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 > 第187章 下一步,祸害南洋去咯

升龙岛的战事逐渐平息,硝烟散尽,留下的是断壁残垣和胜利后的肃穆。

明军士卒在将领指挥下,有条不紊地清理战场,收殓双方阵亡者遗体,清点缴获的物资——包括那些令人触目惊心的火器成品、半成品,以及大量来不及运走的金银、粮食和造船木料。

吴铭站在曾经悬挂“夜枭”旗的石堡最高处,俯瞰着这座被攻克的岛屿。

海风拂面,带来胜利的气息,也带来了更深沉的思虑。此战虽胜,却并非圆满。最重要的两个目标——“雾隐”和“星槎”如同人间蒸发,搜遍全岛也未找到其踪迹,想必是通过不为人知的密道,在总攻发起前就已乘船远遁。

“大人,残敌已基本肃清,俘虏共计三百余人,如何处置?”汤晟前来请示,身上征尘未洗,却目光炯炯。

吴铭沉吟片刻,道:“甄别清楚,首恶及负隅顽抗者,就地正法,以儆效尤。其余胁从及工匠,暂且看押,待返航时一并押解回朝,交由陛下圣裁。岛上所有缴获,无论军械、财物、文书,一律造册封存,不得有误。”

“末将明白!”汤晟领命而去。

吴铭最关心的,是那幅从密室得来的神秘女子画像。

他命人将画像小心保管,同时加紧审讯俘虏,尤其是那些可能接触过核心机密的小头目和堡内仆役,询问是否见过画中女子,或知其身份。

然而,审讯结果令人失望。大多数俘虏对此一无所知,少数几个老仆只模糊记得,堡主(指“雾隐”)似乎对此画极为珍视,时常独自观看,却从未提及画中人是谁。至于“雾隐”的真容,更是无人得见,他永远隐藏在斗篷或面具之后,声音也经过刻意改变。

唯一的线索,来自一名负责打扫密室的哑婆。她通过比划和简单的图画,示意画中女子所佩戴的那种奇特鸟形玉佩,她似乎在很久以前,在另一位“大人”(可能指“星槎”或更早的负责人)身上也见过类似的挂饰。

玉佩是关键! 这似乎表明,这种鸟形玉佩,可能是“夜枭”组织核心成员的一种信物或身份象征。画中女子拥有它,其地位必然极高。

吴铭让随军的画师临摹了数份画像副本,尤其重点描绘了那枚玉佩的细节。他打算带回大明,借助朝廷的力量,看能否从服饰、玉佩纹样等方面,查出这女子的来历。毕竟,如此独特的衣饰和玉佩,绝非寻常之物。

在岛上停留了三日,确保局势完全稳定、缴获清点完毕後,吴铭下令班师回朝。庞大的舰队再次扬帆,满载着战利品和俘虏,也带着未竟全功的遗憾和新的谜团,踏上了归途。

归航的路途,比来时显得轻松了许多,但吴铭的心却并未真正放松。他站在船头,望着蔚蓝的海面,内心再次活跃起来:“项目总结报告不好写啊。KpI(关键绩效指标)部分完成(摧毁巢穴、击毙火鸦),但核心目标(擒获雾隐、星槎)未达成,还增加了新的未知风险(画像女子)。不过,收获也算丰厚,尤其是那些技术资料(火器图纸)和这条新的调查线索(玉佩)。回去得开个复盘会,调整下一阶段战略了。”

他反复思索着“雾隐”的身份。一个能够建立如此庞大地下组织、与朝廷勋贵勾结、甚至试图发展海外基业和军工体系的人物,究竟会是谁?前朝余孽?野心勃勃的海外巨贾?

还是……一个因某种巨大仇恨或野心而走上这条路的奇女子?那幅画像,在他心中投下了巨大的阴影。

舰队一路北上,沿途并未再遇大的风波。偶尔遇到的海船,看到这支气势磅礴、明显经历过血战的官方舰队,都纷纷避让。消息似乎比舰队更早传回了大陆,当吴铭的船队抵达福建沿海时,当地官员早已得到讯息,在码头准备了盛大的迎接仪式。

吴铭没有过多停留,将俘虏和部分缴获移交地方看管后,便带着核心证据(包括画像、密信、账册)以及汤晟等主要将领,换乘快船,直奔京师。他需要尽快向朱元璋汇报此次远征的成果与未解之谜。

越是接近京师,吴铭的心情越是复杂。

他知道,等待他的不仅是封赏,还有更复杂的朝局博弈,以及对“夜枭”残余势力的继续追查。

船入长江,应天府的轮廓渐渐清晰。

少顷,武英殿内,香炉青烟袅袅,却驱不散那股凝重的气氛。

朱元璋高踞御座之上,仔细翻阅着吴铭呈上的远征奏报、缴获的账册清单以及那幅神秘女子的画像临摹本。

他看得极慢,手指偶尔在某一项缴获数目或某个名字上停顿片刻,脸上看不出喜怒。

吴铭垂手肃立在下,心中亦有些忐忑。此番远征,虽捣毁敌巢、缴获颇丰,但毕竟走脱了元凶首恶,功过如何,全在圣心独断。

良久,朱元璋终于放下最后一本文书,抬起眼,目光如电般射向吴铭。

“吴铭,”皇帝的声音平淡,却带着无形的压力,“你此番跨海远征,跋涉千里,浴血奋战,一举荡平升龙岛贼巢,缴获军械财物无算,更击毙贼首‘火鸦’,扬我大明国威于海外,功莫大焉!”

