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都市生活苦,修仙成道祖 > 第542章 新一代星际战舰设计图

全民战争动员令像一场席卷整个文明的风暴,将所有的资源、人力与智慧都强行拧向了同一个方向——生存与战争。在这股前所未有的洪流中,最具象征意义,也最能体现地球文明挣扎求存意志的成果,终于在联盟最高级别的“破壁”计划研究所中,迎来了突破性的时刻。

位于青藏高原地下数千米深处,代号“龙脉”的超大型综合研究体内,气氛凝重而炽热。这里是地球联盟科技与修真融合研究的最高殿堂,汇聚了来自全球最顶尖的科学家、工程师、阵法师、炼器师,甚至还有几位通过特殊通讯渠道,与星灵共同体学者进行远程交流的虚拟投影。

巨大的全息投影室中央,正悬浮着一艘线条凌厉、结构复杂的星际战舰三维设计蓝图。它并非格伦塔帝国那种充斥着冰冷几何感和暴力美学风格的舰船,也非旧时代地球科幻作品中想象的纯科技造物。它融合了人类工业文明的严谨、从帝国科技中汲取的精华,以及独属于东方修真的玄奥灵韵。

这就是地球联盟新一代主力战列舰的设计蓝图,代号——“长城”。

“长城级”的设计,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一个核心原则:绝非模仿,而是基于理解的融合与超越。

总设计师,一位年仅四十岁却已头发花白的原华夏联邦舰船工程学泰斗——林振华教授,站在投影前,声音因激动而略带沙哑,向在场的联盟高层军事委员和顶尖修士们进行阐述:

“诸位,我们面前的,不是另一艘‘帝国战舰的复制品’。它是我们地球文明,在吸收了敌人技术养分,结合我们自身独特优势后,诞生的属于自己的孩子!”

他挥动手臂,全息影像随之旋转、分解,展示着内部结构。

“格伦塔帝国的战舰,强则强矣,但其设计哲学核心是‘极致的效能输出’与‘层级的绝对控制’。为了效率,它们牺牲了冗余度,简化了子系统独立性,所有单位都高度依赖中央指令和统一能量调度。这就像一台精密的杀戮机器,但一旦核心受损或指挥链路被干扰,整舰战力便会大幅下滑。”

“而我们的‘长城级’,”林教授目光锐利,“它的设计哲学是——‘坚韧、持续、与自主’。 我们要打造的,不是一击致命的匕首,而是能在残酷星际战场上持久作战、即使伤痕累累也能继续战斗、并且每一部分都具备相当独立作战能力的移动堡垒!它的名字,‘长城’,即寓意于此——守护文明的坚不可摧之壁垒!”

动力核心:“灵璇-聚变”混合反应堆

这是“长城级”的心脏,也是最大的技术突破点。

基于逆向工程获得的格伦塔帝国小型化聚变技术,实现了远超旧时代聚变堆的能量输出密度和稳定性。

在聚变反应堆外围,集成了一套由元初门炼器堂与阵法师团队主导构建的“九转聚灵大阵”。该阵法并非直接提供能量,而是起到三大关键作用:

能量纯化与增幅如同过滤器和高倍放大器,将聚变产生的狂暴能量进行“梳理”和“提纯”,使其更易于控制和传输,并能小幅提升最终输出能量的“质”。将部分聚变能量,通过阵法转化为可供修士直接吸收运用的“灵气”,为舰上修士战斗、修炼以及部分灵能设备供能。

在聚变堆极端情况下宕机或受损时,可依靠预先储存的灵石或从战场逸散能量中紧急汲取,短时间内维持护盾、生命支持及关键系统的运转,为抢修或撤离争取时间。

“这意味着,”林教授强调,“‘长城级’不仅是一艘科技战舰,它本身就是一个微型的、可移动的‘洞天福地’,能为舰上的修真者提供持续的补给,极大延长他们的持续作战能力。”

“长城级”放弃了帝国战舰那种追求极致单发威力的大型主炮模式,转而采用多层次、多属性的复合武器系统。

· 主力武器 - “五行破灭炮”: 位于舰首,并非单一炮管,而是由五组分别对应金、木、水、火、土五行属性的能量聚焦阵列环绕构成。可以根据目标特性,如护盾类型、装甲材质灵活调整五行能量配比,实现针对性的高效破防。例如,对能量护盾侧重火、金属性穿透;对实体装甲则加强土属性的震荡瓦解和金属性的锋锐切割。其能量来源直接对接混合反应堆,并由修士辅助引导能量流,提升精度和变化。

· 副武器系统:

· “疾风”近防灵能矩阵: 遍布舰体各处的速射能量点防御系统,结合了符文科技与高速计算,能有效拦截导弹、小型战机及实体炮弹。其激发模式可切换为“破法”或“毁物”模式,对能量体或实体目标各有侧重。

