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民国,开启救国救民之路 > 第88章 攻占孟关

穿越民国,开启救国救民之路 第88章 攻占孟关

作者:中龙锦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2:32:21

蓝姆伽训练营地的尘土,在旱季的酷热中仿佛永远不会沉降。坦克履带碾过、卡车车轮滚过、无数双军靴踏过,扬起的细沙给所有人和装备都披上了一层赭黄色的外衣。在这片位于印度比哈尔邦的广阔土地上,中国驻印军第一集团军正进行着最后阶段的高强度临战训练。

第一集团军总司令李锦陆军,站在一辆加高了的吉普车上,举着望远镜,面无表情地观察着一场步坦协同进攻演练。他的身形挺拔,略微清瘦,军服的风纪扣一丝不苟地扣着,即便在摄氏四十度的高温下,也保持着惊人的整肃。只有紧抿的嘴角和如鹰隼般锐利的眼神,透露着此刻他精神的高度集中。

演练场上,十余辆美制m4谢尔曼中型坦克和更轻捷的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排成稀疏的进攻队形,引擎轰鸣着向前推进。坦克后方百米处,新一军的步兵们散开成散兵线,紧跟着钢铁堡垒的节奏,时而弯腰小跑,时而匍匐前进。突然,预设的“敌”机枪火力点喷吐出象征性的彩烟,进攻节奏微微一滞。

“停!”通过无线电,李锦的声音冷峻地传到演习指挥官那里。“坦克停车位置太死!步兵跟进脱节!重来!告诉孙立人,他的兵不是跟在坦克后面捡胜利的,坦克是移动掩体,是开路先锋,步兵要利用其掩护,更要保护其侧翼!协同,我说过多少次,协同不是跟着,是融为一体!”

他的批评毫不客气,直接点到了新一军军长孙立人的名字。站在不远处观摩席上的孙立人,这位以治军严苛、崇尚美式训练而闻名的将领,脸色顿时更加冷硬,但他立刻转身,对着自己的参谋们低声咆哮:“都听见了?立刻调整!再出纰漏,各级主官一律撤换!”

训练重新开始。这一次,坦克的推进不再鲁莽,而是注意利用地形起伏,间歇性停车提供火力掩护,步兵则更紧密地贴在坦克后面,利用其遮挡视线和火力,同时有尖兵小组前出,警惕地扫荡两侧可能存在的反坦克火力点。进攻显得流畅而富有弹性。

李锦微微颔首,但眉头仍未舒展。他跳下吉普车,走向一旁正在观摩的美军教官团负责人史迪威中将及其参谋们。

“约瑟夫,”李锦用流利的英语开口,省略了客套的官衔,“坦克和步兵的协同略有改善,但针对丛林环境的训练还不够。缅北不是欧洲平原,视野狭窄,障碍极多。我的建议是,进一步加强小分队在极近距离上(50米内)与单辆或双辆坦克的配合训练,强调手势、灯光信号联络,无线电在丛林里随时可能失灵。”

史迪威,这位以“醋性子乔”着称的美国将军,对李锦的直言不讳早已习惯,甚至颇为欣赏。他摸着下巴,思考着说:“李,你的意见总是很具体,切中要害。但这样需要更多时间,华盛顿和伦敦都在催促我们反攻。”

“仓促进入丛林,只会让日本人的机枪和狙击手像收割庄稼一样放倒我的士兵。”李锦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磨刀不误砍柴工。我们必须准备好。另外,关于炮兵,我要求增加对丛林地域瞬时密集火力覆盖的演练,以及更快的炮火转移速度。日军擅长渗透和近战,我们的炮弹必须能在步兵头顶几十米处划出死亡的界线,而又不伤及自己人。这需要极高的信任和训练水准。”

旁边的美军炮兵顾问插话:“将军,这非常危险,极其考验前沿观测员和炮兵的计算与协同。”

“所以更要练。”李锦看向远处正在轰鸣射击的“长脚汤姆”榴弹炮群,“我的工兵司令部开发了一种新的无线电近炸引信编码识别技术(基于穿越者的模糊概念提出),可以减少误伤风险。刘毅中将稍后会向您的技术军官做简报。我们需要你们的支持,将其整合到炮兵射击规程中。”

史迪威和他的军官们交换了一下惊讶的眼神。这位中国将军时常能提出一些超越他们现有战术条令、甚至略带科幻色彩的设想,但细想之下又极具实战价值。史迪威最终点头:“好吧,李,你总是能弄出些新花样。我们会全力配合。但我必须提醒,总攻时间表不会无限期推迟。”

“我明白。”李锦目光投向东南方向,仿佛能穿透数千公里的距离,看到那片被日军铁蹄蹂躏的缅甸雨林,“我们比任何人都渴望复仇。”

