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桌面快捷
            桌面快捷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京郊,西山脚下。
亲王府名下的这处隐秘庄园,仿佛被世人遗忘。高耸的围墙隔绝了外界的窥探,院内古木参天,即使在白日也显得幽深寂静。原本用来堆积杂物的几间大库房,此刻已被迅速清理、改造,虽然依旧简陋,却透着一股不同寻常的紧张气氛。在墨羽堪称恐怖的高效运作下,云舒所需的各种器具、材料,正以惊人的速度,从各种隐秘渠道汇集于此。
工坊中央,一张临时拼凑的巨大木案上,井然有序地摆放着核心物品:墨临渊送来的、盛放着北戎燃烧物残骸的密封玉盒,以及云舒亲自列出清单、由墨羽设法搜罗来的多种矿物原料。色泽黄浊、块状不一的天然硫磺,散发着刺鼻的气味;带着潮湿咸味、甚至夹杂着泥沙草根的土硝(硝石粗矿),看上去毫不起眼;各种品级、由不同木材烧制而成的木炭,从松木炭到柳木炭,一字排开;旁边还有少量用于对比研究的普通火油、沥青等物。空气中,硫磺的呛人、硝石的土腥、炭粉的干涩,以及那若有若无的北戎魔火残留的焦臭,混合成一种奇特而令人神经紧绷的危险气息。
云舒站在案前,并未急于动手混合那些危险的粉末。前世顶尖实验室培养出的严谨习惯,早已深入骨髓。在进行任何具有潜在爆炸风险的实验之前,彻底的理论分析、风险评估以及对现有技术水平的客观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序幕。盲目试错,不仅是对宝贵时间和资源的极大浪费,更可能付出血的代价。
她铺开一张质地粗糙的本地宣纸(这让她有些怀念前世的实验记录本),取过一支自己烧制的、细如筷尖的特制炭笔,开始沉心静气地书写、绘图。首先,她必须系统梳理这个时代可能存在的“黑火药”相关技术底子。
“当世爆竹、烟火所用之‘药’,”炭笔在纸上留下清晰的痕迹,发出沙沙的轻响,“多以硝、磺、炭三者为基,然配比全凭匠人口耳相传,混乱不堪,且杂质极多。”她边写边低声自语,梳理着思路,“民间流传所谓‘一硝二磺三木炭’之口诀,看似简便,实则谬误极大,若依此配制,威力有限,且极不稳定。硝石纯度若不足,易吸潮结块,难以点燃;硫磺含杂,燃烧时产生浓烈毒烟,于密闭空间尤为致命;木炭之树种选择、烧制火候、研磨细度,皆直接影响燃速与最终威力……”
她的思绪彻底沉入微观的化学世界。硝石(硝酸钾)在此体系中扮演氧化剂的角色,是能量爆发的源泉,提供燃烧所需的氧;硫磺是助燃剂,能显着降低混合物的点火温度,使燃烧反应更为迅猛、剧烈;木炭则是燃料,燃烧后产生大量气体,形成膨胀做功的主体。这三者的比例,是决定能量释放形式的关键钥匙——是温和的燃烧,是迅速的爆燃,还是瞬间的、摧毁性的爆炸?
“精确到极致的配比,以及原料的高度纯化,是成功的基础,也是安全的底线。”她蹙眉沉思,炭笔在纸上点出一个重点,“然而,即便是最优比例的简单混合粉末,其燃烧速度仍受限于粉末颗粒间的空隙和氧气接触效率。若想获得那种瞬间释放、足以摧城破甲的恐怖爆发力……”她的脑海中,清晰地浮现出“颗粒化”这一关键工艺。将混合均匀的火药粉末潮润,压制成大小均匀的颗粒,再加以干燥。此举能极大增加火药的装填密度,使燃烧更为充分、剧烈,且速度更快,其最终威力,将远非松散粉末可比。
但随之而来的,是无数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在这个没有现代化学仪器的时代,如何有效提纯硝石?最基础的方法是利用硝酸钾与氯化钠等杂质在水中溶解度的差异,进行溶解、过滤、重结晶,这需要稳定的水源和一定的温度控制手段。硫磺的提纯相对简单,可采用升华法,但也需要特定的陶制或金属器皿。木炭则需精选杂质少、孔隙结构合适的木材(如柳木、椴木),严格控制烧制过程中的温度和隔绝空气条件,才能得到品质上乘的燃料。而这其中最最关键、也最容不得丝毫疏忽的,是安全性!粉末状的黑火药极其敏感,研磨、过筛、混合过程中产生的静电、轻微摩擦或一丁点火星,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将整个工坊乃至庄园送上天空。
她放下炭笔,走到那堆看似原始的原料前,拈起一小块潮湿的、带着泥土气息的土硝。指尖传来冰凉粘腻的触感。用这样的原料,即便她知道最佳配方,最终得到的产品,其效果恐怕连后世合格的烟花爆竹都远远不如,更遑论用于对抗北戎的魔火了。原料提纯工艺、颗粒化技术、一套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每一项都是横亘在面前的、需要脚踏实地去攻克的难关。这绝不仅仅是提供一个神秘配方那么简单,而是要在这个中古时代,从无到有地建立起一整套初级的、适合当下技术条件的火药制备体系。其复杂与艰难程度,远超墨临渊,甚至很可能是她自己最初时的想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