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 > 第193章 朝廷里最能打的那位,是御史出身

福建漳州湾,昔日僻静的滩涂如今成了巨大的工地。匠作营的烟火日夜不息,叮当的锤击声与海浪声交织。龙骨铺设,船板拼接,一艘艘较传统福船更为修长、船首包铁、预留炮位的“靖海级”战船初具雏形。虽因工艺和材料的限制,距离吴铭心目中真正的远洋战舰尚有差距,但在此时代,已堪称巨舰。水师士卒的招募与操练亦同步进行,汤晟等将领被委以重任,将升龙岛之战的经验融入新式战法,尤其强调火器运用与多船协同。

朝堂之上,因朱元璋前次的雷霆之怒,针对海事院的明面攻讦暂时销声匿迹。但吴铭深知,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平静。反对开海、忌惮新衙门权力的暗流依旧涌动,只是变得更加隐蔽。他行事愈发谨慎,所有重要决策皆留有详实记录,款项收支透明如镜,让人无隙可乘。他将更多精力用于海事院内部整顿与制度建设,确保这个新生的机构能在未来的风浪中屹立不倒。

这一日,吴铭正在审阅一份关于改进火药配比的奏报(来自升龙岛缴获笔记的启发),亲信长随引一人悄然而入。来人作普通商贾打扮,风尘仆仆,却是汤晟派来的心腹哨官。

“大人,将军有密报。”哨官低声道,呈上一枚蜡丸,并无书信。

吴铭捏碎蜡丸,里面是一小卷薄绢,上面只有汤晟潦草却有力的几个字:“闽浙外海,可疑船影频现,似在测绘水道。疑为‘星槎’或其党羽,末将已遣船暗中尾随。”

测绘水道! 吴铭目光一凝。这是大战前夕的典型侦察行为!“星槎”果然没有闲着,他在为“雾隐”可能面临的进攻做准备,或者说,是在寻找大明水师的软肋!

“回复汤将军,”吴铭当即决断,“继续跟踪,但切勿打草惊蛇。摸清其活动规律及最终去向。同时,加强我水师日常巡弋路线的保密与变化,令其无隙可窥。”

哨官领命而去。吴铭走到巨大的海图前,在闽浙外海区域画上几个问号。“星槎”的活跃,从侧面印证了珍珠屿的紧张氛围,也预示着一场海上较量即将到来。

恰在此时,吏部送来一批待海事院考核录用的官员名单。吴铭翻阅之下,发现其中竟有几位是之前弹劾过他的御史的门生故旧。他嘴角泛起一丝冷笑,这试探的意味再明显不过。

他没有直接将人拒之门外,而是依照章程,安排了极其严格的实务考核与背景审查。最终,那几人或因能力不济,或因背景有疑点,均未通过。吴铭将考核结果与理由呈报吏部与皇帝,程序严谨,无懈可击。此举既维护了海事院的用人标准,也再次昭示了他不容渗透的底线。

消息传出,暗中观望者不得不再次掂量这位年轻掌院的手段。徐妙锦在府中听闻,晚间对吴铭叹道:“如今你身处漩涡中心,一举一动皆被人拿着放大镜瞧,真是难为你了。”

吴铭揽住妻子的肩,笑道:“在其位,谋其政。既然选择了这条路,这些明枪暗箭,便是家常便饭。只要陛下信重,海事院上下同心,这些许风浪,掀不翻大船。”

然而,他心中清楚,真正的风浪远未到来。吕宋的“雾隐”,闽海的“星槎”,朝中的暗流,以及那个若隐若现的西番影子“西芒”,这些力量正在看不见的层面积聚、碰撞。他如同一个站在风暴眼中的舵手,需要同时观测四方天际的云谲波诡。

数日后,来自吕宋的信鸽再次带来了李文昌的消息。内容简短却沉重:珍珠屿近期戒备提升至最高等级,所有外来船只禁止靠近,岛上似乎在进行某种大规模的临战准备。“雾隐”已多日未曾公开露面。李文昌判断,对方可能已察觉大明方面的意图,决战恐难避免,请求朝廷早定方略。

吴铭将密报紧紧攥在手中,目光投向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山雨欲来风满楼。

他铺开纸笔,开始起草一份给皇帝的全面形势分析与行动建议奏章。在奏章中,他详细分析了敌我态势,认为新水师虽未完全成型,但主力战舰已可一战;敌方虽据险而守,且有西番技术支持,但其资源有限,孤悬海外,利于速战速决。他建议,应抓住敌方尚未完全准备就绪、且我方已有一定情报基础的时机,果断发动跨海征剿!

奏章的最后,他写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臣愿亲赴前沿,协调水陆,以期一战功成,永靖海疆!”

