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一不留神就穿越 > 第25章 都乐访贤研军药

一不留神就穿越 第25章 都乐访贤研军药

作者:踏七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7:11:16

一、晨练购礼赴医馆

都乐镇的晨光带着草药的清冽,透过乐安旅店的窗棂洒进房间时,叶青云已轻手轻脚地起身。小白狐蜷在枕边,尾巴轻轻搭在他的手腕上,发出细微的鼾声。他小心翼翼地挪开狐尾,换上一身干净的浅蓝道袍,刚走到门口,就见玄机子已站在庭院里,手里握着拂尘,正对着初升的朝阳调息。

“师父早。” 叶青云轻声道,生怕惊扰了旅店其他客人。

玄机子睁开眼,嘴角带着浅笑:“来得正好,今日再练一遍太极拳,你昨日的‘云手’还欠些圆融,正好再指点你。”

庭院里铺着青石板,晨露凝在石板缝隙的青苔上,泛着微光。玄机子率先站定,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缓缓抬起,掌心朝下如托重物:“太极讲究‘腰为轴,气为根’,你看这‘起势’,腰要松,肩要沉,别把劲憋在胳膊上。”

叶青云依言调整姿势,双臂的僵硬渐渐褪去,动作跟着玄机子的节奏舒展 ——“揽雀尾” 时,右手如抱圆球,左手轻推,力道藏而不露;“单鞭” 时,身体侧转,右手伸直如鞭梢,却暗含回劲;“高探马” 时,前腿微屈,后腿蹬实,气息顺着动作起伏,不再像之前那样急促。

晨练的半个时辰里,不时有旅店的伙计或早起的药农路过,见二人打拳时身姿舒展、气定神闲,都忍不住驻足观看。小白狐醒后跳到庭院角落,蹲在石凳上,盯着叶青云的动作,时不时用爪子模仿着划圈,惹得玄机子忍俊不禁:“这小家伙,倒也懂些门道。”

练完拳,两人洗漱完毕,便去镇上挑选拜访孙大夫的伴手礼。都乐镇的主街早已热闹起来,药农们背着满篓的草药往药铺送,医馆的伙计忙着挂幌子,空气中弥漫着当归、黄芪、薄荷的混合香气。叶青云走到一家 “文房四宝” 铺前,选了一方端砚 —— 孙大夫行医之余想必爱读书写字,砚台最是实用;又去一家药材行,买了一小盒长白山人参,不是为了送礼贵重,而是人参能补气救急,孙大夫看诊时或许能用得上。

“这些就够了,拜访读书人或医者,重礼不如心意。” 玄机子看着叶青云手里的砚台和人参,点头道,“孙大夫若是真君子,定会喜欢这份实在。”

两人提着礼物,往镇东头的 “济世堂” 走去。越靠近医馆,排队的人越多 —— 有抱着孩子的妇人,有拄着拐杖的老人,还有背着药篓的青年,都安安静静地站在医馆门口,没人喧哗,足见孙大夫在镇上的声望。

二、候诊观诊识良医

济世堂的门楣上,挂着一块黑檀木匾,上面 “济世堂” 三个字是苍劲的隶书,虽有些年头,却被擦拭得锃亮。门童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穿着青色短褂,见叶青云和玄机子提着礼物,连忙上前询问:“二位是来求医的吗?孙大夫正在看诊,得排队候着。”

叶青云笑着递过一张拜帖,上面写着 “游方道士叶青云、玄机子,久仰孙大夫医术,特来拜访”,轻声道:“我们不是求医,是专程来拜访孙大夫,劳烦小哥通报一声。”

门童接过拜帖,看了一眼,转身快步走进医馆。叶青云和玄机子便站在门口等候,小白狐蹲在叶青云脚边,好奇地打量着排队的人 —— 有个老奶奶手里拿着一个布包,里面装着刚采的草药,见小白狐可爱,还悄悄递了一小块麦饼,小白狐闻了闻,叼着跑到叶青云身边,像是在分享。

