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大明:老朱拿我当刀使 > 第173章 老朱让我别着急赶路

回到明州城内的驿馆,天色已近黎明。吴铭毫无睡意,今晚的遭遇让他后背沁出的冷汗至今未干。那冰冷的弩箭锋芒,似乎仍抵在他的眉心。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如同处理一个突发的重大项目危机,开始梳理脉络。

两名贴身护卫尽职地守在门外,虽然危机暂解,但他们不敢有丝毫松懈。驿馆内外,看似平静,实则已被那些化装成百姓的锦衣卫暗桩悄然控制,水泄不通。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房门被轻轻叩响。之前那名锦衣卫小旗走了进来,他已换上了一身寻常的棉布直身,但眉宇间的精干之气却掩盖不住。

“吴御史,啊不,吴少保。”小旗拱手行礼

“算了,称呼本官御史也无妨,可清贵着嘞。”吴铭出声打断。

“是。”

小旗继续说道,声音依旧平稳,“首尾已处理干净,渔村会恢复平静,如同什么都未发生。张老汉已被转移到安全之处。”

“有劳了。”吴铭指了指旁边的椅子,“坐。可曾查出什么?”

小旗并未就坐,依旧站着回话,姿态恭敬却带着锦衣卫特有的疏离感:“回御史,查验了刺客的兵刃和弩机。兵刃是市面上能买到的普通货色,但打磨得异常锋利,应是惯用之人。至于那几具弩机……”他顿了顿,抬眼看了下吴铭,“虽做了旧,磨损了部分标记,但内部机括的做工和用料,与军器监制式弩机有七分相似,尤其是簧片的淬火工艺,非一般民间工匠所能为。”

吴铭的心猛地一沉。“军器监”三个字,像一道惊雷在他脑中炸响。这意味着,刺杀他的势力,不仅能圈养死士,还可能渗透了大明的军工体系!这绝非普通走私海商或者地方豪强能做到的。线索,似乎隐隐指向了更高的层面。

“可能追查具体来源?”吴铭追问。

小旗摇了摇头:“难。军器监流出器械,途径繁多,卫所报损、以旧换新、甚至……监守自盗。且对方处理得很干净。不过,卑职已将弩机特征详细记录,会通过密渠道上报。”

吴铭沉默片刻,知道从器械追查这条路短期内希望渺茫。他换了个方向:“那个突然出现的渔民汉子,是你们的人?”

“是。”小旗坦然承认,“他代号‘渔夫’,在此潜伏已久,负责监控沿海异常。张老汉本就在我们的观察名单上,因其过往经历和掌握的海事知识。御史您前去接触,我们便提高了警戒级别。”

吴铭心中明了,自己果然是一直在锦衣卫的视线之内。他压下心头的不适感,继续问道:“那张老汉现在何处?本官还有些话要问他。”

“就在驿馆后巷一处安全屋。御史若想见,卑职可即刻安排。”

“现在就去。”

片刻后,吴铭在锦衣卫小旗的引领下,穿过几条狭窄的巷道,进入一间看似普通的民居。张老汉胳膊上缠着布条,脸色还有些苍白,但精神尚可。见到吴铭,他连忙起身。

“老人家不必多礼,坐。”吴铭在他对面坐下,语气缓和,“今晚连累你受惊了。”

张老汉苦笑摇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老汉我既然选择了把东西交给老爷,就料想到可能会有麻烦,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这么狠。”

吴铭直视着他的眼睛:“老人家,现在你我都已在险境之中。要想破局,唯有坦诚相告。你给我的那张海图,以及你提到的神秘岛屿和船只,除了你之前说的,是否还有更详细的线索?比如,你可曾听说过‘夜枭’这个名号?”

“夜枭?”张老汉皱起眉头,努力回忆着,忽然,他眼神一凝,“老爷这么一说……我好像有点印象!大概两三年前,有一次我酒后跟几个老伙计在岸边吹牛,说起年轻时跑海的见闻,提到过那古怪大船的影子。当时有个常来收鱼货的陌生商人,在一旁听得格外仔细,还凑过来问我具体方位。我那时留了个心眼,没细说。后来,没过几天,就有人暗中找到我,出高价买我当年用的海图和航海笔记,被我拒绝了。来人口音不像本地人,行事鬼祟……现在想来,那人腰间似乎挂着一个木牌,上面刻的,好像就是一只鸟,当时没看清,莫非就是夜枭?”

吴铭与旁边的锦衣卫小旗对视一眼,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线索对上了!那个“夜枭”标记的组织,至少两三年前就开始在沿海活动,并且一直在搜寻与海外神秘势力相关的信息!

