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民国,开启救国救民之路 > 第130章 攻克腊戌

穿越民国,开启救国救民之路 第130章 攻克腊戌

作者:中龙锦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2:32:21

1945年5月初,腊戌城外,中国驻印军第一集团军总指挥部。

中国驻印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李锦,站在伪装严密的前进指挥部了望口前,举着望远镜,久久凝视着那座被层层叠叠的丘陵和逐渐稀疏的丛林环抱的城池——腊戌。这里,是日军在缅北的最后堡垒,是滇缅公路上的战略要冲,也是无数中国将士浴血远征、魂牵梦绕的最终目标之一。

在他身后,巨大的作战沙盘上,代表中**队的蓝色箭头已从北、东、西三个方向,如同钢铁巨钳,将代表日军的红色区域紧紧压缩在腊戌城区及近郊最后一片狭小地带。新一军攻克了城北、东北所有外围高地,兵锋直指城垣;新二军肃清了西北方向,切断了主要退路;第七军的装甲部队已在指定区域集结待命,如同蓄势待发的猎豹;集团军直属的炮群,黑洞洞的炮口早已昂起,瞄准了城内每一个已知的重要目标。

“报告总司令!”参谋长陈瑜的声音打破了指挥部的寂静,“各军均已报告准备就绪,弹药充足,士气高昂!新一军孙立人部位于城北、东北主攻位置;新二军沈德威部位于西北、西面;第七军楚南河部装甲主力为战役预备队,随时准备投入突破;新三军周卫国部及各部直属队,负责侧翼警戒、后勤保障及特种作战任务!”

李锦缓缓放下望远镜,转过身,目光扫过指挥部内每一位高级将领坚毅而充满战意的面孔。他的眼神锐利如鹰,声音沉稳如磐石,却带着足以点燃每一颗心脏的力量:

“诸位!自去年反攻以来,我忠勇将士,浴血奋战,连克强敌,今日,兵锋已直抵腊戌城下!此乃日寇在缅北之最后巢穴,亦是我远征健儿雪耻复仇、打通国际通道之关键一战!”

他走到沙盘前,手指重重地点在腊戌城的位置。

“现在我命令:全军总攻腊戌!以雷霆万钧之势,犁庭扫穴,彻底歼灭顽敌,扬我军威,复我故土!”

“总攻时间,定于明日,民国三十四年五月三日,拂晓六时整!”

“炮火准备,五时三十分开始!我要让腊戌城,在我军的炮火下颤抖!”

“各攻击部队,务必步、炮、坦、工紧密协同,勇猛突击,有进无退!”

“此战,关乎国格军威,关乎抗战全局!我辈军人,唯有死战,必胜!”

“是!必胜!!”指挥部内,所有将领齐声怒吼,声震屋瓦,战意直冲云霄。

五月三日,拂晓前最黑暗的时刻。

五时三十分,准时!

三发红色信号弹如同死神的请柬,骤然升上腊戌城黎明前的夜空。

下一秒,天地变色!

中国驻印军集中起来的、规模空前的炮兵集群,发出了毁灭性的咆哮!从75mm山炮到105mm榴弹炮,再到155mm“长脚汤姆”重炮和203mm榴弹炮,以及令人心悸的多管火箭炮(“斯大林管风琴”或类似装备),数百门火炮同时喷吐出炽热的火舌!

炮击伊始,重炮群的首轮齐射便地动山摇,150毫米榴弹炮的巨弹如同重锤,狠狠砸在城墙上,古老的砖石结构如纸糊般坍塌,露出巨大的缺口。

紧接着,更为密集的105毫米榴弹炮火如同冰雹般落下,重点覆盖日军纵深的预设阵地。一个隐藏在小学操场下的日军迫击炮阵地被直接命中,堆放的弹药发生了骇人的二次爆炸,将整座校舍连同里面的守军撕成了碎片。

炮火如同拥有生命般,进行着毁灭性的“梳理”。 炮兵观测机在空中盘旋,无线电里不断传来修正指令:“坐标b-7,敌军观测塔,效力射!” 片刻之后,那座三层高的砖石塔楼便在冲天火光中化为齑粉。

