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 > 第273章 学文是救不了大明人的!

“格物书院”的建立与《新学大典》的编纂,如同在沉寂千年的思想湖面投下了两颗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帝国的每一个角落。支持者视其为开启民智、强国富民的希望之光;反对者则斥其为祸乱纲常、颠覆道统的异端邪说。朝堂之上,虽因皇帝的旨意而暂时维持着表面的平静,但暗地里的交锋却愈发激烈,双方都在积蓄力量,等待着给予对方致命一击的时机。

方孝孺及其门生,凭借其在士林中根深蒂固的影响力,对“格物书院”进行了全方位的围剿。他们讥讽书院教授的内容为“工匠之术”、“商贾之算”,难登大雅之堂;抨击书院学子“舍圣贤书不读,逐锱铢之利”,是自甘堕落;更在民间散布流言,称书院所传之学乃“妖术”,会引来天谴。一时间,“格物书院”门庭冷落,除了少数走投无路或真正对新奇知识抱有浓厚兴趣的寒门子弟,鲜有优秀人才问津。

而吴铭这边,也并未坐以待毙。他深知,要想打破儒家思想的垄断,仅靠行政命令和利益诱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拿出实实在在、令人信服的成果,尤其是在那些儒家学说无法解释、甚至与之矛盾的领域,给予其沉重一击!

他的目光,投向了浩瀚的星空,投向了那被视为“天意示警”、最能牵动帝王和天下人心弦的领域——天象!

钦天监,这个负责观测天象、推算历法的机构,历来由精通传统天文学的官员把持,其理论核心依旧建立在“天圆地方”、“天人感应”的陈旧框架之上,推算误差越来越大,已多次出现预报失误的情况。吴铭早已注意到这一点,并在“格物书院”内秘密设立了一个由几位对数学和天文有浓厚兴趣的学子组成的研究小组,由他亲自指导,运用基础的牛顿力学和开普勒定律进行更精确的天体运行计算。

经过数月废寝忘食的观测和计算,结合吴铭带来的超越时代的知识碎片,研究小组得出了一个惊人的预测:三个月后的午时三刻,将发生一次罕见的日全食! 其精确的可见范围、持续时间,都远超钦天监那模糊不清的“或有不测之变”的预报。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个用“天道”来证明“新学”正确的机会!

吴铭立刻将这份精确的预测报告,以绝密奏章的形式,呈递给了皇帝朱标。

乾清宫内,朱标看着奏章上那精确到刻、范围清晰的日食预测,震惊得半晌说不出话来。他难以置信地看向吴铭:“吴卿,此事……事关重大,你可有把握?钦天监那边……”

“陛下,”吴铭语气沉稳,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钦天监所依乃前朝旧法,误差累积,已不可信。臣等所用,乃格物新学推演之法,历经反复验算,确信无误!届时若有不验,臣愿领欺君之罪!”

朱标看着吴铭坚定的眼神,回想起他过往创造的种种奇迹,心中天平开始倾斜。若此预测成真,不仅能修正历法,利国利民,更能极大地提振“新学”的声望,打击那些空谈误国之辈!

“好!朕信你!”朱标最终下定决心,“此事暂且保密。待日食发生之日,便是新学正名之时!”

消息虽被严格保密,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关于吴铭精确预测了日食的传闻,还是在小范围内悄然流传开来。方孝孺等人闻讯,先是嗤之以鼻,认为吴铭不过是哗众取宠,甚至可能是在行巫蛊之术。但随着时间临近,钦天监内部也因推算结果矛盾而争论不休时,他们开始感到一丝不安。

方孝孺在一次为皇帝讲经时,特意借题发挥,引经据典,强调“天象示警,乃人君失德,朝有奸佞所致”,暗示若真有日食,必是因吴铭及其“邪说”触怒上天。他试图将可能发生的天象,引导到对吴铭不利的政治解读上。

吴铭对此冷笑置之。科学的归科学,政治的归政治。在绝对精确的自然规律面前,任何牵强附会的政治解读都将苍白无力。

决定命运的一天,终于到来。

洪武十六年,x月x日,午时。

南京城阳光明媚,但空气中却弥漫着一股莫名的紧张。皇宫广场之上,文武百官依照品级肃立。皇帝朱标端坐于临时搭建的高台龙椅之上,面色平静,眼神深处却带着一丝期待与紧张。吴铭与方孝孺分别立于御阶左右两侧,一个气定神闲,一个面色凝重。

钦天监的官员们在一旁设好了观测仪器,却个个额头冒汗,他们的预报模糊地指向“今日午后或有异象”,根本无法与吴铭那精确到刻的预测相比。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烈日当空,毫无异常。一些官员开始窃窃私语,投向吴铭的目光带着怀疑和讥讽。方孝孺的嘴角甚至勾起了一抹不易察觉的冷笑。

吴铭却恍若未闻,只是抬头望着太阳,心中默默倒数。

午时三刻,到!