约莫一炷香的功夫,门童快步出来,对着两人躬身道:“二位道长,孙大夫请您二位进去,只是他正在给一位孩童看诊,劳烦您稍等片刻。”

跟着门童走进医馆,一股浓郁却不刺鼻的药香扑面而来。医馆分前后两进,前堂是诊脉的地方,摆着一张梨花木诊桌,桌上放着脉枕、毛笔、宣纸和几本泛黄的医书;后堂隐约能看到药柜,伙计正忙着抓药。

孙大夫坐在诊桌后,头发已有些花白,却梳得整齐,穿着一件半旧的灰色长衫,脸上满是皱纹,眼神却格外清亮。他正给一个五岁左右的孩童诊脉,孩童脸蛋通红,呼吸急促,妇人在一旁急得眼圈发红:“孙大夫,您快看看,孩子昨天还好好的,今早起来就发烧,还说肚子疼。”

孙大夫没有急着说话,指尖搭在孩童的腕脉上,双目微闭,片刻后又摸了摸孩童的额头,翻开眼皮看了看,轻声问:“孩子昨天是不是吃了生冷的东西?比如冰酪或生果?”

妇人连忙点头:“是啊!昨天他爹从城里带回来冰酪,孩子贪嘴,吃了两大碗。”

“是了,食积生热,堵在肠胃里,才会发烧腹痛。” 孙大夫拿起毛笔,在宣纸上快速写下药方,“黄芩三钱、山楂五钱、麦芽五钱、陈皮二钱,加水煎服,早晚各一次,喝两副就好。另外,用温水给孩子揉肚子,顺时针揉,每次一刻钟,能帮着消食。”

他写完药方,又仔细叮嘱:“以后别给孩子吃太多生冷的,他脾胃弱,受不住。要是明天还烧,再来找我。”

妇人接过药方,连连道谢,从布包里掏出几个铜板放在桌上,孙大夫却摆摆手:“孩子家的小病,不用给钱,抓药的钱记在我账上就行。”

妇人眼圈一红,又要道谢,孙大夫已示意下一位病人上前。叶青云和玄机子坐在旁边的椅子上,静静看着 —— 孙大夫给每个病人诊脉时都格外专注,问病情细致到 “昨天吃了什么”“夜里睡得好不好”,开方时会根据病人的家境调整药材,穷苦人就用便宜却有效的草药,富人也不刻意开贵药,只选对症的。

有个老人来看腿疾,说腿疼得走不了路,孙大夫没有直接开方,而是让老人坐在诊床上,卷起裤腿 —— 老人的膝盖又红又肿,孙大夫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瓷瓶,倒出些黄绿色的药膏,用手指轻轻涂抹在膝盖上,一边涂一边按摩:“这是我自己配的‘活血膏’,用艾草、生姜、红花熬的,每天涂两次,再用布裹住,别受凉,半个月就能好转。”

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说要给钱,孙大夫却笑着说:“您以前给我送过自家种的艾草,这份情我还没还呢,这点药膏算什么。”

玄机子在叶青云耳边轻声道:“医者仁心,说的就是这样的人。他不仅医术好,心更善,难得。”

叶青云点头,心中对孙大夫的敬佩又多了几分 —— 这样的医者,才配得上 “孙寺妙” 的称号。

三、研讨论方创军药

直到巳时,孙大夫才看完最后一个病人。他揉了揉手腕,抬头看到叶青云和玄机子,连忙起身拱手:“让二位道长久等了,刚才病人多,怠慢了。”

“孙大夫客气了,您救死扶伤,是大功德,我们等多久都无妨。” 叶青云连忙起身回礼,将手里的砚台和人参递过去,“一点薄礼,不成敬意,这方砚台您读书写字能用,人参能补气救急,或许能帮您看诊。”

孙大夫没有推辞,接过礼物放在桌上,笑着说:“二位道长倒是实在,不像有些访客,净送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快请坐,我让伙计泡杯药茶,解解乏。”

伙计很快端来两杯药茶,里面放了薄荷、菊花和甘草,喝起来清甜爽口,带着淡淡的清凉。孙大夫抿了一口茶,问道:“二位道长远道而来,想必不只是为了拜访吧?若是有什么关于医术的疑问,尽管问,我知无不言。”

叶青云放下茶杯,神色变得郑重:“孙大夫,实不相瞒,我此次拜访,是想向您请教一个方子 —— 我身边有不少随从,日后或许还要带兵,行军打仗时,常有士兵中暑、腹泻、外伤感染,却找不到便携的急救药。我想请您帮忙,研制一种‘行军散’,要便携、见效快、能应对多种急症,不知您是否有兴趣?”

