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 > 第687章 方言的抵抗与诗性的复魅

方言的抵抗与诗性的复魅

——论树科《噈信仰CP好啦》中的语言政治与信仰重构

文/诗学观察者

在当代汉语诗歌的版图中,粤语诗歌犹如一座孤岛,既承载着古老语言的记忆,又直面现代性的冲击。树科的《噈信仰CP好啦》以其独特的方言表达和尖锐的文化立场,为我们打开了一个观察当代精神困境的窗口。这首诗表面上是对"信仰"概念的辩驳,实则是一场关于语言权力、文化认同与精神归属的多声部对话。当普通话成为国家通用语言的今天,粤语写作本身已成为一种文化抵抗的姿态,而树科选择用这种被边缘化的语言形式探讨"信仰"这一核心命题,构成了双重意义上的抵抗诗学。

方言作为文化记忆的载体,在诗中展现出惊人的表现力。"噈"、"唔喺"、"嘟"等粤语特有词汇的使用,绝非简单的语言装饰,而是对标准化汉语霸权的挑战。法国思想家德勒兹在《千高原》中提出的"少数文学"理论恰可解释这一现象——少数族群通过主导语言中的方言变异,创造自己的表达空间。粤语中保留的古汉语成分(如"喺"对应文言"在")与现代网络用语("CP")的并置,形成了一种时间的褶皱,让古老的语言形式获得了当代的生命力。这种语言选择本身,就是对诗中"中华自古,嘟冇信仰"这一论断的隐性反驳——如果一种语言能够跨越千年仍保持其核心特质,其背后必然存在着某种持久的信仰体系。

诗歌开篇即以排比句式解构了信仰的物质化理解:"信仰,信仰唔喺钱!/信仰,信仰唔喺物!"。这种反复强调的否定修辞,令人想起《圣经》十诫中的"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的禁令。在消费主义将一切神圣事物降格为商品的今天,诗人试图恢复信仰的非物质性本质。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将"信"字从"信仰"一词中剥离出来单独强调:"谂钱要物,噈系个信字"。这种字词拆解的技术,暗合中国古代文字学的传统,如《说文解字》对"信"的解释:"诚也,从人从言"。诗人似乎在暗示,真正的信仰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语言承诺中,而非物质交换里。

诗中"砖家"意象的出现,标志着论辩对象的明确化。将"专家"故意误写为"砖家",通过谐音完成了对知识权威的祛魅。这些"胡言乱语"的制造者声称"中华自古,嘟冇信仰",实际上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知识界对自身文化传统的一种深刻焦虑。从梁启超的"中国无宗教"论到五四时期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这种自我否定构成了现代中国思想史的一条暗流。诗人用粤语口语"嘟"(意为"都")来强化反驳语气,方言在此成为抵抗主流叙事的武器。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曾指出,语言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权力斗争的场域。粤语在此语境中,转变为一种文化反抗的符号。

在解构了物质化信仰和专家话语后,诗人开始建构自己的信仰谱系:"己己,家族,民系/国有文明:一嘅始终方向……"。这种从个人到家族再到民族的精神扩展,呼应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路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嘅始终方向"这一表述,"一"在道家思想中代表"道",在儒家思想中象征"诚",诗人用粤语特有的结构词"嘅"(的)将抽象概念具象化,暗示中华文明虽无西方意义上的制度性宗教,但有着对终极实在的持续追寻。北宋理学家程颢所言"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或许正是这种"一"之信仰的哲学表达。

诗歌结尾处的突然转折——"AI嚟咗?/CP唔渝哈",将前文构建的严肃讨论拉入了一个戏谑的语境。AI时代的到来,似乎让传统信仰面临新的挑战,而诗人却出人意料地引入了"CP"(couple pairing,原指虚构角色配对)这一网络流行语。将"CP"与"唔渝"(不变)并置,创造了一种奇特的语义混合体。这既可以被解读为对网络时代肤浅关系的讽刺,也可理解为对新型人际连结方式的肯定——在一个传统信仰式微的时代,或许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结成为了新的信仰载体?这种开放式结尾,体现了诗歌思维的复杂性,拒绝给出单一答案。

从诗学形式上看,树科采用了自由诗体,但通过粤语特有的音韵和节奏,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性。如"物"(mat9)与"精神"(zing1 san4)虽不押韵,但通过声调变化(由入声转为平声)形成声音的张力。这种音韵处理,继承了粤讴(一种传统粤语说唱艺术)的音乐传统,使诗歌即使在纸面上也能唤起方言的声音质感。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所倡导的"陌生化"效果,在这首诗中通过方言的运用得以完美实现——日常语言被赋予新的感知维度。

在更广阔的文化语境中审视这首诗,我们会发现它实际上参与了两个重要对话:一是关于中华文明是否有信仰的百年论争,二是方言写作在标准化时代的存续问题。对于前者,诗人通过否定物质化信仰、肯定精神性追求,实际上提出了"信仰"概念的重新定义——它不必以制度性宗教为形式,而可以存在于文化基因和伦理实践中。对于后者,诗歌本身就是一个宣言:方言不是落后的符号,而是文化多样性的载体,是抵抗同质化的资源。正如意大利哲学家阿甘本所言,当代的任务是"将未曾实现的潜能从传统中解放出来",粤语诗歌正是这种解放的实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