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 > 第656章 《造物主》粤语诗的诗学解构与存在主义观照

《造物主》粤语诗的诗学解构与存在主义观照

文/一言

一、语言形式与地域书写的双重性

树科的《造物主》以粤语方言为载体,构建了一个独特的诗学空间。诗中"唔知道系定唔系"(不知道是不是)的开篇句式,通过粤语特有的否定叠加结构,形成了语义上的悬置状态。这种语言选择不仅是对地域文化的坚守,更暗含了后现代主义对确定性的消解。粤语中"嘟喺"(都在)的用法,将存在状态具象化为空间性的在场,与海德格尔"此在"(Dasein)概念形成跨文化呼应。

方言写作在此呈现出双重性:一方面,"我哋嘅创作"(我们的创作)中的集体代词"我哋"(我们)强化了地域认同;另一方面,"有咗地球,有咗宇宙"(有了地球,有了宇宙)的宏大叙事又超越了地域局限。这种张力使诗歌既扎根于粤北韶城的文化土壤(《诗国行》2025.7.25出版地),又指向人类普遍的创造命题。

二、意象系统的生态诗学解读

诗中"蝴蝶嘅嗰孖翼力"(蝴蝶的那对翼力)构成了精妙的生态隐喻。粤语"孖翼"(双翼)的表述,既符合生物学事实,又暗合道家"阴阳"哲学。蝴蝶效应在此被重新诠释:微观的翼动("力")与宏观的宇宙创造形成能量循环。这种解读延续了华兹华斯"自然之书"的传统,但以粤语特有的量词"嗰"(那)赋予其在地性感知。

"泥鳅同全部钻探"(泥鳅和全部钻探)的意象并置更具颠覆性。泥鳅作为底层生物,其钻探行为被提升为创世行为,这与里尔克"天使"系列诗中"物性"的崇高化异曲同工。粤语"钻探"一词的工业感与"泥鳅"的原始性碰撞,解构了传统创世神话的等级秩序。

三、时间哲学的循环叙事

"循环嘅黑暗到光明"(循环的黑暗到光明)构成了诗歌的时间哲学。粤语"循环"(循环)一词的发音本身具有往复感,与内容形成声义互文。这种循环时间观既不同于基督教线性史观,也区别于尼采的永恒轮回,而是融合了岭南文化"生生不息"的民间智慧。

诗中未使用粤语中表示完成的"咗"(了)来终结时间,而是通过"谂到"(想到)的持续状态保持时间的开放性。这种处理使"黑暗到光明"的转换成为动态过程,接近柏格森"绵延"(durée)理论中的时间体验。

四、创作主体的解构与重构

"你同佢,嘟喺我嘅作品?"(你和他,都在我的作品?)的疑问句式,彻底颠覆了传统创作论中的主体性。粤语"佢"(他/她)的中性指代,使创作主体呈现为流动的能指。这种主体分散化现象,与巴特"作者之死"理论形成跨时空对话。

但诗末"我哋知道"(我们知道)又重建了某种集体主体性。这种从"我"到"我哋"的转换,暗示了创作行为的社会性维度,接近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中的主体间性。粤语中"知道"的"知"字保留古汉语词源,使现代创作论获得了历史纵深感。

五、诗学传统的在地转化

《造物主》对粤语诗学的贡献在于:将"沙湖"(韶城出版地)的地域经验升华为宇宙意识。诗中"地球"与"宇宙"的并置,实现了从"地方性知识"到"普遍性思考"的跃迁。这种转化路径不同于艾略特"客观对应物"理论,而是通过方言的陌生化效果达成。

粤语特有的语气词"咩"(吗)在疑问中的潜在使用(虽未出现但可感知),使哲学思辨保持了口语的鲜活感。这种"高言诗学"与"低言诗学"的融合,为当代汉语诗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喜欢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诗国行:粤语诗鉴赏集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