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六零年代之狩猎传奇 > 第810章 陶土细磨谷物盘与兽皮防冷冻水罐

霜晨的阳光像碎银似的洒在村落的积雪上,茅草屋顶的冰棱在光线下泛着冷亮的光泽,风一吹,冰棱上的霜粒簌簌落下,砸在泥地上融成细小的水洼。

陈沐阳刚推开磨坊门,就听见村口传来沉闷的“吱呀”声——几个村民正围着老旧的石磨打转,磨盘上的黑麦粒滚来滚去,磨出的粉粗得能看到碎渣,一个汉子推着磨杆,额头上渗着汗,却只磨出小半盆粉,他喘着气捶了捶腰:“这磨太老了,磨出的粉做面包硬得硌牙,孩子们都咽不下去。”

不远处的石砌水井旁,一个妇人正用冻得通红的手拎着陶罐,罐里的水刚打上来就结了层薄冰,她把陶罐往怀里塞了塞,跺着脚叹气:“夜里打水更难,手一碰到井绳就粘住,罐里的水没到家就冻实了;林里的柴薪都冻在雪地里,扛回来得费半天劲,陶灶里的火总断,烤面包都烤不熟。”

教堂的石墙下,教士正弯腰帮一个孩子捡掉在雪地里的黑麦饼,石墙上的圣像浮雕被霜覆盖,只隐约露出轮廓,他直起身时,袍角的雪粒落在地上:“村民们的难处不小,磨粉费劲,打水冻手,运柴费力。他们说愿意用腌野猪肉、一坛新酿的麦酒换能细磨谷物、防冷冻水、省力运柴的工具,还说地窖里有去年的冻苹果,烤饼时加进去酸甜可口;孩子们说想吃软些的面包,可粗粉实在做不出来。”

雅兰正蹲在陶灶旁翻烤着麦饼,饼里掺了之前换的冻浆果,香气飘出磨坊:“这些都是冬天的要紧事,粗粉做的面包难消化,孩子们吃了容易积食;打水冻手容易生冻疮,运柴费力就没人愿意去林里,柴薪断了更麻烦。咱们做个细磨谷物的工具,再做个防冷冻水的罐子,还有省力运柴的架子——咱们的熏肉干吃完了,换村民的腌野猪肉刚好能补补。”

奇伯坐在磨石旁,手里正用斧头削着一根硬木,木片落在雪地上,很快积了一小堆:“先做三件事:陶土细磨谷物盘、兽皮防冷冻水罐、滚动式柴薪搬运架。细磨盘让谷物变细,冷水罐防冷冻手,搬运架省力气运柴;上午做好这三样,下午帮村民磨粉、装冷水罐,傍晚运柴、烤苹果麦饼,赶在夜里降温前把事做完,别让村民难着也别饿着。”

族人们很快分工,磨坊旁的霜地上,大家各自忙活起来,霜粒粘在头发上,没多久就凝出一层白,却没人顾得上拍掉——

奇伯和塔卡先动手做“陶土细磨谷物盘”。他们找了两块一尺见方的陶土盘,一块做上盘,一块做下盘;下盘的表面刻满细密的螺旋纹,纹路深处再刻出细小的凹槽(增加研磨的细腻度);上盘的底部也刻上对应的螺旋纹,中间钻一个三寸宽的进料口,进料口内侧贴一层薄铁皮(铁皮光滑,谷物能顺利落下,还能防止陶土磨损);上盘的边缘装三个小木栓,下盘对应位置刻三个浅槽(木栓卡在槽里,转动时不会偏移);最后在上下盘的外侧各绑一根两尺长的木柄(两人同时转动,省力还能让研磨更均匀),木柄握处缠上浸过树胶的软布(防冷冻手)。

细磨盘做好后,雅兰往进料口倒进粗黑麦粉——陈沐阳和塔卡各握一根木柄,同步转动上盘,磨盘“沙沙”作响,半个时辰后,磨出的细粉落在下盘的陶槽里,细腻得像面粉,比石磨磨的细了三倍。围在旁的村民眼睛亮了,刚才推磨的汉子搓着手笑:“这磨盘太好用了!我这就去拿腌野猪肉和麦酒,再给你们抱一筐冻苹果!晚上我让婆娘烤软面包,给你们送一大块!”

