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 > 第688章 乡土根系与现代焦虑的诗意叩问

《屋企》(粤语诗)

文/树科

屋企,唔喺石屎森林度

屋企,喺屋企嘅地下嗰度

屋企,喺屋企嘅祠堂度……

石屎森林呢度

系噈系喺繁华度

系噈系喺奢侈度……

哎呀,做老公老窦唔易度

返到老窦爷爷阿嫲度

返番做番仔仔心嗰度……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2025.6.30.粤北韶城铁姑娘生态园

乡土根系与现代焦虑的诗意叩问

—— 树科粤语诗《屋企》的多维解构

文/阿蛋

在汉语诗歌的百花园中,方言诗始终以其独特的地域肌理与文化基因,构成一道不可替代的风景线。自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 “用方言作韵文” 的主张,到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粤语诗、吴语诗等地域诗歌的蓬勃发展,方言不仅是语言的变体,更成为承载地域文化记忆与个体生命体验的重要载体。树科的粤语短诗《屋企》,以极简的篇幅、质朴的语言,在 “石屎森林” 与 “屋企” 的二元对立中,叩击出现代人精神家园的迷失与回归,其诗学价值与文化意涵值得深入剖析。

一、方言诗学:粤语作为 “文化密码” 的审美张力

粤语作为岭南文化的核心载体,其语音系统的复杂性、词汇的古雅性与语法的独特性,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审美空间。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屋企》的境界之生成,首先源于粤语方言所构建的 “在地性” 审美场域,使诗歌超越了通用语的平面化表达,呈现出立体的文化质感。

诗题 “屋企”,即粤语中 “家” 的意思,相较于通用语 “家” 的直白,“屋企” 一词更蕴含着 “房屋所居之处” 的具象感,带有岭南人对 “家” 的务实认知 —— 家不仅是情感的寄托,更是物理空间的依托。这种认知在诗的开篇得到强化:“屋企,唔喺石屎森林度 / 屋企,喺屋企嘅地下嗰度 / 屋企,喺屋企嘅祠堂度……” 三句排比,以 “唔喺”(不是)与 “喺”(是)的否定与肯定,清晰划分出 “家” 的真实所指与虚假所指。其中 “石屎森林” 一词,是粤语对现代城市高楼大厦的经典喻称,“石屎” 即混凝土,这个带着工业冰冷感的词汇,与 “森林” 本应有的自然生机形成强烈反差,精准概括了现代都市的异化本质 —— 密集、冰冷、缺乏人情味,这一喻象与茅盾在《子夜》中对上海 “钢筋水泥的森林” 的批判形成跨时代的呼应,只是树科以方言的本土化表达,让这种批判更具地域共鸣。

而 “屋企嘅地下嗰度”“屋企嘅祠堂度” 中的 “嗰度”(那里),是粤语中极具空间指向性的指示代词,它不像通用语 “那里” 那样模糊,而是带着说话者对特定空间的熟悉与眷恋,仿佛诗人正用手指着记忆中的方位,将 “家” 锚定在 “地下”(祖屋的地基)与 “祠堂” 这两个具体的空间符号上。祠堂作为岭南宗族文化的核心场所,是家族祭祀、议事、传承的重要空间,在粤语文化圈中,祠堂不仅是物理建筑,更是宗族血脉与文化记忆的象征。朱熹在《家礼》中强调 “祠堂之设,所以尽子子孙孙报本反始之心”,树科将 “屋企” 与 “祠堂” 关联,正是抓住了岭南文化中 “家” 与 “宗族” 的深层联结,使 “家” 的内涵从个体家庭拓展到家族谱系,赋予 “家” 以历史的厚度与文化的深度。

此外,粤语的语气词运用也为诗歌增添了情感张力。诗中 “度”(相当于 “…… 的地方”)、“呢度”(这里)、“嘅”(的)等虚词,看似平淡,却在语音节奏上营造出舒缓、恳切的语调,仿佛一位游子在轻声呢喃,诉说对家的思念。相较于北方方言诗歌的激昂顿挫,粤语诗歌的韵律更多依赖于声调的高低起伏与虚词的微妙调节,《屋企》中每句结尾的 “度” 字,如同一根轻柔的丝线,将分散的意象串联起来,形成回环往复的音乐美,这种韵律感与诗人对 “家” 的绵长思念相得益彰,体现出方言诗歌 “声情并茂” 的独特优势。

二、意象解构:“石屎森林” 与 “屋企” 的二元对立及文化隐喻

在诗歌创作中,意象是 “意” 与 “象” 的统一,是诗人情感与思想的载体。《屋企》通过 “石屎森林” 与 “屋企” 两组核心意象的二元对立,构建起现代都市与传统家园、个体异化与精神归属的深层矛盾,其意象体系的建构既源于现实观察,又蕴含着深刻的文化隐喻。

“石屎森林呢度 / 系噈系喺繁华度 / 系噈系喺奢侈度……” 这三句诗,以 “系噈系”(实在是、确实是)的反复强调,描绘出 “石屎森林” 的表面特征 —— 繁华与奢侈。“繁华” 与 “奢侈” 本是中性词,但在 “石屎森林” 的语境下,却带上了强烈的反讽意味。这里的 “繁华” 是钢筋水泥堆砌的虚假繁荣,是人流穿梭却彼此疏离的孤独场景;这里的 “奢侈” 是物质消费的泛滥,是精神需求被物质**遮蔽的异化状态。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的本质异化” 表现为 “人同人相异化”,《屋企》中的 “石屎森林” 正是这种异化的具象化 —— 人们身处繁华之中,却感受不到家的温暖;拥有奢侈的物质,却失去了精神的依托。这种反讽手法的运用,使诗歌对现代都市的批判不流于直白的说教,而是通过意象的对比,让读者自行体会其中的荒诞与悲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