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姜小伍和葛青穿越到三国,成为“缺德”刘备,并收服陈群,最终成就霸业的故事。
---
姜小伍,一个熟读三国史、精通权谋的现代历史系研究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在论坛上与人舌战群儒,论证“刘备的仁义是最大的伪善”。他的死法也颇具戏剧性——为了反驳一个“刘备千古一仁”的论点,他激动之下从椅子上跳起来,一头撞在了显示器上,眼前一黑。
再次睁眼,他发现自己正跪在一座破败的城门前,身边还躺着一个同样一脸懵逼的哥们儿。
“我……这是在哪?拍电影吗?”那哥们儿叫葛青,是姜小伍的室友,一个肌肉发达、头脑简单的体育生,刚才正在旁边打游戏,结果被显示器漏电一起电了过来。
姜小伍环顾四周,看着远处古朴的城墙和周围穿着粗布麻衣、面黄肌肌的百姓,以及自己身上这套洗得发白的汉代服饰,脑子里“轰”的一声。
“葛青,我们可能……穿越了。”他艰难地吐出几个字。
就在这时,一个须发皆白、神情悲戚的老者带着一群官员走了过来,对着他们二人纳头便拜。
“使君!使君!您终于醒了!徐州百姓,全赖使君了!”
姜小伍脑子飞速运转,使君?徐州?他猛地想起自己穿越前正在看的《三国演义》章节——陶恭祖三让徐州。
一个荒谬而又刺激的念头涌上心头:他现在,正处在刘备的身体里!
“使君,陶州君病危,临终前将徐州托付于您,还请您为了徐州百万生民,应允下来啊!”老者声泪俱下,正是徐州别驾糜竺。
按照“仁义”刘备的剧本,接下来应该是三番五次的推辞,最后在糜竺、陈珪等人的“苦劝”下,才“勉为其难”地接下这个烫手山芋。
但姜小伍不是刘备。他是个坚定的“反刘派”。在他看来,此时的徐州就是个火药桶,北有曹操虎视眈眈,南有袁术觊觎旁侧,吕布这头狼更是近在咫尺。接下徐州,等于把自己架在火上烤,仁义个屁,这是找死!
“不接。”
姜小伍冷冰冰地吐出两个字,声音不大,却像一道惊雷在众人耳边炸响。
糜竺愣住了,他以为自己听错了:“使君……您说什么?”
“我说,徐州,我不要。”姜小伍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眼神锐利如刀,扫过在场的所有徐州官员,“陶公厚爱,刘某心领。但徐州四战之地,乃兵家必争之所。我兵力微薄,一旦接手,必成众矢之的。届时城破人亡,徐州百姓流离失所,这责任,谁负得起?”
这番话逻辑清晰,直指要害,完全不像那个只会哭哭啼啼、把“仁义”挂嘴边的刘备。
糜竺目瞪口呆,他从未见过如此“直白”的刘备。旁边的陈珪、陈登父子也面面相觑,眼神中充满了惊疑。
“可是……陶州君的遗愿……”糜竺还想再劝。
“遗愿是让徐州百姓安居乐业,不是让我刘备来送死。”姜小伍打断他,语气变得不容置疑,“我刘备志在天下,而非一城一地之得失。徐州,我今日不取,他日若有能力,必来取之。但不是现在。”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一旁沉默不语的关羽和张飞,心中暗道:二位兄弟,对不住了,为了活命,只能先“缺德”了。
“传我命令,”姜小伍的声音充满了现代人的果决,“全军拔营,即刻启程,前往小沛!”
“大哥!”张飞豹眼圆睁,刚要发作,却被关羽一个眼神制止了。关羽也觉得今天的大哥有些陌生,但那股子决断和霸气,却让他莫名地感到信服。
说罢,姜小伍不再理会呆若木鸡的徐州官员,转身就走。葛青愣了半晌,赶紧屁颠屁颠地跟了上去,小声问:“伍哥,咱们就这么走了?这可是地盘啊!”
“地盘是死的,人是活的。”姜小伍头也不回,“留在徐州,我们就是曹操和袁术的活靶子。去小沛,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记住,葛青,从今天起,我们不是那个迂腐的刘备,我们是来争霸天下的!”
葛青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只觉得跟着这个“缺德”的刘备,比打游戏还刺激。
### **第二章:慧眼识长文**
小沛,一座小城,却让姜小伍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他迅速整编军队,以关羽、张飞为将,自己则开始着手打造自己的班底。
他深知,人才是争霸的第一要素。而在这个时代,除了武将,谋士更是重中之重。他想起了一个人——陈群,字长文。
在历史上,陈群是曹魏的重臣,九品中正制的创立者,眼光毒辣,善于识人。此刻,他正在徐州城中,对自己这个“不仁不义”的刘备充满了鄙夷和警惕。
“葛青,去徐州,把陈群给我‘请’过来。”姜小伍吩咐道。
“怎么请?绑吗?”葛青摩拳擦掌。
“俗气!”姜小伍白了他一眼,“用脑子。你就说,我刘备有要事相商,只请他一人,若他不来,我便亲自登门负荆请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