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 > 第346章 老家人的报信

新明获得的喘息期并非高枕无忧,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只是暂时被延缓,并未消失。镇国秦王吴铭深知,那纸大明敕谕带来的和平脆弱如纸,朝中反对之声未曾停歇,南方的尼德兰人与日本势力勾连日深,北方的神秘来客虽暂受阻滞,其探索的**却不会轻易熄灭。新明必须利用这宝贵的时间窗口,更快地壮大自身。

格物院成为了发展的核心引擎。在徐妙锦的主持下,对开花弹的改进取得了决定性进展,新的延时引信和标准化装药大大提升了其可靠性和威力,虽然产量依旧有限,但已能保证主力战舰配备少量作为杀手锏。同时,通过对尼德兰火绳枪的逆向工程和自身技术积累,一种射速更快、故障率更低的新一代燧发枪开始小批量装备“锐士营”,陆军战力得到显着提升。造船工坊里,第一艘完全由新明自行设计、融合了中西优点的五百料级护卫舰“镇海号”成功下水,其航速和火力均优于以往舰只。

然而,内部发展的顺利并不能抵消外部的暗流汹涌。派往日本的“风信营”细作传回消息,尽管新明散播的流言起到了一定作用,引起了日本幕府和一些大名对岛津家与尼德兰人过从甚密的警惕,但岛津家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和与尼德兰人的军火贸易,反而加强了对九州南部的控制,甚至开始排挤其他家族的势力。尼德兰人则借此机会,不仅巩固了在鹿儿岛的补给点,还试图向琉球群岛渗透,与当地王国接触,妄图将其变为第二个贸易据点。

“琉球绝不能让尼德兰人掌控!”林风在军议上态度坚决,“琉球地处要冲,控扼大明、日本、南洋往来之咽喉,若落入西夷之手,我等海上通道将永无宁日!”

吴铭盯着海图上琉球的位置,沉默良久。直接与尼德兰-岛津联盟冲突,风险巨大。但坐视琉球被渗透,无异于坐以待毙。

“我们不能直接出兵琉球,那会授人以柄,给大明朝廷里的主战派提供口实。”吴铭缓缓开口,“但我们可以支持琉球本土的力量。”

他看向老陈:“我记得,琉球王国内部,对于是否与西夷往来,也存在分歧?”

老陈点头:“确有此事。以首里城某些权贵为首的一派,倾向于与西夷贸易,获取火器;而以部分地方按司(领主)和士族为代表的一派,则对西夷充满疑虑,更倾向于维持与大明、朝鲜的传统朝贡关系。”

“那就好。”吴铭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让‘风信营’设法接触那些反对西夷的琉球按司和士族,向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比如,一些淘汰下来的旧式火铳,或者,派几个‘退役’的军官去充当顾问,帮助他们训练士卒,巩固防御。记住,一切要在暗中进行,绝不能暴露与我们新明的直接关联。”

这是一招暗棋,通过扶持琉球本土的反西夷势力,来遏制尼德兰人的扩张,将冲突控制在代理人层面。

几乎在策划琉球事务的同时,北方也传来了新的动态。苍狼部巴特尔派人送来急信,信中提到,他麾下的猎队在黑龙江上游一带,与一伙“白皮黄毛”的探险队发生了正面冲突!对方约有二十余人,装备着火绳枪和斧钺,战斗力不弱,在冲突中打伤了数名苍狼部战士。巴特尔率部反击,虽然赶走了对方,但也付出了几条人命的代价。他愤怒地表示,这些北方来的“冰狼”越来越猖獗,已经开始深入内陆,并且似乎在与一些与苍狼部有仇怨的小部落接触。

随信附上的,还有几件从对方身上缴获的物品:一柄做工粗糙但颇为坚实的短柄铁斧,几颗用于火绳枪的铅弹,以及一块刻着奇怪文字(疑似西里尔字母)的木牌。

“果然是他们……俄罗斯人。”吴铭看着那块木牌,脸色阴沉。冲突升级了,从之前的贸易干扰变成了武装对抗。这表明对方的探险队规模在扩大,目的性也更强,不再满足于沿海贸易,开始向内陆渗透,并试图利用当地部落的矛盾。

“告诉巴特尔,新明会全力支持他。”吴铭立刻回信,“我们会提供更多的武器和药品,帮助他治疗伤员,加强部落的防御。同时,建议他联合更多受到威胁的部落,组成联盟,共同对付这些外来者。必要时,我们的北方分舰队可以提供有限的支援。”

他意识到,北方的威胁正在实体化,必须投入更多资源进行应对。他下令给北方分舰队增派一艘装备了轻型火炮的武装运输船,并允许其在必要时,对确认身份的俄罗斯探险船进行“驱离”。

