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一不留神就穿越 > 第36章 高昌白叠

一不留神就穿越 第36章 高昌白叠

作者:踏七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7:11:16

大夏 173 年大年初一,吴家堡的年味还浓得化不开。家家户户的春联在晨光里泛着红,昨夜燃放的鞭炮碎屑铺在雪地上,像撒了一层碎金。叶青云难得起得晚些,推开卧房的门,寒风裹着淡淡的梅花香扑面而来,让他精神一振。庭院里的积雪被扫得干净,只有墙角那株梅树,枝桠上还顶着雪,粉色的花瓣沾着霜,美得清冽。

他裹紧棉袍,在庭院里慢慢踱步。年后的吴家堡少了些年三十的喧闹,多了份安稳的闲适,偶尔能听到远处传来孩童的笑声,或是村民们互相道贺的声音。走到庭院西侧的杂物角时,叶青云的脚步突然顿住 —— 雪地里,一朵雪白蓬松的 “花” 正静静躺着,花瓣像揉碎的云絮,轻轻一碰,还会飘起细小的绒絮。

“这是……” 叶青云弯腰捡起那朵 “花”,指尖触到绒絮的瞬间,心脏猛地一跳。这质感、这形态,分明是他穿越前再熟悉不过的棉花!可在这个时代,他从未听人提起过这种作物,之前苦寻御寒的材料,只找到皮毛和麻絮,棉花的影子都没见着。他攥着那朵棉花,手都有些发颤,四处张望,却没看到第二朵,也不知道这 “花” 是从哪里来的。

“来人!” 叶青云的声音带着难掩的激动,很快,正在打扫庭院的伙计跑了过来:“首领,您有吩咐?”

“你见过这东西吗?” 叶青云举起手里的棉花,“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吗?”

伙计凑过来一看,挠了挠头:“回首领,没见过这物件,看着像天上的云絮似的。昨儿个运输队回来,把东西堆在那边的角落,会不会是从他们车上掉下来的?”

叶青云眼睛一亮,立刻让人去叫袁七、耶律夫人和王五。没过多久,几人就匆匆赶来,看到叶青云手里的 “白绒花”,都满脸好奇。

“青云哥,这是什么?看着倒挺好看的,就是摸起来软乎乎的,不像咱们见过的任何花草。” 耶律夫人伸手碰了碰,绒絮沾在她的指尖,轻轻飘落,她忍不住疑惑,“这东西能有什么用?既不能吃,也不能当柴烧吧?”

叶青云刚要开口,袁七突然快步上前,盯着棉花的眼神越来越亮,嘴里还喃喃自语:“像…… 太像了!难道是……” 他猛地抬头,看向叶青云,声音都在发颤:“首领,您这东西是从哪里找到的?这不会是我之前在商队残册里看到的‘白叠’吧?我找了它好几年,都没见着实物,只知道是西域那边的作物,却没想到长这样!”

“白叠?” 叶青云一愣,随即反应过来,“你是说,这就是你之前提过,只在古籍里见过名字的西域作物?”

袁七连连点头,一把接过棉花,翻来覆去地看,激动得脸都红了:“对!就是它!之前我跟西域来的行脚商打听,他们说遥远的高昌地界有种作物叫‘白叠’,秋天成熟后会结出带绒的壳,可没人知道这绒有什么用 —— 有的说只能当柴烧,有的说沾在衣服上刺人,连高昌本地人都嫌弃它,除了偶尔引火,大多时候都烂在地里。我一直觉得这作物不简单,说不定有大用处,可找了好几年,都没见着实物,没想到今天竟在咱们堡里见着了!”

耶律夫人和王五也惊住了。袁七找 “白叠” 的事,他们都听过,却没当回事 —— 毕竟连当地人都觉得没用的东西,能有什么价值?可看叶青云和袁七的反应,这 “白叠” 似乎藏着不为人知的用处。

“青云哥,这‘白叠’到底有什么用啊?” 耶律夫人忍不住问,“连高昌人都用来烧火,难不成还有别的用处?”

叶青云深吸一口气,举起手里的棉花,声音里满是抑制不住的兴奋:“用处大了去了!这东西叫棉花,不是花,是它的绒絮!你们想想,咱们冬天穿的棉衣,填的都是麻絮,又硬又沉,穿在身上硌得慌,保暖性还差;盖的被子,要么是粗麻布的,要么是薄皮毛的,前者冷,后者沉。可这棉花,它的绒絮又软又轻,填进衣服里,做成棉袄,比麻絮暖和十倍,还不硌人;织成布,做成棉被,盖着又轻又暖,睡觉都能睡得安稳!”

他顿了顿,又指着棉花的方向:“不仅如此,它的籽能榨油,叫棉籽油,能吃也能点灯;连它的秆子,都能用来烧火或者做肥料!高昌人把它用来烧火,简直是暴殄天物!咱们要是能把这棉花利用起来,以后吴家堡的人过冬,再也不用受冻了!”