陈沐阳和雅兰则做“兽皮防冷冻水罐”。他们找了个两尺高的陶罐,罐口做外翻的边,方便拎握;陶罐的外侧裹一层厚兽皮,兽皮内侧填进干燥的麦秆碎(麦秆蓬松保温,能防止罐里的水结冰);兽皮的开口处缝一根粗藤绳当提手,提手内侧缝一层软绒毛(拎罐时不冻手,还防滑);陶罐的底部绑一块厚木板(打水时放在井沿,防止罐底打滑摔裂);最后在兽皮的外侧,缠一层细藤(增强兽皮与陶罐的贴合度,防止麦秆掉出来)。

冷水罐做好时,日头刚过教堂的尖顶。那个打水的妇人试着拎着罐去水井,回来时笑着说:“手一点不冻!罐里的水到家还是温乎的,再也不用往怀里塞了!”她放下罐,从怀里掏出一小袋冻苹果:“这是给你们的,烤饼时加进去好吃得很。”

雅兰则趁着他们做细磨盘和冷水罐的功夫,做“滚动式柴薪搬运架”。她用硬木做了个三尺长、一尺宽的矩形框架,框架的底部装四个圆木轮(木轮用硬木削成,边缘裹一层薄铁皮,减少摩擦,在雪地上也能滚);框架的内侧钉上两根粗藤条(用来固定柴薪,防止滚动时滑落);框架的前端装一根两尺长的木柄(推架子时能借力);木柄的握处缠一层浸过树胶的软布(防冷冻手);最后在框架的两侧各钉一块半尺高的挡板(进一步固定柴薪,避免侧滑)。

搬运架做好后,塔卡推着它去林边——他把几捆柴薪放在框架上,扶住木柄往前推,木轮在雪地上稳稳滚动,比扛着柴薪快了四倍,一趟就能运之前两趟的量。村民们见了,纷纷围过来问怎么做,雅兰耐心地教他们削木轮,孩子们也凑过来帮忙递藤条,冻红的脸上满是干劲。

下午的阳光渐渐暖了些,教堂的石墙上,霜层慢慢融化,顺着石缝往下淌,在墙根积成小小的水洼。奇伯和塔卡扛着细磨盘,帮村民磨完了地窖里的黑麦粒,换回来半块腌野猪肉、一坛麦酒,还有一大筐冻苹果;陈沐阳和阿图则帮着给每户村民的陶罐都裹上了兽皮,村民们送来了不少干香草,有百里香、迷迭香,还有少量晒干的薄荷;雅兰则带着几个村民,用滚动式搬运架运了十几捆柴薪回村,堆在教堂的柴房里,足够村民烧两天。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给村落镀上一层暖黄,茅草屋的烟囱里冒出的炊烟,在暖光里渐渐散开。磨坊的陶灶里烧得火旺,雅兰正用腌野猪肉煮野猪肉麦粥——粥里切了大块的野猪肉,撒了些干百里香,还加了几片冻苹果,酸甜的气息混着肉香,飘满了磨坊;陈沐阳将细磨好的黑麦粉倒进陶盆,准备烤软面包,粉里掺了些蜜渍果干,是教士之前送的;奇伯坐在炉边,用磨石打磨细磨盘的边缘,让纹路更清晰;塔卡则帮着雅兰把冻苹果切成碎块,放进面包面团里。

村民的婆娘如约送来一大块刚烤好的软面包,面包金黄金黄的,用细磨粉做的,咬一口松软香甜,比之前的粗面包好吃太多;教堂的钟声敲了五下,晚祷的歌声从石墙后传来,混着孩子们的笑声——几个孩子捧着刚编好的细藤条,跑来找雅兰,说是要学做搬运架的藤条固定带;教士也来了,手里拿着一小罐蜂蜜,说是给烤面包添甜味的。

阿图正往陶锅里添最后一把干柴,粥面上的苹果块浮上来,泛着淡淡的红;雅兰接过教士手里的蜂蜜,往面包面团上抹了些,蜂蜜遇热融化,香气更浓了;奇伯则在检查冷水罐的兽皮,确保麦秆没有松动;塔卡坐在炉边,捧着一碗野猪肉麦粥,小口喝着,粥里的苹果酸甜,混着野猪肉的香,格外爽口。

没人说话,每个人都在忙着手里的事,窗外的夕阳渐渐沉下去,村落里的炊烟越来越淡,磨坊里的暖光映着每个人的身影,软面包的香气飘出很远,落在积雪上,像是给这个寒冷的中世纪夜晚,裹上了一层温暖的糖衣——明天他们还要帮更多村民做细磨盘,再教孩子们编更多的藤条固定带,让这个冬天的面包,都变得松软香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