吴铭那份言辞恳切、分析透辟的奏章送入大内后,紫禁城陷入了短暂的沉寂。这沉寂并非犹豫,而是暴风雨来临前最后的蓄力。三日后,宫中传出旨意,并非通过常规渠道,而是由司礼监大太监亲赴海事院宣旨。

旨意内容简单而决绝:准吴铭所奏!着令其以钦差大臣、总督东南海防军务身份,全权负责此次跨海征剿事宜!福建、浙江、广东三地水师及各沿海卫所,悉听调遣!新编“靖海”水师即刻拔营,汇合主力,克日启程!务求犁庭扫穴,永绝后患!

“臣,领旨谢恩!必不负陛下重托!”吴铭跪接圣旨,声音沉稳,心中却如巨浪翻涌。这一刻终于到来,所有的谋划、等待、煎熬,都将化为实际行动。

旨意一下,整个帝国的战争机器轰然启动。漳州湾的造船工匠日夜赶工,完成最后几艘“靖海级”战船的舾装;各地水师驻地,粮草、弹药、药材被迅速装船;精选出的士卒告别家人,登上前途未卜的战舰。驿马奔驰,将一道道命令传向沿海各地。

吴铭的工作量瞬间达到了顶峰。他移驻福州前线,设立了临时帅府。每日里,军报如雪片般飞来,将领请示络绎不绝。从舰队编组、航线规划,到后勤补给、天气研判,事无巨细,都需要他最终拍板。他几乎是不眠不休,依靠着强大的意志力和现代项目管理的方法,硬是将千头万绪的事务梳理得井井有条。

汤晟被任命为前锋主将,负责率领精锐战船先行开路,扫清航路障碍,并建立前进基地。这位老将摩拳擦掌,誓要一雪前耻(指未能擒获“星槎”、“雾隐”)。临行前,吴铭特意召见他,叮嘱道:“汤将军,前锋重任在肩,遇敌当果断,然亦需谨慎,切莫贪功冒进。我等目标是珍珠屿核心,沿途小股敌人,可驱则驱,可避则避,保存实力为上。”

“末将明白!大人放心!”汤晟抱拳领命,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在紧张的备战中,吴铭抽空回了趟京城,一方面是向皇帝做最后一次当面禀报,另一方面,也是与家人告别。此去凶险,谁也不知能否安然归来。

武英殿内,朱元璋没有多余的嘱咐,只是重重拍了拍吴铭的肩膀,目光深沉:“吴铭,咱把大明的颜面,还有东南的安宁,都交到你手上了。给咱打个漂亮仗回来!”

“陛下静候佳音!”吴铭肃然应道。

回到吴府,气氛则凝重得多。徐妙锦早已备好酒菜,强作笑颜,但微红的眼眶泄露了她的担忧。儿子们似乎也感受到离别的气氛,不像往常那般嬉闹,只是紧紧依偎在父亲身边。

“爹爹,你要去打坏蛋了吗?”大儿子定国仰着小脸问。

“嗯,爹爹要去很远的海上,把欺负我们百姓的坏蛋赶走。”吴铭摸着儿子的头,柔声道。

“那爹爹要快点回来,教我们骑马!”小儿子吴麟奶声奶气地说。

看着天真无邪的孩子,吴铭心中涌起万般不舍与柔情。他紧紧拥抱了妻儿,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一句:“等我回来。”

徐妙锦将一枚亲手绣制的平安符塞进他怀里,低声道:“海上风浪大,一切小心。我和孩子,在家等你。”

离京那日,天色未明。吴铭没有惊动太多人,只带着少量亲随,悄然出城。回首望了一眼在晨曦中轮廓模糊的家,他毅然转身,策马向南而去。

回到福州帅府,最后的出征准备已然就绪。巨大的舰队在闽江口外海域集结,帆樯如林,旌旗蔽日。大大小小数百艘战船、补给船,按照预定的阵型排列,气势磅礴。

出征前夜,吴铭登上了作为旗舰的“靖海一号”。这是一艘新下水的干舷高、航速快的福船改良型战舰。他巡视各船,检阅士卒。月光下,士兵们刀枪闪亮,眼神中既有对未知的忐忑,更有建功立业的渴望。

吴铭站在船头,望着眼前这片由战舰组成的海上长城,海风带着咸腥气扑面而来。他异常平静:“项目最终阶段(执行阶段)启动。所有资源(舰队)已就位,项目计划(作战方案)已审定,风险预案(后勤、天气、意外)已备好。现在,就是按下启动键的时候了。”

翌日清晨,旭日东升,海面金光万道。三声炮响,声震海天!

“启航!”吴铭一声令下,令旗挥舞!

巨大的船锚缓缓拉起,风帆依次升满。庞大的舰队如同苏醒的巨龙,开始缓缓移动,劈波斩浪,向着南方那片隐藏着最终对手和答案的海域,坚定驶去。

岸上,送行的官员和百姓挥手致意。更远处,京都家中的灯烛,吕宋岛上的迷雾,都仿佛与这支远去的舰队产生了无形的联系。

万里征途,始于足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