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一不留神就穿越 > 第37章 收购棉花

一不留神就穿越 第37章 收购棉花

作者:踏七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7:11:16

大夏 173 年大年初五午后,袁七与赵虎带着五个队员,牵着驮满礼物的马匹,终于抵达高昌地界。高昌的冬天比吴家堡更干燥,寒风卷着细沙,掠过光秃秃的田埂,远处的村落里,稀稀拉拉的土坯房冒着袅袅炊烟,看着安静又质朴。

“前面就是木家村了。” 赵虎勒住马,指着不远处的村落,“上次我们就是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找木老买的白叠。” 袁七点点头,让队员们放慢脚步,尽量不打扰村民 —— 大年初五,正是家家户户走亲访友的日子,冒然闯入总归不妥。

刚到村口,就看到一个穿着粗布棉袄、手里拿着烟袋的老汉,正坐在老槐树下晒太阳。赵虎一眼就认出他:“木老!我们又来麻烦您了!” 木老抬头一看,见是上次买白叠的商队,立刻笑着起身:“是你们啊!快过来坐!这么冷的天,还跑这么远的路,是有啥急事吗?”

袁七走上前,递过一坛桃山白酒,笑着说:“老丈,我们是来感谢您的 —— 上次您给的白叠,用来引火特别好用。这次来,是想跟您商量个事:我们想收购高昌的白叠,越多越好,价格好说,还想请您帮忙联系其他村子的人,不知道您愿不愿意?”

木老接过酒坛,掂量了掂量,眼睛立刻亮了 —— 桃山白酒的名声,他早有耳闻,只是高昌偏远,根本买不到。他连忙招呼袁七等人进院子,又让人去叫村长赵老汉:“这可是好事!咱们高昌的白叠,每年都烂在地里,能卖钱当然好!我这就去叫村长,他管着附近五个村子,肯定能帮你们联系上更多人!”

没半个时辰,村长赵老汉就匆匆赶来。赵老汉比木老年长几岁,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手里拿着一根拐杖,进门就问:“听说你们要收白叠?真的假的?这东西除了烧火,还有啥用啊,你们咋愿意花钱买?”

袁七连忙起身,给赵老汉倒了杯热茶,又递上一包牛肉干:“老丈,实不相瞒,我们吴家堡需要大量白叠引火 —— 冬天工坊烧火、商队做饭,都离不开引火的东西。高昌的白叠蓬松易燃,是最好的引火材料,我们愿意按每车五十文的价格收购,要是能多收,价格还能再商量。”

这话一出,赵老汉和木老都愣住了。高昌的白叠,每年秋天成熟后,除了少量留着引火,剩下的要么烂在地里,要么被村民们当垃圾扔掉,从没听过有人愿意花钱买。赵老汉激动得手都有些发颤:“你说的是真的?每车五十文?不骗我们?”

“绝无虚言!” 袁七从怀里掏出五十文铜钱,放在桌上,“您看,这是定金,我们先租个院子堆放白叠,再请村民们帮忙收割、搬运,搬运的工钱另算,每人每天十文钱,管两顿饭。”

赵老汉再也坐不住了,站起身就往外走:“我这就去通知附近五个村子的人!让他们赶紧把家里的白叠都运过来,别耽误了卖钱!” 木老也跟着起身:“我去帮您叫人!咱们高昌人,过年也没啥事,正好能多赚点银子!”

袁七和赵虎趁机在村里找院子。木老推荐了村东头一个闲置的大院子 —— 院子里有三间土坯房,还有一个宽敞的空地,足够堆放白叠,租金也便宜,一个月只要二十文钱。赵虎当场付了租金,又让人把院子打扫干净,在空地周围搭起简易的棚子,防止白叠被风吹散或受潮。

当天傍晚,收购白叠的消息就传遍了高昌的五个村子。村民们先是半信半疑,直到看到木老家里的五十文定金,才彻底相信,纷纷回家收拾白叠。有的村民家里存的白叠多,就叫上家人一起搬;有的家里存的少,就去田埂上捡那些没烂透的 —— 毕竟白叠能卖钱,就算少,积少成多也是一笔收入。

第二天一早,村民们就推着小车、挑着担子,把白叠运到了租赁的院子里。袁七让人在院子门口摆了张桌子,专门负责称重、记账、付钱。赵虎则带着队员,指挥村民们把白叠堆放在棚子里,堆得整整齐齐,还在每堆白叠上贴了标签,注明哪个村子、谁家的,防止弄错。

“张老三,你这车白叠一百二十斤,按每车五十文算,给你五十文!” 记账的伙计高声喊道,一边把铜钱递给张老三。张老三接过铜钱,笑得合不拢嘴:“没想到这没用的白叠还能卖钱!谢谢你们啊!我家里还有些,下午再运过来!”

