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昊天,开局洪荒当天帝 > 第128章 管仲拜相展宏图 桓公攘夷定霸基

太庙之前,万民瞩目。齐桓公小白亲手为阶下之囚管仲解开枷锁,执其手,拜为国相,总领齐国国政。此等惊世骇俗之举,如巨石投湖,在临淄城内外掀起滔天波澜。公族卿大夫或瞠目结舌,或愤懑不平,市井百姓亦议论纷纷,皆言新君行事莫测。

然齐桓公心意已决,力排众议。鲍叔牙更以自身威望,鼎力支持。管仲于万众瞩目之下,受相印,佩绶带,登坛拜受。其蓬头垢面尽去,换以玄端朝服,虽身形未变,然眸光深邃,气度已然不同。他面向齐桓公,三拜九叩,朗声道:“臣,管仲,蒙君上不杀之恩,委以国政。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若不能使齐国仓廪实,府库充,甲兵强,社稷安,臣请伏斧钺之诛!”

其声铿锵,掷地有声。齐桓公抚掌大笑:“寡人得仲父,如鱼得水也!”遂携管仲之手,共乘王驾,巡行临淄。鲍叔牙率文武紧随其后,仪仗煊赫,钟鼓齐鸣,向齐国上下昭示新相之尊。

然荣耀背后,暗流汹涌。是夜,相府书房,灯火长明。管仲与鲍叔牙对坐,案上铺陈着齐国山川舆图与户籍简册。

“仲父,”鲍叔牙神色凝重,“今日虽风光,然国事艰难,内忧外患,积重难返。公室奢靡,公田荒芜,私门兼并,百姓困苦;军备废弛,士无战心;外有楚蛮北窥,戎狄侵扰,诸侯轻慢。君上虽有大志,然根基未稳,国中反对之声不绝。如之奈何?”

管仲目光灼灼,手指舆图,沉声道:“叔牙兄所言甚是。然乱局之中,正蕴藏大治之机。治国之道,首在富民,富而后教,教而后治,治而后强。吾有九策,可强齐图霸!”

“其一,相地而衰征。彻查全国田亩,按土地肥瘠分等征税,使赋税公平,民尽力于农事。”

“其二,官山海,专盐铁。将盐铁之利收归国有,设官专卖,寓税于价,则国库充盈而民不觉赋重。”

“其三,四民分业,定民之居。使士、农、工、商各居其区,世袭其业,子弟朝夕相见,耳濡目染,则技艺精熟,人心安定。”

“其四,作内政而寄军令。将国都及周边编为二十一乡,其中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于士乡中,五家为轨,十轨为里,四里为连,十连为乡,层层编制。平时为民,战时为军,兵民合一,则卒伍整肃,号令严明。”

“其五,尊王攘夷。高举尊奉周室之大旗,以天子之名,行征伐之事。讨不臣,御外侮,则师出有名,天下归心。”

“其六,轻关易道,通商惠工。降低关税,修治道路,招徕商旅,优待工匠,使货畅其流,财源广进。”

“其七,选贤任能,察能授官。不论出身,唯才是举,设庭燎之礼以待士,使天下贤才尽入彀中。”

“其八,严法令,明赏罚。设轻重九府,操钱币之权,平抑物价,调控经济。法令一出,必行无疑。”

“其九,……”管仲压低声线,所言之事更是石破天惊。

鲍叔牙听罢,抚掌惊叹:“仲父之策,环环相扣,深谋远虑,真乃经天纬地之才!然此九策,触动甚广,恐阻力巨大。”

管仲淡然一笑:“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有君上信重,叔牙兄辅弼,管仲何惧之有?且让那些蠹虫硕鼠,跳梁之辈,且看新政雷霆!”

翌日朝会,齐桓公力挺管仲,颁布新政诏令。如管仲所料,朝堂之上顿时炸开锅。以大夫雍廪、东郭牙等为首的公族勋贵激烈反对,言管仲“变法乱制,与民争利,动摇国本”。甚至有人暗中鼓噪,欲效崔杼故事。

然齐桓公态度强硬,鲍叔牙、高傒等重臣坚决支持。管仲更显铁腕,以“怠慢王命,阴结外邦”之罪,雷厉风行处置了几名跳得最欢的反对者,或贬黜,或囚禁。其手段之果决,令朝野为之震慑。新政得以强力推行。

管仲亲赴各地,督察田亩清查,改革税制;设盐官、铁官,统购统销;重新编户齐民,划分乡里。其法令严明,赏罚必信。初时百姓疑惧,然眼见赋税确实减轻,盐铁价格平稳,百工技艺得展,商路渐通,实利既得,民心遂安。

同时,那“尊王攘夷”之大旗,亦高高擎起。齐桓公遣使携重礼赴洛邑,朝见周厘王,表“尊王”之诚,并奏报“将代天子征讨不臣,攘斥夷狄”。周王室衰微,得此强藩尊奉,喜出望外,虽知齐国有借势之嫌,仍厚赏来使,并赐弓矢斧钺,许其“专征伐”之权。

机会很快到来。北方的山戎部落大举入侵燕国,燕庄公不支,遣使向齐国求救。管仲力主出兵:“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今燕国告急,我若救之,一则可显尊王攘夷之实,二则可救盟友于危难,三则兵锋北指,可安我北境,威服诸侯!”

