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文阁的木门刚一合上,便有淡淡的金光从门缝溢出,将外界的喧嚣彻底隔绝。阁内的书架如参天古木般拔地而起,直抵三层阁楼的穹顶,每一层都摆满了泛黄的古籍,书脊上的篆字在微光中若隐若现,仿佛沉睡千年的精灵正等待被唤醒。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墨香与灵力交织的气息,吸入一口,都能感觉到神魂在轻轻震颤。
“这里的灵力比孔庙前院还要浓郁!” 孟瑾茜抱着青鸟瑟,指尖刚触到书架,便有一缕青色灵力顺着指尖缠上瑟弦,引得瑟身发出清脆的共鸣。她惊讶地瞪大了眼睛,看着书架上一本《孟子集注》的书页竟自动翻动起来,“书…… 书自己动了!”
孔言抒走到书架前,轻轻拂过一本《论语》的封面,指尖传来温润的触感:“这是奎文阁的‘藏书秘术’,古籍在浓郁灵力滋养下,会慢慢孕育出‘书灵’,越是古老的典籍,书灵越有灵性。我小时候跟着祖父来过一次,那时就见一本《诗经》的书灵化作蝴蝶,在阁内飞了一圈才回到书中。”
孙浩天的目光落在阁楼中央的玉台上,那里摆着一本残破的古籍,书页边缘早已碳化,却有金色的灵力在残卷周围盘旋,形成一道小小的光罩。他快步走上前,取出青铜八卦盘,指尖刚靠近光罩,盘面上的乾、坤二卦便瞬间亮起,与残卷的灵力产生了强烈共鸣。“这残卷不简单,” 他转头对两人说,眼中满是兴奋,“我能感觉到里面藏着上古秘闻,而且和八卦之道有很深的联系。”
孔言抒凑过来看了看,瞳孔微微收缩:“这是《易经》残卷!祖父说过,孔府曾藏有完整的上古《易经》,后来在战乱中遗失,只剩这几页残卷留在奎文阁。据说残卷里记载着天地运行的奥秘,还藏着对抗归墟之敌的线索。”
孟瑾茜抱着青鸟瑟,轻轻拨动琴弦,清越的瑟音如流水般环绕在残卷周围。奇妙的是,随着瑟音响起,残卷周围的光罩竟渐渐变得透明,露出里面模糊的卦象图案。“我试试用音波安抚书灵,” 她抬头看向孙浩天,眼中满是期待,“说不定能让残卷的内容显现出来。”
孙浩天点头,将八卦盘放在玉台上,指尖在盘面上快速滑动,乾、震、坎、艮四卦的纹路依次亮起,形成一道金色的阵法,将残卷笼罩其中。“我用八卦阵稳定残卷的灵力,你用音波引导书灵,咱们试试能不能修复这残卷。” 他深吸一口气,灵力顺着指尖涌入八卦盘,阵法的光芒愈发璀璨,“伏羲大帝曾说,《易经》是八卦的源头,若是能修复这残卷,说不定能解开归墟之战的秘密。”
孔言抒也取出凤凰笙,凑到唇边轻轻吹奏。笙音与瑟音交织在一起,如春风拂过湖面,温柔地包裹着残卷。随着音波的流转,残卷上的碳化痕迹竟慢慢消退,模糊的卦象也逐渐清晰 —— 那是一幅 “归墟卦象”,卦象中描绘着一道漆黑的裂缝,无数黑影从裂缝中涌出,而裂缝周围,站着三位身披金光的修士,手中分别握着八卦盘、笙簧与瑟,正与黑影奋力对抗。
“这卦象……” 孔言抒停下吹奏,眼中满是震惊,“画的好像是上古时期的归墟之战!那三位修士,难道是伏羲大帝、女娲娘娘和孟子先祖?”
就在这时,残卷突然发出耀眼的金光,一道小小的身影从书页中飘了出来。那身影通体由灵力构成,身着上古儒衫,手持一卷微型《易经》,模样竟与孔子的画像有几分相似。“终于有人能看懂我的卦象了,” 书灵的声音如孩童般清脆,却透着千年的沧桑,“我已在此沉睡三千年,只为等待能修复残卷、传承秘闻的人。”
孙浩天连忙收起八卦盘,对着书灵恭敬地行了一礼:“晚辈孙浩天,拜入伏羲大帝门下修习八卦。不知前辈能否告知,这卦象中的归墟之战,与如今即将开启的归墟通道有何关联?” 他心中满是急切,若是能从书灵口中得知上古对抗归墟之敌的方法,定能为未来的大战做好准备。
书灵飘到孙浩天面前,上下打量着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身负八卦本源之力,与伏羲大帝当年的气息很像。上古时期,归墟通道曾开启过一次,那时蚩尤残部联合域外邪魔,想通过归墟入侵炎黄界,是伏羲大帝用八卦阵困住敌人,女娲娘娘用音律道法净化邪祟,孟子先祖则带领儒家修士守护苍生,才将敌人击退。”
孟瑾茜抱着青鸟瑟,忍不住问道:“那现在的归墟通道,会不会和上古时期一样危险?我们该如何应对?” 她想起之前灵族密使传来的消息,归墟通道的能量波动异常活跃,心中难免有些担忧。
书灵飘到孟瑾茜身边,轻轻碰了碰青鸟瑟的琴弦,瑟身顿时亮起青光:“你手中的青鸟瑟,是上古时期孟子先祖用过的法器,能引动‘仁气’净化邪祟。归墟之敌最惧怕的就是正道之力,只要你们能将八卦、音律与儒家心法结合,再联合炎黄界各大门派,定能再次击退敌人。” 它顿了顿,飘回残卷上方,“这《易经》残卷中还记载着‘先天八卦阵’的完整图谱,只要你能将残卷修复,就能学会这阵法,对付归墟之敌会更有把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