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快穿之我只想超脱啊 > 第186章 新贵崛起

快穿之我只想超脱啊 第186章 新贵崛起

作者:柒乐半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4:40:04

6-34

秀才功名加身,如同为苏喆披上了一层无形的光环,他在永昌伯府内的地位发生了质的飞跃。以往那些或明或暗的审视、轻蔑与刁难,如今尽数化为了表面的恭敬与实质的忌惮。他不再仅仅是“有些聪明的庶子”,而是“年轻有为的秀才公”,是伯府未来可能的支撑之一。

这份变化体现在方方面面。他去给老太太请安时,不再仅仅是聆听教诲的孙辈,老太太开始会认真地询问他对某些时事的看法,甚至偶尔会提及一些无关紧要的家族旧事,隐隐有将他纳入可商议事务范围的迹象。王氏对他的态度也更加慎重,赏赐依旧丰厚,但少了几分施舍的意味,多了几分对等的考量,甚至开始将一些无关核心的、与文人雅士相关的往来应酬交由他出面,俨然将他视为伯府在士林中的一个代表。

最显着的变化,在于他拥有了一定程度的话语权。这日,外院大管家苏福亲自来到听竹轩,态度谦恭地请示关于他名下那处五十亩田庄夏收后,是照旧例将大部分收成折银入库,还是留有他用。

“少爷如今是秀才老爷,名下田产可免部分税赋。庄上今年的收成不错,若全数折银,未免可惜。不知少爷可有其他安排?”苏福垂手问道。

这是一个信号,承认了他对自身产业的支配权,也是一种试探。

苏喆沉吟片刻。他深知钱财的重要性,无论是维系听竹轩的体面,还是支撑他未来的科举之路,乃至经营人脉,都离不开银钱。但他更明白,不能竭泽而渔。

“庄上的收成,留下足够庄户们一年嚼用和来年的种子。”苏喆缓缓开口,声音平稳,“其余部分,三成折银送入府中公账,依例行事。另外七成……”他顿了顿,看向苏福,“我记得庄头提过,庄户家中多有适龄孩童,却无力读书。你去找个可靠的蒙师,在庄上设个蒙学,所有适龄孩童,无论男女,皆可免费入学,笔墨纸砚及先生的束修,皆从我这七成收益里出。”

苏福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异。减免税赋后的收益,大部分少爷竟不用来改善自身用度或积蓄,反而用来开设蒙学,惠及庄户?这等胸襟和气度,可不像个十六岁的少年,更不似寻常只知钻营的庶子。

“少爷仁厚!此举必能收拢庄户人心,泽被乡里!”苏福由衷赞道,态度更加恭敬。他隐隐感觉到,这位七少爷的格局,恐怕远不止于一个秀才功名。

消息传出,不仅在庄户间引起轰动,感念七少爷恩德,便在府中,也引来不少议论。有人赞他仁心,有人笑他迂阔,但无论如何,苏喆“重诺仁厚”、“目光长远”的名声,算是初步立了起来。

对外,苏喆也开始有选择地拓展交际。他并未因中了秀才就变得浮躁,依旧保持着低调谦逊的作风。对于各方递来的请柬,他依然慎之又慎,只挑选那些学风浓厚、参与者多为实心学问之人的文会参加。

在一次由某位致仕翰林做东的小型文会上,苏喆再次遇到了那位神秘的青衫考生。

此次相遇,对方并未再隐藏身份。他主动走上前来,拱手一礼,声音清越:“永昌伯府七少爷?在下周墨,字守拙,金陵人士。院试之时,便觉少爷气度不凡,今日再见,幸会。”

苏喆还礼,不动声色地打量着他。周墨依旧穿着半旧的青衫,但浆洗得十分干净,面容普通,却自有一股不卑不亢的气度。他的眼神依旧锐利,但少了考场上的那份刻意收敛,多了几分坦诚。

“周兄客气,在下苏喆。院试之中,周兄处变不惊,仗义执言,令人印象深刻。”苏喆微微一笑,点出了当日之事。

周墨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也笑道:“些许小事,不足挂齿。倒是苏兄那篇漕运策论,鞭辟入里,守拙拜读之后,受益匪浅。”他竟直言看过苏喆的策论,显然在放榜后特意关注过。

两人相视一笑,颇有几分惺惺相惜之意。接下来的交谈中,苏喆发现这周墨学识渊博,尤其于史学和经济之道颇有见地,观点往往一针见血,逻辑严密。而周墨也对苏喆年纪轻轻便能有如此扎实功底和务实见解感到惊讶。

交谈中,苏喆隐约察觉到,周墨出身似乎并非官宦世家,更像是寒门,但言谈举止间那份从容与见识,又绝非寻常寒门子弟所能及。他身上仿佛笼罩着一层迷雾。

“苏兄志在乡试?”周墨忽然问道。

“正是。周兄想必亦然?”苏喆点头。

周墨笑了笑,笑容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锐意:“自然。乡试群英荟萃,乃大比之年。届时,希望能与苏兄同场竞技,再较高下。”

这便是正式下战书了。

苏喆迎着他的目光,坦然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这一次会面,两人虽未深交,却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明确了对方将是自己科举路上的重要对手与参照。

文会结束后,苏喆回到听竹轩,心中思绪翻涌。周墨的出现,让他看到了寒门学子中的佼佼者是何等模样,也感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要想在精英云集的乡试中脱颖而出,他必须付出更多努力。

他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业中。杜如晦先生也开始为他进行更高强度的乡试特训,涉猎的经义更加深奥,策论题目也更加贴近朝廷实际面临的难题。

同时,他并未放松对府内情况的掌握。通过迎夏、拾秋等人,他了解到苏明远虽被禁足,但其母族那边似乎有些不安分的动静,似乎在暗中为其奔走,希望能减轻惩罚。而王氏对此态度暧昧,并未明确阻止。

苏喆心中冷笑。苏明远若能安分守己便罢,若还想兴风作浪,他如今已非吴下阿蒙,自有应对之法。

他现在的主要精力,必须放在乡试之上。

夜深人静,听竹轩书房的灯火常常亮至三更。

苏喆伏案疾书,笔下是杜先生布置的关于西北军屯利弊的策论。窗外的月色洒落在他清俊而专注的侧脸上。

新贵已然崛起,但脚下的路,依旧漫长而充满挑战。

乡试,将是他面临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考。

他必须成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