这话一出,耶律夫人和王五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他们冬天都受过麻絮棉衣的罪 —— 耶律夫人的贴身丫鬟,去年冬天就因为穿的棉衣太硬,背上磨出了血泡;王五手下的内卫,巡逻时穿的麻絮棉袄不保暖,冻得手都握不住刀。要是真像叶青云说的,棉花能做又软又暖的衣服,那可是解决了吴家堡的大难题!

“快!快去找运输队的人!” 叶青云的声音都有些发颤,“问问他们这‘白叠’是从哪里弄来的,带了多少回来,还有没有更多!”

伙计们不敢耽搁,撒腿就往运输队队员的家里跑。大年初一,运输队的队员们刚和家人团聚,正围坐在桌前吃着热腾腾的饺子,听说首领找他们问 “白绒絮” 的事,都一头雾水,赶紧放下碗筷,跟着伙计往中枢府赶。

带头的运输队队长叫赵虎,是个身材魁梧的汉子,一进庭院就看到叶青云手里的棉花,立刻恍然大悟:“首领,您说的是这东西啊!这是我们从高昌地界带回来的‘白叠’,当地人都叫它‘没用的绒壳’,除了烧火引灶,啥用没有!”

“高昌?你们怎么会带这东西回来?” 叶青云追问,手里的棉花攥得更紧了。

赵虎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大年前几天,我们从西域运货回来,走到高昌城南的木家村,天快黑了,想找地方做饭。可我们带的引火绒用完了,就问村里的人有没有能引火的东西。一个叫木老的村民,就指了指田埂上晒的‘白叠’,说这东西绒多,一点就着,还不要钱。我们看它确实蓬松,就花了五十文钱,买了一车,装在最后一辆车上,沿途做饭都用它引火,确实好用,一点就着,还没什么烟。”

他顿了顿,又说:“回到吴家堡后,我们急着回家跟家人团聚,就把车辆都码在西边的货场,那车没用完的‘白叠’也卸在货场的角落,想着等年后要是还需要引火的,就再用,要是不需要,就扔了或者分给村民烧火。没想到这东西竟让首领这么看重!”

“扔了?” 袁七一听就急了,上前一步抓住赵虎的胳膊,“那车‘白叠’现在还在货场吗?有没有被人动过?快带我们去看看!”

赵虎被袁七的反应吓了一跳,连忙点头:“在!肯定在!我们卸车的时候特意堆在货场最里面,用帆布盖着,没人会动!我这就带你们去!”

一行人急匆匆地往货场赶。货场在吴家堡的西侧,平日里堆放着从各地运来的物资,此时大部分车辆都码放得整整齐齐,盖着厚厚的帆布,只有最里面的角落,堆着一堆半人高的东西,帆布被风吹开一角,露出里面雪白的绒壳 —— 正是叶青云手里的棉花!

叶青云快步走过去,掀开帆布,一股干燥的草木香扑面而来。堆里的 “白叠” 都带着干枯的外壳,有的壳已经裂开,露出里面饱满的绒絮,风一吹,绒絮飘出来,落在雪地上,像撒了一把碎雪。他蹲下身子,剥开一个完整的 “白叠” 壳,里面的绒絮比他刚才捡到的更厚实,雪白蓬松,攥在手里轻轻的,却能感觉到明显的暖意。

“就是它!这就是棉花!” 叶青云站起身,声音里满是激动,“你们看这绒絮,多软多细!咱们把它收集起来,挑干净里面的碎壳,填进棉衣里试试,保证比麻絮暖和!”

耶律夫人也蹲下身子,剥开一个 “白叠”,把绒絮贴在脸上,柔软的触感让她眼睛一亮:“真的好软!比我最软的丝巾还舒服!要是填进衣服里,肯定不硌人!”

王五也拿起一个 “白叠”,用力捏了捏,绒絮很快就恢复了蓬松:“这东西还很有弹性,填进棉衣里,应该不会像麻絮那样结块,能一直保持暖和!”

袁七则在一旁盘算起来:“首领,咱们得赶紧去高昌,把‘白叠’的种子买回来!高昌人不知道它的用处,种子肯定便宜,咱们多买些,明年春天就在吴家堡试种!要是能种成,以后咱们不仅能自己用,还能卖给北蛮和中原州府 —— 他们冬天也受冻,肯定愿意买!”

叶青云点点头,心里已经有了清晰的计划:“赵虎,你们还记得木家村的位置吗?木老家里还有多少‘白叠’?他们有没有留种子?”

赵虎仔细回想了一下:“记得!木家村就在高昌城南十里地,靠着一条小河。木老家的田埂上晒了不少‘白叠’,他说村里家家户户都种,有的人家种了好几亩。至于种子,他说‘白叠’的籽都在绒絮里,他们都是把绒絮烧掉,籽要么扔了,要么喂鸡,根本没人留着当种子!”