离开演练场,李锦的吉普车驶向了集团军直属部队的区域。他首先来到了由周振邦中将指挥的炮兵司令部。

震耳欲聋的炮声是这里的主旋律。48门m1 155mm“长脚汤姆”榴弹炮和24门硕大无比的m1 203mm“榴弹炮之王”正在进行齐射训练。大地随着每一次发射而颤抖,巨大的烟尘冲天而起。李锦对周振邦指示:“炮火准备不仅要猛,更要巧。孟关地区日军工事多为土木结构,强调半地下和火力点交叉。你们的测绘部门必须拿出最精确的地图,重炮旅负责敲掉坚固支撑点和指挥部,火箭炮旅(‘管风琴’)则要覆盖其步兵集结地和浅近纵深。我要的是毁灭性的效率,而不是盲目浪费炮弹。”

“总司令放心!”周振邦大声回答,压过炮声,“重炮师师长龙啸云天天泡在阵地上,火箭炮旅的火流星上校甚至要求把发射车开到更前沿的位置,追求最大射程覆盖。我们的新玩意儿——ScR-584雷达和校射飞机,也会让日本人的炮兵尝尝被反制的滋味!”

李锦点点头,又驱车前往林修远中将的通信与电子战司令部。这里的气氛截然不同,各种天线林立,帐篷里布满电台和线路,嘀嘀嗒嗒的电报声和通话声不绝于耳。

“启明兄,”李锦叫着林修远的表字,“通讯是现代化战争的神经。缅北丛林,山高林密,无线电信号衰减严重,有线架设困难。你们的野战电话网必须尽可能向前延伸,无线电则要确保营连一级的通讯畅通。特别是电子情报旅,密匙那边,我要日军第十八师团的一切通讯动向,尽可能破译他们的密码。”

林修远自信地回应:“总司令,我们已初步掌握了日军某型密码的规律(得益于徐文博团队对‘恩尼格玛’机的逆向研究和改进),虽然还不完全,但结合无线电侦听和测向,能大致判断其部队调动和补给情况。徐文博将军通过特殊渠道搞到的新型高灵敏度电子管和滤波器,也大大提升了我们的侦听距离和清晰度。”

“很好。电子对抗连的实验也要加速,哪怕只有一台干扰设备,在关键时候也能让日军的指挥暂时失灵。”李锦强调。他又特意去见了通信联络处处长徐文博,低声询问:“文博,通过孔部长那边渠道,下一批装备和零部件,尤其是m18和m36坦克歼击车,还有备用电台,什么时候能到?战役一旦开始,消耗会很大。”

徐文博推了推眼镜,谨慎地回答:“已经在路上了,总司令。卑职尽力催办,但太平洋航线并不安全,驼峰航线运力也紧张。学生会确保最关键的物资优先送达。”

最后,李锦视察了王大山的特种作战司令部和张维扬的后勤司令部。他特别关注了特战旅的丛林生存、渗透破袭训练,以及后勤系统关于弹药、油料、食品的前送保障方案,尤其是伤员外送和装备抢修流程。每一个细节,他都反复追问,直到得到满意的答复。

夜幕降临,蓝姆伽营地依旧灯火通明,各种训练仍在针对夜间战斗进行。李锦回到他的指挥部,巨大的沙盘上,缅北的地形,尤其是孟关-瓦鲁班一带,已经被标注得密密麻麻。

副参谋长方维岳拿着厚厚一叠文件走来:“总司令,这是各部报上来的最终战备情况报告和作战预案。新一军孙军长再次请缨,要求担任正面主攻。新二军沈军长则表示他的部队已做好强攻硬撼的准备。第七军楚军长和韩晓征代师长请求将装甲部队用于侧翼迂回,撕裂日军防线。”

李锦看着沙盘,沉默了片刻,说:“回电孙立人,新一军为左翼攻击纵队,沿塔奈河谷向孟关侧后迂回,切断日军退路,这是对他的机动能力和官兵素质的最大考验。告诉沈德威,新二军为右翼攻击纵队,稳步推进,吸引并牢牢钉住日军主力,他们的坚韧至关重要。第七军……作为集团军总预备队暨中央突击集群,待两翼达成合围态势后,由韩晓征指挥装甲主力,从正面突破,直捣孟关核心阵地!告诉楚南河和韩晓征,我要他们的铁拳,在最关键的时刻,砸得又快又狠!”

