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赐书楼出来,三人沿着青石板路往后上房走去。沿途的灵竹愈发繁茂,阳光透过竹叶缝隙,在地面织就一张金色的网,七彩灵雀不时从竹间掠过,衔起一片翠绿的竹叶,轻轻放在孟瑾茜肩头。
“前面就是后上房了!” 孟瑾茜指着前方一座雅致的院落,院落的木门上挂着两串红色的灯笼,灯笼上绣着 “福寿康宁” 的字样,风一吹,灯笼轻轻晃动,映得门上的楹联愈发清晰,“这楹联是祖父亲手写的,藏着孟氏家族的生活智慧呢。”
三人走进院落,只见后上房的屋檐下挂着一副木质楹联,上联是 “观竹悟节,以自然为师”,下联是 “听雨知时,顺天地而行”,横批是 “知行合一”。楹联的木质泛着温润的光泽,显然是常年被人擦拭,字里行间似有灵气流转,让人看一眼便心生平和。
孙浩天走到楹联前,伸手轻轻抚摸木质,青铜八卦盘微微震动,盘面上的巽卦(象征风,顺应自然)与艮卦(象征山,坚守气节)同时亮起:“伏羲大帝曾说,‘道法自然’,这楹联的道理与八卦之道不谋而合啊!” 他笑着转头看向孔言抒,“言抒,你看这‘观竹悟节’,是不是和凤凰血脉的‘坚守正道’很像?”
孔言抒走到楹联旁,目光落在 “听雨知时,顺天地而行” 上,眼中满是顿悟:“以前总觉得修炼要一心求快,恨不得早日突破境界,” 她轻轻抚摸着颈间的平安玉坠,语气变得温和,“现在才明白,修炼和生活一样,要顺应自然规律。就像凤凰笙的吹奏,若是急于求成,反而会破坏音律的和谐;只有静下心来,顺应音波的流转,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孟瑾茜走到后上房门口,轻轻推开木门,一股淡淡的檀香扑面而来。房内的布置简洁雅致,靠窗的位置摆着一张楠木书桌,桌上放着一本摊开的《孟府养生经》,旁边还放着一个青瓷茶杯,杯中残留着半杯灵茶。“这是祖父的书房,他每天都会在这里看书、练字,” 孟瑾茜拿起《孟府养生经》,笑着说道,“这里面记载着孟氏家族的养生之道,从饮食调理到作息规律,应有尽有,比外面的养生典籍实用多了。”
孙浩天接过《孟府养生经》,翻开书页,只见上面记载着一则养生方法:“清晨饮竹露,午时食灵蔬,傍晚练吐纳,夜半静养生。” 他眼中一亮,想起伏羲山的炼丹术,笑着说道:“这方法好是好,要是能结合炼丹术,效果肯定更好!” 他指着 “清晨饮竹露”,“我们可以在竹露中加入少量灵草粉末,炼成‘竹露丹’,不仅能滋养灵力,还能增强肉身的木灵化能力,以后受伤恢复得更快。”
孟瑾茜闻言,眼中满是惊喜:“真的吗?那我们回去就试试!孟府的养性林有很多灵草,正好可以用来炼丹。” 她转头看向孔言抒,“言抒姐,你精通音律,说不定还能在练吐纳时吹奏笙音,让吐纳的效果更好呢。”
孔言抒点头,走到书桌旁,拿起一支毛笔,在宣纸上轻轻写下 “音随息动,息伴音流” 八个字:“我之前在孔府练吐纳时,发现笙音的节奏能与呼吸相和,” 她放下毛笔,眼中满是期待,“若是能结合《孟府养生经》的吐纳方法,再用凤凰笙的音波引导气息流转,定能让灵力运转更顺畅,还能平复修炼时的急躁心绪。”
就在这时,《孟府养生经》突然发出一阵轻响,一道小小的书灵从书页中飘了出来。书灵通体由淡绿色灵气构成,身着素雅的儒衫,手中握着一把小小的蒲扇,模样与孟庆棠有几分相似。“终于有人能领悟养生的真谛了,” 书灵的声音温和,“孟氏养生之道,核心不是追求长生,而是‘健康地活着,有意义地守护’,” 它飘到孙浩天面前,轻轻扇了扇蒲扇,“你说的‘竹露丹’,与上古时期的‘灵露丹’有异曲同工之妙,当年孟子先祖就是靠这丹药,在战乱中守护了许多百姓。”
孙浩天心中一震,连忙问道:“书灵前辈,您知道‘仁义八卦阵’的核心在哪里吗?我们在赐书楼的《孟氏秘闻录》中看到,这阵法的核心藏在后上房里。”
书灵笑着点头,飘到后上房的墙壁前,轻轻一点,墙壁突然缓缓移动,露出一个暗格。暗格中放着一个小小的木盒,木盒上刻着 “仁义八卦阵核心” 的字样。“这就是阵法核心,” 书灵将木盒递给孙浩天,“里面装着‘仁义令牌’,只有同时拥有孟子血脉与八卦之力的人,才能激活令牌,启动阵法。”
孙浩天接过木盒,轻轻打开,只见里面放着一枚青铜令牌,令牌上刻着 “仁义” 二字,与他的青铜八卦盘产生强烈共鸣。“太好了!” 他兴奋地说道,“有了这令牌,再结合先天八卦阵,我们定能在邹城布下一道坚固的防线,抵御归墟之敌!”
孟瑾茜凑过来看令牌,眼中满是激动:“我能感觉到令牌中的孟子血脉之力,” 她轻轻触碰令牌,令牌瞬间亮起淡绿色的光芒,“只要我们联手,一定能成功启动阵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