“太好了!” 叶青云眼睛一亮,“袁七,你立刻安排人,带上银子和咱们堡里的桃山白酒、牛肉干,跟赵虎一起去高昌!找到木老,跟他说咱们要收‘白叠’,越多越好,不仅要收现成的绒壳,还要收他们不要的籽!告诉他们,籽我们也按斤买,价格比他们卖粮食还高!”

袁七立刻应下:“首领放心!我这就去准备,今天下午就出发!保证把‘白叠’和籽都拉回来!”

“还有,” 叶青云又叮嘱,“把货场里这堆‘白叠’好好保管起来,派两个人日夜看着,别让人随便动。先挑出一些绒絮干净的,找几个手脚细的妇女,把里面的籽挑出来,留着当种子。另外,暂时别跟太多人说这‘白叠’的用处,免得有人惦记,等咱们把种子买回来,试种成功了,再告诉大家也不迟。”

耶律夫人笑着说:“我来安排!我让厨房的王婶带着几个细心的妇女来挑籽,她们手巧,肯定能挑得干净。巡逻的事,就让王五派两个靠谱的内卫来,保证不会出问题。”

王五也立刻点头:“放心,我这就去安排人,一定看好这堆‘白叠’!”

接下来的几个时辰,货场里热闹起来。王婶带着四个妇女,坐在临时搭的棚子里,小心翼翼地剥 “白叠” 壳,挑里面的籽。她们把绒絮放在一个竹筐里,籽放在另一个竹筐里,动作轻柔,生怕把绒絮弄散。内卫则在货场周围巡逻,不让闲杂人靠近,偶尔有人好奇地探头,都被他们客气地劝走。

叶青云也没闲着,他拿着几个剥好的棉花绒,去了工坊。负责织布的张师傅正在整理麻线,看到叶青云来,连忙起身:“首领,大年初一您怎么来工坊了?”

“张师傅,你看这东西能不能织布?” 叶青云举起手里的棉花绒,“这叫棉花,绒絮很细,要是能纺成线,织成布,肯定比麻布软和。”

张师傅凑过来一看,拿起棉花绒仔细摸了摸,又放在手里揉了揉,皱着眉头说:“首领,这东西确实软,可绒太细了,咱们平时纺麻线的机子,怕是纺不了 —— 麻线粗硬,这棉花绒太轻,容易断。不过要是能改改纺车,或许能行,我得琢磨琢磨。”

叶青云大喜:“好!你尽快琢磨,需要什么材料,尽管跟袁七说,咱们优先供应!要是能织出棉布,以后咱们堡里的人,就能穿上又软又暖的棉布衣服了!”

张师傅点点头,立刻拿起纸笔,开始画纺车的草图,嘴里还念叨着:“得把纺锭改细点,线轴也得轻些,不然拉不动棉花线……”

回到中枢府时,已经是中午。耶律夫人让人备了午饭,都是年三十剩下的硬菜 —— 炖牛肉、炸丸子、还有热乎乎的馒头(那个时候还不会包饺子)。叶青云刚坐下,就看到袁七背着一个大包袱,急匆匆地走进来:“首领,我准备好了!银子带了五百两,桃山白酒十坛,牛肉干五十斤,都是咱们堡里最好的货,跟高昌人换‘白叠’肯定够了!赵虎也召集了五个队员,马也备好了,随时能出发!”

叶青云放下筷子,站起身:“路上注意安全,大年前二十八,路上可能有积雪,慢些走。到了高昌,跟木老他们好好说,别强买强卖,要是他们愿意教咱们种植方法,再多给些好处。”

“放心!” 袁七拍了拍胸脯,“我知道轻重,一定把事办妥当!”

看着袁七和赵虎带着队员,牵着马,驮着包袱,渐渐消失在城门后,叶青云心里满是期待。他知道,这堆被高昌人嫌弃的 “没用绒壳”,将是改变吴家堡御寒格局的关键;而这次高昌之行,也将为吴家堡开启一条新的产业之路。

午后的阳光渐渐暖了些,照在货场的 “白叠” 堆上,雪白的绒絮泛着淡淡的光。王婶她们已经挑出了小半筐籽,黑褐色的籽饱满圆润,看着就很有活力。耶律夫人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个用棉花绒填的小布包:“青云哥,你看,我用这绒絮填了个小布包,摸起来软乎乎的,要是做大些,就能当枕头了!”

叶青云接过布包,放在手里掂了掂,又贴在脸上感受了一下,笑着说:“好!等咱们有了足够的棉花,就给堡里的老人和孩子都做一个棉花枕头,让他们睡觉也能舒服些。”

远处的庭院里,孩童们的笑声传来,梅花的香气随风飘来,混合着棉花的干燥气息,格外清新。叶青云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满是踏实 —— 新的一年,有了棉花的助力,吴家堡的日子,定会像这新春的阳光一样,越来越暖,越来越红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