日军的指挥体系在最初的几分钟内就濒临崩溃。 设在天主教堂钟楼里的联队指挥部被多发炮弹连续击中,坚固的钟楼轰然倒塌,里面的电台、地图和指挥官一同被埋葬。电话线路成片被炸断,传令兵在街头狂奔,却往往在下一秒就被爆炸的气浪掀飞。

火焰风暴开始形成。 击中仓库和油料堆积点的炮弹引发了冲天大火,火借风势,沿着街道蔓延,吞噬着木质结构的房屋。灼热的气浪让数百米外的士兵都感到皮肤刺痛,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硝烟、烧焦的木头和血肉的混合气味。

破片如同死神的镰刀,在空中发出“啾啾”的恐怖尖啸。断裂的钢筋、破碎的瓦砾、崩裂的家具,所有的一切都成了致命的武器。躲在半塌地窖里的日军士兵,即便侥幸躲过了直接命中,也可能被震塌的横梁活埋,或被顺着通风口灌入的浓烟活活呛死。

在这持续近一个小时的毁灭性炮击结束时,腊戌城区已面目全非。坚固的工事被还原为瓦砾,街道被坍塌的建筑物残骸堵塞,随处可见燃烧的车辆和武器的残骸。这座昔日的战略重镇,在钢铁与火焰的洗礼下,彻底化作了一片仍在燃烧、呻吟的人间地狱。

“滴滴答滴滴——!”嘹亮而激昂的冲锋号声,在腊戌城北、东、西多个方向同时吹响!这号声,穿透了隆隆的炮火,如同唤醒沉睡巨龙的号角!

“杀啊!!!”

“为了牺牲的弟兄!冲啊!”

排山倒海般的呐喊声从城外阵地响起!无数头戴m1钢盔、身着斑驳军装的中国士兵,如同决堤的洪流,从进攻出发阵地跃出,跟着炮弹炸点形成的死亡屏障,向着硝烟弥漫、火光冲天的腊戌城垣,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总攻击!

城北方向,新38师进攻轴线:

一辆m4“谢尔曼”坦克的75毫米主炮猛地一震,前方一处用沙包和瓦砾加固的街垒应声爆成一团火球,隐藏在后面的日军士兵被炸飞。但立刻,从右侧废墟的二层小楼窗口,一枚九九式磁性反坦克炸弹被掷下,粘在坦克侧面轰然爆炸,坦克猛地一颤,履带哗啦一声断裂,瘫痪在原地。

“步兵掩护!坦克兵出来!” 步兵排长声嘶力竭地喊着,士兵们立刻用冲锋枪和步枪向所有可能藏匿“肉弹”的窗口倾泻火力,掩护坦克乘组从舱盖爬出。

在城墙的巨大缺口处,战斗已进入白热化。缺口后方,日军用几辆被击毁的汽车残骸和麻包构建了纵深阵地。一挺九六式轻机枪在断墙后疯狂扫射,将试图穿越缺口的十余名士兵压制在弹坑里。

“火箭筒!快!” 一名手持m1“巴祖卡”火箭筒的射手在战友火力掩护下,冒险探身,瞄准,击发!“轰!” 机枪阵地连同后面的汽车残骸被炸得粉碎。

缺口刚刚被打通,工兵冒着两侧射来的冷枪,抱着炸药包冲上去,对堆积的障碍物进行二次爆破,以扩大通道。爆炸声未落,喷火兵已经跟上,对准缺口内侧一个不断向外投掷手榴弹的地窖口,扣动扳机。狰狞的火龙咆哮着钻入,地窖内瞬间传出非人的惨嚎,随即彻底寂静。

城东方向,新30师鏖战街区:

这里的战斗更加残酷和胶着。日军利用教堂、仓库和学校等坚固建筑,布置了交叉火力。士兵们不得不以战斗小组为单位,在残垣断壁间穿梭。

一个班在试图穿越街道时,遭到来自钟楼和对面石屋的同时射击,瞬间倒下大半。幸存者被迫躲进一栋半塌的民房。

“手榴弹!延时三秒再扔!”班长吼道。两名士兵拉燃导火索,心中默数,然后奋力将手榴弹从窗户精准投进对面石屋的二层窗口。爆炸过后,冲锋枪手立刻冲过街道,突入屋内用扫射清理残敌。

