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 > 第128章

三国:从甄府赘婿到开国帝王 第128章

作者:敲敲尼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3 01:13:09

来年若不欲出兵讨伐关中的董卓,便需寻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堵住洛阳公卿与诸侯之口,令众人无话可说。

然而,在大汉江山风雨飘摇、社稷危亡之际,何种理由最为妥当?

自然是燕国内部不稳,强敌环伺,亟需平定周边敌对势力——此借口最能平息天下非议。

如今放公孙度叛军返回辽东,来年便可借口讨伐辽东未灭之敌,轻易搪塞过去。

此举亦能降低中原诸侯对燕国的戒心。

董卓为首的西凉集团虽坐拥雍凉十五郡、一百三十六城,统辖百万百姓,挟持天子,拥兵二十万,军力号称天下第二。

但雍凉民生凋敝,人口稀少,发展潜力有限。

反观燕国,占据天下大义,燕 ** 队被誉为【帝国第一军】,军力冠绝天下,强盛国力震慑群雄。

讨伐董卓期间,燕国顺势攻占并州九郡,收复辽西三郡,拓土三十万里,新增百万人口。

燕国现有人口四百六十万,繁荣富庶,商旅兴盛,国力傲视天下,实至名归的天下之首!

《枭雄志》如今天下风云变幻,群雄并起,各方势力都不愿见到燕国独霸九州的局面。刘凤深知,若燕国展现出问鼎中原的野心,必将重蹈当年董卓覆辙,招致诸侯联军讨伐。

为此,他特意放任公孙度残部流窜,佯装急于平叛而无暇他顾。这番示弱之举,就是要让诸侯们觉得燕国胸无大志,转而相互攻伐争夺眼前利益。

思及此,刘凤嘴角微扬。虽觉此计尚有疏漏,但大方向应当无误。具体策略还需与谋士们从长计议,逐步完善方略。

接下来的日子里,燕国着重推行休养生息之策。刘凤明白,这乱世并非儿戏,而是真实的江山社稷。若只知穷兵黩武,忽视民生根本,再强大的军队也难以为继。唯有军政并举,方能开创万世基业。

\"呼——\"刘凤振衣而起,舒展筋骨后喃喃自语:\"罢了,养精蓄锐方为上策。\"说着便移步榻前,褪履安枕。不多时,便带着对宏图霸业的憧憬沉入梦乡。

《凯旋记》永汉元年仲夏,公孙瓒、公孙度纠集四十万叛军作乱北疆,终被燕国铁骑荡平。翌日拂晓,大营内人喊马嘶。将士们一面清点缴获,一面押解数万降卒。至晌午时分,全军整装待发。

刘凤跨上赤焰宝马,挽缰回顾三军,朗声喝道:\"班师回朝!\"

大军缓缓行进,十万人的队伍朝着王都蓟城方向推进。

永汉元年(188年)六月初二,燕国都城蓟城。

听说燕王率军凯旋,文武百官纷纷放下手中事务,赶到城外十里亭迎接。

文官以郑玄、蔡邕、荀彧、麋竺等人为首,武将则以张飞、关羽、臧洪、太史慈、褚飞燕等人为首。

自刘凤领兵平叛以来,已过去近二十天。此时,郭嘉所率的主力部队也已平安返回蓟城。

这段时间里,燕国上下忙得不可开交,文官们处理政务,恢复民生,接管新占郡县,安置数千车财物粮草以及数十万洛阳迁来的百姓;武将们则忙于整训新军。

由于许多军政要务需燕王亲自定夺,百官都盼着他早日归来。

远处烟尘渐起,马蹄声由远及近,一支望不到头的队伍缓缓出现。

不多时,刘凤率众将及大军抵达。百官恭敬行礼,齐声道:“恭贺王上凯旋!”

刘凤骑在【烈焰】背上,微微抬手:“诸位请起。”

“谢王上!”众人齐声回应。

文官之首荀彧上前禀报:“王上亲征平叛,劳苦功高,臣等未尽辅佐之责,请王上责罚!”