“行军散?” 孙大夫眼睛一亮,身体微微前倾,“这个想法好!我以前在古籍里见过类似的急救方,比如《千金方》里的‘诸葛行军散’,能治中暑、腹痛,只是配方有些复杂,而且针对行军的需求不够周全。你具体说说,这行军散需要应对哪些症状?”

“主要是三种:一是中暑,士兵在烈日下行军,容易头晕、恶心、四肢无力;二是腹泻,行军时饮食不规律,喝了不干净的水,容易闹肚子;三是外伤感染,打仗时难免受伤,伤口容易化脓,需要能消炎的药材。” 叶青云仔细解释,“而且这药要方便携带,最好是粉末状,用瓷瓶就能装,温水送服或外敷都能用。”

孙大夫拿出一本泛黄的《千金方》,翻开其中一页,指着上面的配方说:“你看这个‘诸葛行军散’,里面有麝香、冰片、雄黄、硼砂,能开窍醒神、清热解暑,但是麝香太贵,行军时用不起;雄黄有毒,长期用对身体不好。咱们得调整配方,用便宜却有效的药材替代。”

他沉思片刻,起身走到药柜前,拿出几个药包,放在诊桌上:“你看,藿香能解暑祛湿,治恶心呕吐;薄荷能清热利咽,缓解头晕;白术、茯苓能健脾止泻,治腹泻;黄连、黄芩能清热解毒,外敷能消炎;再加点甘草,调和药性,还能让药味不那么苦。这些药材都是常用的,便宜好买,而且药性温和,不会伤身体。”

玄机子凑上前,看着药包里的药材,点头道:“孙大夫选的这些药材,性味归经都很合宜 —— 藿香性温,薄荷性凉,一温一凉能平衡;白术、茯苓性平,健脾不燥;黄连、黄芩性寒,清热不寒,再用甘草调和,确实是稳妥的配方。”

“道长也懂医理?” 孙大夫有些惊讶,随即笑道,“那就更好了,咱们一起琢磨琢磨剂量。”

三人围坐在诊桌前,开始讨论剂量 —— 藿香要多放些,三钱为宜,能主打解暑;薄荷一钱就够,多了会刺激肠胃;白术二钱、茯苓二钱,健脾止泻的力道刚好;黄连五分、黄芩五分,太少没效果,太多太苦;甘草一钱,调和所有药材。

孙大夫还特意提到:“药材要研磨成细粉,越细越好,这样容易溶解,药效吸收快。外敷时,用温水调成糊状,敷在伤口上,能消炎止痛。另外,保存的时候要注意防潮,用瓷瓶密封,放在干燥的地方,能放三个月不坏。”

为了验证配方,孙大夫当即让伙计抓来药材,在医馆的研磨房里,将药材一一研磨成粉,然后按比例混合均匀。不多时,一小包棕黄色的粉末就做好了,孙大夫倒出一点,用温水调和,递给叶青云:“你尝尝,味道不算太苦,士兵们应该能接受。”

叶青云尝了一口,确实只有淡淡的药味,带着一丝甘草的甜,点头道:“这个味道很好,比我想象中好多了。”

孙大夫又拿出几个小瓷瓶,将行军散分装进去,递给叶青云:“这几包你拿着,回去试试,若是觉得哪里需要调整,再来找我。另外,我把配方写下来,你可以照着配方批量制作,给你的随从或士兵用。”