对于怀疑有日军隐藏的地下室或坑道,火焰喷射器往往是最终手段。喷火兵沿着墙根移动,对准黑黢黢的洞口猛喷,烈焰不仅能烧死里面的守卫,更能耗尽氧气,使其窒息。

城西方向,新二军稳步挤压:

新二军的打法更显沉稳。他们不强求高速突破,而是充分发挥兵力优势,采用 “剥笋”战术。

面对一片街区,他们首先用迫击炮和机枪火力严密封锁其与外界的联系,阻止日军增援或撤退。然后,以连排为单位,从多个方向同时发起攻击,逐一清理建筑。

遇到坚固据点,立即召唤师属山炮进行直瞄射击,或者用火箭筒和爆破筒解决。他们像潮水一样,一波接一波,稳步向前推进,不断压缩日军的活动空间。日军的反击虽然造成了一些伤亡,但无法阻止整个防御圈被一点点、无情地蚕食和瓦解。整座腊戌城,已在三面围攻下摇摇欲坠。

当初升的太阳勉强穿透浓厚的硝烟,将血红的光芒洒向大地时,战场迎来了决定性的一刻。李锦总司令在指挥部接到前线报告,多个方向已成功突破城垣,但日军依托城内建筑进行顽强巷战,进展缓慢。

“命令第七军装甲部队,投入战斗!”李锦果断下令,“沿主要街道,向城内纵深突击,打乱敌人部署,支援步兵攻坚!”

随着引擎的怒吼与履带碾压碎石的铿锵声,第七军装甲部队的钢铁洪流,终于涌入了腊戌城内。数十辆m4“谢尔曼”中型坦克如同移动的堡垒,其庞大的车身和低沉的炮管散发着令人胆寒的威压。紧随其后的是数量更多的m3半履带车,车上的步兵们紧握武器,目光警惕地扫视着两侧的废墟。

这支钢铁力量的出现,瞬间重塑了巷战的规则。

一辆“谢尔曼”的75毫米主炮微微转动,炮口猛地喷出火焰和浓烟。前方百米处,一个由沙包和混凝土碎块构筑的日军环形街垒,连同架设在上面的九二式重机枪,在巨响中被炸上了天。对于普通步兵而言需要付出巨大牺牲才能攻克的火力点,在坦克炮面前不堪一击。

日军意识到了灭顶之灾的到来。残存的士兵中,有人疯狂地嚎叫着“天闹黑卡半在!”,抱着九九式磁性反坦克炸弹或捆扎在一起的集束手榴弹,从断墙后、下水道里跃出,发起了绝望的自杀式冲锋。

然而,严密的步坦协同让这些“肉弹”大多徒劳无功。伴随坦克的步兵们,依托坦克车体和半履带车为掩护,用m1加兰德步枪的持续火力和勃朗宁自动步枪(bAR) 的猛烈扫射,组成了一道近距离防护火网。试图靠近的日军“肉弹”往往在距离坦克二三十米外就被打成筛子。坦克上的同轴机枪和车顶航向机枪也同时开火,在地面上扫射出密集的弹幕。

一辆绰号“猛虎”的谢尔曼坦克,其厚重的正面装甲硬生生扛住了一发来自隐蔽处的日军九四式37毫米速射炮的直射,炮弹被弹开,只在装甲上留下一个凹坑和些许划痕。这幕景象,更是彻底击碎了日军靠轻火力阻止坦克的最后幻想。

装甲部队并不与残敌过多纠缠,它们如同势不可挡的钢铁楔子,沿着主干道迅猛向城内穿插。它们用炮火和履带强行开路,将日军原本依仗街区构筑的连贯防御体系,切割、打散成无数个孤立、混乱的抵抗口袋。失去了统一指挥和相互支援的日军,虽然仍在个别建筑内负隅顽抗,但整体的崩溃已经不可避免。腊戌城防,在装甲洪流的冲击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土崩瓦解。