“后来呢?还有人找过你麻烦吗?”吴铭追问。

“那倒没有。”张老汉道,“我拒绝后,那人也没纠缠。之后我就更加小心,很少再提旧事。直到老爷您来……看来,他们一直没放弃,只是在暗中等待机会。”

吴铭深吸一口气。情况越来越复杂了。一个活跃多年、触角可能伸进军工体系、且对海外神秘势力极为关注的地下组织“夜枭”,其图谋绝对不小。自己查海防、探贸易,无意中似乎捅到了一个巨大的马蜂窝。

“老人家,你提供的信息非常重要。”吴铭郑重道,“这段时间,你就安心在此住下,需要什么就跟这位……‘伙计’说。”他指了指旁边的锦衣卫小旗。“你的安全,朝廷会负责。”

安抚好张老汉,吴铭回到驿馆房间,窗外已是天光微亮。他毫无倦意,铺开纸笔,开始撰写给朱元璋的密奏。他必须将明州所见、遇刺经过、弩机线索、张老汉的证词以及“夜枭”组织的疑点,原原本本、条理清晰地汇报上去。这已不仅仅是海防或开海的问题,而是涉及大明内部安全和国家稳定的重大隐患。

写完之后,他封好奏章,交给那名锦衣卫小旗:“用最快的方式,直达天听。”

小旗接过密奏,躬身道:“卑职明白。”

看着小旗离去的身影,吴铭站在窗前,望着渐渐苏醒的明州城。海禁政策像一道堤坝,试图隔绝外界的风浪,但堤坝之下,暗流早已汹涌澎湃,甚至可能已经侵蚀了堤坝本身。他原本只是想为开海探路,如今却可能揭开一个更大的盖子。

“这一趟的水,比我想象的还要深啊……”他揉了揉眉心,内心oS再次活跃起来,“项目经理突然要兼职干起国安局的活儿,这项目奖金得加钱!不对,是得加官进爵……保命要紧!”

密奏由锦衣卫的特殊渠道,以最快的速度离开了明州,如同石沉大海,数日间竟无半点回音。吴铭待在明州驿馆中,表面按部就班地继续着巡查吏治的公务,内心却如同绷紧的弓弦。

吴铭深知,自己这份密奏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存在的军工体系漏洞、神秘的地下组织“夜枭”、以及背后若隐若现的海外威胁——任何一个点,在眼下这个敏感时期,都足以掀起新的惊涛骇浪。老朱会如何反应?是雷厉风行地彻查,还是暂时按兵不动,引蛇出洞?

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可以肆意“吐槽”、大不了被贬出京的七品小御史了。地位越高,牵绊越多,行事越发需要权衡。家中,徐妙锦刚为他生下一个大胖小子,软糯的婴儿和产后需要调养的妻子,都成了他心中最柔软的牵挂。每次想到她们,吴铭那份“大不了跑路”的现代人思维便会淡去几分,取而代之的是沉甸甸的责任感。

“这感觉,真像项目做到关键期,老婆孩子却需要陪伴……”吴铭在驿馆院子里踱步,内心oS忍不住吐槽,“关键是,我这个项目经理,上面还有个说一不二、心思难测的终极boSS,项目风险还特么是SSS 级别的!”

就在这焦灼的等待中,一封来自应天府的家书,先于朝廷的旨意到了。

信是徐妙锦亲笔。字迹娟秀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刚劲,一如她的人。信中并未过多提及朝中局势,只是细细描述了孩儿每日的变化,吃了多少奶,睡了几个时辰,偶尔露出无齿的笑容是多么可爱。又叮嘱吴铭南方湿热,要注意饮食,莫要贪凉,她已托人捎去了一些清热解毒的药材。信的末尾,才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府中一切安好,父亲(徐达)前日过来看了外孙,虽依旧板着脸,却抱了许久未曾撒手,一日比一日来的早、回的晚。陛下与娘娘亦遣人送来赏赐,关怀备至,勿念。”

寥寥数语,却让吴铭紧绷的心弦骤然松弛了大半。家书抵万金,莫过于此。徐妙锦的聪慧就在于,她深知吴铭此刻最需要的是什么。不是对局势的分析,不是忧心忡忡的叮嘱,而是这平淡温馨的家长里短,是告诉他,家这个温暖的港湾一切安好,让他可以安心在外搏击风浪。

岳父徐达的态度,帝后的赏赐,都传递着一个微妙的信号:至少在明面上,他吴铭圣眷未衰,家庭稳固。这无疑是一颗定心丸。

吴铭反复将家书看了几遍,尤其是描述孩子笑容的那段,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他将信纸小心折好,贴身收藏,仿佛那上面带着妻儿的体温和气息,能驱散这东南之地的潮湿与阴霾。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他喃喃自语,心中的焦躁被一股暖流取代,“为了这小家伙和他娘,这‘洪武生存指南’也得继续写下去,而且得写得更漂亮!”

又过了两日,朝廷的旨意终于到了。并非预想中雷霆万钧的彻查命令,而是一道看似平静的调令:

“着吴铭,即刻结束明州巡查事宜,返京述职。沿途可察访民情,毋庸急于赶路。”

旨意内容简短,语气平和。但吴铭却从中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结束巡查,返京述职,这是正常的程序。但“沿途可察访民情,毋庸急于赶路”这句,就颇堪玩味了。这不像是对一个刚刚遭遇刺杀、汇报了重大隐患的臣子的正常安排。要么是朝廷已有全盘计划,不想打草惊蛇;要么,就是应天府那边,有了新的、更需要他参与的局面。

而且,旨意是由一名普通的太监宣读,并未有锦衣卫高层或密使随行,这本身也是一种信号。

接旨之后,吴铭心中已然有数。他不再犹豫,即刻吩咐手下收拾行装,准备返京。

离开明州城那日,天色阴沉。吴铭回头望了一眼那片苍茫的大海,暗流依旧在海底涌动,但此刻的他,心中已多了几分沉稳。应天府,才是这场风暴真正的中心。他这位带着现代思维的“吐槽御史”,即将重返帝国的心脏,去面对更复杂的棋局。

“回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