第一集团军总指挥部内,气氛凝重如铁。巨大的沙盘上,缅北胡康河谷的丛林、河流、山峦被精细地标注出来,其中,日军重镇孟关,像一颗毒牙,深深地嵌在河谷的中心。

参谋长陈瑜手持教鞭,点在沙盘上:“司令,日军第18师团(菊师团)以其第55联队、第56联队为核心,在孟关地区构筑了极其坚固的防御体系。田中新一这个老鬼子,把孟关变成了一个刺猬。核心阵地由重叠的鹿砦、铁丝网、雷区、大量明暗地堡和巧妙伪装的炮兵阵地组成,其火力配系能覆盖所有接近路线。尤其是鬼子的炮兵,对我们威胁极大。”

副参谋长方维岳补充道:“情报显示,日军判断我军主力必将沿塔奈河谷大道正面推进。他们正加紧加固工事,并从滇西抽调部分兵力增援。其前线部队气焰嚣张,扬言要让蓝姆伽的‘少爷兵’重温野人山的旧梦。”

集团军司令李锦,目光锐利如鹰,紧紧盯着沙盘上的孟关。他沉默了片刻,手指重重敲在孟关侧后一个标着“瓦鲁班”的地方。

“田中新一料定我们会从正面硬碰硬。他指望用坚固工事和优势炮火消耗我军锐气,待我师老兵疲,再发起反击。”李锦的声音冷静而充满力量,“那我们就给他一个‘惊喜’。我们要打,就不能打成添油战术,要打,就打断他的脊梁骨!”

他直起身,环视指挥部内所有将领和参谋:“命令!”

所有人骤然立正。

“一、新一军军长孙立人!”

“到!”孙立人踏步上前,身姿笔挺,眼神中燃烧着炽热的战意。

“你部新38师(李鸿部)为左翼攻击纵队,不必拘泥于正面之敌。给我大胆穿插,强行军越过库芒山脉的崇山峻岭,迂回至孟关东南侧后,切断孟关通往瓦鲁班的道路,并伺机攻占瓦鲁班,彻底关门打狗!我要让田中新一的核心阵地,变成他自掘的坟墓!”

“是!保证完成任务!”孙立人没有丝毫犹豫。库芒山势险峻,被视为机械化部队的绝地,但这正符合他出奇制胜的风格,也极度考验他严格训练出的部队的丛林机动和生存能力。

“二、新二军军长沈德威!”

“到!”沈德威如同磐石般沉稳。

“你部新22师(廖耀湘部)为正面攻击纵队。你的任务最重,也最关键。我要你摆出全力猛攻孟关正面阵地的架势,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把你的‘磐石坚垒’风格给我拿出来,但不是被动防御,是进攻性的挤压!吸引并牢牢吸住日军第55联队的主力,为孙军长的迂回创造战机。你的每一个前进阵地,都要成为钉死日军的钉子,也要能抗住日军的疯狂反扑!”

“明白!我部必将如铜墙铁壁,既稳步推进,亦坚不可摧!”沈德威的回答斩钉截铁。他的部队早已针对丛林攻坚和反突击进行了无数次演练。

“三、第七军军长楚南河!”

“到!”楚南河和身旁的实际训练主导者韩晓征同时应声。

“你部为集团军总预备队及快速突击集群。待新38师达成迂回,新22师正面压力最大、日军预备队投入之际,我要你的钢铁洪流,沿塔奈河谷撕开日军防线缺口,直插孟关核心!韩参谋长,”李锦看向韩晓征,“你的步坦协同、长途奔袭,是时候展现威力了。我要看到谢尔曼和斯图亚特的履带,碾碎田中新一的指挥部!”

“请司令放心!装甲兵的魂,早就等着这一天了!”韩晓征因伤无法亲自驾驶坦克冲锋,但他的眼中闪烁着比炮火更亮的光芒。

“四、集团军直属部队!”

“炮兵司令周振邦!”

“到!”

“你的‘长脚汤姆’、‘榴弹炮之王’和‘管风琴’,必须提供前所未有的火力支援。反炮兵雷达连和校射航空队给我盯死日军的炮位,我要在总攻发起后一小时内,彻底打哑日军的炮兵!火箭炮旅,我要你们把日军的阵地给我犁一遍!”

“是!保证让鬼子尝尝什么叫钢铁火雨!”周振邦豪气干云。

“通信与电子战司令林修远!”

“到!”

“确保全军通信畅通,尤其是与迂回部队的联络。电子情报旅,全力侦听日军通讯,破译其密码,掌握其调动意图。我要知道田中新一每一步在想什么!”

“是!敌人的电波,逃不过我们的耳朵!”林修远沉稳应答。

“特种作战司令王大山!”

“到!”

“你的特战旅,尤其是影子旅长的侦察引导团,提前渗透,为炮兵指示目标,为迂回部队引导路线。敌后破坏团,给我在鬼子后方能闹多大闹多大!”

