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同二十年,秋。
大华王朝的都城建业,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黄金水道如帝国的动脉,将南方的丝绸、瓷器,北方的战马、木材,源源不断地输送至此。百工之坊的兴起,让无数平民凭借手艺,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夜晚的建业,更是灯火通明,亮如白昼。秦淮河上,画舫穿梭,丝竹之声不绝于耳。街头巷尾,各种小吃摊、酒楼、茶馆,人声鼎沸,充满了浓郁的人间烟火气。
御书房内,华帝姜小伍批阅完最后一份奏折,揉了揉眉心。他看着窗外那片璀璨的灯火,脸上露出了向往的神色。
“陛下,夜深了,该歇息了。”一旁的小乔,为他端来一杯温热的莲子羹。
姜小伍接过莲子羹,却没有喝,而是拉着小乔的手,走到窗前。
“小乔,你看,”他指着外面的繁华,“这,就是我们当年梦想的样子。”
小乔依偎在他身边,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是啊,真好。”
“可是,”姜小伍忽然叹了口气,“朕已经很久,没有尝过那街边烤红薯的滋味了。也很久,没有在嘈杂的小酒馆里,喝一碗浊酒了。”
小乔看着他眼中那孩子气的渴望,忍不住笑了。她知道,这位日理万机的皇帝,也有一颗向往自由的凡人心。
“那……我们出去走走?”她凑到姜小伍耳边,轻声说道。
姜小伍眼睛一亮,随即又犹豫了:“这……不合规矩吧?”
“什么规矩?”小乔俏皮地一扬眉,“天下都是你的,你出去吃点东西,谁敢说不合规矩?再说了,我们又不告诉别人,就当是……民间的‘蜜月旅行’嘛。”
“蜜月旅行?”姜小伍被这个新词逗乐了。
“对啊!”小乔拉着他的手,晃了晃,“就我们俩,换上便装,我带你去吃遍建业城所有的好吃的!”
看着小乔那期待的眼神,姜小伍心中的那点犹豫,瞬间烟消云散。
“好!就听你的!”
### **第四十七章:第一站:李记的蟹黄汤包**
半个时辰后,一对看起来像是富家夫妇的“普通夫妻”,走出了皇宫的侧门。姜小伍穿着一身青色的布袍,头发用一根简单的木簪束着,看起来像个温文尔雅的读书人。小乔则穿了一身素雅的鹅黄色长裙,脸上蒙着面纱,只露出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他们没有去那些名动天下的大酒楼,而是钻进了一条不起眼的小巷。
巷子尽头,有一家名为“李记”的小店,店面不大,却排着长长的队。
“就是这里!”小乔兴奋地拉着姜小伍,“他们家的蟹黄汤包,可是建业一绝!”
两人排了半天队,才终于在一个角落里坐下。店小二麻利地端上两笼热气腾腾的汤包。
那汤包,皮薄如纸,晶莹剔透,隐约能看到里面金黄色的汤汁在晃动。
“官人,夫人,请慢用!”
姜小伍学着旁边食客的样子,拿起筷子,小心翼翼地夹起一个汤包,放在勺子里。他有些笨拙地咬开一个小口,然后,将鲜美的汤汁,吸入口中。
那一瞬间,他的眼睛,猛地亮了。
汤汁浓郁,蟹黄的鲜香和肉馅的醇厚,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舌尖上爆炸开来。那是一种朴实无华,却又直击灵魂的美味。
“怎么样?”小乔笑眯眯地看着他。
姜小伍闭上眼睛,细细品味,然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好吃。比御膳房做的,好吃一百倍。”
御膳房的菜,讲究的是精致、是仪式感,却少了这种市井的、热气腾腾的“锅气”。
小乔也夹起一个,吃得津津有味。她看着姜小伍那满足的样子,心中比吃了蜜还甜。
### **第四十八章:第二站:老张头的烤鱼与酒**
吃完汤包,两人又溜达到秦淮河畔。这里,更是热闹非凡。卖花的姑娘,算命的先生,唱曲的艺人,络绎不绝。
河边,有一个卖烤鱼的摊子,摊主是个独臂的老头,人称“老张头”。他的烤鱼,用的是一种特制的泥炉,烤出来的鱼,外皮焦香,肉质鲜嫩,香气能飘出半里地。
“老板,来一条烤鱼,再来两碗浊酒!”姜小伍豪气地喊道,仿佛真的成了一个普通的市井小民。
老张头手脚麻利地烤着鱼,很快就端了上来。又从旁边的大酒缸里,舀了两碗浑浊的米酒。
姜小伍端起酒碗,对着小乔,笑道:“夫人,请。”
小乔也端起酒碗,与他轻轻一碰。
两人就着烤鱼,喝着米酒,看着河上往来的画舫,听着远处传来的歌声,一时间,竟有些忘我。
“你说,这船上的人,会羡慕我们吗?”姜小伍忽然问道。
小乔一愣:“他们锦衣玉食,怎么会羡慕我们?”
“他们有锦衣玉食,却没有这份自在。”姜小伍指了指周围喧闹的人群,“他们吃的每一顿饭,可能都带着目的。而我们吃的每一口,都只是为了‘好吃’。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