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农民工在三国虐爆名将能臣 > 第217章 医部成立·如雪推广新医道

初春的洛阳,空气中还带着一丝寒意,但阳光已经变得温煦起来。

刚刚定都于此的华帝国,处处洋溢着百废待兴的蓬勃朝气。

皇宫内,虽不似前朝那般极尽奢华,却也庄严肃穆,自有一股新兴王朝的简朴与高效。

袁大山,如今的华帝国开国皇帝,正坐在御书房内,批阅着奏章。

他身着玄色龙袍,虽已是九五之尊,眉宇间却依旧保留着那份属于现代人的锐利与果决。

登基已有段时日,年号“启元”也已颁行天下,但繁重的政务和千头万绪的制度改革,依旧让他忙得脚不沾地。

“唉,这当皇帝比在工地上搬砖还累……”内心oS习惯性地吐槽,但表面上,他依旧是那个威仪日重、杀伐果断的帝王。

他放下朱笔,揉了揉眉心,目光落在刚刚由皇后白素雅亲自送来的一份奏疏上。

奏疏是白如雪联名几位医者一同呈上的,核心内容只有一个:

请求朝廷正式成立总管天下医政的机构,并推广一套全新的医学理念和卫生规范。

御书房内并非只有他一人。

皇后白素雅静静地坐在一旁,手中也拿着一份文书在看。

她今日穿着一袭淡雅的宫装,雍容华贵之中,更添了几分母仪天下的沉稳与智慧。

登基之后,她并未安居后宫,而是依循旧例,参知政事,协助袁大山处理政务,尤其是在民生与教育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

她的智力、政治与魅力属性,在长期的历练和袁大山的潜移默化下,早已臻至一流,甚至在处理某些复杂人事时,展现出的手腕比袁大山更加圆融通透。

“大山,你看如雪的这份奏疏……”

白素雅抬起头,眸中闪烁着支持的光芒,“我觉得此事利国利民,甚为紧要。如雪这些年在军中和地方推行她的那套方法,成效显着,伤员愈合更快,疫病发生率也大大降低。若能推广至全国,实是万民之福。”

袁大山接过白素雅递来的另一份更详细的方案,快速浏览着。

上面是白如雪根据袁大山平时零散提及的现代卫生观念(如细菌、消毒、预防为主等),结合这个时代的实际情况,整理出的《新编本草纲目》增补纲要,以及设立“太医署”兼“惠民医局”,在各州郡县建立官办医馆,培训郎中的具体规划。

“琴琴你说得对。”

袁大山点头,内心oS:“这不就是古代的卫生部 疾控中心 公立医院体系雏形吗?白如雪这丫头,愣是被我点拨成医学大佬了,潜力果然惊人!”

他面上露出赞许之色,“如雪有心了。此事关乎国本,民无健疾,国无稳安。准了!明日大朝会,我便将此议提出。”

白素雅嫣然一笑,如春风拂过:

“我便知道你会支持。如雪为了这事,准备了许久,人都清瘦了些。”

“都是为了这个国家。”

袁大山握住白素雅的手,语气温柔而坚定,“有你在身边支持,这些棘手的政务,似乎也没那么难了。”

登基以来,力排众议立白素雅为后,且不纳妃嫔,他承受的压力不小,但每当看到身边这个无论顺境逆境都与他同心同德的女人,他便觉得一切值得。

那些试图通过送女入宫来攀附权势的世家,在他明确的拒绝和帝后和谐的事实面前,也只能悻悻作罢。

次日,大朝会。

太极殿上,文武百官肃立。

文官以柳如梦、张三铁、李丽丽等潜渊系核心为首,武官则以周一木、武二石、王金水等大将为核心,间或也有一些归降且证明忠诚的原三国名臣,但核心权力层,已然是草根天团的天下。

袁大山端坐龙椅,白素雅则于珠帘之后旁听,必要时亦可发声,这是袁大山特许的。

当袁大山将成立“太医署”及“惠民医局”,由白如雪主要负责,推广新医道的议题提出时,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了一阵议论声。

大部分潜渊系出身的官员自然是支持的,他们深知白如雪医术之精,也明白主公(陛下)行事往往深谋远虑。

然而,一些通过科举或其他途径新近提拔,思想仍偏向保守的文官,尤其是几位年纪较大的老学究,却面露迟疑。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颤巍巍地出列,乃是新任礼部侍郎周琛(原汉室老臣,以恪守古礼着称)。

他躬身道:

“陛下,老臣以为,医者,小道也,悬壶济世固佳,然设立专属衙署,统管天下医政,甚至编写所谓《新编本草纲目》,是否有违古制?且白……白大人虽医术精湛,终究是女流,主持如此要务,恐惹非议啊。”

此言一出,殿内安静了几分。

不少目光投向了珠帘之后,也投向了武将行列中一位身着精干官服,面容清秀却目光坚定的女子——白如雪。

她如今属性中的医术一项,早已突破85,堪称国手。

白如雪眉头微蹙,但没有立即出声反驳,而是将目光投向御座之上的袁大山和珠帘之后的白素雅。

袁大山面色不变,内心oS:“就知道会有老古董跳出来!古代这重男轻女、固守陈规的思想真是根深蒂固。”

他目光扫过周琛,淡淡道:

“周爱卿,依你之见,何为大道?让百姓被疾病折磨,让瘟疫横行无忌,致使十室九空,便是遵循古制了吗?”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周琛顿时感到一股压力,额头见汗:“老臣……老臣并非此意……”

这时,珠帘后传来白素雅清越而平和的声音:

“周侍郎,本宫有一问。昔日军中,若无如雪妹妹推行沸水消毒、伤患隔离、草药预防之法,多少英勇将士将枉死?去岁邺城小范围时疫,若非如雪妹妹及时控制隔离,依照古法,又当如何?”

