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昊天,开局洪荒当天帝 > 第123章 周郑交质礼崩始 桓王中箭霸业衰

东周洛邑王城,虽不如昔日镐京恢弘,然经平王数十载经营,亦渐复宫室俨然,礼乐稍兴之象。然明眼皆知,此不过衰世浮华,周王室之根基已朽,权威尽失。天下诸侯,强则骄,弱则叛,早已不将天子放在眼中。

郑国仗着郑武公、郑庄公父子两代把持王政,身为王室卿士,专横跋扈,时常假借王命,行扩张之实,侵吞周边小国,与宋、卫等诸侯冲突不断。周平王内心忌惮郑庄公势大,欲分政于虢公忌父,以制衡郑氏。

消息传至新郑,郑庄公寤生勃然大怒,竟亲率甲士,直入洛邑王宫,当面质问平王:“臣父子两世勤王,功在社稷。今陛下无故欲分臣之政于虢公,莫非疑臣有贰心耶?”气势汹汹,几近逼宫。

周平王本就暗弱胆小,见郑庄公带兵而来,吓得面色发白,连连摆手道:“卿家何出此言?绝无此意!绝无此意!”为表“信任”,竟昏聩地提出:“卿若不信,朕愿以太子狐,赴郑为质!如此,卿可安心否?”

此言一出,满朝公卿哗然!天子竟要送太子到诸侯国为人质?此乃亘古未有之奇闻!礼法何存?体统何在?

郑庄公亦是一愣,随即眼中闪过一丝讥讽与得意,却假意推辞:“臣不敢!陛下万万不可!”

然平王为平息事端,竟一意孤行。最终,达成一桩荒唐至极的交易:周平王之子太子狐,赴郑国为质;郑庄公之子公子忽,入周室为质。

史称“周郑交质”。

此事如同一道惊雷,劈开了礼乐制度最后一块遮羞布!天子与诸侯,本为君臣,如今却行平等邦国交换人质之事?尊卑上下之序,彻底崩塌!

《春秋》讥之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

此后,郑庄公愈发肆无忌惮,周天子之威信,扫地无余。

不久,周平王在憋屈与无奈中崩逝。太子狐自郑归周,继位为周桓王。太子狐在郑为质期间,备受冷眼,心中积怨已深,即位后,立志重振王纲。

桓王年少气盛,甫一登基,便欲革除积弊。他首先罢黜郑庄公王室卿士之职,将政事交予虢公林父(忌父子)。郑庄公闻讯,怒不可遏,竟公然派兵,抢夺王室温地之麦,又取成周之禾!蔑视王权,至此极矣!

周桓王亦被彻底激怒,不顾周公黑肩等老臣劝阻,决意亲率王师,讨伐不臣!

然此时王室衰微,能直接调动的军队寥寥无几。桓王只得征调陈、蔡、卫等几个同样对郑国不满或畏惧王命的诸侯出兵助战。

公元前707年,繻葛之战爆发。

周桓王亲统周、陈、蔡、卫联军,陈兵于繻葛(今河南长葛北),与郑庄公率领的郑军对峙。

战前,桓王按古礼,将联军分为三军:桓王自领中军;虢公林父率右军,统蔡、卫之师;周公黑肩率左军,统陈国之师。

郑国大将子元(公子突)窥得联军部署,向郑庄公献计:“陈国正逢内乱,士卒无斗志;蔡、卫之军亦非精锐,军心不固。我当先以劲卒攻其两翼,陈、蔡、卫军必溃。其两翼既败,中军虽为王师,亦不能独存,必退!”

郑庄公从其计。

战鼓擂响,郑军一反“结阵而战”的旧礼,以“鱼丽之阵”(一种更灵活的攻击阵型)率先发起猛攻!郑将曼伯率锐卒直冲联军右翼(蔡、卫军),祭足率军猛攻左翼(陈军)。

果如子元所料!陈国士卒毫无战意,一触即溃!蔡、卫之军见郑军凶猛,亦胆寒怯战,纷纷败逃!联军两翼,顷刻土崩瓦解!

周桓王亲领的中军,顿时陷入孤立,暴露于郑军兵锋之下!

郑军合兵一处,三面夹攻王室中军!桓王虽奋力指挥,然兵微将寡,阵脚大乱。混战之中,郑将祝聃,勇猛无比,窥见桓王麾盖,竟张弓搭箭,觑得真切,一箭射去!

咻——!

噗嗤!

那一箭,正中周桓王肩膀!王肩鲜血迸流,险些坠车!

“天子中箭矣!”周军顿时大乱,惊恐万分。

祝聃见射中天子,大喜,欲驱车追赶,生擒桓王!

郑庄公见状,心中亦是一惊。他虽跋扈,却深知弑君之罪,天地不容,必成天下公敌。急忙鸣金收兵,止住祝聃,叹道:“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陵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无陨,多矣。”意即:我们自卫即可,岂敢欺凌天子?能保全自身就够了。

是夜,郑庄公为安抚王室,掩人耳目,派祭足携牛、酒等犒军之物,前往周营“劳问王师,兼谢罪”。实则耀武扬威,羞辱王室。

周桓王负伤在身,又遭大败,羞愤交加,却无可奈何,只得忍辱接受,草草收兵,退回洛邑。

繻葛之战,周王室不仅战败,更威严尽失!天子竟被诸侯将领射伤!此乃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之奇耻大辱!

