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燕云望:后周与辽的未战之盟 > 第197章 番外.中秋节快乐(一)

番外一:广顺三年中秋夜·御苑桂暖

广顺三年的中秋,汴梁城的月光比往年更软些。御花园里的桂树被夜风摇得簌簌响,细碎的金瓣落在青砖上,混着廊下宫灯的暖光,铺成一条香径。符氏提着襦裙下摆走在前面,藕荷色的裙摆扫过桂花树影时,发间银钗上的明珠也跟着晃,映得她眉眼间的笑意都亮了几分。她刚从内殿过来,手里还攥着块素色绢帕,帕角绣着半朵桂花——是今早给柴宗训缝荷包时多绣的,想着晚些赏月时,或许能用来包几片最香的花瓣。

“陛下慢些,这砖缝里嵌了桂花,当心滑。”她回头时,柴荣正提着一盏兔儿灯跟在身后,灯影里他的轮廓比平日温和许多。往日在御书房批奏折到深夜,他眉峰总是拧着,连鬓角的发丝都透着紧绷,唯有此刻,看着不远处追蝴蝶的柴宗训,眼底才漫开软意。兔儿灯是宫人造的,绢面薄如蝉翼,烛火一晃,兔子的耳朵便似要动起来,倒比御花园里的真蝴蝶还灵动些。

“你倒是比朕还急。”柴荣快走两步追上她,把兔儿灯递到她手里,指尖不经意蹭过她的手背,惹得符氏耳尖微微发烫。“训儿今日从早盼到晚,卯时就爬起来问‘娘,什么时候摘桂花呀’,说要跟你比谁摘的多,做出来的糕更甜。”他说话时,目光落在符氏发间的银钗上,想起去年她生辰时,自己亲手挑的这支钗,当时她笑说“太素了”,可这一年来,却总戴着。

正说着,就听见不远处传来孩童清脆的笑声。柴宗训穿着一身宝蓝色的小袄,领口绣着圈云纹,是符氏前几日亲自缝的,针脚细密得连最挑剔的绣娘都挑不出错。他手里攥着个竹编的小篮子,篮子底还垫着层软布,是怕桂花被硌坏——这还是符氏教他的。小家伙正踮着脚往桂树枝上够,小胳膊伸得笔直,脸都憋红了,可树枝太高,他够了半天也只抓下来几片带露的叶子,急得小嘴一瘪,眼泪都快掉下来。看见符氏和柴荣过来,他立刻举着篮子跑过去,小鞋子踩在落满桂花的砖上,发出“沙沙”的响:“娘!父皇!你们看,我摘了好多……”

话没说完,就看见符氏手里提着的篮子里,已经装满了金灿灿的桂花,连篮子边缘都溢出来几瓣,风一吹,落在她的袖口上,沾了点香气。他小嘴一瘪,正要撒娇,柴荣却弯腰把他抱了起来,让他坐在自己肩头,大手稳稳托着他的腿:“朕的训儿要摘,自然要摘最高处的桂花,那处的日晒足,最香。”柴宗训立刻破涕为笑,小手紧紧抓着柴荣的发髻,生怕摔下去,另一只手伸去够头顶的桂枝。月光落在他圆乎乎的脸上,睫毛投下浅浅的阴影,像两把小扇子。符氏站在一旁看着,伸手把落在他衣领里的桂花瓣轻轻拈出来,指尖碰到他温热的脖颈,小家伙还痒得缩了缩脖子。“慢些,别把花瓣揉碎了,揉碎了香味就跑了,做出来的糕就不甜了。”

三人就这么在桂树下忙了半个时辰。柴荣的肩头落满桂花,连衣料的褶皱里都藏着金瓣,符氏的袖口也沾了不少,唯有柴宗训的小篮子,终于装满了半篮——大多是柴荣举着他摘的,小家伙自己摘的那几朵,还被他宝贝似的放在篮子最上面。直到宫灯的光渐渐暖了夜色,符氏才笑着说:“够了够了,再摘下去,御膳房的蒸笼都要装不下了。”柴荣这才放下柴宗训,伸手拍了拍肩头的桂花,却有几瓣落在了柴宗训的小袄上,小家伙立刻伸手去抓,结果把花瓣捏成了泥,气得他噘着嘴看自己的手心。

往御膳房去的路上,柴宗训牵着符氏的手,一路蹦蹦跳跳,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曲子——是早上崇文馆的先生教的童谣。柴荣跟在他们身后,手里提着两篮桂花,看着母子俩的背影,嘴角的笑意就没断过。御膳房里早就备好了东西,面粉装在青花瓷盆里,筛得细白,蜜糖盛在银碗里,泛着琥珀色的光,蒸笼也擦得干干净净,摆在灶上。符氏挽起袖子,露出纤细的手腕,把桂花倒在细筛里,轻轻晃动着筛掉杂质。柴荣则坐在一旁,帮柴宗训把沾在手上的面粉擦掉,小家伙非要凑过来帮忙,结果把面粉蹭到了脸上,活像只小花猫。

“娘,我也要筛桂花。”柴宗训踮着脚凑到筛子边,小手抓着筛沿,非要跟符氏一起晃。符氏便松开手,让他自己试试,结果小家伙力气太小,筛子晃得太慢,桂花半天都没掉下去几片。他急得直跺脚,柴荣在一旁笑着说:“慢慢来,跟你娘学,轻一点晃。”符氏也耐心地教他:“像这样,手腕轻轻动,别用劲,你看,桂花这不就下来了吗?”柴宗训跟着学,果然筛下来不少桂花,他立刻抬头看向柴荣,眼里满是得意,像是做了件天大的事。