就在钟声敲响的瞬间,异变陡生!

天空边缘,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巨兽咬了一口,太阳的边缘出现了一个微小的缺口!

“开始了!”人群中有人惊呼!

缺口迅速扩大,阳光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弱,天空渐渐昏暗,气温也开始下降。飞鸟归巢,鸡犬不宁。整个南京城,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半黑暗之中。

当太阳被完全吞噬,天地间只剩下日冕那惨白而瑰丽的光芒时,整个广场鸦雀无声,所有人都被这天地伟力所震撼!

而更让他们震撼的是,这次日食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乃至食甚(太阳被完全遮住)的准确时刻,都与吴铭奏章中的预测,分毫不差!

精准!无比的精准!

这已非人力所能及,这只能是……掌握了天道运行规律的结果!

方孝孺脸色煞白,身体微微摇晃,他试图用“天人感应”来解释,却发现自己的声音在绝对的实证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他赖以立身的经典、他坚信不疑的道统,在这一刻,仿佛被这黑暗的天象撕开了一道巨大的裂口!

朱标猛地站起身,望着那黑暗的太阳,又看向身旁镇定自若的吴铭,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他心中最后的一丝疑虑彻底烟消云散!

“吴卿!”朱标的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真乃神乎其技!此非妖术,此乃……通天之道!”

日食渐渐过去,光明重新洒满大地。但所有人的内心,却经历了一场比日食更为剧烈的震荡。

吴铭向前一步,面向惊魂未定的百官,声音朗朗,如同惊雷,炸响在每个人的心头:

“诸位都看到了!日月之行,自有其规!星辰运转,自有其律!此乃天道,非关鬼神,非关人事!格物之学,所求者,正是探寻这天地万物运行之规律!掌握了规律,便可上测天象,修订历法,以利农耕;下兴百工,富国强兵,以安黎民!”

他目光如炬,扫过面如死灰的方孝孺等人:

“空谈道德,可能让这日食推迟一刻?可能让这庄稼多收一石?可能让边关将士多一件寒衣?可能让国库多一两存银?”

“不能!”

“唯有格物,唯有实证,唯有勇于探索这天地至理,方能让我大明,摆脱蒙昧,走向强盛!”

他再次转向朱标,深深一揖:“陛下!日食之验,足证新学非是空谈,实乃强国之基!请陛下明诏天下,倡格物之学,重实务之才,使我大明,傲立于世!”

朱标心潮澎湃,再无犹豫,当场下旨:

“格物书院,有功于社稷,擢升为‘皇家格物院’,位同国子监,由秦王吴铭兼领院正!所需钱粮人才,各部优先支应!”

“《新学大典》加紧编纂,刊行天下,各级官学,需择其要者讲授!”

“钦天监即刻采用新法推算历法,旧法谬误,一概废止!”

“今后科举取士,务求通达实务,若有再以空言浮论惑众者,严惩不贷!”

一连串的旨意,如同摧枯拉朽的狂风,彻底奠定了“新学”的官方地位,也宣告了儒家思想独尊地位的动摇!

方孝孺听着这一道道旨意,仿佛听到了自己毕生信念崩塌的声音。他猛地喷出一口鲜血,仰天悲呼:“道统崩毁,斯文扫地!吴铭,你……你……”话未说完,便昏厥过去,被门生慌忙抬走。

经此“日食之验”,“格物新学”名声大噪,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开来。无数被传统科举排斥、或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轻人,纷纷涌向南京,渴望进入“皇家格物院”学习。吴铭编纂的《新学初阶》等书籍,被抢购一空。一股讲求实证、探索规律的新思潮,开始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悄然萌发。

吴铭站在格物院新建的观星台上,俯瞰着下方络绎不绝的求学人群,心中并无多少胜利的喜悦,只有一种沉重的使命感。

他知道,击垮一个方孝孺容易,但要改变延续千年的思想惯性,路还很长。旧势力的反扑绝不会停止,未来的斗争将更加复杂。

但他坚信,科学的种子已然播下,理性的光芒必将穿透蒙昧的迷雾。

天道在我,规律可循!

儒家之劫?不,这是文明进阶的必然阵痛!

本王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这煌煌大明,也将在新学的引领下,走向一个截然不同的未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