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非遗纪元:我的非遗传承帝国 > 第60章 首场招商会

非遗纪元:我的非遗传承帝国 第60章 首场招商会

作者:飞蚕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5:14:06

杭州文创园的场地,在周锐团队的极限赶工下,终于在招商会前一天呈现出理想中的样貌。原本斑驳的砖墙被保留,搭配上原木色的展架和精心设计的灯光,既现代又透着几分古朴的雅致。空气里还隐约残留着一丝涂料的味道,但已被提前摆放的绿植和沈砚心特意挑选的冷冽竹香中和。

会场入口处,悬挂着张清远师傅早年的一幅中型苏绣作品《烟雨西湖》,细雨朦胧中的湖光山色,通过千万针丝的细腻过渡,呈现出一种近乎摄影的写实感与超越摄影的意境美。这幅画像是整个会场的“定海神针”,无声地宣告着此次招商会的格调与底气。

受邀前来的,多是沈砚心通过业内渠道精挑细选的本地手艺人,涵盖了制扇、绸伞、金石传拓、杭纺等多个品类。他们大多与张清远相仿,身怀绝技,却对市场合作抱有不同程度的疑虑和观望。此刻,他们三三两两地站在会场里,低声交谈,目光却不约而同地瞟向入口,或落在那幅《烟雨西湖》上,等待着那位核心人物的出现。

周锐一身合体的深色西装,游刃有余地穿梭在人群中,与每一位到场的传承人寒暄,递上名片,言谈间既有对前辈的尊敬,也不失平台方的自信。吴薇带着团队,细致地安排着座位、茶点和会议材料,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井然有序。

当张清远在沈砚心的陪同下步入会场时,原本细碎的交谈声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她身上。她今天依旧穿着素雅,但颈间多了一条自己绣制的真丝围巾,花纹是传统的“冰梅纹”,却用了更为现代灵动的配色,平添了几分庄重与生气。

她没有走向主位,而是在前排一个不那么起眼的位置坐下,沈砚心陪坐在侧。这个细微的举动,反而更凸显了她的份量。

会议开始,周锐首先登台。他没有用花哨的ppt,只是站在场地中央,身后是那面古朴的砖墙。

“各位老师,前辈,下午好。我是周锐,‘非遗纪元’的联合创始人。”他的声音清晰有力,“在座的每一位,都掌握着一门甚至几门足以让我们这些后辈仰望的传统技艺。但今天,我们不是来仰望的,我们是来谈谈,如何让这些被仰望的技艺,重新回到更多普通人的生活和视野里。”

他开门见山,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当前非遗传承普遍面临的困境——受众老龄化、市场狭窄、传承断层。他的话语直白,甚至有些尖锐,却恰恰说中了许多在场传承人的心事,引来一些默默的点头。

“我们‘非遗纪元’能做什么?”周锐话锋一转,“我们不是简单的中间商,我们是一个赋能平台。”他简要介绍了平台的“三位一体”模式,重点强调了与传承人合作的“独立性原则”和“价值赋能”理念。

紧接着,林砚通过精心录制的一段视频亮相。视频里的她,背景是云南大本营那些充满生命力的扎染作品,她语气真诚而坚定:

“我们深知,每一门手艺背后,都凝聚着一位手艺人毕生的心血和独特的生命体验。我们的使命,不是去改变它们,而是用我们擅长的方式——市场、传播、现代美学——为这些珍贵的技艺搭建一个能遮风挡雨、并能被更多人看见和欣赏的舞台。我们渴望与各位老师携手,不是简单的甲乙双方,而是共同探索传统技艺当代化之路的同行者。”

视频结束,现场一片寂静。铺垫已经足够,所有人的目光,再次投向了前排的张清远。

沈砚心适时地做了个邀请的手势。张清远缓缓站起身,走到台前,她没有看稿子,目光平静地扫过台下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

“我这个人,不喜欢应酬,更不喜欢谈生意。”她开口,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天然的权威感,“以前有不少人来找我,说要合作,要推广,条件听起来也不错。”她顿了顿,嘴角似乎有一丝淡淡的嘲讽,“但他们要么想让我改针法,迎合所谓市场;要么想把我的绣品,放到地摊一样的网站上去叫卖。”

台下传来几声心有戚戚焉的低叹。

“沈老师第一次来找我,我也没给他好脸色看。”张清远话锋一转,看向了台下的沈砚心,“但他后来没再谈生意,而是跟我聊针法,聊水路,聊丝线的光泽怎么才能保持百年不褪。他让我觉得,他是真的懂,也是真的尊重这门手艺。”

她收回目光,重新看向众人:“他们给我看的这份合作方案,跟我以前见过的所有都不一样。它保证了我的工作室还是我的工作室,我想绣什么,怎么绣,他们不干涉。他们帮我开的那个‘讲堂’,来的都是真正想听我讲讲门道的人,不是来看热闹的。他们还答应,帮我整理我师祖留下来的那些老绣谱……”

说到这里,她的语气有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他们让我觉得,他们不是来摘桃子的,是来一起种树的。”

她没有慷慨激昂,只是用最平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我活了这么大岁数,不敢说看人多准,但这次,我愿意信他们一次,试试这条新路。至少,他们让我这老手艺,感觉没那么…孤单了。”

“没那么孤单了”。这轻轻的一句,却像一块巨石,投入了许多传承人的心湖。他们何尝不感到孤单?在机器轰鸣的时代,坚守着慢工出细活的手艺,其中的寂寞与不被理解,唯有同道中人才能体会。

张清远说完,微微颔首,便走下台,回到了座位。没有呼吁,没有动员,但她的每一句话,都比任何华丽的辞藻更有力量。

会后的小型交流环节,气氛明显热络起来。好几位原本持观望态度的传承人,主动围到了沈砚心和周锐身边。一位制作杭扇的杨师傅感慨道:“张师傅都点头了,你们这个平台,看来确实有点不一样。”另一位西湖绸伞的传人则对“大师讲堂”和品牌赋能表现出浓厚兴趣,仔细询问着细节。

沈砚心和周锐分工协作,一个深入解答技艺合作和内容呈现的专业问题,一个清晰阐述市场前景和合作流程。吴薇则带着团队,细致地记录下每位传承人的联系方式和初步意向。

招商会圆满结束。虽然没有当场签订一堆合同,但成功地在杭州非遗圈层内,树立了“非遗纪元”专业、尊重且值得信赖的形象,并成功吸引了一批高质量传承人的深度关注。张清远师傅的现身说法,如同投入静水的那颗关键石子,涟漪正在扩散。为后续课程的本土化和更多合作的可能,打开了坚实的局面。

第60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