收购工作进展得异常顺利。村民们积极性很高,每天天不亮就开始运白叠,直到天黑才肯回家。袁七怕村民们累着,特意让厨房的伙计在院子里支起大锅,每天中午煮玉米粥、蒸红薯,免费给村民们吃。村民们吃得暖和,干活更有劲头了,有的甚至把亲戚朋友都叫来帮忙,就为了多赚点工钱。

与此同时,运输车队也在昼夜不停地忙碌。赵虎从附近的镇上雇了二十辆马车,每辆马车能装两垛白叠,来回一趟需要三天时间 —— 第一天从高昌出发,第二天抵达吴家堡,第三天再返回高昌。车夫们也愿意加班加点,毕竟袁七给的工钱比平时高两倍,还管吃管住。

“袁主事,这是今天收的白叠,一共十五车,已经装上车了,马上就能出发!” 赵虎走进院子,擦了擦额头的汗 —— 虽然是冬天,可来回指挥搬运,还是出了一身汗。袁七点点头,看着院子里堆得越来越高的白叠,心里满是踏实:“辛苦你了!让车夫们路上小心,雪天路滑,别着急,安全第一。”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了正月十五。这半个月里,袁七和赵虎收购的白叠越来越多,运输车队也跑了五趟,一共运输了三百车白叠,把高昌五个村子的白叠都收购一空 —— 有的村民甚至把明年留着引火的白叠都卖了,就为了能多赚点银子。

正月十六那天,最后一辆运输白叠的马车驶离高昌,袁七看着空荡荡的院子,心里却很满足。他找到赵老汉和木老,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契约,笑着说:“老丈,这次多亏了你们帮忙,我们才能顺利收购这么多白叠。我们想跟高昌的村民们签订长期契约 —— 明年秋天白叠成熟后,我们还来收购,价格还是每垛五十文,要是行情好,还能再涨;我们还会派工匠来,教村民们怎么更好地储存白叠,防止腐烂。”

赵老汉接过契约,虽然不识字,却听木老念得清清楚楚。他激动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你们真是好人啊!不仅帮我们把没用的白叠变成了银子,还愿意跟我们长期合作!我们高昌人,以后再也不用愁白叠没人要了!”

木老也跟着说:“是啊!有了这个契约,我们明年就能多种些白叠,多赚点银子,给孩子们买新衣服、新鞋子!”

袁七让赵老汉和木老在契约上按了手印,又给他们各送了一坛桃山白酒和十斤牛肉干,作为感谢。随后,他又对赵虎说:“这个院子位置好,又宽敞,咱们把它买下来吧!花不了多少钱,开春后修葺一下,既能当仓库,又能当咱们在高昌的落脚点 —— 以后来收购白叠,或者跟村民们联系,都方便。”

赵虎立刻点头:“袁主事说得对!我这就去找院子的主人,跟他商量买下院子的事。” 院子的主人是个常年在外经商的商人,早就想把院子卖掉,听说袁七愿意买,很快就赶了过来,双方以五十两银子的价格成交,当场签订了买卖契约。

正月十八那天,袁七和赵虎带着队员,准备返回吴家堡。赵老汉和木老带着村民们,一直送到村口的老槐树下,手里还拿着自家种的红枣、核桃,非要塞给袁七他们:“你们要是明年再来,一定要提前说,我们给你们准备好饭菜!”

袁七接过红枣,笑着说:“一定!明年秋天,我们还来收白叠,到时候还要麻烦你们帮忙!”

马车缓缓驶离高昌,袁七坐在马车上,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村落,心里满是期待。这次高昌之行,不仅收购了三百车白叠,解决了吴家堡织布原料的问题,还与高昌的村民们签订了长期契约,为明年的棉花种植打下了基础。他仿佛已经看到,明年秋天,高昌的田埂上种满了棉花,雪白的绒絮随风飘动,而吴家堡的工坊里,工人们正用棉花纺线、织布,村民们穿着柔软暖和的棉衣,脸上满是笑容。

赵虎坐在旁边,一边啃着红枣,一边说:“袁主事,这次咱们可是立了大功!首领要是知道咱们收购了这么多白叠,还买下了院子,肯定高兴!”

袁七点点头,眼里满是坚定:“这只是开始。等开春后,咱们派工匠来修葺院子,再和村民们学习种植棉花的方法,明年咱们就能收购更多的棉花,不仅能解决吴家堡的御寒问题,还能做成新的产业,让吴家堡越来越强!”

马车在雪地上留下两道长长的车辙,朝着吴家堡的方向驶去。正月的阳光洒在雪地上,泛着金色的光芒,像一条通往未来的道路,充满了希望与机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