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农民工在三国虐爆名将能臣 > 第218章 道路贯通·天堑变通途

初夏的阳光已然带上了几分炽热,但在洛阳城北新落成的“启元门”外,气氛却比天气更加火热。

今天,是连接洛阳与北方重镇邺城,并辐射冀、并、幽各州的主干“驰道”竣工通车的日子。

这不仅仅是一条路的建成,更是这个新生帝国血脉网络初步贯通的象征。

城门楼前,旌旗招展,禁军肃立。

皇帝袁大山携皇后白素雅,亲临通车仪式。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为首的正是工部尚书张三铁,这位昔日沉默寡言,擅长手工的流民,如今已是掌管帝国工程建设,权柄赫赫的三品大员。

他黝黑的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那双常年与土木打交道的粗糙大手微微颤抖,暴露了他内心的激动。

袁大山站在高大的城门楼上,俯瞰着下方那条笔直、宽阔、平坦,一直延伸到视野尽头的灰白色大道。

内心oS:“好家伙,这阵仗,赶上后世高速通车剪彩了!张三铁这小子,愣是把泥巴路玩出了花,不愧是属性点满的工部大佬!”

他面上带着帝王的威严与一丝满意的笑容,对身旁的白素雅低声道:

“琴琴,你看这路,像不像一条巨龙,要把咱们的帝国盘活?”

白素雅今日穿着一身便于行动的锦缎宫装,外罩轻纱,端庄中透着利落。

她望着下方,美眸中异彩连连,轻声道:

“何止是盘活,简直是赋予了帝国健步如飞的双腿。三铁大哥他们,真是立下了不世之功。”

此时的张三铁,正躬身向帝后汇报工程详情。

他的声音依旧有些沉闷,但条理清晰,数据准确:

“陛下,皇后娘娘。此条洛阳-邺城主驰道,全长约四百里,路面标准宽十丈,可供八辆马车并排驰骋。

“路基深挖三尺,分层夯实,采用‘灰土碎石三合法’,即以石灰、黏土、筛选过的碎石混合夯筑,遇水不软,烈日不扬尘。

“沿途架设标准石桥十五座,涵洞数十,确保畅通无阻。

“以此路为干,连接各郡县的次级驰道也已同步规划,冀州境内网络已初步成形。”

他每说一句,身后那些跟随他多年的工部属官,以及参与建设的工匠头领们,腰杆就挺直一分。

这些人里,很多都是当年流民营里跟着张三铁打下手的人,如今个个都能独当一面,属性中的“政治”(工程管理)一项,普遍达到了60以上,骨干甚至超过了70。

袁大山听着汇报,内心不断点头:

“标准化、模块化、材料学……虽然受时代限制,但核心理念是相通的。效率!这就是效率!”

他朗声对百官和围观民众道:

“众卿,百姓们!此路之成,非一人之功,乃我华朝万千工匠、民夫,餐风饮露,胼手胝足之结晶!

“此路,通的不只是货物兵马,更是通了我华朝的国运,通了亿万黎民致富之希望!

“自今日起,凡我华朝疆域之内,条条大路,皆当如此!朕要这天下,再无险途!”

“陛下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震天动地。

尤其是那些受邀前来观礼的商贾代表,一个个激动得面红耳赤。

他们比谁都明白,一条好路意味着什么——更短的运输时间,更低的货损,更高的利润!

仪式的**,是首次车队通行。

由官方组织的十辆满载货物的四轮马车,以及一队五十人的精锐骑兵,作为象征,率先踏上了崭新的驰道。

马蹄踏在坚实平整的路面上,发出清脆而富有节奏的“哒哒”声,与以往泥土路上的沉闷噗噗声截然不同。

车轮滚滚,平稳异常,车厢几乎不见多少颠簸。

袁大山看着车队渐行渐远,对身旁的张三铁道:

“三铁,辛苦了。说说,这条路的实际效果如何?”

张三铁躬身回答,语气终于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

“回陛下,经实测,轻骑传讯,自洛阳至邺城,以往需两日甚至更久,如今一日可达!

“满载商队,以往需七八日,如今只需三四日!若遇军事调动,大军及辎重行进,速度至少提升一倍!”

“好!”

袁大山用力一拍城墙垛口,“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传令下去,犒赏所有参与筑路的工匠、民夫,按功行赏,绝不吝啬!”

“臣,代万千工匠,谢陛下隆恩!”

张三铁及身后一众工部官员、工匠头领齐齐拜倒,声音哽咽。

在这个时代,工匠地位普遍不高,能得到皇帝如此重视和实实在在的赏赐,如何不让他们死心塌地。

通车仪式结束后,袁大山兴致不减,决定微服,亲自体验一下这新驰道。

他只带了白素雅和少数贴身侍卫,乘坐一辆普通的马车,驶上了通往邺城方向的驰道。

马车行驶在平坦宽阔的路上,异常平稳。

白素雅撩开车帘,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田野、村庄,感受着那远超以往任何一次出行的舒适度,惊叹道:

“大山哥,坐在车里,竟几乎感觉不到颠簸,甚至可以安心看书饮茶了。这……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袁大山得意地一笑,内心oS:“那是,这可是接近‘二级公路’标准了!放在这时代,就是超级高速公路!”