吴铭心中一松,连忙躬身:“此皆赖陛下天威,将士用命,臣不敢居功。”

朱元璋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谦辞:“功是功,过是过。咱赏罚分明。你之前查办周谨、陈桓等案,已是功劳不小,此次又建此奇功……咱擢升你为太子太保,加授光禄大夫,赐斗牛服,赏银千两,帛百匹!”

从太子少保到太子太保!这可是极高的荣誉虚衔,地位尊崇!光禄大夫亦是文散官最高阶之一!赏赐不可谓不厚!但貌似这俩都是虚职,呵呵,老朱这个心眼子哟。吴铭知道这是皇帝对自己能力的极大肯定,也是为后续可能更重要的任命铺路。他立刻跪地谢恩:“臣叩谢陛下天恩!必当竭尽驽钝,以报陛下!”

“起来吧。”朱元璋语气稍缓,“有功则赏,这是咱的规矩。不过……”他话锋一转,目光再次变得锐利,“‘雾隐’、‘星槎’二逆在逃,终是心腹之患。你可知,就在你远征期间,那平江伯陈桓,在诏狱中‘暴病身亡’了?”

吴铭心中一惊!陈桓死了?这显然是灭口!说明“夜枭”残党在朝中的势力依然存在,并能将触角伸入诏狱这等严密之地!

“臣……刚刚得知。”吴铭沉声道,“此事实在蹊跷,恳请陛下彻查!”

“查?自然要查!”朱元璋冷哼一声,“但恐怕查不出什么结果。这些藏在阴沟里的老鼠,狡猾得很呐。”他指着那幅女子画像,“你带回来的这个东西,比那些金银火器,更让咱在意。”

朱元璋盯着画像,眉头紧锁:“这女子的服饰、玉佩,绝非中土式样,亦非寻常海外番邦所有。咱征战多年,见过不少海外贡使,却从未见过这般纹饰。还有这画工、这纸张,都透着古怪。”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寒光,“能让‘雾隐’如此珍视,此女身份定然非同小可。或许,她才是真正的‘雾隐’,又或者,是‘夜枭’组织背后真正的主人!”

吴铭屏息凝神,知道皇帝的看法与自己不谋而合。

“此事,需从长计议。”朱元璋沉吟道,“明目张胆地查,容易打草惊蛇。吴铭,你回去后,暗中寻访精通海外风物、尤其是南洋一带古迹纹饰的博学之士,仔细研究这画像细节。此外,通过市舶司(虽然尚未正式重开,但已有机构存在)的旧人,暗中向海外番商打听,看有无见过类似服饰玉佩,或听过与此女相关的传闻。”

“臣,遵旨!”吴铭知道,这是一项更需耐心和技巧的任务。

“至于‘星槎’和可能潜逃的‘雾隐’,”朱元璋继续部署,“朕会命锦衣卫加强沿海巡查,并通过隐秘渠道,向琉球、吕宋等地的藩属及商人放出风声,悬赏缉拿!他们既然失了巢穴,如同丧家之犬,日子绝不会好过!”

君臣二人又商议了片刻后续事宜,主要是关于如何处置俘虏、利用缴获的火器技术加强明军装备,以及借此战之威,进一步推动整顿海防、有限度开海的准备工作。

离开武英殿时,吴铭手中多了厚厚的赏赐清单和一副沉甸甸的担子。皇帝的赏识和重托让他倍感压力,但也充满了动力。

回到久违的吴府,迎接他的是徐妙锦。

“回来就好。”徐妙锦看着他明显清瘦却目光愈发明亮的脸庞,柔声道。她已从宫中赏赐和吴铭简短的家书中知晓了大概,并不多问,只是细心安排饭菜热水。

夜间,吴铭在书房中,再次展开那幅女子画像的临摹本,在灯下仔细端详。朱元璋的重视,让他更加确信这画像的重要性。

“下一步,就是解密这张‘项目关键线索图’了。”吴铭揉了揉眉心,内心oS开始规划,“需要成立一个虚拟项目组:历史考古专家(博学之士)、海外情报员(市舶司旧人)、图像分析专家(画师)。还得协调锦衣卫的资源(海外悬赏)。嗯,这是个长期任务,急不得。”

皇帝的赏赐和擢升旨意很快明发天下,吴铭捣毁海外贼巢、扬威异域的事迹也随之传开,在朝野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时间,吴府门前车马往来,道贺者络绎不绝。

