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 > 第671章 树科《谂谂计仔》为枢机的诗学观察

树科《谂谂计仔》为枢机的诗学观察

文\/元诗

一、方言的诗性突围:语言政治与本体论重置

粤语诗《谂谂计仔》以音义错位的语言学游戏,率先打破了标准汉语的符号霸权。诗中“学科\/学哲\/学诗”与“科学\/哲学\/诗学”的词序倒置,并非简单的语用实验,而是对知识权力结构的隐喻性解构。德里达在《论文字学》中揭示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在此被方言的音韵节奏肢解——粤语特有的入声字(如“噈正喺”、“咩”)和语气助词(“啦喂”)制造出标准汉语无法复制的声腔张力,使语言从工具性转向存在性。诗人以“反过嚟睇”的逆向思维,呼应了本雅明所言“在非同一**物中辨认星丛”的辩证意象,使被规训的认知秩序在方言的裂隙中重新显影。

二、解构与重建的双重轨迹:从语词倒错到存在重置

诗歌第二段进一步将语言革命推向社会实践维度。“听话,睇戏,谂嘢”三个动作渐次递进,揭示个体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辨的觉醒过程。“唔使办法,冇套路”既是对粤语俚语精神的继承(黄锡凌《粤音韵汇》中强调粤语“重意合而非形合”),亦暗合海德格尔“此在的本真性”命题——当主体拒绝被“老板\/阔佬\/官爷”代表的权力体系异化时,“炒咗佢!咪借!唔识!”的斩截决断便成为存在主义的行动宣言。值得注意的是,诗人选用粤语特有的斩钉式短句(源自广府话的“决断体”语法),在音韵上制造类似枪弹击发的爆破感,使反抗获得声学层面的具身化表达。

三、心术与心水的辩证:岭南智慧与现代性批判

末节“心水”与“心术”的诘问,深植于岭南文化的精神谱系。宋代以降广府民间素有“心水清”之说(见屈大均《广东新语》),指一种明澈洞见的直觉智慧,而与儒家“心术”代表的道德规训形成张力。诗人发问“嘟要乜心术?”,实则是以岭南民间 epistemology 对抗正统知识论。最终揭示的“心度冇世,世界消失”暗合《坛经》中“不是风动幡动仁者心动”的禅机,但将其转化为现代性批判:当主体拒绝被世界表征体系吞噬时,通过心象的重构可实现存在境遇的根本逆转。这种思路与阿多诺“否定辩证法”异曲同工,却以粤语特有的“谂计仔”(琢磨窍门)的市井智慧呈现,成就了庶民哲学的诗学转译。

四、声腔政治与诗学自治:方言写作的当代意义

《谂谂计仔》的革新性在于其声腔政治学的实践。粤语九声系统与普通话四声的差异,使诗歌在音高曲线中天然携带反抗基因。如“世界消失”一句中,“世”(si3,中去声)与“界”(gaai3,中去声)同调重复制造压抑感,而“消”(siu1,阴平声)骤升的声调与“失”(sat1,阴入声)短促的收音,在声学层面模拟了“消失”的动力学过程。这种音义同构的手法,令人想起庞德《诗章》中“声义交感”的实验,但树科通过方言实现了更彻底的本土化——正如广府南音大师杜焕曾说“粤韵在乎吞吐抑扬”,该诗证明方言诗语能同时完成语言考古学、声学政治学与存在论的三重探索。

结语:作为方法论的方言诗学

树科此诗揭示了方言写作的当代价值:它既是对语言霸权的解域化(德勒兹语),更是重建主体性的诗学路径。通过粤语特有的音义织体,诗人将“谂计仔”这一日常思维活动提升为存在论层面的创造性实践,在词序倒错、声调博弈和语法断裂中,开辟出抵抗异化的诗学飞地。这种尝试不仅延续了从黄节到廖恩焘的粤语诗传统,更与全球范围内“方言复兴运动”(如苏格兰语诗人Liz Lochhead的创作)形成共振,证明地域性话语恰恰能抵达最普世的存在关怀——当诗人宣告“心度冇世,世界消失”时,已然用最岭南的智慧,回应了后现代语境下主体性重建的这一世界性难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