刘凤见他神色疲惫,摆手宽慰:“文若不必多礼。”

【燕王慰臣录】

烈驹踏尘入蓟城,金鞍未冷论殊功。

(朝议篇)

朱袍文臣列如松,齐声谦应分内事。

铁甲诸将踏前阶,共道辎重归途安。

(犒军篇)

十万貔貅护锦程,千乘宝车碾洛尘。

流民六秩随旗至,此功当镌玄甲碑。

(战勋篇)

飞燕衔箭破敌阵,洪涛震鼓催战云。

甘蒋双戟扫残虏,皆化捷报入王闻。

臧洪与褚飞燕统帅五万黄金火骑兵驻守王都蓟城,令叛军久攻不下,不仅歼灭上万敌军,更坚守至燕王率援军凯旋。

甘宁与蒋钦率领两万水师将士,成功切断叛军粮道,多次袭扰敌军部队,并突袭沿海据点,迫使叛军无法全力攻城,致其军心涣散。

当叛军后撤时,甘宁与蒋钦又率水师沿途阻截,以精妙的骚扰战术延缓敌军撤退。

朝堂之上,刘凤当众嘉奖臧洪、褚飞燕、甘宁、蒋钦立下的赫赫战功,这些封赏他们确实当之无愧。

刘凤驾着【烈焰】战马环视群臣,朗声道:\"诸位爱卿,燕国今日之强盛,全赖众卿戮力同心。除已记功者外,所有官吏皆加记大功,待局势稳定后再行封赏。\"

在燕国朝堂,文武百官皆视军功为要务。这不仅关乎丰厚赏赐,更意味着晋升之阶与名望累积。建功立业便代表着荣华富贵与青史留名。

听闻燕王旨意,满朝文武齐声欢呼,共颂君主圣明。

燕国实行高俸养廉之策,刘凤不愿见官员因俸禄微薄而 ** 堕落。其俸禄远超他国同品级官员四倍,立功者更能获得额外重赏。

见百官喜形于色,刘凤亦展露欢颜。然而未及多时,便有不合时宜之人出来扫兴。

荀彧面带愁容,微微躬身劝道:\"启禀大王,您领兵征讨叛逆期间,朝中政务堆积如山。一些寻常公务,臣等尚可代为处置。\"

\"但诸多紧要奏章,非大王亲批不可。\"

\"诸如安抚民心、恢复民生、安置六十七万洛阳难民,以及选派官员赴任等事。\"

\"这些事务耗资巨大,都需大王亲自定夺。\"

\"若大王不在宫中,臣实在难以决断啊!\"

此前大王出征时,朝政大权确实交予荀彧之手,连国库钱粮调配也由其辖制。

但此番所需银两数额惊人,加之官员任免、地方新政等要务接踵而至,令他不敢擅专。

荀彧虽有治国良策,为避嫌仍决定待大王回銮定夺。

故大王方才说罢场面话,他便急忙进言。

话音未落,臧洪也愁眉苦脸地出列禀报:\"启禀大王,军师带回降卒逾十万之众。\"

\"整编训练这十万降卒需耗费大量时日精力。\"

\"末将手下人手有限,方才从严筛选二十二万黑山军,整编出八万精锐,已力有不逮。\"

\"如今再添十万降卒,末将实在难当此任!\"

\"军校骤增如此多兵卒,若无大王亲自部署,末将实在不知如何是好。\"

\"况且没有大王坐镇,那些士卒也不听末将调遣。\"

\"新卒群情激愤,恐生变故,还请大王速作决断!\"

甘宁紧接着出列禀道:\"启禀大王,我水师虽屡建奇功,战果辉煌...\"

我军虽取胜,但伤亡确实不小。不仅折损了许多将士,战船也多有损毁。

末将斗胆请王上补充兵员,扩充军队编制。同时希望能拨款添置新战船,以增强海军战力。北疆平叛时,我海军战功赫赫,不敢奢求封赏,唯愿王上看到海军实力,让我等能为燕国继续效力。

甘宁说完,其他大臣也纷纷上前诉苦。刘凤被群臣吵得头疼,连忙摆手叫停:\"且住!诸位先安静!\"