就在吴铭忙于应对南北两线的麻烦时,大明内部的风向再次发生了变化。之前被压下的弹劾之声,因为新明“岁贡迟缓”(第二批贡品因恶劣海况确实有所延误)以及“擅扩军备”(指新式战舰下水)等由头,再次甚嚣尘上。更糟糕的是,有御史不知从何处得知了新明与琉球反西夷势力暗中往来的消息,上书弹劾新明“结交外藩,图谋不轨”。

虽然这封弹劾同样被留中不发,但传递出的信号却极其危险。大明朝廷对新明的容忍度,正在降低。

“王爷,朝廷这是过河拆桥啊!”林风愤懑不已,“我们刚帮他们挡住了西夷的兵锋,他们转头就想对付我们!”

吴铭倒是相对平静:“朝廷内部派系林立,有人想借机生事,不足为奇。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展现出更大的价值,或者说,让他们觉得动我们的代价,远大于容忍我们。”

他沉思片刻,对老陈吩咐道:“下一批岁贡,加倍!并且,以本王的名义,再上一道奏疏,详细陈述近日尼德兰人与日本强藩勾结,欲图琉球,威胁大明海疆之危局。强调新明孤悬海外,为保大明藩篱,不得不整军备武,并暗中联络琉球忠义之士,共抗西夷。奏疏中,要极尽恭顺,将我们的一切行动,都解释为‘为陛下守土’、‘为大明分忧’。”

这既是对朝廷质疑的回应,也是一种试探,试探大明朝廷在面临西夷实质性威胁时,对新明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奏疏和加倍的贡品送出后,吴铭并未将希望完全寄托于南京的衮衮诸公。他加快了与朝鲜的贸易谈判,最终以提供一批改进型燧发枪和部分造船技术为代价,换取了朝鲜承诺增加对明年的硝石硫磺供应,并默许新明商船使用朝鲜的部分港口进行中转补给,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大明港口的依赖。

同时,他秘密召见了“风信营”的主管,下达了一项新的指令:“加强对大明沿海,尤其是江南富庶地区的渗透。我们需要了解那里的物产、物价、以及……哪些人对海外贸易感兴趣。或许,未来我们不得不考虑,开辟更直接的贸易渠道。”

这意味着,新明开始做最坏的打算,准备在完全失去大明认可的情况下,如何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时间在忙碌与忐忑中飞逝。新明在南北两线的暗中布局逐渐显现效果。琉球方面,得到新明暗中支持的反对派势力有所壮大,成功阻止了尼德兰人试图在琉球主岛建立固定据点的企图,双方在琉球海域的摩擦加剧,牵制了尼德兰部分精力。北方,巴特尔联合了几个部落,对俄罗斯探险队的活动进行了更有效的遏制,冲突规模虽然不大,但有效地延缓了对方南下的步伐。

然而,大明朝廷的态度依旧暧昧不明。加倍的贡品和情真意切的奏疏如同石沉大海,既无褒奖,也无申斥。这种沉默,反而更让人不安。

这天,吴铭正在查看北方分舰队送回的最新测绘海图,亲卫匆匆来报:“王爷,港外发现一艘悬挂大明旗帜的快船,请求入港,称有密信呈送王爷!”

吴铭心中一动,立刻命人将使者带来。

来者是一名精干的汉子,自称是登莱水师一名游击将军的家丁,呈上一封火漆密信。信中的内容让吴铭瞳孔骤然收缩——写信的游击将军透露,朝廷已秘密下令,命登莱、福建水师抽调精锐,组成一支“巡海特遣舰队”,由一名兵部郎中督师,不日即将北上,其名义是“巡阅海防,震慑宵小”,但其真实目的,极可能是对新明进行武力侦察,甚至不排除借故挑起事端,以“违制”、“通夷”等罪名对新明实施打击!

信末,那位游击将军隐晦地表示,他本人及部分同僚对此举并不认同,但军令难违,望秦王早做准备。

真正的风暴,终于要来了。而且这一次,是来自曾经暂时妥协的母邦。吴铭握着那封密信,手指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他知道,新明面临的,或许是自立基以来最严峻的一次考验。

登莱水师游击将军的密信如同一块冰,瞬间冻结了新明高层刚刚因南北局势稍缓而升起的一丝暖意。大明朝廷组建“巡海特遣舰队”北上,其意昭然若揭,绝非简单的巡防阅视。镇国秦王吴铭将密信传阅给林风、老陈等核心成员,议事厅内顿时陷入一片死寂,空气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他们这是要动手了!”林风一拳砸在桌面上,脸色铁青,“什么巡海特遣,分明是冲着我们来的!王爷,咱们……”