他嘴上说道:

“要想富,先修路。这路一通,各地的特产就能快速流通,商人获利,百姓也能买到更便宜的外地货物。

“更重要的是,朝廷政令、军队调动,效率倍增,对于巩固统治,有着无可估量的作用。”

他们行至一处刚刚建成的标准石桥旁,下令停车。

这座桥横跨一条原本需要绕行或冒险涉水的河流,桥面宽阔,可容四车并行,桥墩坚固,显然是下了大功夫。

张三铁在一旁解释道:

“此桥名为‘永济桥’,全长十五丈,采用拱券结构,关键连接处用了陛下提点的‘水泥’(早期实验品,强度有限但优于传统材料)浇灌,更加牢固,可保数十年无恙。”

正说着,只见一支庞大的商队从对面迤逦而来。

车队绵延近百辆,满载着冀州的皮毛、药材,南方的丝绸、瓷器,还有来自草原的奶酪、羊毛。

商队首领是个精瘦的中年人,看到袁大山一行人虽衣着普通但气度不凡,又见张三铁在一旁(张三铁常巡视工地,不少商人认得他),连忙上前打招呼。

“张大人!您也在啊!这路……这路真是神了!”

商队首领激动得语无伦次,“小人走了半辈子商路,从没走过这么好的路!从邺城到洛阳,足足省下了四天时间!货物几乎没什么损耗,牲口也省力气!这……这简直是天路啊!”

袁大山笑着问:“看来,这路修得,对你们经商是大有裨益了?”

“何止是益啊!简直是再造之恩!”

商队首领挥舞着手臂,“时间就是金钱啊!省下这几天,我们能多跑一趟,或者赶上更好的行市!路上损耗少,成本就降下来了,利润自然就厚了!

“不瞒您说,现在各地商贾,都盼着这驰道能早日通到自己家乡呢!大伙儿都说,陛下和皇后娘娘,还有张大人,是活财神爷!”

商队众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纷纷附和:

“是啊!这路太平坦了,车子坏了都修得少了!”

“以前走一趟,人困马乏,现在轻松多了!”

“照这么看,以后生意能做得更远了!”

听着商队成员们七嘴八舌的由衷赞叹,袁大山和白素雅相视一笑。

这就是他们想要看到的,帝国的政策,最终要惠及到每一个具体的子民。

就在这时,一骑快马从洛阳方向沿着驰道疾驰而来,马蹄声急如骤雨,显示出事情的紧要。

那骑士见到张三铁和袁大山等人,立刻滚鞍下马,单膝跪地,双手呈上一份密封的军报。

“陛下!张尚书!幽州边境急报!”

袁大山眉头一挑,接过军报,迅速拆开浏览。

内容是边境巡逻队发现小股草原游骑异动,似有试探之意。

情况不算特别紧急,但需要及时应对。

若是以往,这样的军报传递需要时间,调兵遣将更是缓慢。

但此刻,袁大山看着脚下这条崭新的驰道,心中大定。

他立刻对侍卫下令:“传令兵!”

“在!”

“持朕手令,沿此驰道,快马赶往邺城大营,命周一木将军,即刻派麾下精锐骑兵一旅,由李九虎率领,沿驰道北上幽州边境巡防!务必在三天内赶到指定位置!”

“遵旨!”

传令兵翻身上马,一抖缰绳,骏马沿着平坦笔直的驰道,如离弦之箭般绝尘而去,速度远超寻常驿道。

袁大山看着那远去的背影,对白素雅和张三铁感慨道:

“看到了吗?这就是路的意义。它不仅是经济血脉,更是帝国的神经和筋骨!一条好路,能让我们的拳头,更快更狠地打到需要的地方!”

张三铁重重地点了点头,他或许说不出太多大道理,但他明白,自己主持修建的这些路,实实在在地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加强大,更加不可侵犯。

他沉声道:“陛下放心,通往凉州、并州、荆州的主干道,也已全面开工,臣必当竭尽全力,早日让帝国脉络,通达四方!”

夕阳西下,将驰道染成了金红色,仿佛一条流动的熔金之河。

袁大山挽着白素雅的手,站在“永济桥”头,眺望着这条凝聚了无数心血与智慧的通途。

“琴琴,你看,”袁大山轻声道,“这路,会带着我们的帝国,走向前所未有的强盛。”

白素雅将头轻轻靠在他肩上,柔声道:

“嗯,我相信。因为走在最前面的,是你。”

身后,那支庞大的商队也重新启程,车轮滚滚,马蹄声声,伴随着商人们的欢声笑语,沿着平坦大道,奔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不知是谁带头喊了一声:“这新路太好走了!真真是节省了一半时间呐!”

欢呼声再次响起,在初夏的晚风中,传得很远,很远。

(本章完)

【下章预告:】

内陆交通网络初具雏形,帝国的目光开始投向更广阔的的海洋!

王金水的水师不再满足于称霸江河,开始建造适应远航的更大海船。

富有冒险精神和经济头脑的钱金金被任命为南洋宣慰使,即将率领一支庞大的船队,携带丝绸、瓷器等珍宝,扬帆南下,探索那条传说中的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诸国建立联系。

华帝国的航海时代,即将开启!

敬请期待《第219章:海洋之梦·金金扬帆探南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