众臣立即噤声,眼巴巴望着君王。

刘凤骑在烈焰马上深吸一口气,环视群臣道:\"国事容后再议。大军刚回蓟城,将士未及安顿,数万俘虏尚未处置。况且此地不宜议事,先进城再说,朝堂之上再议不迟。\"

群臣这才意识到失礼,连忙告罪:\"是臣等太过急切,怠慢了王上,还望恕罪。\"

刘凤大度地摆摆手:\"无妨。随大军一同进城吧!待至宣明殿再逐一禀报。\"

\"诺!\"众臣齐声应命。

刘凤调转马头,对诸将下令:\"子龙、汉升,你二人将俘虏押往城外军营看管,再派官吏逐一登记造册。\"

燕 ** 令

两万幽燕铁骑暂编各营,每百人队分至新兵营中担任教官。待新军操练完成,各部再归建复员。

\"就照此执行,诸位速去准备。\"

\"末将遵命!\"黄忠与赵云于马上抱拳领命。这支原属王城禁军的精锐,此刻暂卸戍卫之责,全心投入新军整训。

大军开拔

刘凤亲率文武百官及十万军民,浩浩荡荡返回王都蓟城。

御殿朝议

蓟城王宫宣明殿内,着龙纹王袍的燕王高居御座。

\"众卿可有要事奏报?\"

文官之首荀彧执玉笏出列:\"启禀王上,臣此前于城外所奏诸事,尚需王裁——\"

\"并州九郡官吏委派缺员甚巨,辽西三郡安抚、燕地五郡重建皆需明确章程。另有洛阳迁来七十万流民,安置细则亦待王定。\"

末一事,国库钱粮耗费已超出臣职权所限。

若继续动用国库钱粮,需王上降旨允准。

荀彧奏毕国事,刘凤蹙眉沉声道:\"文若,郡县治理之事,卿等远胜于寡人,与众臣共议即可,寡人甚慰。

至于大略方针,寡人尚可建言一二。

新得十二郡县官吏紧缺,不妨抽调各郡丞、主簿、郡尉,遣往边郡充任太守。\"

言至此,刘凤转望郑玄:\"国相,蓟城书院学子是否到了结业之期?\"

郑玄执玉笏出列,肃然禀道:\"正要奏报此事。经数年栽培,院中多有成才之士,臣正思量如何任用。\"

\"善。\"刘凤颔首,对荀彧笑道:\"文若,这批学子便交予你调派。可分遣并州各郡与燕国本土,充任太守府基层吏员。

一来缓解官吏不足;

二来填补朝堂空缺;

三来安置学子出路,可谓三全其美。

待卿等拟好任用名册,寡人亲阅后即可施行。\"

谈及民生恢复,刘凤目光渐凝:\"洛阳七十万流民安置及郡县重建事宜,当以最高规格办理——务求令百姓生活速复战前水准。\"

各工坊尽快恢复生产,只要符合标准,不必顾虑开支耗费,寡人已令国库官员全力配合。

至于新迁入的六七十万洛阳百姓,须尽快助其融入燕国。

无论选择务农、经商或从军,皆应给予最大便利。

国相可还有疑问?

“臣等领命!”荀彧与郑玄躬身退入朝列。二人早与群臣拟定方略,此番奏报只为请王上明示准则。

刘凤目光扫过百官:“众卿尚有本奏?”

臧洪持笏出列:“启禀王上,臣有三事请旨:新编降卒操演及整建制事宜、降将情绪安抚之策,以及军事学院对降将如何安置?”

甘宁随即上前:“臣所奏与臧将军类同。然海军需增补战船兵员,扩编建制亦待王上定夺。」

......

刘凤指节轻叩御座:“城外时寡人已调两万幽燕轻骑入驻军营。除必要戍边部队外,全国兵马皆归尔等调度。」

“即日起解散幽燕轻骑原建制,以老兵带新兵之法操演降卒,可省却诸多周折。」

臧卿听旨:新编将士须依军律严训,但凡考核未达标者,尽数除籍不得姑息。另着令各郡县广募健勇,限三月内扩军至六十万之众。尔等当前专务操演,待寡人新制军规颁布后,即行改制演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