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非遗纪元:我的非遗传承帝国 > 第259章 “非遗学堂”的升级

沈砚心站在“教学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的窗前,望着楼下街道川流不息的车灯。飞行检查带来的震慑效果正在逐步显现,全国校区的课程质量有了显着提升,那些浮夸敷衍的讲师和劣质材料几乎绝迹。但她也清楚,这种依靠外部强压的“合规”,根基是脆弱的。风暴过后,若没有新的生命力注入,土壤依然可能再次板结,甚至滋生更隐蔽的应付与敷衍。

她想起在检查途中,遇到的一位年轻讲师。那女孩并非故意敷衍,而是自身对扎染的理解就停留在皮毛,只会照本宣科几个固定花式,面对学员稍深一点的提问就捉襟见肘。当沈砚心指出她技法中的谬误时,女孩脸上露出的不是羞愧,而是茫然和无措。那一刻,沈砚心意识到,问题不仅仅在于清除“烂苹果”,更在于如何培育出更多“好苗子”。

现有的、零散的师资培训,已经无法满足一个庞大且要求日益提高的体系。必须建立一个更系统、更专业、更具传承力量的机制。

这个想法,在她心中酝酿已久。随着飞行检查暂告一段落,内部整顿进入深水区,她认为时机成熟了。

她将自己的构想整理成一份详尽的方案,命名为 《“非遗学堂”体系升级规划》 ,直接提交给了林砚和周锐。

方案的核心,是将过去依附于业务部门的、非正式的师资培训,升级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化的内部教育机构——“非遗学堂”。它不再仅仅是讲师上岗前的“培训班”,而是一个致力于培养新时代非遗传承与推广人才的“摇篮”。

“我们要培养的,不仅仅是能教课的‘老师’,”沈砚心在方案阐述会上,面对林砚、周锐和几位核心管理层,目光沉静而坚定,“更是真正理解非遗内核,具备扎实技艺功底,并能将其精神与美感有效传递出去的‘薪火传递者’。他们既要是传统的守护者,也要是创新的探索者。”

她详细解释了“非遗学堂”的架构:

1. 三级认证体系:

· 初级认证:面向所有新入职讲师及有志于此的爱好者。重点考核基础技法的准确性、教学流程的规范性、以及对公司文化和合作伦理的理解。通过者,方可获得在校区授课的资格。

· 中级认证:面向有多年授课经验、表现优异的讲师。除了技艺的精深度,更侧重考核其课程设计能力、引导学员进行个性化创作的能力,以及对非遗文化背景的深入理解。

· 高级认证\/传承导师:这是最高级别,名额极其有限。获得者不仅需要在某一技艺领域达到近乎大师级的精湛水准,还需具备极强的理论总结和教学传授能力,有潜力成为该领域的权威和标杆,甚至参与制定技艺标准。他们将肩负起培养中级、初级讲师的重任。

2. 荣誉导师制度:

沈砚心提议,正式聘请李阿婆、张清远、陈继明、王铁山等核心传承人,担任“非遗学堂”的荣誉导师。

“他们不是挂名,”沈砚心强调,“他们将定期来到学堂,开设‘大师课’,亲自示范、讲解技艺的精髓与背后的文化故事。他们的眼光、他们的手感、他们对手艺近乎偏执的敬畏,是任何标准化教材都无法替代的活态灵魂。我们要让每一位讲师,都有机会近距离感受这种‘源头的力量’。”

3. 课程与研发:

“非遗学堂”将设立专门的教研中心,负责研发和迭代各级认证的标准化课程模块。同时,鼓励获得中、高级认证的讲师,在标准技法库的基础上,开发更具个人风格和创意的专题课程,经审核后,可纳入“个性化课程库”,面向更高阶的学员。

4. 与业务联动:

讲师的等级将与薪酬、晋升、以及内部创业机会直接挂钩。获得高级认证的“传承导师”,甚至有机会以其名字命名工作室,获得公司资源倾斜,进行更深度的技艺探索和产品研发。

周锐首先从商业角度提出了肯定:“这个体系很好!不仅能从根本上解决师资质量问题,还能形成清晰的人才梯队和职业发展路径,有利于留住核心人才。等级与薪酬挂钩,也能激发讲师的向上动力。我支持。”

林砚看着方案,眼中闪烁着赞赏的光芒。她看到了沈砚心的远见。这不仅仅是教学质量的升级,更是对“非遗纪元”文化内核的一次深度夯实和主动塑造。它将散落在各地的传承力量,通过一个制度化的平台,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了一条可以自我造血、持续发展的“传承链”。

“我完全同意。”林砚表态,“这不仅是一个培训体系,更是我们‘非遗纪元’未来的‘精神堡垒’和‘人才引擎’。砚心,这件事由你全权负责,需要任何资源,直接向我申请。”

方案迅速通过。沈砚心立刻投入了“非遗学堂”的筹建工作。她亲自飞了一趟云南,带着最大的诚意和完整的方案,邀请李阿婆出任荣誉导师。

在李阿婆那间熟悉的、飘散着板蓝根气息的染坊里,沈砚心详细解释了“非遗学堂”的构想。她告诉阿婆,这不是请她去上课那么简单,是希望她能将那份对手艺的虔诚、那双能分辨出最微妙色差的眼睛、那些藏在皱纹里的关于植物与时间的秘密,传递给更多愿意守护这门技艺的年轻人。

李阿婆安静地听着,布满老茧的手指轻轻摩挲着一块未染的白布。许久,她抬起眼,眼眶有些湿润,却带着欣慰的笑意:“好,好……这个学堂办得好啊。我老婆子没什么大本事,但只要你们不嫌弃,我这把老骨头,还能动弹,还能说道说道。不能让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在咱们手里断了根,变了味。”

张清远、陈继明、王铁山等大师,在接到沈砚心的邀请后,虽然反应各异,但最终都被这个系统化培养传承力量的愿景所打动,陆续答应出任荣誉导师。

“非遗学堂”的揭牌仪式,没有盛大的庆典,而是在公司内部举行了一场庄重而简朴的启动仪式。林砚、周锐、沈砚心以及几位核心传承人共同揭开了覆盖在牌匾上的红布。

沈砚心站在台上,看着台下那些或年轻、或成熟,但眼中都带着对非遗热忱的面孔,沉静地宣布:“‘非遗学堂’今天正式成立。这里,将不仅是学习技艺的地方,更是洗涤心灵、承接薪火的道场。希望从这里走出去的每一位,都能牢记——我们手持的,不仅是谋生的工具,更是文明的尺规,肩负着让古老技艺在当代重焕光彩的使命。”

第一批初级认证培训课程,随即开启。李阿婆的第一堂“大师课”,就安排在了首期培训中。当那位耄耋老人,用颤抖却稳定的手,演示着最古老的绞缄技法,用带着浓重乡音的普通话,讲述着蓝靛发酵的火候与季节的关系时,整个课堂鸦雀无声,只有敬畏与感动在空气中流淌。

许多年轻讲师听着听着,眼眶就红了。他们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所要传授的,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段活着的历史,一种绵延不绝的生命力。

“非遗学堂”的建立,像一股清澈的活水,注入了因整顿而略显沉闷的公司氛围。它为那些真正热爱非遗、愿意深耕于此的员工,指明了一条清晰而光荣的道路。一股潜心学习、提升技艺的风气,开始在讲师队伍中悄然形成。

沈砚心知道,文化的塑造、人才的培养,非一日之功。但她相信,只要守住这个“学堂”,源源不断地培育出理解并敬畏传统的“火种”,“非遗纪元”的根基,就将坚如磐石。

第259章 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