齐桓公从之,以管仲参赞军机,鲍叔牙督运粮草,亲率大军北伐山戎。齐军经管仲整顿,士气高昂,装备精良,又得“尊王”大义名分,势如破竹。大败山戎于孤竹、令支,斩其酋长,迫其远遁漠北。燕国得救,燕庄公感激涕零,亲送齐桓公入齐境,临别时竟依周礼,将齐桓公送至齐国境内。桓公欲依礼将燕君所至之地赠予燕国,管仲谏曰:“不可。诸侯相送不出境,吾君不可违礼而割地。”桓公从之,却将燕君所行经之齐地尽数削割赠燕,命其“复修召公之政,纳贡于周”。此举传开,诸侯皆赞齐桓公“尊王攘夷,存亡继绝,而有信义”。

北伐大胜,齐桓公威信陡增。归国途中,鲁国大将曹沫(曾于乾时之战败于齐)竟于柯地设盟,劫持齐桓公,要求归还鲁国汶阳之田。情势危急,齐桓公被迫答应。事后欲反悔并杀曹沫,管仲急谏:“夫劫许之而背信杀之,逞一时之忿,而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可!”桓公悟,遂践诺归田。诸侯闻之,皆信服齐国之“信义”,纷纷来朝。

自此,齐国霸业初成。中原诸侯,除宋、郑等大国外,多附于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格局,初步奠定。

天庭,凌霄宝殿。昊天上帝默观下界风云变幻。太白金星奏曰:“陛下,齐桓公用管仲,行新政,举尊王攘夷之帜,北伐山戎,盟会诸侯,其霸业已显雏形。然其国运昌隆,似与天道运转相合?”

昊天上帝目光深邃,淡淡道:“齐之兴,乃人道自强之果,亦为天道平衡之需。南楚北狄,皆需制衡。然,霸业终是人间烟火,盛极则衰,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且看管仲之后,何人能继其志?传旨巡天司,加强对中原诸侯之监控,尤须注意楚国之动向。”

“遵旨。”

西方极乐世界。准提道人亦关注齐国之兴。“齐桓称霸,尊王攘夷,此乃玄门巩固气运之策。”他对药师佛道:“然其霸业,必不能久。可加派‘苦行头陀’,于齐、鲁、燕边境之新附地、受兵燹之苦的流民中,广传‘众生皆苦,慈悲普度’之念。齐以力霸,我以柔化,其民终将心向我极乐净土。”

“谨遵法旨。”

下界,齐宫。桓公设宴庆功,酒酣耳热之际,不禁谓管仲曰:“寡人今日之功,可谓大矣!诸侯宾服,四夷震慑,虽三代之盛世,不过如此吧?”

管仲肃然离席,拜曰:“君上慎言!霸业之基初立,如累卵于危巢。周室虽微,天命犹在;楚子僭号,其势方张;国内世族,其心未附;民生虽安,其力未厚。今之所成,距‘王天下’之盛世,犹隔天渊。臣请君上,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亲贤远佞,持之以恒。内修德政,外抚诸侯,真正匡扶周室,攘斥夷狄,方可称‘一匡天下’之功!”

齐桓公闻言,酒意顿醒,面露惭色,遂正衣冠,向管仲揖礼:“寡人失言矣!非仲父,孰能正寡人?谨受教!”自此,桓公愈敬重管仲,事无巨细,皆咨之而后行。

然,管仲新政,虽强齐称霸,亦埋下隐忧。“官山海”虽富国,却开与民争利之端;“尊王攘夷”虽得名,然终是借天子以令诸侯,周室威严,实则再遭践踏;桓公虽雄略,然其晚年骄奢之象已露萌芽;更有一双来自幽冥地府的冰冷眼眸,正注视着齐国霸业腾升的气运,嘴角勾起一丝若有若无的讥诮……

洪荒大势,如江河奔流。齐桓公的霸业,不过是其中一朵较为耀眼的浪花。浪花之下,更深沉的暗流正在涌动。那源自封神量劫的因果,那西方教的渗透,那悄然滋生的百家思想,以及那高悬于三十三天之外的昊天镜光,皆在无声地塑造着未来的轨迹。

管仲鞠躬尽瘁,欲将这朵浪花推得更高,更久。殊不知,浪,终有落下之时。而下一朵浪花,又将起于何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