白素雅的话不疾不徐,却句句在理,直指核心。

她并未动怒,只是陈述事实,但那母仪天下的气度,让周琛等持异议者不敢直视。

柳如梦此时也出列支持,她如今智力高绝,言辞更为犀利:

“周侍郎,陛下常言,‘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新医道能活人无数,便是大道!拘泥于古制、性别,而置万民健康于不顾,岂非本末倒置?且太医署之设,并非无先例,只是我等要做得更好,更系统,更惠及平民百姓!”

张三铁也闷声开口道:

“修路筑城,需健壮民夫。医道兴,则民夫健,工程速。此利于国计民生之事,俺觉得好!”

他说话直接,却往往能说到点子上。

李丽丽紧随其后,她如今负责部分宣传教化,声音清脆:

“正是!可印发通俗医书,教导百姓基础卫生知识,如饭前洗手、不饮生水,此乃预防疾病之根本,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看着潜渊系核心成员纷纷力挺,周琛等保守派顿时哑口无言。

他们这才清晰地意识到,这个新朝的核心,早已不是他们熟悉的那个士大夫阶层,而是一群讲究实际、效率,且对皇帝皇后绝对忠诚的“自己人”。

袁大山见火候已到,一锤定音:

“此事无需再议!朕意已决!即日起,成立太医署,隶属工部……不,独立出来,直隶于尚书省!白如雪任太医署令,正三品!总领天下医政、医学教育、药材管理及疫病防治。

“即刻着手编写《新编本草纲目》,并于各州郡设立惠民医局,各县设惠民医馆,招募、培训郎中,推广新医道!所需钱粮,由户部(钱六斤、梅如水负责)优先拨付!”

“臣,白如雪,领旨谢恩!定不负陛下、皇后信任!”

白如雪出列,跪拜接旨,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但眼神无比坚定。

她从一个懂些草药的流民女子,走到今天的位置,全靠陛下(当初的袁大哥)的知遇和培养,以及皇后姐姐一直以来的支持。

退朝后,新政令以极高的效率颁布天下。

由白如雪主导,张三铁工部协助建设医馆,钱六斤、梅如水保障资金,李丽丽负责宣传的庞大医疗体系建设工程,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白如雪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

她亲自培训第一批来自军队和民间的骨干郎中,将“消毒”、“隔离”、“预防为主”、“望闻问切系统化”等理念倾囊相授。

她编撰的教材,语言力求通俗易懂,还配上了简单的图画,便于文化不高的郎中和百姓理解。

在洛阳率先设立的第一家“洛阳惠民医总局”成了样板。

医馆内明亮整洁,划分了不同的诊疗区域,强调通风和用水清洁。

郎中都需穿着特制的干净罩衣,诊疗器械使用前必须用沸水或草药汤消毒。

医馆不仅看病抓药,还定期组织宣讲,向市民普及基础的卫生知识。

起初,一些百姓和旧派郎中对这些“新规矩”将信将疑,甚至有些抵触。

但很快,事实证明了其有效性。

初夏时分,洛阳邻近的偃师县几个村落,突然爆发了类似痢疾的时疫。

若在以往,消息传递缓慢,救治方式落后,往往会造成大量死亡。

但这一次,洛阳惠民医总局接到地方医馆急报后,白如雪亲自带队,率领一支由她培训出的精英郎中组成的防疫队,带着充足的药物和消毒物资,第一时间赶赴疫区。

他们迅速隔离病患,对水源和环境进行消毒,按照新医道的方法对症下药,同时向当地百姓宣讲不吃**食物,注意饮水卫生的重要性。

得益于新修通的平坦驰道(张三铁的功劳),人员和物资转运极快。

结果,原本可能蔓延数县,夺走成千上万性命的一场瘟疫,在短短半个月内就被扑灭在了萌芽状态,死亡人数被降到了惊人的个位数!

消息传回洛阳,朝野震动!

那些曾经持反对意见的官员,此刻也无话可说,甚至暗自庆幸这新医道的推行。

民间更是欢声雷动,对皇帝、皇后和白如雪感恩戴德。

“白医仙”、“活菩萨”的名声不胫而走,甚至盖过了许多历史留名的神医。

皇宫御花园内,袁大山和白素雅正在散步。

“如雪这次做得漂亮!”

袁大山心情舒畅,看着眼前欣欣向荣的宫苑,内心oS:“这就是科学的力量啊!虽然只是最基础的,但在这个时代,就是降维打击!”

白素雅依偎在他身边,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

“是啊,如雪妹妹真是长大了,独当一面了。看到她能用自己的所学救这么多人,我真为她高兴。”

她顿了顿,语气柔和却坚定,“大山,我打算从内帑拨出一笔款子,支持如雪在各地惠民医局旁,增设‘慈幼堂’,专门收容孤寡幼儿,并派医者看护。”

“好!当然好!”

袁大山毫不犹豫地答应,揽住她的肩头,“你想做的,只要是利国利民之事,我都支持。我们的帝国,不仅要强大,更要有温度。”

夕阳的余晖洒在两人身上,拉长了依偎的身影。

他们不仅是共享江山的帝后,更是志同道合的伴侣,正在用他们的方式,一点点改变这个时代。(本章完)

【下章预告:】

张三铁主持的全国“驰道”修建计划取得重大突破!

以洛阳为中心,连接各州郡的标准化道路网络初步建成。

新路采用夯土、碎石、石灰混合的新技术,更加坚固平坦,极大便利了交通、军事调动和商业往来。

商队欢呼:“新路太好走了!节省一半时间!”

基建狂魔的威力再次显现,帝国的血脉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畅通起来!

敬请期待《第218章:道路贯通·天堑变通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