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昊天,开局洪荒当天帝 > 第129章 管仲遗策定齐局 桓公暮年埋祸根

齐桓公得管仲、鲍叔牙辅佐,行新政,举尊王攘夷之旗,北伐山戎,南慑荆楚,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霸业臻至鼎盛。然月满则亏,盛极必衰。当是时也,齐国之威加于海内,桓公之志盈于胸臆,渐生骄矜之心,暗藏衰败之兆。

管仲积劳成疾,沉疴难起。桓公亲临相府探视,见管仲形容枯槁,卧于病榻,不禁泫然涕下:“仲父病重至此,倘有不讳,寡人将谁与共治天下?”管仲强撑病体,喘息言道:“臣死不足惜,然心忧社稷。臣之后,国事可托于隰朋。其为人虚己下士,熟知礼制,可掌外交诸侯;宁戚早逝,惜哉!内治经济,可问于宾须无,其明察秋毫,能断狱讼;行军布阵,王子成父堪当大任,其能垒壁严阵,使士皆死战。然……”言及此,管仲目视桓公,气息愈急,“然有一事,臣死不敢不言!”

桓公俯身近前:“仲父尚有何言?寡人必谨记之!”

管仲紧握桓公之手,目光如炬,字字千钧:“易牙、竖貂、开方三人,绝不可用!易牙烹子以适君口,其情残忍,非人情也;竖貂自宫以近君侧,其身已伤,非真爱也;卫公子开方弃千乘之太子位,十五年不归省其亲,其心叵测,非真忠也!此三子,皆违逆人情天性以谄媚求进,君若亲之,必乱国政!”

桓公默然良久,方道:“此三人事寡人久矣,仲父何以今日方言?”

管仲叹曰:“臣在,其势尚可制。臣没,彼等必如洪水溃堤!君若欲齐国长安,必远此三佞!”言毕,气力耗尽,瞑目而逝。

桓公大恸,厚葬管仲,依其遗言,以隰朋为相。然隰朋为相未及一月,亦随管仲而去。桓公复以鲍叔牙为相。鲍叔牙固辞不获,乃曰:“臣之为相,必逐易牙、竖貂、开方三人,否则不敢奉命!”桓公不得已,暂逐三佞。

然桓公自管仲死后,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左右近侍皆不如易牙之烹调味、竖貂之善揣意、开方之巧言辞。不过七年,桓公竟复召三人归。鲍叔牙屡谏不听,忧愤成疾,呕血而亡。自此,齐国再无骨鲠之臣能匡君过。

易牙、竖貂、开方三人重返宫廷,权势更胜往昔。他们勾结内宦,把持宫禁,隔绝内外,渐有架空桓公之意。桓公年老昏聩,耽于享乐,国事日非。

天庭,凌霄宝殿。昊天上帝冷眼观照齐宫之变。太白金星奏曰:“陛下,管仲既没,鲍叔牙继亡,齐桓公昏聩,三佞擅权,齐国霸业恐将中衰。是否需遣仙官示警?”

昊天上帝漠然道:“天道循环,盛衰有数。齐桓之霸,乃人道自强之果,其衰,亦为人欲泛滥之必然。此乃人间劫数,天庭不必干预。然,须严密监控,防妖魔趁乱而起,或西方教暗中渗透。”

“遵旨。”

西方极乐世界。准提道人亦观此变,对药师佛道:“齐将乱,众生苦悲正浓。可加派‘慈悲行者’,往齐境传播‘众生皆苦,万法皆空’之念。尤可接近那失势之公子、落魄之士族,播我佛种。”

“谨遵法旨。”

下界,齐宫深处。易牙、竖貂、开方见桓公病重,竟阴相谋曰:“主上若崩,吾等素为诸公子所恶,必无幸免。不若先下手为强,各拥立其主,据宫自守,以待时变!”三人遂各勾结桓公诸子——公子无亏、公子潘、公子商人、公子元等,许以重利,挑动其争位之心。

齐桓公病笃,卧于榻上,欲召太子昭(已立为太子,嘱托于宋襄公)托付后事。然宫门皆被易牙、竖貂率甲士封锁,内外消息不通。桓公饥渴交加,呼左右,无人应。忽见一宫娥冒死逾墙而入,泣告曰:“易牙、竖貂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许人入。群公子皆率甲士争位,都城大乱矣!”

