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穿越六零年代之狩猎传奇 > 第808章 风道式迷你取暖炉与谷物稠化滤器

清晨的风雪比昨夜小了些,阳光透过云层的缝隙,在积雪上洒下斑驳的光点。陈沐阳扛着卷好的兽皮芦苇防风帐,踩着雪路往教堂走,靴底碾过结冰的路面,发出细碎的“咯吱”声。身旁的阿图抱着一坛发酵好的麦种,坛口的布巾沾着雪粒,她时不时抬头看一眼教堂的钟楼——青灰色的石砌钟楼顶端积着厚雪,钟绳垂在墙外,冻得硬邦邦的,风一吹就晃悠,却没发出半点声响。

教堂的院子里,几个穿着粗布短褂的孩童正围着教士打转,他们的鞋履破了洞,脚趾冻得通红,却仍伸手去接从屋顶落下的雪粒。教士站在孤儿房门口,正用干稻草堵着门缝,见陈沐阳一行人来,连忙迎上来:“多谢你们送防风帐来,这屋子四处漏风,孩子们夜里总冻得哭。只是还有件难事,孤儿房的陶灶太小,烧柴少了不暖,烧多了烟呛得慌;孩子们喝的麦粥太稀,煮再多也不顶饿,村民送来的麦种磨的粉太细,一煮就化;还有,林边的硬木冻得比铁还硬,孩子们捡的柴都是细枝,烧不了半个时辰就灭了——要是能有小些的暖炉、让粥变稠的工具,我愿用教堂珍藏的干肉桂和半袋蜜渍果干换,那果干是去年秋天收的,能给孩子们补补力气。”

雅兰蹲下身,摸了摸一个孩童冻得发僵的手,那孩子缩了缩,却还是好奇地盯着她怀里的麦饼模:“小暖炉得做能聚热还排烟的,适合小屋子;麦粥稀是因为粉里的淀粉没凝住,得做个稠化滤器;硬木难砍,做个带助力的小斧头,孩子们也能帮忙劈柴。咱们的熏肉干还剩最后一串,换了蜜渍果干,能给麦饼加些甜味,孩子们肯定爱吃——中世纪的孤儿大多靠教堂的稀粥过活,咱们做的工具要是好用,既能帮孩子们,还能换些稀罕物资。”

奇伯放下肩上的工具箱,打开看了看里面的旧铁条和磨石:“先做三件事:风道式迷你取暖炉、谷物稠化滤器、杠杆助力小砍斧。暖炉供孤儿房取暖,滤器让粥变稠,砍斧劈细柴;上午在教堂院子里做,下午帮孩子们装暖炉、煮稠粥,傍晚教他们劈柴,赶在夜里风雪变大前把事做完,别让孩子们冻着饿着。”

族人们很快在教堂的石墙根下找了块背风的地方,教士搬来几张木凳当工作台,孩子们围在旁边,有的帮忙递干柴,有的蹲在地上捡陶土碎块,冻红的脸上满是好奇。

奇伯和塔卡先动手做“风道式迷你取暖炉”。他们找了块一尺高的粗陶瓮,瓮底钻一个两寸宽的进风口,瓮身侧面钻三个斜向的出风口(呈三角形分布,让热气能均匀散开);瓮的内侧,用薄铁皮贴出一道螺旋状的风道(从进风口延伸到出风口,让热气顺着风道走,减少浪费);瓮口盖一块圆形的陶板,陶板中间钻一个小孔,插一根短陶管当烟囱(刚好伸出孤儿房的小窗,排烟不呛人);陶瓮的外侧,缠一层厚稻草,稻草外再绑一层旧布(保温,防止孩子碰到烫伤);最后在进风口处装一个可滑动的木片(调节进风量,控制火势大小)。

取暖炉做好后,塔卡往瓮里添了几把细枝,点燃后,热气顺着螺旋风道从出风口散出,孤儿房里很快暖和起来,却没多少烟雾。一个扎着小辫的女孩伸手靠近出风口,又赶紧缩回去,笑着对教士说:“不呛人,暖乎乎的!”教士搓着手感激道:“这暖炉太好用了!我这就去拿干肉桂和蜜渍果干,再给你们添半袋新磨的黑麦粉!”