“是!让鬼子后方永无宁日!”王大山杀气腾腾。

李锦最后看向政治部主任林风眠和情报总局的秦若兰:“内部巩固,情报筛选,特别是与盟军的协调,就交给你们了。”

林风眠和秦若兰郑重颔首。

“诸位,”李锦的声音回荡在指挥部,“此战,乃我驻印军反攻首战,事关国格军魂,只许胜,不许败!我们要用田中新一最得意的防线,祭奠我无数殉国将士的英灵!行动!”

命令即出,战争机器轰然启动。

政治部林风眠主任补充道:“敌工部和新成立的民众动员部已派出先遣人员,潜入缅北地区,进行情报收集和策反缅伪军的工作,并尝试联络当地土着部落。”另外,译电室秦若兰报告说:“近期监听到日军缅甸方面军司令部与第十八师团往来电文频繁,似乎对其侧翼颇为担忧,但具体内容尚未完全破译。”

李锦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你们继续加强。特别是对日军士气、补给情况的研判,及时通报各部队。”他走到窗前,望着南方的星空,“日本人知道我们要来了。他们占了地利,以逸待劳。但我们握有力量和复仇的意志。这一战,不仅要赢,还要赢得漂亮,要打出中**队的威风和底气!”

他转过身,语气斩钉截铁:“致电梁卫国第二集团军,加快编练速度,随时准备前出接应或扩大战果。致电云南周卫国新编第三军,加强侦察,对滇西日军保持压力,策应缅北主战场。回电重庆和史迪威将军:中国驻印军第一集团军,已完成战备,随时可执行‘人猿泰山’作战计划第一阶段任务。复仇之剑,已然出鞘!”

命令下达,整个蓝姆伽这座巨大的战争熔炉,仿佛瞬间被注入了一股最后的、也是最炽热的能量。空气中所弥漫的,不再是尘土的味道,而是浓烈的硝烟味和一种大战将至的、令人窒息又兴奋的肃杀之气。

1943年10月,缅北旱季伊始,中国驻印军第一集团军如同蛰伏已久的猛虎,终于亮出了锋利的爪牙。大军兵分两路,犹如两柄铁钳,悍然撕开缅北热带丛林的厚重帷幕,向着日军盘踞的孟关地区猛扑过去。

左翼,新一军军长孙立人亲率主力,沿着塔奈河谷艰难跋涉。这里根本没有路,只有湍急的河流、密不透风的原始森林和陡峭的山峦。孙立人严格的美式训练此刻显现出成效。工兵部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动作迅捷。步兵们背负着沉重的装备,在闷热潮湿、蚂蝗蚊虫肆虐的环境中顽强挺进。美式军靴、防蚊面罩、充足的奎宁和野战口粮,这些蓝姆伽换装的成果,极大地减少了非战斗减员。孙立人治军极严,命令部队保持无线电静默,斥候远远撒出,充分利用炮火准备后短暂的窗口期快速推进。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不惜一切代价,插向孟关日军的后方要地瓦鲁班,切断日军第十八师团的退路和补给线。

右翼,新二军军长沈德威则采取了稳扎稳打的“磐石”战术。他的部队沿着相对开阔的胡康河谷谷地推进,动作不如新一军迅猛,却步步为营,坚实无比。每占领一处阵地,立即就地加固,形成环形防御。沈德威狠抓的反坦克训练和阵地构筑技能派上了用场。日军惯用的步兵夜袭和小股渗透,在新二军严密的前哨警戒和交叉火力网面前,屡屡碰得头破血流。日军第十八师团主力果然被新二军牢牢吸引,不断发起反冲击,试图阻止这支中**队的推进,却像是海浪拍击礁石,虽然声势骇人,但礁石岿然不动,反而让日军付出了惨重代价。新二军就像一颗坚硬的核桃,吸引了日军的全部注意力,并用坚固的外壳消耗着敌人的牙齿。

战役初期,日军依仗预先构筑的坚固工事和丛林作战经验,抵抗十分顽强。暗堡、狙击手、诡雷,给进攻中的中**队造成了不小的困难和伤亡。然而,李锦在蓝姆伽极力推行的诸兵种协同战术,逐渐开始发挥决定性作用。

集团军炮兵司令周振邦中将坐镇后方,统一协调着强大的炮火。每当步兵或装甲部队遭遇顽固据点,呼唤炮火支援的信号便会通过无线电或电话传回。重炮师的“长脚汤姆”和“榴弹炮之王”发出震天动地的怒吼,将远距离的日军指挥所、炮兵阵地和大型堡垒化为齑粉。火箭炮兵旅旅长火流星上校则往往命令他的t34“管风琴”火箭炮营前出部署,一次齐射,密集的火箭弹如同死神的火雨,瞬间覆盖日军步兵集结地或浅近纵深的支援部队,火力之凶猛狂暴,让日军为之胆寒。