筛好的桂花拌上蜜糖,腌半个时辰,再和进面粉里揉成团,分成小块放进蒸笼——这些步骤,符氏早就熟稔于心。去年中秋,柴荣忙着处理边境的事,没能陪他们母子,她就是这么一步步做的,最后把桂花糕送到御书房时,柴荣还笑着说“比御膳房做的甜”。今年有他在身边,连揉面的动作都觉得轻快了些。柴宗训在一旁看着,一会儿问“娘,什么时候能吃呀”,一会儿又去戳揉好的面团,被符氏轻轻拍了下手:“别戳,戳坏了就不好看了。”小家伙立刻收回手,乖乖地坐在小凳子上,眼睛盯着蒸笼,像只等着投喂的小松鼠。

等桂花糕上笼蒸时,柴宗训已经困得眼皮打架,头一点一点的,靠在柴荣怀里打哈欠。符氏走过来,把一件绣着桂花的小披风盖在他身上,披风是她前几日赶制的,料子是最软的云锦,怕夜里凉着他。“让他在你怀里睡会儿,等糕熟了再叫他,不然一会儿吃着吃着该睡着了。”柴荣点点头,小心翼翼地调整了姿势,让柴宗训睡得更安稳些,目光落在符氏沾了面粉的指尖上,伸手替她擦了擦:“你也歇会儿,站了这么久,别累着。”符氏摇摇头,坐在他身边,看着蒸笼里冒出的白汽,水汽氤氲着,把她的眉眼衬得格外柔和。

她想起去年刚嫁入宫中时,那时柴荣还在忙着整顿军务,常常几日见不到面。她一个人在后宫里,看着别的妃嫔有夫君陪伴,心里难免有些失落,可一想到他是为了后周的江山,为了天下百姓,便又觉得安心。后来她学着做桂花糕,想着等他回来时能尝一口,哪怕只是换来他一句夸赞,也觉得值。再后来柴宗训出生,柴荣再忙,也会抽出时间陪他们母子,哪怕只是在御花园里走一圈,或是坐下来吃一块她做的桂花糕,听她说些宫里的琐事。

“陛下,你说以后每年中秋,我们都能这样一起做桂花糕吗?”符氏轻声问,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许。她知道柴荣心怀天下,肩上担着后周的重任,以后或许会更忙,可她还是忍不住期盼,能有这样安稳的时光,一年又一年。柴荣低头看了看怀里熟睡的柴宗训,小家伙的嘴角还微微翘着,像是在做什么好梦,又看向符氏眼底的柔光,那目光里满是依赖和信任,让他心里一暖。他伸手把她揽进怀里,声音坚定:“自然能。等朕把天下治理得太平了,北边的契丹不敢来犯,南边的南唐也归顺了,每年中秋,我们都带着训儿,在这桂树下做糕、赏月,听他背新学的诗,再也不分开。”

符氏靠在他肩头,闻着他身上淡淡的墨香和桂花的香气,心里满是安稳。她知道这或许需要很久,或许会遇到很多困难,可只要有他在,她就有底气。御膳房里静悄悄的,只有蒸笼里水汽“咕嘟”的声音,还有柴宗训浅浅的呼吸声。月光透过窗棂照进来,落在三人身上,像是撒了层碎银,温柔得让人不想打破这份宁静。

半个时辰后,桂花糕终于蒸好。揭开蒸笼的瞬间,甜香扑面而来,热气裹着桂花的清香,弥漫了整个御膳房。柴荣轻轻把柴宗训叫醒,小家伙揉着眼睛,一闻到香味就立刻精神起来,伸着小手要吃,嘴里还嘟囔着:“糕!我要吃糕!”符氏拿起一块刚凉透的桂花糕,递到他嘴边,看着他小口小口地吃着,嘴角沾了蜜糖也不在意,只觉得满心欢喜。这糕是她亲手做的,里面有她对夫君的牵挂,对儿子的疼爱,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心意。

柴荣也拿起一块,递到符氏嘴边:“你也尝尝,今年的桂花比往年甜,你做的也比往年好吃。”符氏咬了一口,桂花的清香和蜜糖的甜意在舌尖散开,暖融融的,顺着喉咙滑下去,连心里都觉得暖了。糕的口感软糯,不粘牙,是她最拿手的火候。她看着柴荣和柴宗训,一个吃得斯文,一个吃得狼吞虎咽,嘴角都沾着蜜糖,突然觉得,所谓的岁月静好,大抵就是这样——有爱人在侧,知冷知热;有稚子绕膝,活泼可爱;有桂花飘香,有月光满庭,还有一份安稳的期盼,藏在心底,等着慢慢实现。

那晚的月光,一直到后半夜都没散去。柴宗训后来在柴荣怀里睡着了,嘴角还沾着桂花糕的碎屑,手里还攥着半块没吃完的糕。符氏和柴荣并肩走在回寝殿的路上,手里还提着那盏兔儿灯,灯光摇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符氏想起柴荣说的话,想起他眼底的坚定,心里默默祈祷,愿这样的中秋夜,能一年又一年,永远都不结束。风吹过桂树,又落下几片花瓣,落在她的发间,柴荣伸手替她拈掉,指尖轻轻碰了碰她的发顶,动作温柔得像是在呵护一件珍宝。

“冷不冷?”柴荣问,把她的手攥得更紧了些。夜里的风带着些凉意,符氏却摇摇头:“不冷,有你在,怎么会冷。”两人相视一笑,不用再多说什么,彼此的心意都藏在这眼神里,藏在这紧握的手心里,藏在这满庭的桂香和温柔的月光里。御花园的路不算长,可他们却走得很慢,像是想把这一刻的时光,牢牢地记在心里,等以后回想起来,还能记得这份温暖和安稳。

祝大家中秋快乐。先三章番外的。就是柴荣那会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