吴铭抬手,制止了林风后面的话。他面色沉静,但眼神深处却翻涌着惊涛骇浪。与大明的直接冲突,是他一直极力避免的,这不仅关乎实力对比,更关乎道义人心和新明内部的稳定。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消息来源可靠吗?”吴铭看向老陈,声音平稳得不带一丝波澜。

老陈重重点头:“送信的人是那位游击将军的心腹,身份核实过,渠道也隐秘。而且,我们安插在福建的耳目也回报,近期确有水师异动,与密信所言吻合。”

吴铭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眼中已是一片冰冷的决断:“既然避无可避,那就准备迎战吧。但记住,这一仗,能不打,则尽量不打。要打,也要掌握分寸,既要让他们知难而退,又不能彻底撕破脸皮,给朝中主战派留下不死不休的口实。”

他迅速下达一连串指令:“林风,舰队立刻进入最高战备状态,所有战舰完成最后检修和弹药补给。主力舰队收缩至新明港与北海镇之间的核心水域,依托岸防工事,构成梯次防御。派出所有快船哨舰,前出至二百里外,严密监视南方海面,一旦发现大明特遣舰队踪迹,立刻回报。”

“老陈,你负责内部维稳。加强港口和城镇管制,排查可疑人员,防止奸细破坏。同时,以本王名义发布安民告示,只言可能有不明船队靠近,我军已严阵以待,让百姓不必惊慌,照常生计。绝不能让‘大明来袭’的消息引发内部恐慌。”

“另外,”吴铭看向徐妙锦,“格物院库存的所有开花弹和新式燧发枪,优先装备舰队和岸防精锐。告诉工匠们,非常之时,需行非常之事,若能在此役中有所建树,本王不吝重赏!”

命令被雷厉风行地执行下去。新明这台战争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但与以往不同,这次弥漫在军民心中的,更多是一种悲壮和压抑。对手,毕竟是曾经的母国。

在紧张备战的间隙,吴铭独自一人登上了新明港最高的灯塔。海风猎猎,吹动他的衣袍。他望着南方那片蔚蓝而深邃的海域,那里是故土的方向,也是即将到来的风暴起源。他想起自己离京时的决绝,想起在这海外之地筚路蓝缕的艰辛,想起死去的定国,想起追随他不离不弃的将士百姓……一种复杂的情绪在胸中激荡。

“王爷,”老陈不知何时来到他身后,低声道,“是否……再向南京上一道请罪疏?或许……”

吴铭摇了摇头,目光依旧望着远方:“没用的。那道特遣舰队的命令,本身就是一种回答。现在上疏,只会被视为怯懦。唯有展现出让他们忌惮的力量,才能换来真正的和平,哪怕是暂时的。”

几天后,前出的哨船陆续传回消息。大明巡海特遣舰队已驶过长江口,正沿山东半岛北上,规模约在三十艘战舰左右,其中包括数艘大型福船和广船,装备精良,由一名姓孙的兵部郎中督师,福建水师一名副总督实际指挥。

“三十艘……看来朝廷这次是下了本钱了。”林风看着情报,面色凝重。

“虚张声势者有之,试探虚实者亦有之。”吴铭冷静分析,“那位孙郎中是文官,未必懂军事,实际指挥权在福建副总督手中。传令下去,若敌舰队进入我宣称水域,先以旗语警告,若其不听,可发炮示警。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首先攻击对方船体!”

他要在刀尖上跳舞,既要展示肌肉,又要控制冲突规模。

又过了两日,了望塔终于传来了警讯——南方海平面上,出现了大片帆影,大明巡海特遣舰队到了!

新明港内外,气氛瞬间绷紧到了极点。岸防炮褪去了炮衣,黑洞洞的炮口指向海面。港内舰队升火起锚,在港外排出迎战队形。士兵们各就各位,眼神紧盯着那支越来越近的庞大舰队。

大明舰队在距离新明港约十里外的海面缓缓停下,排成了一个颇具威慑力的半月阵型。一艘打着使者旗帜的哨船脱离本阵,向着新明舰队驶来。

使者是一名身着青袍的礼部小官,态度倨傲,登船后便高声宣谕:“奉大明皇帝陛下敕命,兵部郎中孙大人、福建水师副总督王大人,率天朝巡海特遣舰队,巡阅海疆,稽查不法。尔等海外羁縻之众,还不速速开关迎迓,听候训示!”