更让日军炮兵头痛欲裂的是中**队的反炮兵能力。那三套秘密武器——ScR-584雷达,如同无形的眼睛,总能迅速捕捉到日军火炮发射的位置。往往日军炮兵刚打出几发炮弹,还没来得及转移,中**队报复性的精准炮火就已经劈头盖脸地砸下来。校射航空队的轻型观测机,也不时冒险飞临战场上空,为炮兵提供更精确的目标指引。

日军阵地前,爆炸声连绵不绝。

一个日军军曹在散兵坑内对着电话声嘶力竭地大叫:“大队长!支那军的炮火太准了!他们的步兵冲击很有章法,互相掩护,我们的侧射火力点往往刚开火就被他们的迫击炮盯上!”

电话那头传来藤井大佐的咆哮:“八嘎!顶住!不许后退一步!他们的主力攻击还没开始,这只是试探!命令炮兵,轰击他们的进攻队形!”

日军的山炮和野炮开始还击,炮弹落在新22师的攻击队列附近。

然而,很快,天空中传来轻微的引擎声。集团军直属的校射航空队轻型观测机出现了。

观测机飞行员冷静地报告:“目标区域,日军炮兵闪光,坐标xxx, YYY。”

后方,重炮师阵地上,反炮兵雷达ScR-584的屏幕上迅速锁定了日军炮位的弹道轨迹。

炮兵司令周振邦一声令下:“全群集火!覆盖目标区域!”

m1 155mm“长脚汤姆”榴弹炮发出了震天动地的怒吼,紧接着,更为恐怖的m1 203mm“榴弹炮之王”的巨大炮弹划破长空,带着死亡呼啸砸向日军炮兵阵地。

“轰!轰!轰!”地动山摇的爆炸在日军炮位中响起,一时间人仰马翻,火炮零件被炸上天。

藤井大佐在指挥部里听到外面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和突然稀疏下来的己方炮火,脸色大变:“怎么回事?我们的炮兵呢?”

“报告联队长!支那军使用了未知的新式重炮,射程极远,精度极高!我们的炮兵阵地遭到毁灭性打击!损失超过三分之二!”

“八嘎!”藤井一拳砸在桌子上,“命令剩余的炮兵分散隐蔽!没有命令不准开火!”他心中第一次升起不祥的预感:这支中**队,和他以往遇到的完全不同。

正面战场陷入残酷的拉锯战。新22师像一把沉重的铁锤,耐心而坚定地一次次敲击着日军的防线,每一步推进都伴随着惨烈的牺牲,但每一步都扎扎实实。日军第55联队果然被牢牢吸在了正面,不断向田中新一请求战术指导并要求预备队增援。

通信与电子战司令部司令林修远中将麾下的电子情报旅,在旅长“密匙”上校的指挥下,日夜不停地监听着日军的无线电通讯。虽然无法完全破译所有密电,但通过信号分析、流量研究和测向定位,总能大致判断出日军部队的调动意图和补给仓库的位置。这些宝贵的情报被迅速传递给前线部队和炮兵,使得中**队的打击往往能打在日军的七寸上。偶尔发起的实验性无线电干扰,虽然范围有限,也曾在关键的局部战斗中,造成了日军指挥的短暂混乱。

经过近两个月的激烈交锋和反复拉锯,新一军成功克服重重险阻,如同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孟关侧后的瓦鲁班附近,并迅速发起攻击,切断了孟关日军与后方的联系。新二军则顶着正面日军的疯狂反扑,一步步将战线推至孟关核心阵地前沿。日军第十八师团长田中新一中将此时才惊觉退路已断,陷入了被合围的险境,军心开始动摇。

决战的时刻到了。

李锦在前进指挥部里,目光紧紧锁定在沙盘上。前线战报如雪片般飞来,参谋们忙碌地更新着态势图。副参谋长方维岳和通信联络处处长徐文博在一旁紧张地协调着各部。

“总司令,新一军已成功切断孟关至瓦鲁班道路,但日军抵抗激烈,孙军长报告部队伤亡不小,急需补给和炮火支援!” “新二军沈军长报告,正面日军攻势已显疲态,但其核心阵地工事极为坚固,重炮难以完全摧毁,请求指示!” “炮兵司令部周司令报告,弹药消耗巨大,特别是203mm炮弹和火箭弹,徐处长正在协调紧急空投补给!” “电子情报旅报告,侦听到日军第十八师团部频繁发报,内容紧急,判断其已有撤退意图,但可能企图固守待援或向我薄弱环节突围!”