吴铭虽不喜应酬,但也知这是官场常态,只得打起精神周旋其间,心中却时刻惦记着那幅画像和朱元璋交代的秘密任务。

待喧闹稍歇,他立刻开始了行动。首先拜访的,是翰林院一位以博闻强记、尤精海外舆地古迹着称的老翰林——章博士。吴铭以请教前朝海外贡品纹饰为名,并未直接出示画像,而是先拿出几件从升龙岛缴获的、带有奇特纹样的器物(如一些餐具、首饰)请其鉴赏。

章博士年逾古稀,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

他戴上老花镜,仔细摩挲端详着那些纹样,时而蹙眉,时而恍然。

良久,他放下器物,缓缓道:“吴大人,这些纹饰,确非中土常见。你看这卷草纹的盘绕方式,这鸟兽形态的夸张变形,尤其是这种联珠缀花的边饰……老朽年轻时曾遍览宫内旧档,依稀记得,前元至正年间,有来自‘爪哇’或‘三佛齐’(均为南洋古国)的贡品,其上纹饰与此有几分神似,但又不尽相同,似乎……更为古老精美。”

“三佛齐”? 吴铭心中一动,这是个重要的方向!他不动声色,又旁敲侧击地问了些关于南洋古国服饰、礼仪的问题,尤其提到了某种“鸟形玉佩”。

章博士沉吟道:“南洋之地,邦国林立,习俗各异。鸟形图腾,确有不少部落信奉。至于玉佩形制……老朽记得,前朝杂史中曾提及,古三佛齐王室信奉某种神鸟,其王室成员或有佩戴鸟形玉饰的传统,但年代久远,详情已不可考。”

虽然没有直接答案,但“三佛齐”、“古王室”、“鸟形玉饰”这几个关键词,已经让吴铭看到了曙光。他谢过章博士,回去后立刻查阅相关典籍,发现三佛齐(又称室利佛逝)确是宋元时期南海一大强国,佛教昌盛,贸易繁荣,但其后逐渐衰微,至明朝初年已分裂湮没,史料记载寥寥。

一个已经衰亡的古国王室后裔? 这个可能性让吴铭感到震惊。如果“雾隐”或画中女子与三佛齐王室有关,那其组织“夜枭”的动机,就可能不仅仅是贪腐或窃密,而是蕴含着复国或复仇的庞大计划!

另一条线,通过市舶司旧人的暗中探访,也反馈回一些零碎信息。有常往来旧港(原三佛齐重要港口)的老海商回忆,似乎听土着提起过,深山中有失落王族的传说,但其服饰样貌,早已无人知晓。

也有商人说,近些年南洋海域确实有几股神秘势力,行踪诡秘,不与其他海商往来,其船只样式奇特,似与吴铭描述的有些吻合。

线索依旧模糊,但却都隐隐指向了南洋,指向了那个已湮没在历史中的古国三佛齐。

这一日,吴铭再次被召入宫。这一次,不是在武英殿,而是在御花园的一处暖阁内,只有朱元璋和马皇后在座,气氛显得随意了些,但话题却更加核心。

吴铭将章博士的推断和自己查到的关于三佛齐的信息,详细禀报。朱元璋听完,久久不语,手指轻轻敲着桌面。马皇后则拿起那幅画像的临摹本,仔细端详,眉头微蹙。

“若真与古国余孽有关,其志非小啊。”朱元璋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前元无道,天下崩乱,四方故国遗族,有些心思活络,也不足为奇。只是这‘夜枭’能在我大明境内经营如此之久,其能耐不容小觑。”

马皇后轻声道:“重八,咱看这画中女子,眉宇间虽有坚毅,却并无多少戾气,反倒……似有重重心事。若她真是那‘雾隐’,或许其事出有因,未必全然是穷凶极恶之徒。”

朱元璋看了马皇后一眼,未置可否,转而问吴铭:“依你之见,接下来该如何?”

吴铭早已胸有成竹:“陛下,既然线索指向南洋,尤其是三佛齐故地,臣以为,当双管齐下。其一,明面上,可借重建朝贡体系、安抚南海诸藩之名,派遣使节前往旧港等地,实地考察,探听消息。其二,暗地里,可通过海商、渔民等渠道,继续搜集关于神秘势力及画中女子的情报。同时,严密监控沿海,防止‘星槎’、‘雾隐’等人潜回。”

“嗯。”朱元璋点了点头,“使节之事,咱会安排。至于暗中的调查,依旧由你负责。需要什么,直接跟咱说。记住,此事关系重大,需耐心细致,不可操切。”

“臣明白。”

离开皇宫时,吴铭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案件的背景一下子被拉到了数百年前和一个遥远的古国,变得愈发宏大和复杂。那幅画像上的女子,在他眼中也不再仅仅是一个罪犯头目,而是可能背负着国仇家恨、充满谜团的历史人物。

回到书房,他再次展开画像,目光落在那枚鸟形玉佩上。南洋、古国、王室后裔、庞大的地下组织、窃取军机、发展武力……这一切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张巨大而诡异的图画。

“项目范围又扩大了,从国内反腐升级到了国际历史谜团追踪。”吴铭苦笑一下,内心oS吐槽,“这项目经理当得,都快成考古学家兼国际刑警了。不过,这种挖掘深层背景、解开历史谜题的感觉,倒是挺有意思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