林风强压怒火,按照吴铭事先吩咐,沉声回应:“此乃新明镇国秦王治下,自有法度。贵使远来辛苦,然我军港重地,非请莫入。若孙郎中、王副总督有意,可派少数随从登岸,于码头驿馆相见。”

那使者闻言,脸色一沉:“尔等敢抗天朝谕令?!”

“非是抗令,乃循章办事。”林风不卑不亢,“若贵使无意登岸,便请回吧。”

使者碰了个钉子,悻悻而归。

消息传回大明旗舰,那位孙郎中显然大为光火。很快,大明舰队开始向前逼近,并升起战旗,做出攻击姿态!

“王爷,他们压过来了!”了望手急促报告。

吴铭站在“扬威号”的舰桥上,通过望远镜冷静地观察着对方的动向。“命令各舰,保持阵型,炮口对准敌先锋,听我号令!”

双方距离不断拉近,气氛剑拔弩张。

就在大明舰队前锋进入新明岸防炮极限射程边缘时,吴铭下令:“岸防炮,目标敌舰前方水域,警告射击一轮!”

“轰!轰!轰!”

部署在港口两侧山丘上的重型岸防炮发出了怒吼!数枚沉重的实心弹划过天空,落在冲在最前面的几艘大明战船前方百余步的海面上,炸起数道高大的水柱!

这轮精准的警告射击,显然起到了作用。大明舰队的航速明显一滞,阵型也出现了些许混乱。他们似乎没料到新明的火炮射程如此之远。

然而,短暂的停顿后,大明舰队中那几艘最大的福船也开火了!他们的目标,赫然是新明港口的灯塔和岸防炮位!

“轰隆!”

炮弹落在灯塔基座和山坡上,碎石飞溅!虽然未能直接命中炮位,但挑衅意味十足!

“他们敢先开火!”林风目眦欲裂。

“稳住!”吴铭厉声喝道,“舰队保持阵型,没有我的命令,不许还击!岸防炮位,隐蔽!”

他要在对方更过分的行动面前,占据道义上的制高点。

大明舰队见新明并未还击,气焰更加嚣张,炮击变得更加密集,甚至有几发炮弹落入了港区,击毁了几处无关紧要的仓库,引起了不大不小的火灾和混乱。

新明军民压抑的怒火几乎要冲破胸膛。

就在这时,异变陡生!大明舰队侧后方,突然传来了剧烈的爆炸声和冲天的火光!只见一艘大明中型战船的侧舷仿佛被什么巨力撕开,浓烟滚滚,火光冲天,船体迅速倾斜!

所有人都愣住了,包括大明舰队自己。

“怎么回事?!”吴铭也吃了一惊,他并未下令任何部队出击。

很快,观察哨报告:“王爷!是……是那艘船自己发生了爆炸!像是……像是火药库殉爆!”

混乱如同瘟疫般在大明舰队中蔓延。一艘战舰的突然殉爆,让原本就不甚协调的指挥系统陷入了更大的混乱。各船之间信号杂乱,有的想前进,有的想后退,有的想救援,阵型大乱。

那位督师的孙郎中何曾见过这等场面,在旗舰上吓得面无人色。而实际指挥的福建副总督试图稳住局势,却已难以奏效。

吴铭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传令!舰队前出,保持距离,用链弹和霰弹,攻击敌舰船帆和甲板人员!不许攻击水线以下!岸防炮集中火力,轰击那几艘冒进的大福船周围水域,把他们逼退!”

命令一下,早已憋足了劲的新明舰队如同出闸猛虎,迅速前出,精准而凶狠的链弹如同镰刀般扫向大明战舰的桅杆和船帆,霰弹则如同冰雹般砸在甲板上,造成人员伤亡却不致命。岸防炮的轰击则有效地分割了敌军阵型。

大明舰队遭此突袭,加之内部混乱,再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进攻,只能一边胡乱还击,一边向后溃退。那艘发生殉爆的战船最终在混乱中沉没。

新明舰队追出十余里,给予溃逃之敌进一步杀伤后,便遵照吴铭的命令,停止了追击,凯旋返航。

一场预料中的血战,竟以这样一种戏剧性的方式收场。大明巡海特遣舰队初战受挫,损兵折将,灰溜溜地向南退去。而新明,则以极小的代价,赢得了这场关乎生死存亡的对抗的初步胜利。

然而,吴铭脸上却看不到太多喜悦。他站在舰首,望着南方溃逃的帆影,心中清楚,这场冲突远未结束。大明朝廷绝不会善罢甘休,下一次到来的,恐怕将是更加猛烈的风暴。而且,那艘大明战船离奇的殉爆,也在他心中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疑问。是意外?还是……另有隐情?

新明的危机,暂时解除,但未来的道路,依旧布满荆棘,且更加迷雾重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