李锦冷静地分析着每一条信息。日军的困境他了然于胸,但困兽犹斗,尤其第十八师团是日军精锐,最后关头必然疯狂反扑。

“命令!”李锦的声音打破了指挥部的紧张气氛,“一、炮兵集中全部火力,重点轰击新二军当面之敌坚固工事,为步兵突击创造条件。轰击结束后,向两翼和纵深延伸,隔绝日军增援和退路。二、新二军沈德威部,待炮火延伸后,立即发起总攻,不惜代价,撕开日军正面防线!三、新一军孙立人部,全力巩固阻击阵地,坚决击退任何突围或增援之敌!四、命令总预备队——第七军楚南河部,韩晓征装甲集群,立即前出!从新二军打开的突破口投入战斗,向孟关核心阵地纵深突击!我要他们在今天日落前,把军旗插上田中新一的指挥部!”

命令通过无线电和电话网络,迅速传达到各部队。

刹那间,中**队的炮火达到了前所未有的 intensity。重炮、火箭炮发出的轰鸣声连绵不绝,地动山摇,日军阵地仿佛被犁了一遍又一遍。浓烟和火光吞噬了孟关。

集团军炮兵司令周振邦中将站在观察所里,手持望远镜,脸上毫无表情,只有眼中跳动着炮火的反光。他对着电话筒,声音平稳却蕴含着毁灭性的力量:“全体单位,一级战斗准备。基准射向,表尺xxx,一号装药。全群——急促射!放!”

命令如同掷出的火把,瞬间点燃了复仇的熔炉。

首先发言的是位于二线的m1 203mm“榴弹炮之王”。这些庞然大物每一次怒吼,都让大地为之震颤,巨大的炮弹以近乎垂直的弹道砸向日军深埋的地下指挥所和坚固永备工事。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甚至能震碎几百米外士兵的内脏。

紧接着,数量更多的m1 155mm“长脚汤姆”榴弹炮群开始了覆盖性射击。密集的弹雨如同死亡的犁铧,一遍又一遍地耕耘着日军阵地的前沿、纵深、可疑的丛林和洼地。硝烟、尘土、破碎的肢体和武器零件被抛向空中。

然而,最让日军魂飞魄散的,是那突如其来的、如同地狱风暴般的尖啸。

“呜——呜——呜——咻咻咻咻咻——!”

t34“管风琴”火箭炮旅阵地上,旅长火流星上校挥下了红旗。三十六辆发射车一次齐射,数百枚114mm火箭弹拖着炽白的尾焰,如同蜂群般扑向目标区域。它们覆盖的面积巨大,爆炸声连绵成一片几乎无法分辨的滚雷,将大片阵地瞬间化为火海。恐怖的爆炸声和漫天火光,给日军士兵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震慑。

炮火刚刚延伸,新二军的步兵们便跃出阵地,发出震天的喊杀声,向着已被炸得七零八落的日军阵地发起了决死冲锋。士兵们三人一组,互相掩护,冲锋枪、步枪、手榴弹、火焰喷射器轮番上阵,与残存的日军在堑壕、暗堡里展开惨烈的近身搏杀。沈德威亲临一线,指挥部队猛打猛冲,新二军“磐石坚垒”的风格此刻化为了攻坚的铁锤。

就在日军注意力被正面进攻完全吸引之时,远方传来了更为低沉震撼的轰鸣声。韩晓征站在一辆m4谢尔曼坦克的炮塔里,半身探出舱盖,挥舞着信号旗。在他的身后,第七军的装甲洪流——谢尔曼坦克、斯图亚特坦克、m10坦克歼击车,以及满载步兵的卡车、吉普车,如同决堤的钢铁洪流,从新二军浴血打开的缺口中汹涌而入!

“装甲团!全体都有!保持队形!跟随我旗!目标——孟关中心阵地!冲啊!”韩晓征无法亲自驾驶坦克冲锋,但他的声音通过无线电传遍了每一辆战车。他将自己在蓝姆伽倾囊相授的装甲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坦克群并不直线冲刺,而是交替掩护,利用残垣断壁和弹坑作为掩体,炮塔不断旋转,精准地点名任何敢于暴露的火力点。步兵们或搭乘坦克,或紧随其后,步坦协同近乎完美,高效地清除着那些威胁坦克的日军自杀式攻击手和残存的反坦克炮。

这支生力军的突然投入,成为了压垮日军的最后一根稻草。日军防线彻底崩溃。坦克碾过战壕,机枪扫射着溃逃的日军士兵。孟关镇内,巷战激烈但短暂,钢铁巨兽面前,日军的步兵抵抗显得苍白无力。

