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安,丞相府。诸葛亮与贾诩的沙盘前,正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博弈。沙盘上,代表曹操、袁绍、孙权的三色棋子,如三头巨兽,隐隐形成对峙之势。
姜小伍站在一旁,看着两位当世顶尖的谋士推演战局,心中却已在构思一个更为宏大,也更为阴险的计划。
“孔明先生,文和先生,”姜小伍开口道,“如今我军势大,曹、袁、孙三家必已心生警惕。若我等主动出击,无论先攻哪一家,都必然遭到另外两家的掣肘。与其我们辛苦作战,不如让他们自相残杀。”
诸葛亮羽扇轻摇,眼中闪过一丝兴趣:“仲德先生有何高见?”
“高见不敢当,只有一个‘乱’字。”姜小伍走到沙盘前,拿起代表汉军的红色棋子,“我等需做三件事,布下一个连环之局。”
他拿起一枚红色棋子,放在了曹操的青州边境:“第一,‘嫁祸江东’。请陛下命五虎上将中的张绣将军,率一支精锐骑兵,乔装成江东水师的打扮,绕道偷袭曹操的青州粮道。不求大胜,只求骚扰,并留下一些东吴特有的兵器和旗帜。”
贾诩抚掌笑道:“妙哉!曹操生性多疑,必会怀疑是孙权背盟,想在他与袁绍决战时捅刀子。”
姜小伍又拿起一枚红色棋子,放在了袁绍的冀州边境:“第二,‘火上浇油’。在曹操因东吴而分心时,再请庞德将军,率另一支人马,同样乔装成江东部队,去骚扰袁绍的边境。同样,只求制造混乱,留下‘证据’。”
诸葛亮点头道:“如此一来,袁绍本就优柔寡断,得知此事,定会以为孙权是想坐收渔翁之利,让他与曹操两败俱伤。他对孙权的恨意,恐怕会超过对曹操。”
“最后,”姜小伍拿起最后一枚红色棋子,放在了沙盘中央,“第三,‘二桃杀三士’。陛下需以天子之名,同时向曹操、袁绍、孙三方下达诏书。”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对曹操,斥其‘挟天子’之罪,但嘉奖其‘保卫中原’之功,暗示他若能平定袁绍,便是再造大汉的功臣。对袁绍,斥其‘拥兵自重’之罪,但嘉奖其‘四世三公’之名,暗示他若能清除曹操,便是汉室的擎天之柱。对孙权,则嘉奖其‘保境安民’之功,并暗示他,无论曹、袁谁胜,都是心腹大患,望他‘为国分忧’。”
此言一出,连诸葛亮和贾诩都倒吸一口凉气。
“好一个‘二桃杀三士’!”贾诩赞叹道,“此诏书一出,等于同时给三人戴上了高帽,也套上了枷锁。曹操会觉得,自己若不打袁绍,便辜负了天子的‘期望’。袁绍会觉得,自己若不打曹操,便无法证明自己的‘忠心’。而孙权,则会更加坚信,曹、袁必有一战,他只需坐观其变即可。”
“没错。”姜小伍眼中精光四射,“我等要做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点燃他们之间的战火。然后,陛下便可坐山观虎斗,待他们三败俱伤之时,再以‘王者之师’的姿态,出兵收拾残局,收拢兵马,安抚百姓。届时,天下传颂的,将是陛下的仁德与威仪!”
汉献帝听完姜小伍完整的计划,激动得难以自持。他立刻下旨,命张绣、庞德依计行事,一场席卷天下的风暴,就此悄然酝酿。
### **第二十七章:边境烽火,疑云密布**
数日后,青州。
曹操的大军正在为与袁绍的决战做最后的准备,后方粮草堆积如山。然而,一夜之间,数处粮仓同时起火。一支来去如风的骑兵,烧毁粮草后迅速撤离,只在现场留下了几面残破的“孙”字旗和几把典型的江东弯刀。
“孙权小儿!安敢如此!”曹操得知消息,暴跳如雷。他本就对孙权在江东的壮大心存忌惮,此事让他更加坚信,孙权是个潜在的巨大威胁。他不得不分出部分兵力,加强后方和长江沿线的防御。
几乎在同一时间,冀州。
袁绍也遭到了类似的袭击。一支“江东”部队突袭了他的边境城镇,抢掠一番后扬长而去,同样留下了“证据”。
“江东鼠辈!欺人太甚!”袁绍在邺城的府邸里怒不可遏。他的谋士郭图、逢纪等人也纷纷进言,说孙权狼子野心,必须先派兵警告。
一时间,曹、袁两家都将矛头对准了远在江东的孙权,彼此之间的猜忌和敌意,反而被这共同的“外敌”暂时冲淡了。
而真正的“罪魁祸首”孙权,在接到汉献帝那封意味深长的诏书后,也是一头雾水。他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诏书里“为国分忧”四个字,让他明白,汉室天子是希望他保持中立,坐山观虎斗。
这正合他意!孙权乐得看到曹、袁两家火并,于是下令严守边境,静观其变。
### **第二十八章:官渡再起,三败俱伤**
在汉室天子的“期望”和孙权的“刺激”下,官渡之战的序幕,以一种更加扭曲和激烈的方式拉开了。
曹操因为要防备孙权,兵力有所分散,但天子诏书的“嘉奖”又让他不得不打,他急于速战速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