解染布技巧,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想起自己刚到青石村的时候,住在漏雨的茅草屋里,每天靠染几匹布换粮食,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而现在,她有了爱她的丈夫,有了支持她的乡亲们,有了两座属于自己的染坊,还把草木染手艺从青石村传到了府城,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染坊的陶缸和晾晒架上,给布料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泽。青娘靠在陈砚的怀里,轻声说:“陈大哥,你说咱们以后能把草木染传到京城去吗?”

陈砚紧紧握住她的手,眼神坚定:“一定能的。只要咱们坚守着手艺和诚信,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总有一天,京城的人也会穿上咱们青石村的草木染布,知道‘青石草木染’的名字。”

晚风吹过染坊,带来草木的清香和布料的柔软气息。青娘知道,属于“青石草木染”的故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或许还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有陈砚在身边,有乡亲们的支持,有这门代代相传的手艺,她就有信心,把“青石草木染”做成百年字号,让这草木的清香,永远飘荡在人间烟火里。

染坊的陶缸还在沸腾,布料在风中轻轻摇曳,像一面面彩色的旗帜,见证着这个小山村的蜕变,也预示着一个属于手艺人的美好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