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元二十二年,春。
建业的空气中,弥漫着玉兰花的香气。吴帝孙权,已经稳坐江山两年。这两年,他勤于政事,展现出与兄长孙策截然不同的沉稳与内敛。朝堂之上,无人再敢小觑这位年轻的帝王。
然而,在深夜的御书房里,孙权看着地图上那片由姜小伍主导的、日新月异的帝国版图,心中的不安,却如野草般疯长。
姜小伍,这个名字,就像一道无形的枷锁,牢牢地套在他的脖子上。他手握“格物院”,引领着帝国的技术革新;他掌管“三省六部”,将整个官僚体系运转得如臂使指;他威望军中,连张合、甘宁等猛将都对他心悦诚服。
他就像帝国的影子,无处不在,却又无法触及。孙权知道,只要姜小伍在一天,自己就永远只是一个“守成之君”,而不是真正的“天下之主”。
“必须,拔掉这根钉子。”孙权的眼神,在烛光下显得阴冷而决绝。
但他不能杀他。杀了姜小伍,等于自毁长城,整个帝国都会随之动荡。他需要一个更“温和”,也更“恶毒”的办法。
几天后,孙权在宫中设宴,款待姜小伍。酒过三巡,孙权忽然叹了口气。
“姜相,你为我大吴操劳半生,如今已过而立,却依旧孑然一身。朕,心中实在过意不去。”
姜小伍心中一动,知道孙权又要“赏赐”了。上次是甄姬,这次又会是什么?
“陛下言重了。臣以国为家,不敢有私。”
“不行。”孙权摆了摆手,脸上露出了温和的笑容,“朕的妹妹,尚香,你也认识。她性格刚烈,至今未嫁。朕思来想去,天下英雄,唯有姜相,才配得上她。朕,愿做这个媒人,将尚香许配给你。你们二人,一文一武,一静一动,实乃天作之合。”
孙尚香!
姜小伍的脑中,瞬间闪过那个英姿飒爽、手持长剑、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少女。他立刻明白了孙权的意图。
这不是赏赐,这是一道华丽的枷锁。
娶了孙尚香,他就成了皇亲国戚,与孙氏彻底绑在了一起。从此,他的一举一动,都将受到孙家的监视。他不再是那个可以超然物外的“相国”,而是孙家的“驸马”。
拒绝,就是公然抗旨,是不给皇帝面子,是不给孙家面子。
接受,就是心甘情愿地走进一个金色的牢笼。
姜小伍看着孙权那双含笑的眼睛,知道他别无选择。
“臣……谢主隆恩。”
### **第三十一章:红妆与剑影,温柔的囚笼**
大婚之日,轰动了整个建业。
皇帝的妹妹,嫁给帝国的第一权臣,这是何等的荣耀。婚礼的规格,甚至超过了当年的皇室亲王。满朝文武,都来道贺,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羡慕的笑容。
只有姜小伍自己知道,当他掀开孙尚香的红盖头,看到那张美丽却带着审视和警惕的脸时,他的自由,已经结束了。
洞房花烛夜,没有柔情蜜意,只有一场无声的对峙。
“姜小伍,”孙尚香开门见山,声音清冷如剑,“我哥让你娶我,不是为了让你我幸福,对吗?”
姜小伍没有隐瞒,他点了点头:“陛下希望我能更好地融入孙家,为帝国效力。”
“是监视你吧。”孙尚香一针见血,“我哥不相信你。他让我嫁给你,就是要在你身边,安插一双最锐利的眼睛。”
“那你呢?”姜小伍看着她,“公主殿下,你是他的眼睛,还是你自己?”
孙尚香愣住了。她从小崇拜大哥孙策,对二哥孙权,则更多的是敬畏。她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她只知道,这是皇命。
婚后,姜小伍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搬出了自己的相府,住进了皇帝御赐的、比相府更豪华、守卫更森严的“驸马府”。府中,到处都是孙权安插的眼线,从仆人到侍卫,无一不是精挑细选。
孙尚香,果然如孙权所愿,成了他最亲密的“监视者”。她每天都会跟着姜小伍处理公务,旁听他与下属的谈话,甚至翻阅他的公文。
她像一个影子,无处不在。
起初,姜小伍感到了巨大的压抑。他感觉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放在了显微镜下。他无法再像以前那样,与周瑜、沮授等人彻夜长谈,商议国事。因为孙尚香就坐在旁边,用那双清澈的眼睛,静静地听着。
但渐渐地,姜小伍发现,事情似乎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孙尚香虽然身负“使命”,但她并非一个没有头脑的工具。她跟着姜小伍,看到了他如何殚精竭虑地推行新政,如何为了一个水利工程的细节而彻夜不眠,如何为了一个寒门学子的遭遇而拍案而起。
她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姜小伍。不是那个权倾朝野的权臣,而是一个真正心怀天下的改革家。
一天深夜,姜小伍还在“格物院”的图纸前忙碌。孙尚香端着一碗参汤,走了进来。
“还不睡?”她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