随着中**队主力涌入腊戌,战斗进入了血肉磨坊般的全面巷战。日军依托每一堵断墙、每一个地窖、甚至每一根倒塌的梁柱进行绝望的迟滞作战。

狙击手的冷枪从意想不到的角度射来,专挑军官和通信兵。交叉布置的侧射火力点常常在步兵通过半条街道后突然开火,造成惨重伤亡。工兵在破门时,必须警惕连接在门把手上的诡雷,一声闷响就可能让整个突击小组非死即伤。偶尔,一小股陷入绝境的日军还会高呼“万岁!”发起自杀式冲锋,虽然大多被优势火力打倒,但其疯狂程度令人心惊。

中**队则以更小的、灵活的战斗小组作为回应。每个小组通常由冲锋枪手、步枪兵、爆破手和火箭筒手构成。他们沿街道两侧交替掩护前进,遇到坚固据点,立即召唤后方迫击炮或伴随的m1“巴祖卡”火箭筒进行拔点。对于盘踞在建筑物上层或地下室内的日军,m2火焰喷射器成为了终结者,咆哮的火龙将一个个抵抗巢穴化为焦热的坟墓。

战斗的焦点,最终汇聚于城中心那座坚固的英式殖民政府大楼。 这座钢筋混凝土建筑被日军改造为核心堡垒,墙壁上密布射孔,窗户被沙包堵死,四周还构筑了环形地堡群。新38师112团奉命啃下这块最硬的骨头。

攻击始于对周边地堡的逐一清除。火箭筒和工兵爆破筒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将地堡一个个掀翻。随后,主力部队在大楼正面和侧翼同时发起强攻。日军从每一个窗口、每一个通风口向外倾泻子弹和手榴弹。

惨烈的逐层争夺开始了。 士兵们用炸药炸开底层被封死的入口,突入满是瓦砾和硝烟的大厅。在昏暗的走廊和房间里,爆发了激烈的近战。冲锋枪的扫射声、手榴弹在密闭空间的爆炸声、以及中日两国士兵搏命时的怒吼与惨叫交织在一起。每向上推进一层,每清理一个房间,都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鲜血染红了华丽却已残破的大理石阶梯。 在攻打二楼时,日军甚至引爆了预设的炸药,造成楼梯坍塌和大量伤亡。但112团的官兵们用绳索和人梯,继续向上猛攻。他们从楼外攀爬,向窗户内投掷手榴弹,再从炸开的缺口强行突入。

最终,在顶楼的最后血战中,残余的日军军官包括联队长本人,在指挥部房间内或切腹自尽,或拉响手雷与冲入的中国士兵同归于尽。当一面布满弹孔、浸染鲜血的军旗终于插上政府大楼那扭曲的旗杆时,它宣告了腊戌城内日军有组织抵抗的终结。城市上空经久不息的枪炮声,终于被胜利的欢呼所取代,尽管这欢呼声中,饱含着无尽的伤痛与牺牲。

至五月下旬,腊戌城内最后的、零星的枪声也终于平息。经过二十余天的残酷鏖战,中国驻印军以无比的英勇和巨大的牺牲,彻底肃清了腊戌城内的所有日军,完全占领了这座缅北重镇。

满目疮痍、遍地瓦砾的腊戌城中,一面巨大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在众多将士含泪的注视下,缓缓升起在城市的最高点。旗帜在带着硝烟味的风中猎猎作响,仿佛在告慰无数长眠在异国他乡的英灵。

李锦将军在众多将领和警卫的簇拥下,走进了这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城市。他走过残破的街道,看着疲惫不堪、军装褴褛却目光坚定的将士们,看着沿途收殓的烈士遗体,神情肃穆而凝重。

他对着随行的中外记者和官兵们,沉声说道:“此役,我军光复腊戌,缅北之敌,已基本肃清!此胜利,属于所有英勇作战的将士,属于所有为国捐躯的烈士!他们的功绩,永垂不朽!”

腊戌的攻克,标志着中国驻印军缅北反攻战役的决定性胜利。它不仅彻底粉碎了日军在缅北的防御体系,极大鼓舞了全国的抗战士气,更重要的是,意味着被切断已久的中印公路(史迪威公路)即将全线贯通,国际援华物资可以通过陆路源源不断运入中国,对支撑中国抗战全局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意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