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桌面快捷
            桌面快捷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橄榄树》的余韵,仿佛还在整个网络空间里震颤。
如果说之前的改编是陈楚对国民情怀的一次深情触碰,那这首重新焕发新生的《橄榄树》,则像是他彻底撕裂了过往的薄纱,以一种近乎霸道的温柔,攥紧了不同年龄层听众的心。一夜之间,“陈楚版《橄榄树》”的词条如彗星扫过夜空,带着刺眼的光亮冲上热榜前三。各大音乐平台的飙升榜、热播榜,毫无意外地被这个名字垄断。
“救命!我以为李泰祥先生之后不会有人再敢动这首歌!我错了!”
“从‘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开始就起鸡皮疙瘩是怎么回事?那个笛声?不,是箫?那段间奏……新加的那段旋律简直神来之笔!”
“十年沉潜,换来的是这种级别的音感、审美和对音乐生命力的理解吗?我愿称之为神之手,将经典嫁接出新生的根脉!”
“谁还记得他当年被黑子泼脏水说创作能力全靠资本包装?现在脸疼不疼?”
“前公司股票今天又跌了几个点?”
“路转粉!循环第三十遍中……”
赞誉如潮,但总有些角落会漂浮起令人作呕的泡沫。那个几乎陷入沉寂的前公司官方账号,竟在凌晨再次暗戳戳地放出一张模糊的、像素极低的照片,照片像是某个深夜KTV包厢的抓拍,光线昏暗中陈楚年轻时的侧脸不甚清晰,与当时公司旗下另一个风评不佳的小艺人坐得颇近。水军紧随其后,在论坛灌起熟悉的引导性帖子:
“啧啧,某‘清流’当年私下玩得也挺开?”
“《橄榄树》唱得再好听,也掩盖不了这人私德有亏吧?不然为什么无缘无故被雪藏?”
“十年空白期没点‘料’谁信?坐等反转!”
然而这一次,市场是冰冷的判官,粉丝是汹涌的怒潮。粉丝自发组织的“清屏反黑”行动席卷各大平台,他们不再仅仅是粘贴陈楚这些年默默创作的清单,更有技术粉直接将那所谓的黑图做成了详尽的打假视频:
“此图源文件时间戳与陈楚公开行程完全不符!”
“右侧环境布局经对比是该公司当时签约的某夜总会KTV走廊背景,陈楚那时参与公司团建,有在场其他艺人佐证!”
“移花接木 低劣造谣,前公司垂死挣扎嘴脸难看,吃相恶心!”
网络的风暴似乎永远波及不到节目现场那种隔绝尘嚣的氛围。《声生不息·时代季》第五期的录制准备工作正有序推进,空气里弥漫着纸张的油墨味、新搭建舞台板材特有的松香,以及一种压抑不住的、对下一次音乐碰撞的期待。
总导演方海亲自把陈楚请进了后台那间最安静的小会议室。他手里捏着两张乐谱的复印件,眼神里有种按捺不住的兴奋与试探。
“陈楚老师,”方海搓了下手,语速略快,“《橄榄树》反响太炸了!观众反馈全是夸节目组有眼光敢创新的。但咱这节目可从来不满足于只打安全牌。我们打算……玩把大的。”他把其中一张乐谱推过去。
发黄的纸张上,是那首熟悉到足以刻进民族基因里的旋律——《青藏高原》。李娜的旷世名作,一首被无数歌手翻唱又无数歌手“折戟”的高峰。挑战它,本身就是一次疯狂的冒险。
陈楚眼神微凝,手指划过谱面上那些早已印刻在心头的音符,尤其在那标志性、堪称天堑般的高音花腔段落上多停留了一秒:“这个版本……保留了原作的筋骨,但整体气势似乎更偏向叙述感?”
“好眼力!”方海猛拍大腿,“为了配合节目‘传承与重塑’的主题,我们这次和原编曲老师深入探讨过,弱化了原版里那种过于凌厉的、与天比高的孤绝感,加强了高原的壮丽、亘古不变的生命力,以及……一条隐于壮阔中的、关于‘人’的脉脉细流。需要一位既能驾驭磅礴之声,又能唱出生命纤细感的歌手……”他说到这,意味深长地看着陈楚,显然,这个人选非他莫属。
陈楚沉吟片刻,没有立即回答,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似乎在衡量什么。片刻,他抬起头,眼神里没有了方才的审慎,取而代之的是一股被点燃的、不容置疑的决然:
“方导,这版本处理得很精妙,但我……想试试另一条路。”
他微微前倾身体,手指点在《青藏高原》那些复杂的装饰花腔与最高音记号上,力度很轻,却带着千钧重压。
“我觉得,它还可以更深沉,更悲怆,带着时间也无法磨灭的裂痕与呐喊。高原不仅仅是壮美,它孕育着人最极致的情感——神性中掺杂的苦难。那种‘通向神灵’的感觉不该被减弱,而是……要更彻底。” 他深吸一口气,几乎一字一顿:
“我想,试试把最后那段吟唱的调门,再……推上去一点点。让它在磅礴之外,有一种……近乎撕裂感的神性穿透。”
方海愣住,捏着乐谱复印件的手指下意识收紧,纸张边缘发出轻微的变形声响。再推上去?《青藏高原》那座巍峨巅峰,在他口中仿佛变成了一根可以随意调整高度的冰柱?那种被无数名家称为“凡人禁区”的极限音域,在他口中竟是如此的理所当然?他脸上的兴奋凝固了,瞬间转变成一种混合着震惊与某种恐慌的神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