日军孟关核心阵地,瞬间陷入一片火海地狱。

一个日军中队长的掩体被近失弹震得泥土簌簌落下,他对着电话声嘶力竭地尖叫,却几乎听不到自己的声音:“莫西莫西!联队长!支那军!支那军的炮击!从未见过的猛烈!我们损失惨重!很多工事被直接命中!请求战术指导!请求……”

话未说完,一枚203mm炮弹直接命中了掩体上方,巨大的爆炸将整个掩体连同里面的日军彻底从地球上抹去。

藤井小五郎大佐在更深的地下指挥部里,也能感到那令人窒息的震动和轰鸣。电话线大片中断,无线电里充斥着各大队、中队绝望的呼救和盲音。

“八嘎!这怎么可能?!他们的炮兵怎么可能有如此多的弹药?!如此高的精度?!”他无法理解,一支曾经被他们追得溃不成军的军队,为何会拥有如此恐怖的火力。反炮兵雷达和校射飞机的存在,远远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炮火准备尚未完全停止,新22师正面进攻的浪潮已经掀起。

“步兵!冲锋!”随着军官们的嘶喊,无数头戴m1钢盔的身影跃出进攻阵地,以散兵线战术,在机枪和迫击炮的掩护下,向日军的残存阵地发起了决死冲击。

日军从废墟和焦土中爬出来,凭借少数未被摧毁的火力点和狂热的武士道精神,疯狂射击。九二式重机枪、三八式步枪、掷弹筒拼死阻击。

战斗瞬间进入白热化。每一道战壕、每一个弹坑、每一片丛林都发生了惨烈的争夺。枪声、爆炸声、嘶吼声、惨叫声响彻河谷。

新22师的士兵们充分展现了训练成果。他们三人一组,交替掩护,冲锋枪手、步枪手、榴弹手配合默契。遇到坚固火力点,并不硬冲,而是迅速召唤后方迫击炮或伴随前进的37mm战防炮进行精确打击。

一个年轻的中国排长,发现一个日军重机枪巢在疯狂扫射,阻滞了连队的进攻。他匍匐前进,迂回到侧翼,用一枚美制mK2手雷精准地投了进去。爆炸声后,机枪哑火,他跃起身,高举汤姆森冲锋枪:“兄弟们!冲啊!”

士兵们怒吼着跟上,与残存的日军展开了血腥的白刃战。刺刀、工兵铲、枪托,甚至牙齿,都成了武器。仇恨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原始的宣泄。

数十辆m4谢尔曼中型坦克排成冲击队形,其庞大的车体和76mm主炮给人以无比的安全感和压迫感。更轻快的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在两翼穿梭,提供掩护和侦察。m10坦克歼击车则利用其强大的火炮,在后方提供远程火力支援,精准点名任何敢于露头的日军火力点。

坦克履带碾过焦土和日军的尸体,轰鸣着冲向已被炮火严重削弱的日军防线。车载机枪喷射出灼热的火舌,清扫着一切可疑的目标。

日军被这突如其来的钢铁洪流惊呆了。他们缺乏有效的反坦克武器,匆忙组织起来的敢死队,抱着炸药包和集束手榴弹,嚎叫着发起自杀式冲锋。

“注意!鬼子肉弹!左翼十点钟方向!机枪手,压制!”谢尔曼坦克的车长在舱口声嘶力竭地大喊。

同轴机枪和炮塔上的高射机枪立刻调转枪口,形成交叉火力,将亡命冲来的日军士兵打成筛子。偶尔有侥幸贴近的,也被伴随坦克冲锋的步兵用加兰德步枪和勃朗宁自动步枪迅速清除。

步坦协同,被韩晓征强调过无数次的战术,在此刻得到了完美体现。步兵为坦克扫清近身的威胁,坦克则为步兵提供移动的钢铁堡垒和强大的直射火力。

日军的防线,在这股无可阻挡的钢铁洪流冲击下,开始崩溃。

“报告联队长!支那战车!大量的战车!从正面突破了我军第二道防线!我们挡不住了!”一个满脸是血的日军大队长冲进藤井的指挥部。

藤井面色惨白,他冲到观察孔前,只见视野中,中**队的坦克正如入无人之境,引领着步兵狂飙突进。而他寄予厚望的反坦克措施,在对方步坦紧密协同和绝对火力优势下,显得苍白无力。

“命令预备队!所有能拿枪的人!包括后勤、伤员!全体‘玉碎’攻击!务必挡住战车!”藤井歇斯底里地吼道。

然而,这一切都是徒劳的。第七军的突破速度远超他的想象。

与此同时,迂回至敌后的新38师,也向孟关侧翼发起了猛攻。

军长孙立人亲临前线,他的部队如同猛虎下山,从日军意想不到的方向狠狠插来。日军侧翼和后方部队本来就被正面的猛攻和背后的交通线被切断搞得惊慌失措,此刻遭到新38师这支生力军的猛击,顿时大乱。

“报告军座!我部已攻占孟关东南侧三处高地,日军第56联队一部试图向瓦鲁班撤退,被我部截击,正激战中!”