自此,周天子最后一点“天下共主”的虚幻光环,彻底破碎。“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彻底沦为一句空话。诸侯们最后一丝对王室的敬畏,也荡然无存。

史书载:“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天庭,凌霄宝殿。

昊天上帝与群臣观此人间巨变,皆默然无声。

良久,太白金星方拂尘一摆,叹道:“繻葛一箭,射落的非仅是周桓王肩头血肉,更是射落了周室数百年之天命威严。礼崩乐坏,至此极矣。人道纷争,将入战国之世矣。”

九天玄女接口道:“然则,周室虽衰,人族气运未绝,反因诸侯竞逐而愈发勃发。未来之世,必是列国争霸,英才辈出之局。我天庭之责,在于导其大争于义战,限其杀戮于可控,防邪魔外道趁乱而入。”

昊天上帝目光深邃,平静开口:“周德已衰,不可复振。然天命未改,周祀犹存。朕意已决:”

“旨意:周室虽微,仍为天下共主之名器。着洛邑土地、城隍,继续庇佑王畿,然无需再强扶其势,顺其自然即可。”

“旨意:加强对齐、晋、楚、秦四大国之监控。此四国,皆具霸主之潜质,其国运兴衰,关乎未来人族格局。着巡天司、各地山神土地,密切记录其君臣言行、国力消长、民生状况,尤其注意其是否行不义之战,或与邪祟勾结。”

“旨意:宣化署‘心映司’,重点引导此四国中有为之君、贤明之臣,向尊王攘夷、护佑苍生之方向努力。对暴虐之君、谗佞之臣,可托梦警示,或略施薄惩(如小范围旱涝),以彰天意。”

“旨意:司法天神杨戬,加强对四方巡查,凡有妖魔趁乱世害人,或修士依仗法术干预凡间争霸者,一经发现,严惩不贷!”

“臣等遵旨!”群神领命而去。

天庭对待人间的策略,自此发生微妙而深刻的转变:从尽力维持周室权威,转向承认并监控列国争霸的新格局,重在引导与防范,而非强行维持旧秩序。

下界,南赡部洲。

繻葛之战后,郑国虽胜,然郑庄公不久病逝,诸子争位,国内大乱,小霸之势骤衰。

真正的大国争霸时代,由此拉开序幕!

东方齐国,齐僖公(小霸)之后,其子齐襄公昏乱,然其弟公子小白(未来的齐桓公)已崭露头角,管仲等贤臣隐于市野,待时而动。齐国坐拥鱼盐之利,国富兵强,虎视东方。

北方晋国,历经“曲沃代翼”的长期内乱,曲沃武公(晋武公)终于吞并大宗,统一晋国,并得周僖王正式册封为晋侯。晋国结束内耗,国力蒸蒸日上,即将迎来晋文公的辉煌霸业。

西方秦国,秦襄公因护驾平王东迁有功,正式立国。数代国君奋力与西戎血战,开拓疆土,民风彪悍,虽被中原诸侯视为蛮夷,实则蓄势待发。

南方楚国,楚武王(熊通)早已僭越称王,公然挑战周室:“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其子楚文王继续北侵中原,“汉阳诸姬,楚实尽之”,成为南方巨无霸。

中原之地,宋、卫、陈、蔡等传统诸侯,则在齐、晋、楚等大国的夹缝中艰难求存,时而依附,时而背叛。

整个南赡部洲,如同一口即将沸腾的巨锅,征伐不断,诈力并行。旧有的礼法、道德、信义,在利益与生存面前,变得苍白无力。

然则,乱世之中,亦孕育着新的生机。各国为求富国强兵,不得不打破世卿世禄,选拔人才,使得平民士子有了上升之通道;激烈的竞争,也促使思想、技术、制度发生剧烈变革。

百家思想的萌芽,已在这血与火的土壤中,悄然滋生。

天庭,巡天司。

数面巨大的巡天宝镜悬浮空中,分别显现着齐、晋、楚、秦四国的景象:齐地商贾云集,晋国车马整饬,楚境舟师纵横,秦川士卒操练。镜旁有仙官飞速记录着各国国情。

宣化署,“心映司”。几位仙官正筛选着四国中涌现的贤才,准备择机托梦,或赐予灵感。

司法神殿。杨戬额间神目扫过四大部洲,监控着是否有妖魔或修士敢于趁乱世为祸。其身后,天道法剑微微嗡鸣,杀伐之气引而不发。

昊天上帝坐镇凌霄,目光仿佛已穿透未来百年的烽火硝烟。

他知道,一个比封神量劫更为漫长、复杂、波澜壮阔的时代——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已然揭开了它的序幕。

而天庭,将在其中扮演一个更为超然,却也更为关键的角色。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