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快穿之我只想超脱啊 > 第187章 砥砺前行

快穿之我只想超脱啊 第187章 砥砺前行

作者:柒乐半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0-31 04:40:04

6-35

乡试,如同横亘在无数秀才面前的一道雄关,非大毅力、大智慧者不能逾越。取得秀才功名的喜悦迅速沉淀后,苏喆便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杜如晦先生的课程愈发艰深,每日布置的经义解读、策论习作,都直指乡试的核心难点,要求他对典籍不仅要烂熟于心,更要能融会贯通,阐发新意。

书房的灯火熄灭得越来越晚,消耗的灯油与墨锭数量明显增多。苏喆清瘦的身形似乎更单薄了些,但那双眼睛却愈发明亮锐利,如同经过淬炼的宝剑,隐现锋芒。

他遇到了瓶颈。在策论上,他虽能凭借超越时代的见识提出些独特观点,但杜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其文风有时过于“奇崛”,虽能引人注目,却也易被保守的考官视为“不稳”,尤其在关乎国策的宏大议题上,稳妥扎实往往比出奇冒尖更重要。

“喆儿,乡试考官多为部院重臣或资深翰林,他们更看重学子是否根基扎实,思路清晰,言之有物,而非惊世骇俗之论。”杜先生谆谆告诫,“你之才思,在于将那份‘奇’融入‘正’中,于平稳处见真章,方是正道。”

苏喆虚心受教。他开始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文风,不再刻意追求标新立异,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论据的扎实、逻辑的严密和语言的精准上。他重新精读《十三经注疏》,反复揣摩历代状元、进士的程文,学习其起承转合、破题立意的精妙之处。这个过程如同将一块璞玉反复打磨,去其棱角,显其温润内蕴,虽痛苦,却必要。

就在他潜心砥砺学问之时,府内那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暗流再次涌动。

苏明远的母族,吏部郎中李家,果然开始有所动作。这日,王氏的兄长,也就是苏喆名义上的舅舅王纶,借着探望妹妹的名义来到伯府。在萱草堂叙话时,他似是不经意地提起了苏明远。

“明远那孩子,性子是急躁了些,但本质不坏。这次禁足数月,想必也吃了教训,知道轻重了。眼看年岁渐长,总关在院里也不是办法,怕是连功课都要荒废了。妹妹是否考虑,在母亲那里帮着说项几句,酌情减免些时日?”王纶端着茶盏,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

王氏面露难色。她何尝不心疼儿子?但老太太上次的态度极为坚决,她不敢轻易拂逆。“兄长有所不知,母亲这次是动了真怒,明远那事……也确实做得过了。”

“诶,少年人争强好胜,偶有行差踏错,也在所难免。重要的是知错能改。”王纶放下茶盏,身体微微前倾,压低声音,“况且,我听闻府上那位七少爷,如今风头正劲?一个庶子,若是风头太过,只怕并非家族之福,也易惹来非议啊。妹妹还需早做权衡才是。”

这话已是**裸的挑拨和施压。暗示若不放苏明远出来制衡苏喆,恐生嫡庶颠倒之患。

王氏眉头紧锁,心中天人交战。一边是母族的压力和嫡子的前途,一边是婆母的威严和苏喆如今展现出的价值与潜力。

消息很快通过钱嬷嬷,隐晦地传到了苏喆耳中。

苏喆正在临帖,闻言笔下微微一顿,随即又恢复了行云流水,仿佛未曾听闻。他心中冷笑,李家和王家的手,伸得果然够长。他们想放出苏明远来给自己添堵?

但他如今已非昔日那个毫无还手之力的病弱庶子。

他并未直接去找老太太或王氏理论,那落了下乘。他只是如同往常一样,在次日给老太太请安时,带去了自己新近写的一篇关于“齐家治国”的策论草稿,请祖母指点。

文章中,他引经据典,论述了“家齐而后国治”的道理,特别强调了家族内部“明规矩、正嫡庶、戒骄矜”的重要性,认为唯有内部和睦,纲常有序,子弟方能专心向学,为家族争光,为国家效力。通篇没有一字提及苏明远,却字字句句都敲在老太太最在意的地方。

老太太看完,沉默良久,拉着苏喆的手叹道:“好孩子,难为你小小年纪,竟有这般见识。家族兴盛,确需上下同心,规矩分明。你安心读书,其他的,有祖母在。”

苏喆知道,目的已经达到。老太太绝不会允许任何人破坏她所维护的“规矩”和家族稳定,尤其是在苏喆这个新晋秀才展现出巨大潜力的时候。

果然,没过两日,老太太便将王氏叫去,明确表示苏明远禁足期未满,不得减免,让其安心反省。同时也敲打了王氏,莫要听信外家之言,乱了伯府规矩。

王纶碰了个软钉子,悻悻而去。苏明远母族的这次反扑,被苏喆借老太太之力,轻描淡写地化解于无形。

经此一事,苏喆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实力的强大,才是应对一切风波的根本。他将全部心神投入备考,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这期间,他与周墨又有过两次在文会上的交集。两人不再仅仅是客气寒暄,开始就某些具体的经义或策论题目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辩论。周墨思维缜密,引证广博;苏喆则视角独特,往往能直指问题核心。两人各有所长,辩论起来精彩纷呈,让旁听的学子都获益匪浅。虽为对手,却也有了几分惺惺相惜的意味。

“苏兄进境神速,守拙佩服。”一次辩论后,周墨由衷赞道。

“周兄学识渊博,喆亦受益良多。”苏喆拱手,目光清澈,“乡试在即,愿与周兄共勉。”

夜色深沉,苏喆独坐书房,窗外万籁俱寂,唯有烛火偶尔爆开的轻微噼啪声。他面前摊开着厚厚的《资治通鉴》,旁边是写满批注的稿纸。

他知道,前方的路依旧布满荆棘,但他心志愈坚。

砥砺前行,不负韶华。

乡试,他志在必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