陈沐阳和雅兰则做“谷物稠化滤器”。他们用硬木做了个一尺见方的木框,木框中间铺一层细藤网(网眼比麦粉粗些,能留住凝结的淀粉);木框的下方装一个倾斜的陶槽(接住稠化后的麦粥);木框的两侧各钉一根短木柄(方便架在陶锅上);滤器的底部钻几个小孔,孔里塞着干稻草(过滤多余的水分,不让粥太稀);最后在木框的边缘缠一层软绒毛(架在锅上时密封,不让热气散太快)。

雅兰端来一锅稀麦粥,将滤器架在锅上,把粥倒进滤器——多余的米汤顺着藤网漏进陶槽,留在滤器里的麦粥渐渐变稠,再倒回锅里加热,原本能映出人影的稀粥,变成了浓稠的糊状,撒上点干薄荷,香气立刻飘了出来。孩子们闻着味围过来,眼睛亮晶晶的,雅兰盛了一小碗给那个扎小辫的女孩,她小口喝着,含糊地说:“比之前的好喝!不晃了!”

雅兰趁着他们做暖炉和滤器的功夫,做“杠杆助力小砍斧”。她找了根两尺长的细硬木当斧柄,斧柄的一端固定一块小铁刃(从旧铁条上裁的,磨得锋利);斧柄的中段装一根一尺长的短木杆当杠杆,短木杆与斧柄呈“L”形,连接处用铜钉固定(铜钉是教士给的,从旧烛台上拆的);斧柄的握处缠一层浸过树胶的软布(防滑防冻,适合孩子抓握);最后在铁刃的外侧包一层薄木片(防止孩子不小心碰到划伤)。

小砍斧做好时,日头已经升到教堂的尖顶旁。一个稍大些的男孩试着拿起斧柄,压下杠杆,斧头轻松砍断了一根冻硬的细枝,他惊喜地举着断枝跑向同伴,几个孩子立刻围在一起,学着他的样子劈柴,虽然动作生疏,却也慢慢攒起了一小堆细枝。

下午的阳光渐渐暖了些,教堂的石墙上,积雪顺着石缝往下淌,在墙根冻成薄薄的冰壳。奇伯和塔卡帮着把迷你取暖炉搬进孤儿房,在炉底垫上碎陶片,防止烫坏地面;陈沐阳教孩子们怎么调节进风口的木片,让火势保持刚好的大小;雅兰则用教士换的黑麦粉和蜜渍果干,烤了一炉果干麦饼——她把果干切碎掺进发好的面团里,烤出来的饼又软又甜,孩子们每人分到一块,吃得满脸都是粉渣。

教士从地窖里抱来一捆干肉桂,还端出一小罐蜜渍果干,果干装在陶罐里,裹着浓稠的蜂蜜,散发着淡淡的果香:“这肉桂是去年商人路过时留下的,煮肉煮粥都能放,果干是用野苹果和山楂做的,孩子们平时都舍不得吃。”他指着教堂的彩色玻璃窗,那些玻璃碎片拼凑出模糊的宗教图案,阳光透进来,在地上投下彩色的光斑,“这窗户是前几年修的,可惜玻璃不够,只能凑合用。”

傍晚时分,风雪又开始变大,教堂的钟声敲了五下,晚祷的歌声从主殿传来,混着孩子们的笑声。孤儿房里,迷你取暖炉的热气让屋子暖融融的,孩子们围坐在炉边,手里拿着剩下的果干麦饼,小声地聊着天。磨坊的方向飘来炊烟,雅兰正用换的干肉桂煮腌鹿肉,肉香混着肉桂的香气,飘满了教堂的院子。

陈沐阳帮着塔卡把劈好的细枝搬进孤儿房的柴房,柴房的石墙上挂着几串干草药,是教士用来熏屋子的;阿图则在整理剩下的麦种,把它们装进防鼠的陶瓮里,瓮口用蜡封好;奇伯坐在炉边,用磨石打磨小砍斧的铁刃,准备明天再做几把,分给村里的孩子;雅兰端着一碗炖好的肉桂鹿肉,走进孤儿房,孩子们立刻围上来,眼睛盯着碗里的肉,却没人伸手去抢。

教士接过雅兰递来的陶碗,舀了一勺肉分给孩子们,每勺里都有一小块肉和几块煮软的土豆。风雪拍打着孤儿房的窗户,却穿不透外面的兽皮防风帐,也吹不散屋里的暖光和香气。陈沐阳靠在门框上,看着炉边的孩子们,手里握着一块还温热的果干麦饼,远处村落的茅草屋顶在风雪中若隐若现,烟囱里冒出的炊烟,在雪空中渐渐散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