他拿起毛笔,在宣纸上写下详细的配方和用法:“藿香三钱、薄荷一钱、白术二钱、茯苓二钱、黄连五分、黄芩五分、甘草一钱,共研细末,每服一钱,温水送服,治中暑、腹泻;外敷时,取适量粉末,温水调敷,治外伤感染。”

四、修书赠药济军民

从济世堂出来,叶青云手里握着装有行军散的瓷瓶,心中满是激动 —— 有了这个方子,以后部队行军或随从出行,再也不用担心急症无法应对了。玄机子看着他的模样,笑着说:“这次拜访,倒是意外收获,孙大夫不仅是良医,还是个热心人。”

“是啊,回去后我就修书给肖亲王和吴家堡,把行军散的配方和用法告诉他们,让更多人能用上。” 叶青云道,“肖亲王手下有军队,行军散对他们来说太重要了;吴家堡有民工和学校的孩子,也能用得上。”

回到乐安旅店,叶青云立刻铺开宣纸,研好墨,先给肖亲王写信:

“肖亲王殿下台鉴:臣青云近日游历至都乐镇,得遇名医孙寺妙,共同研制出‘行军散’一方,可治行军时中暑、腹泻、外伤感染,药材便宜易得,便携易用。今附配方及用法于后,另送样药三包,望殿下可令军医批量制作,分发至各营,以解士兵急症之苦。臣青云顿首。”

写完信,他又给耶律娟写了一封,详细说明行军散的用途,让她分发给吴家堡的民工和学校的孩子,尤其是民工在东荒山干活,容易中暑,行军散正好能派上用场。

信写好后,叶青云叫来两名可靠的暗卫,吩咐道:“这封信和三包行军散,你快马送往肖亲王的军营,务必亲手交给肖亲王;这封信和两包行军散,送往吴家堡,交给耶律娟姑娘。路上注意安全,别耽误了。”

暗卫接过信和行军散,躬身道:“首领放心,属下定会尽快送到。”

送走暗卫,叶青云坐在窗边,看着手里剩下的一包行军散,心中满是感慨。小白狐跳到他腿上,用脑袋蹭了蹭他的手,像是在为他高兴。玄机子走进来,看着他手里的药包,笑道:“有了这行军散,你以后做大事,又多了一份保障。孙大夫若是知道他的方子能帮到这么多人,定会很高兴。”

“是啊,下次若是有机会,一定要再来都乐镇,好好感谢孙大夫。” 叶青云道,“而且孙大夫懂的医理多,说不定还能请教更多急救的方子,以后不仅能帮到部队,还能帮到百姓。”

夕阳西下时,都乐镇的药铺渐渐关门,药农们背着空篓回家,街上的行人少了些,却依旧透着平和的气息。叶青云和玄机子坐在旅店的前厅,点了几碟清淡的小菜,小白狐趴在旁边的凳子上,啃着白天老奶奶给的麦饼。

“接下来,咱们该去赵家的盐场了吧?” 玄机子问道。

叶青云点头:“嗯,在都乐镇待了两天,收获不小,明日一早就出发,争取早日查到赵家的罪证。”

夜色渐深,都乐镇的灯笼陆续亮起,暖黄的光映在青石板上,带着草药的清香。叶青云躺在床上,小白狐蜷在他身边,他想起孙大夫专注诊脉的模样,想起行军散的配方,想起即将收到药的士兵和百姓,心中满是坚定 —— 做这些事,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平安、健康地生活,这便是他的理想,也是他一直走下去的动力。

次日一早,叶青云一行人收拾好行李,离开了都乐镇。马车驶离镇口时,叶青云回头望了一眼 “济世堂” 的方向,心中默默道:“孙大夫,多谢了,日后再见。”

马车朝着赵家盐场的方向驶去,阳光洒在马车上,映得车身泛着暖光。小白狐趴在叶青云肩头,好奇地望着前方,仿佛也在期待着接下来的旅程。而那几包小小的行军散,正带着都乐镇的药香,朝着军营和吴家堡飞驰,即将为更多人带去希望与平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