桓公闻言,瞪目直视,悔恨交加,仰天长啸:“嗟乎!圣人之言,诚不谬也!若死者有知,吾何面目见仲父、叔牙于地下!”遂以衣袂自掩其面,呕血数升而薨。时值寒冬,然其尸身竟无人收敛,停于床榻六十余日,蛆虫出于户,其状惨不忍睹。

桓公既薨,诸公子各率私兵,厮杀于临淄城中。易牙、竖貂拥公子无亏,杀群吏而立之;公子昭逃奔宋国,求助于宋襄公;公子潘、公子商人、公子元各据府邸,相互攻伐。齐国大乱,霸业顷刻崩颓。

宋襄公虽欲助公子昭复国,然宋国小力微,虽借“尊王”之名联合数国诸侯送公子昭返齐,败齐师,杀无亏,立昭为君(孝公),然齐国经此内乱,元气大伤,再也无力维持霸业。中原诸侯见齐国内乱,皆生轻慢之心,郑、卫等国转而附楚,楚成王趁机北进,势力直抵中原腹地。

自此,春秋之世进入新的阶段。齐霸衰而晋、楚争雄之势渐起。然齐桓公“尊王攘夷”之旗帜与“华夏”之概念,已深植于诸侯士大夫心中,成为后世霸主争相效仿之典范。

而管仲之学,其富国强兵之策、尊王攘夷之谋,虽因齐国内乱而未能持续发扬,然其思想精华,已通过其着述及门人弟子,悄然流传于士大夫之间。百余年后,当又一位旷世大才崛起于东方,奉管仲为宗,将其学说发扬光大于新的时代,那便是后话了。

天庭,巡天司。仙官将齐国变乱详细记录,归档封存。昊天上帝旨意传下:“齐霸已衰,晋楚将兴。重点监控晋之重耳、楚之熊恽动向。另,管仲之学已散入民间,着宣化署留意其传承流变。”

“臣等遵旨。”

幽冥地府,轮回殿前。齐桓公魂魄茫然前行,回顾生前霸业与死后惨状,悔恨交加。判官依其功过审判:生前九合诸侯,尊王攘夷,有匡扶天下之功;然晚年昏聩,亲近佞臣,致死后国乱民苦,其过亦重。功过相抵,判其转生为一富家翁,享一世安乐,然再无掌天下之权柄。桓公叹息,随鬼差而去。

管仲、鲍叔牙之魂,因有大功于民,且德行无亏,经判官核定,特许其暂留地府为阴神,或转生为人杰,辅佐明主。管仲选择转生,愿再历红尘,践行其未竟之志;鲍叔牙则选择留任地府,为一判官,以其明察,断阴司之狱。

洪荒大势,如车轮滚滚。一代霸主,终成过往。然其所开创之格局,所遗留之思想,却如种子般埋入土中,只待春风化雨,便可再次破土而出,焕发新生。

而此刻,那来自西方极乐世界的“慈悲行者”,已悄然抵达齐地。他们在战乱废墟间行走,于流离失所的百姓中低语,传播着“此世皆苦,彼岸极乐”的教义。一颗颗佛种的落下,将为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带来何种变数,尚未可知。

齐国的故事暂告一段落,但整个洪荒的棋局,仍在无声中继续。晋文公的流亡之路,楚成王的北进野心,秦穆公的西戎经略,以及那蛰伏于洛邑的周王室……新的风云,正在汇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