· “雷霆”垂直发射单元: 可发射多种导弹,包括但不限于:常规高爆弹头、灵能干扰弹、空间扰动弹、以及正在研发的“破甲诛仙”符文导弹。

· “星尘”无人机\/机甲弹射平台: 舰体两侧设有多个弹射舱,可快速释放成群的小型攻击无人机或“破军”级重型单兵机甲,执行侦察、骚扰、近距离格斗乃至登舰作战任务。

借鉴了月球基地大阵的理念,布置了 “周天星斗”护盾系统,在舰体表面关键节点布置了三百六十五个小型护盾发生器。它们并非形成一个单一的鸡蛋壳护盾,而是彼此联动,构成一个动态的、可局部强化或修复的矩阵网络。即使部分发生器被毁,其余节点也能迅速重构护盾,避免被一击破防。护盾能量属性可随“五行破灭炮”的调整而相应变化,增强对特定攻击的抗性。

· “灵璇金”复合装甲: 主体结构采用逆向工程并改良后的“灵璇金”合金,强度极高且对能量攻击有良好分散效应。创新之处在于,装甲内层嵌入了由生物工程师与阵法师合作培育的“活性缓冲胶质层”。这种融合了星灵共同体部分生物科技理念的材料,具备微弱的自我修复能力和能量吸收特性,能有效缓冲物理冲击,并能吸收部分逸散能量反馈给护盾系统或“聚灵阵”。

· “匿踪”与“幻形”阵法: 舰体表层刻有复杂的隐匿符文和光学扭曲阵法,并非完全隐身,但能大幅降低被敌方雷达、灵识锁定的概率和精度,并在特定环境下制造视觉残影,迷惑敌人。

· “太虚”生物-量子计算核心: 搭载了最新一代融合灵能网络的量子计算机,处理能力堪比小型“伏羲”分身。负责处理海量战场数据、舰船状态监控、武器瞄准、航线计算等。

· “神念”指挥网络: 这是修真体系与科技结合的极致体现。舰长及关键岗位指挥官,可以通过特制的“神念接驳头盔”,将自身灵识与“太虚”核心深度连接。这使得指挥官能以一种近乎“直觉”的方式感知整个战舰的状态和外部环境,反应速度远超纯手动或语音指令,甚至能进行一定程度的预判。高阶修士的神念,还可以直接引导部分武器进行超精确打击,或强化局部护盾。

舰船参数

· 舰长: 1.2 公里

· 基准质量: 约 90 万吨

· 乘员: 标准配置 800-1000 人,其中修士比例不低于15%。

· 动力: “灵璇-聚变”混合反应堆 x 1

· 最大巡航速度(亚光速): 0.25c ,基于改良型等离子推进器

· 主要武器: “五行破灭炮” x 1 (舰首), “疾风”近防矩阵 x 48, “雷霆”VLS x 128 单元, “星尘”弹射平台 x 4

· 防御: “周天星斗”矩阵护盾, “灵璇金”复合装甲,含活性缓冲层

· 特殊系统: “太虚”核心, “神念”指挥网络, 隐匿\/幻形阵法

蓝图令人振奋,但挑战同样巨大。

建造一艘“长城级”所需的“灵璇金”及其他稀有材料是天文数字,几乎相当于旧时代一个中等强国的全年Gdp。在全面动员的背景下,这也意味着需要牺牲其他方面的投入。

许多融合技术,尤其是生物活性材料与阵法刻录的结合,工艺要求极高,合格率是目前最大的瓶颈。

能够驾驭“神念”网络的合格舰长和指挥官凤毛麟角,需要同时具备卓越的军事素养、坚定的意志力和相当程度的修真修为。

“灵璇-聚变”反应堆的稳定运行和能量调度极为复杂,对工程师和随舰修士都是严峻考验。

会议上,也有保守派将领提出质疑:“投入如此巨量资源建造单一舰种,是否风险过高?我们是否需要更多数量、造价更低的中小型舰艇来形成规模优势?”

林振华教授对此回应:“将军,在绝对的质量差距面前,数量有时只是徒增牺牲。格伦塔帝国的战舰,单一战力远超我们现有任何舰艇。我们需要的是能够正面抗衡,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反超的‘定海神针’!‘长城级’的意义,不仅在于其本身战力,更在于它代表的技术方向和带给全体军民的信心!它是一面旗帜!”

一直沉默旁听的王也分身,此刻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林教授所言甚是。修行之道,亦讲究根基雄厚,方能走得长远。此舰设计,暗合此理。资源不足,便举全球之力去寻;工艺不精,便集所有智者去攻;人才匮乏,便以战代练,于血火中培养。此舰,必须建成,而且要快。”

他的表态,为争论画上了句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