“好!”孙立人命令,“不要给敌人喘息之机!全力压缩!配合正面兄弟部队,全歼孟关之敌!”

孟关日军,陷入了中**队铁壁合围之中。正面是新22师的泰山压顶,侧翼和后方是新38师的利刃切割,核心阵地则正被第七军的钢铁洪流反复蹂躏。

日军第18师团司令部。

田中新一再也无法保持镇定。他原本期望的正面消耗战,变成了一场一边倒的屠杀和即将到来的围歼。

“八嘎!孙立人!他竟然真的越过了库芒山!还有那些战车……”他盯着地图上代表中**队进攻方向的一个个箭头,额头青筋暴起。

“师团长阁下!藤井联队请求紧急战术指导!他们快撑不住了!瓦鲁班道路被切断,援军无法到达!请求允许向瓦鲁班方向突围!”片冈参谋长焦急地报告。

田中脸色铁青,他知道孟关已经守不住了。再坚持下去,整个第55联队乃至孟关地区所有部队都将被彻底消灭。

“……命令,”他从牙缝里挤出 words,“孟关守军,伺机向瓦鲁班方向突围。命令第56联队,不惜一切代价,接应他们撤退。”

这命令意味着,他承认了失败,并不得不放弃他苦心经营的孟关防线。

命令下达,孟关日军的抵抗意志终于崩溃,残存的日军开始试图利用夜色和复杂地形,向东溃退。

与此同时,在王大山少将的特种作战司令部指挥下,特战旅的“敌后破坏团”和“侦察引导团”早已渗透到更深远区域。他们袭击日军后勤车队,破坏通讯线路,引导炮兵轰击溃退中的日军部队,甚至冒充日军制造混乱,极大地加剧了日军的崩溃。

当天傍晚,夕阳如血。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终于飘扬在了孟关日军第十八师团指挥部(原址)的废墟之上。第七军的坦克环绕四周,步兵们正在清剿残敌。韩晓征的坦克停在一旁,他跳下坦克,看着那面旗帜,眼眶微微湿润。装甲兵的魂,没有丢!

消息传回指挥部,一片欢腾。李锦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而欣慰的笑容。但他很快收敛了情绪。

“报告战果和伤亡。” “命令各部,停止追击,就地巩固阵地,清剿残敌,救护伤员。” “命令后勤司令部,立即前送弹药、药品和食品,优先保障伤员后送。” “命令政治部敌工部和民众动员部,协助管理战俘,安抚当地民众。” “电子情报旅继续监听,警惕日军反扑。” “给重庆和史迪威将军发报:我军经浴血奋战,已于x月x日攻克孟关,毙伤日军逾五千人(预计),缴获大批武器装备,详情正清点中。日军第十八师团遭重创,残部向瓦鲁班、密支那方向溃退。我部正在巩固战果。缅北反攻第一阶段作战目标,初步达成。”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嘉奖参战全体官兵。新一军迂回果断,新二军攻坚坚韧,第七军突击迅猛,炮兵、通信、工兵、后勤及各直属部队保障有力。我们将士用命,初战告捷!然,战役尚未结束,望各部戒骄戒躁,准备再战!”

发完电文,李锦走出指挥部,眺望南方。孟关方向依旧有零星的枪炮声传来,那是肃清残敌的战斗。空气中弥漫着硝烟、血腥和热带草木烧焦的混合气味。

孟关拿下了,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国内外的士气,也验证了蓝姆伽训练的成果和诸兵种协同作战的威力。但李锦知道,第十八师团主力尚未被全歼,缅甸的丛林深处,还有更多的硬仗要打。瓦鲁班、密支那、腾冲、松山……一个个地名在他脑海中闪过。

“只是开始。”他轻声自语,眼神再次变得锐利而深邃,“剑既出鞘,必饮尽敌血方还。下一个,瓦鲁班。”

远在云南的周卫国新编第三军,也通过秘密渠道收到了孟关大捷的消息。周卫国看着电文,对身边的参谋们说:“李总司令那边打得漂亮!我们也得加紧了,不能让鬼子在滇西太安稳。很快,就该我们上场了。”

蓝姆伽锻造的复仇之剑,在孟关初试锋芒,寒光乍现,血染征衣。而更漫长、更残酷的缅北滇西反攻之路,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